從表面上看,《芳華》是一部飽滿的充滿熱情的影片
電影《芳華》,我想說下故事結構,1、故事前半部分人物線索眾多,支離破碎,淺嘗輒止,不夠飽滿立體,後半部分則過於冗長。2、五六十年代那幫紅衛兵老混蛋們終於活到了緬懷青春荷爾蒙、緬懷文工團和軍隊情結、緬懷意淫文工團女孩子大腿的年紀,於是正好有了這麼一部充滿時代符號的電影,供他們虛假地傷感和緬懷。作為中國畸形政治體制中的寄生蟲或曰後宮一樣的存在。
成為那一代子弟們心心念念無法繞過的情結,馮小剛,姜文,王朔,趙寶剛,海巖,葉大鷹……除了支離破碎的節奏問題、主要人物飽滿度立體感不足的問題、以及後半段的冗長問題,電影本身質量非常高,滿分十分,我給八分。表面上看,這是一部飽滿的充滿熱情的影片。就好像文工團裡的女兵,舞臺上跳躍旋轉,舞臺下明爭暗鬥。它紅旗飄飄,也暗流湧動。女二號作為全片主訴線索,是一個簡單純真的人。
也是唯一一個捨不得離開那個時代的人。而一個被社會蹂躪的女主和一個被時代蹂躪的男主,通過自身的苦難經歷,向我們講述著這個時代。必須說,男女主角的演技非常好,女演員和角色渾然一體,她充滿希望時她像飽滿的蘋果一樣好看,她心灰意冷時她像冬天的樹枝一樣冷靜。而劉峰見到何小萍後的那滴眼淚,讓我感覺黃軒或許能憑藉此片獲得影帝。也要感謝導演的取景功力,將角色刻畫完美。
說到馮小剛導演,我之前是不大欣賞他的,但是這部作品讓我耳目一新,無論是劇情、取景、剪輯,背景音樂,都很好。比《我不是潘金蓮》要好1.5分。這是一部群戲眾多的影片,他把控得非常好,讓整部影片擁有屬於電影藝術的美,十分期待完整版。關於那個時代的群像,本片僅從一群美好的少年入手,是編劇的寬容。或許也是對自己對時代的寬容。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面目全非。
就讓心,留住我們芬芳的年華吧。其實,仔細想想,除了家庭關係的層面外,自己也需要努力,需要把握機會,因為世界在不斷向前發展。劉峰是個很好的人沒有錯,但是沒抓住機會,如果當時去進修提幹,再加上他自己那麼優秀,前途必然一片光明,後面也不會這麼慘澹。但是劉峰受傷之後就相當於主業沒了,然後在團裡打雜,沒有一技之長,又在一個邊緣化的部門,可惜了大好人才…本來想寫篇長長的影評,但是覺得自己最近看的少評的多。
其實不太好,還是不浪費這個時間了,只寫幾點直觀感受:1、沒太搞懂馮導的主題,如果只是回憶青春,捎帶著反思集體主義,他確實做到了,那這個影片其實也就沒什麼意思了;如果要講兩個人經歷理想的幻滅、時代的碾壓,依然保有心中的芳華,那結構、節奏、對人性的刻畫就都不對了。2、拍電影還是要趁年輕,不年輕不尖銳。像飲食男女最後家庭聚餐的火山噴發,像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傻逼」的點睛之筆,像鬼子來了的屠村和人頭落地。
而馮導這部電影總給我一種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中老年豁達。這就是我最開始說的不痛不癢的感覺,仿佛「世界就是那個樣,承認就好了」,仿佛「那個時候是不對,不過已經過去了」。我們缺豁達嗎?從來都是太豁達了。3、每個人都一張臉,看不到變化,但是人性是很複雜的,尤其是在特殊的環境面前。原著蕭穗子是一個熱心腸的善良姑娘,卻也參與了批鬥劉峰。霸王別姬裡對人物在不同時期、環境的刻畫,是這部電影成為巔峰的基礎。芳華缺少這樣的刻畫,在這樣的題材面前,這是一種自發性的平庸。4、個人還是覺得故事講得不好。生硬,缺點「意思」。
好了,今天小編的分享就到這了,大家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和建議歡迎留言,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