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之後,騰訊微信也被國家點名?賺錢可以,但別讓用戶反感

2020-12-24 網易

2020-12-21 12:41:33 來源: 楊少娛樂室

舉報

  文/笨鳥

  不易,禁止抄襲、洗稿,違者必究!

  騰訊被點名

  12月16日,繼阿里被人民日報批評之後,騰訊也被國家點名。據上海消費者保障委員會發布的相關報告顯示,作為一個社交軟體,裡面卻含有大量的廣告內容,而且用戶想要關閉這些廣告需要經過一系列複雜的操作。

  

  也就是說,的廣告是強制推送給用戶的,雖然有關閉按鈕,但是不仔細找根本找不到。這對於那些只會用聊天的用戶而言,無疑是難上加難,所以他們就只能忍受廣告的侵擾。

  那麼的廣告具體存在於哪些地方呢?會給用戶帶來怎樣的影響?相信大家在刷朋友圈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廣告,這便是廣告的主要覆蓋範圍。至於另外一小部分,則出現在和裡面的文章中。

  

  的主要功能是社交,朋友圈和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充斥了太多的廣告,那麼用戶的體驗將會嚴重下滑。但是礙於是國內社交領域中的唯一霸主,擁有將近12億的用戶量,導致大多數用戶都對廣告泛濫的情況持有能忍則忍的態度。

  不過,為了保障用戶的合法權益,國家忍不了了,於是才會對進行點名。雖然沒有具體指出到底該怎麼做,但是既然曝光了廣告泛濫的現象,後續肯定要做出調整和改正,給用戶們一個滿意的回答。

  

  事實上,被點名和上次阿里巴巴因為社區團購被批評如出一轍。作為國內最大的兩個網際網路公司,阿里巴巴和騰訊本來應該憑藉龐大的用戶基礎,做好科技賦能並專注於技術研發工作。而現在它們卻在拐彎抹角地榨取用戶的剩餘價值,被點名可以說是自作自受。

  

  尤其是的做法,更是讓很多用戶心生不滿,因為它是一款現象級的社交軟體,早已給騰訊帶來了數不清的利益。但是如今想的不是如何改善用戶的體驗,而是繼續通過用戶的流量來賺取利潤,這種行為完全是貪圖眼前利益的表現。

  雖然廣告是每個網際網路公司都會做的一項基本業務,但是怎樣打好廣告,怎樣讓廣告出現得恰到好處,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一般的網際網路公司根本沒有往這方面想,在它們眼裡,只要價錢合適,什麼樣的廣告都可以接,這就造成了整個行業的廣告亂象。

  

  其實之前是一款非常簡潔方便的軟體,除了社交之外,幾乎沒有任何多餘的內容。也正是因為這個優勢,才能逐漸取代的地位,成為十幾億用戶的選擇。但是現在,騰訊似乎忘了初心,它更在乎的是自身的利益,而不是用戶的態度。

  

  不要昧著良心賺錢

  對於任何一個軟體或者是網際網路公司而言,賺錢可以,但別讓用戶反感。因為用戶是賺錢的基礎,如果讓用戶感到不滿了,那麼這個軟體或公司也就要走到盡頭了。此次被點名就是最好的例子,儘管它的地位不會因此而受到太大的影響,但用戶滿意度卻降低了。

  

  更重要的是,的廣告是針對每個用戶的使用習慣來投放的,具有一定的精準性。這意味著用戶在使用時,其習慣和隱私數據很有可能被收集起來了,不然的話,的某些廣告怎麼會來得這麼及時呢?

  對於用戶而言,隱私被收集顯然是不能接受的結果,藉此來投放廣告也是讓人難以接受的行為。所以有關部門對的點名是非常合理的,如果任由它繼續這樣下去,那麼將會有的用戶受損。

  

  寫在最後

  網際網路的本質是服務於生活,服務於用戶,一旦違背了這個初衷,肯定會帶來不利的影響。希望被點名之後,能意識到自身的錯誤行為,不要再只注重眼前的利益了,用戶基礎和滿意度才是最核心的部分。

  對此,你們怎麼看呢?歡迎留言和轉發。

  ,專注科技,帶你感受不一樣的科技風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繼馬雲的阿里被批,劉強東的京東道歉之後,馬化騰的微信也被點名
    網際網路巨頭企業阿里因為反壟斷的事情被罰款,同時也因為馬雲搶佔社區團購市場的行為而被批評。而電商巨頭京東也陷入了低俗廣告問題之中,劉強東只能低頭認錯。而外賣大亨美團也因為大數據「殺熟」的問題被會員質問,王興也因此受到了牽連。如今,馬化騰也沒有躲過,微信也被點名批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為什麼微信冒著被用戶反感的風險力推自己的視頻號?
    11月,微信進行了重大更新。微信視頻號直播在朋友圈得到置頂位。這是微信本月第二次在其關鍵功能之中添加視頻號入口,為其引流。雖然這個功能後來被證明還在灰度測試之中,但還是引起了很多用戶的反感。騰訊沒有短視頻基因?
  • 騰訊PK阿里,打出一個滿堂春彩!
    雖然馬雲這邊在面上先出手,而且話撂得狠,但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是,如果這幫人只有一個人敢說拿到了移動網際網路門票的話,那除了掌握微信的小馬哥,別無他選。微信一出,數億的用戶轉眼到手。這麼好的產品,這麼大的數據,無數人在暢想可以操作的空間,同時又不斷嫌棄自己的想像力不夠豐富。賣貨的賣遊戲的賣字賣節操的,都自動聚攏來,商量著如何迎來自己的第二春。
  • 百度、騰訊、阿里的2020年度關鍵詞
    當然,在熟人社交領域,QQ與微信依舊無可撼動,是騰訊長期霸佔全網用戶時長的兩把利器之一(另一把是遊戲)。這一切隨著頭條信息流產品崛起而發生微妙變化,微信承擔了更多穩固流量河時長的角色。微信的基本功能是即時通訊與熟人社交,終歸是給自己看的,拓展其他功能越節制越能贏得用戶信賴,就像人們選擇內衣時更在意貼身與舒適度而非外在顏值。
  • 阿里被官媒點名,國家處罰,馬雲的「真面目」被發現了?
    除此之外,馬雲成功之後,帶頭做公益,其創建的「螞蟻森林」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做公益的平臺,讓所有人都可以為祖國的綠化貢獻力量。另外,馬雲還非常重視農村教育,經常向貧困山區捐贈巨額教育資金、物資等。可以說,馬雲是我國一個非常出色的企業家。
  • 阿里是楚,騰訊是漢,現在是「楚漢之爭」?
    騰訊最大的轉變,還得從「3Q大戰」說起,3Q大戰之後,馬化騰表示,騰訊不是個人或者某些人的企業,是社會的企業,解決騰訊的問題主要辦法是開放。從此之後,騰訊一步步的壯大,曾經的對手360早已追不上騰訊的尾燈,這說明什麼問題?企業之間的競爭,主要還是看創始人與高層團隊的競爭。
  • 微信被點名批評:廣告關不掉!騰訊回應了
    坐擁12億用戶的微信,近日被上海消保委點名批評:廣告關不掉,個性化廣告推薦關閉流程設置繁瑣等。微信方面對此作出最新回應:十分重視各方的反饋和意見,將持續優化產品體驗。該回應迅速登上微博熱搜。然而,基金君在嘗試操作關掉廣告時,依舊需要長達7步驟,且關閉後顯示仍會看到廣告。這惹來不少用戶的吐槽。
  • 騰訊多款APP遭點名通報:騰訊新聞被指「欺騙誤導用戶下載APP」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騰訊旗下多款APP遭工信部點名通報:騰訊新聞被指「欺騙誤導用戶下載APP」 (記者 蘇暢)工信部今日通報2020年第七批侵害用戶權益行為APP,騰訊旗下QQ瀏覽器和騰訊新聞等63款APP
  • 吃相難看,微信美團京東被官媒點名後接連道歉,態度卻千差萬別
    但現實中還存在一些行為就是「恰爛飯」,意思可以理解為為了吃飯啥也不顧,用官媒的話就是「吃相難看」。最近幾家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就是因為這種行為被官媒點名批評了,也能看出國家對處於壟斷地位的網際網路企業的一些行為忍無可忍了。
  • 馬化騰沒有向微信用戶收費,但這樣的賺錢方式才是吸金利器!
    本文解讀:馬化騰沒有向微信用戶收費,那騰訊到底是如何通過微信賺錢的?微信作為騰訊最為著名的網際網路產品之一,到目前為止一直都沒有向使用微信的用戶直接收費。大家應該聽說過,網際網路領域流量為王,當然這個流量並不是指的我們平時用的數據流量,而是指的用戶。微信作為中國網際網路界的APP之王,目前月活人數超過12億,是中國使用人數最多的APP。因此微信為騰訊匯聚了中國最大最多的流量,騰訊一直以來也被稱為中國最大的流量地圖。只要擁有足夠多的流量,賺錢變現的方法數不勝數。
  • 輕鬆籌貝殼網違規使用用戶信息被點名;建行上線數字貨幣為測試
    『工信部通報101款侵害用戶權益APP 輕鬆籌貝殼網違規使用用戶信息被點名;央行開展200億元逆回購操作 實現淨回籠800億元;建行回應上線數字貨幣:為測試,不代表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平安資管回應被樂歌股份董事長拉黑:該問的問題下次一定還會問;騰訊、百度、阿里、京東四家公司聯合申訴:廣東一企業申請「阿京騰百」商標;中央網信辦
  • 日賺4億 騰訊為何成最賺錢網際網路公司?
    最近的11月12日,根據騰訊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按照第三季度淨利潤385.4億元推算,騰訊公司每天的淨利潤超4億,成為了如今中國最賺錢的網際網路公司。逆勢大漲,反超阿里作為BAT陣營的「雙雄」,阿里與騰訊的市值動向一直備受市場關注。
  • 馬雲和馬化騰鏖戰泰國:阿里、騰訊全球化思路有何不同?
    Sanook.com是泰國最大的門戶網站之一,擁有3000萬用戶,深受泰國年輕人喜歡,2010年,騰訊就收購了Sanook49.9%的股份,現在全資收購表明騰訊正在加快對泰國的布局,也在加速國際化的步伐,在此之前,騰訊早已在泰國開展業務,其在中國的勁敵阿里同樣布下重兵。
  • 國家出手,阿里、騰訊攤上大事了!
    12月1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告:   根據《反壟斷法》,對阿里投資(阿里巴巴開展投資併購主要實體)收購銀泰商業股權、閱文集團(騰訊旗下控股子公司)收購新麗傳媒股權、深圳市豐巢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順豐關聯公司)收購中郵智遞股權等三起未依法申報做出50萬元行政處罰。
  • 12張圖看全阿里、騰訊的組織架構發展史
    騰訊 初始組織架構當時騰訊規模還比較小,只有一個核心產品QQ,人心齊,管理簡單,職能式架構可以發揮最優作用。第二次的架構調整,馬化騰在給員工的信中做出了說明,他表示:「這次調整的基本出發點是按照各個業務的屬性,形成一系列更專注的事業群,減少不必要的重疊,在事業群內能充分發揮『小公司』的精神,深刻理解並快速響應用戶需求,打造優秀的產品和用戶平臺,並為同事們提供更好的成長機會;同時,各事業群之間可以共享基礎服務平臺以及創造對用戶有價值的整合服務,力求在『一個騰訊』的大平臺上充分發揮整合優勢。」
  • 百度阿里騰訊的動漫與IP野望
    在此之外,我們也可以看到和聯想到一些別的東西。三文娛作為關注動漫產業與文化娛樂創意人的新媒體,接下來試作解析動漫部分。騰訊推行泛娛樂戰略。騰訊:去年淨利200多億,今年動漫基金5000萬馬化騰在兩會上的一項主要提案,表明了騰訊在文化娛樂產業的策略。
  • 獨家版權即將到期,網易阿里抖音強敵環伺,騰訊音樂要往哪裡走
    在線音樂這一主營業務不賺錢,免費用戶擴張觸及天花板,付費轉化率提升緩慢,騰訊音樂還沒有探索出合適的商業模式,後來者試圖挑戰其領先地位。文丨《中國企業家》記者 崔鵬編輯丨萬建民頭圖製作|肖麗「我們希望在未來能夠回歸一個合理、理性的版權費用。」
  • 不能剝奪用戶選擇權:因朋友圈廣告不能關閉 微信被點名
    項目組重點研究了擁有大量用戶的微信App,發現微信App隱私政策規則冗長複雜,個性化廣告推薦關閉入口極其隱蔽,關閉流程設置繁瑣,還利用技術手段限制消費者永久關閉個性化廣告推薦的權利,微信朋友圈廣告推送即使關閉,也只能關半年,之後仍會看到廣告
  • 華為蘋果谷歌特斯拉科技賺全球的錢 阿里騰訊摧殘中國經濟生態鏈
    騰訊,成功後,繼續大力發展遊戲,並且遊戲繼續主要面向中國的青少年,說白了是中國的學生群體,摧殘著中國青年一代!騰訊賺的錢,不僅僅是持續從中國賺錢,更是從中國青少年群體中賺錢,更是把賺到的錢給了外資股東!!!阿里巴巴,成功後,主要戰場還是國內,錢滾滾的從中國人民手中掏出來!
  • NBA,騰訊與阿里的新戰場
    2009年,騰訊開始與NBA合作,並在2015年籤下了第一份獨家網絡播放權合同。早年NBA的網絡轉播十分混亂,除了官方授權的轉播方外,充斥著各種盜版的轉播平臺,甚至一些網絡電視,可以同步電視平臺的轉播畫面。之後,NBA對網絡轉播進行了規範化處理,除騰訊之外,即便CCTV5上轉播的比賽,都不得在其網絡平臺進行轉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