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集美食與美景於一體的紀錄片, 讓我找回了看《舌尖1》時的感動與欣喜

2021-02-12 走著瞧旅行

文 | 阿杜

沒有什麼事是吃一頓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吃兩頓。

 

但,四月不減肥,五月徒傷悲啊!

 

且慢,不要急著悲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這部從視覺、味覺、聽覺、嗅覺,全方位刺激人們身心的美食紀錄片《水果傳》或許能滿足你的心願。

最重要的是:不怕長肉!因為它的主角是水果。

此片讓我找回了看《舌尖1》時的感動與欣喜,一口氣把六集看完,口水早就流了一地,唯一的遺憾就是太少了,不過癮啊!

 

片中那些高顏值的水果變身成各種誘惑的模樣,惹得人如坐針氈但又欲罷不能。

對此,導演羅穎鸞早有良心提示:觀看紀錄片時請保持房間明亮並與屏幕保持一定距離,在手能夠到的範圍內備好水果,以免「觀後可能魂不守舍,有口乾舌燥之渴望」。 

 聞所未聞的美妙水果讓人垂涎三尺

 

《水果傳》介紹了從全世界範圍內精選的40餘種水果,那五彩繽紛的顏色帶給人極強的視覺衝擊,有很多品種簡直是聞所未聞。

 

臺灣阿里山有一種名字美麗的水果——愛玉

它長在高達十幾層樓的大樹上,像猴子一樣善於爬樹的鄒族人每次爬樹之前,都要向祖宗和神靈祈禱,儀式感十足。

雖然採摘時極其危險,但為了美食,拼一把也值得。

最初的愛玉外表是綠底白點的,被剖開與空氣接觸後就會產生一種黏膩的果膠酶脂。

經過烘乾、暴曬的工序後,愛玉變身成花兒在人們的指間綻放。

然後將愛玉子刮下來裹進紗布,在水裡揉搓幾分鐘,將果膠擠出,經過短時間的靜置後,就可以享用清涼消暑、Q彈爽滑的天然果凍了。

來自新加坡的水果獵人楊曉洋,他的工作就是到人跡罕至的地方尋覓奇珍異果。

為了尋找這些遺落人間的寶貝,他抱著神農嘗百草的決心,不惜以身犯險。

這次在當地人的指引下,楊曉洋找到了馬來西亞婆羅洲紅樹林中的一種古老水果,水椰子

 

這種長得像流星錘的古老水果,要用砍刀用力砍才能將它打開,

但異常堅硬的外殼裡包含的卻是柔軟鮮嫩的果肉,當地人會用刨冰搭配水椰子的果肉做成清甜可口的甜品。

 

馬來西亞檳城的水果達人柯優慶,就像集郵一樣集各種水果品種。

無論何時去任何國家,他第一感興趣的都是當地的水果市場。

在他的水果園,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奇珍異果:鵝莓、洛神果、月橘、水茄冬、釋迦果、黃晶果等。

 

還有這種紅色的藏在熱帶雨林中的非洲竹芋,它的甜叫做索馬甜。據說索馬甜的甜度最高能達到蔗糖的3000倍,無法想像。

 

怎麼辦,每一種都想嘗,真想把家安到他的果園裡去。

美食家們的執著追求讓我深深嘆服

 

水果家族的發展壯大,更多味道獨特鮮美的水果能走進大眾的視野,和水果達人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來自馬來西亞檳城的王美友,為了培育出味道醇厚的榴槤,等了整整三年,最後找到了「樹上的黃金」黑刺榴槤

這種榴槤的果肉呈奶油狀,略微發黏。


「幾乎不含纖維的細嫩果肉入口即化,層次分明又富於變化的口味帶給人們被幸福包圍的體驗。」光聽這解說詞就已經口水直下三千尺了。

為了讓更多人能品嘗到美味的指橙,澳大利亞的果農lan克服了重重困難,利用珍珠雞打敗了指橙的剋星扁蝨。

讓晶瑩剔透的顆粒在人們的掌心流轉,讓酸甜可口的味道在人們心頭蕩漾。

 

水果除了生吃,在美食家們的執著追求下,還可烹飪出各種美味的食物。

 

為做出完美的鳳梨酥,臺灣的甜點大師郭榮錦,踏破了幾雙鞋,走遍了整個南中國,就是為了尋找理想的食材。

最終他在廣東湛江的「菠蘿的海」找到了想要的鳳梨。

經過一番削皮、切塊、加糖熬製、揉搓、加上酥皮炙烤等工序後,一塊塊散發著誘人香味的鳳梨酥新鮮出爐。

看著採摘菠蘿的工人吃完鳳梨酥時伸出的大拇指,大師的眼角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水果既美味富有營養,又不用面對動物的殺戮,有一種素食果人一生只以水果為食物。

在心靈手巧的大廚眼中,只以水果為原材料也能弄出豐富的花樣。

 

具有藝術家眼光的米其林主廚艾瑞克,跨年時給朋友們準備了一次以水果為主題的聚餐

在他嫻熟的廚藝和天才的靈感的結合下,各種以水果為原料的食物鋪滿了一張3米長的桌子。

看著他的朋友吃完藍莓配巧克力醬後那種享受的表情,我好想說:初戀的感覺我也想要,這樣的朋友給我來一打啊!

吃貨們探尋美食的腳步無法阻擋

 

看到《水果傳》裡那些水果愛好者為了吃到美味或奮不顧身,不惜以身犯險,

或不畏艱難跋山涉水,或不顧一切跟隨水果的成熟時節去原產地打卡,我覺得自慚形穢,他們才是真正的吃貨。

 

說起榴槤,人們的態度是兩個極端。

愛它的人愛到骨子裡,恨它的人就很討厭它的臭味。

但資深榴槤愛好者健身教練楊愛兵說,新鮮的榴槤並不臭。

 

榴槤不易儲存,即使在運輸過程中保持恆定低溫,但與新鮮榴槤相比,口味依然會有所差別。

為了品嘗到最新鮮美味的榴槤,楊愛兵毫不猶豫的報了泰國象島七月的馬拉松比賽,因為這個比賽可以無限量供應泰國當季的著名水果——金枕榴槤。

 

對於榴槤追蹤派來說,比賽的名次一點也不重要,可以狼吞虎咽軟糯香滑的榴槤果肉,才是他們此行的目的。

 

湖南的石門縣有一種藏在深山老林的野果,還沒成熟時它是一副安靜的嬌羞模樣。

每到農曆八月陽光燦爛時就會炸開果皮,顯露出香甜嫩滑的乳白色肉身,所以它的諢名叫做「八月炸」。

為了這種轉瞬即逝的美味,小唐和她的丈夫翻山越嶺,在荊棘叢中穿行,和鳥兒比著速度。

如牛奶雪糕般的味道喚起了他們童年的回憶,甜蜜的味道讓他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紐西蘭的五月,是奇異果收穫的季節。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世界各地的背包客就會像候鳥一樣來到這裡。

他們來到果園,幫忙採摘奇異果,這種方式既能體驗生活,又能賺取旅費,給喜歡旅行的朋友又帶來了一條新思路。

金色秋天,北美麻薩諸塞州的蔓越莓到了採收的時候。

中國女孩全珊珊,不遠千裡來到這裡,不僅可以吃上新鮮的蔓越莓,品味感恩節時火雞加上蔓越莓果醬的獨特味道,還可以一睹蔓越莓採收的盛況。

這種果子生長在沼澤地,採摘的方式與眾不同,果子成熟時往沼澤地裡灌滿水,果農們就像漁夫打魚一樣開著船採收,那紅色的海洋裡漂浮的都是蔓越莓,景象蔚為壯觀。

 

 唯有美景與美食不可辜負

 

如果能邊吃味道純正的美味水果,邊欣賞瑰麗的風景,那就真是神仙般的享受啦!

《水果傳》裡水果們原產地的風景也美得不要不要的,畢竟,能產出如此人間至味,必定是集天地精華的鐘靈毓秀之地了。

 

雲南德欽的茨中村,不僅風景秀美,而且還有著口感純正的壓榨葡萄酒,這個方法還是法國傳教士傳過來的。去那裡玩記得好好品嘗這種誘惑人心的瓊漿玉液。

喜歡酒的朋友還可以在九月中旬時去貴州九嶺瞧一瞧,那裡的青山綠水讓人神清氣爽,布依人釀造的刺梨酒也是不容錯過的美味。

說起水果,怎麼可能忽略那些水果扎堆的熱帶國家?


在大快朵頤的同時,能觀賞異域風情,想想就讓人激動。

 

斯裡蘭卡的南部本託塔市,被譽為「印度洋上的珍珠」。

在這裡不僅可以欣賞美麗的海洋,還可以見識當地人高超的爬樹摘椰子的技藝。

為了節省時間和體力,斯裡蘭卡人用一種獨特的方式進行採摘。

在30米的高空中,兩棵椰子樹中間用五米長的繩索架起一道空中橋梁,採摘工人們如雜技演員般踏著繩索穿梭於椰林之間。

真是藝高人膽大啊,光看圖片已經有種心跳加速的感覺。

菲律賓的甘米銀島有一種外表酷似龍眼的水果叫做蘭桑內,它的味道酸甜可口,果汁清甜,像是山竹和葡萄的結合體。

每年十月,這裡會舉行持續一周的蘭桑內嘉年華,這是他們犒勞自己、感謝自然的盛大節日。

印度尼西亞有一種外表像蛇的鱗片一樣的水果,叫做蛇皮果。

它結在長滿尖刺的樹上,果實汁多味甜,只有熟悉它脾性的果農才知道如何和它們相處。

印尼有座活火山默拉比,帶給當地人很多苦惱。

但大家發現,經過火山灰這種天然的肥料滋養過後,蛇皮果甜度更高了。

為了感激上天賜予如此甜蜜的果實,印尼人會舉辦一年一度的盛大儀式,將蛇皮果壘成火山的形狀,以此祭拜火山之神。

《水果傳》中好看、好吃、好玩的水果遠遠不止這些。

它們不僅讓人直流口水,那些新奇的水果還在不斷刷新我們的認知。

看完這部紀錄片,相信你也會驚嘆:「我們對水果一無所知。」

 

《舌尖上的中國》裡的這段話同樣適用於《水果傳》:

「所有由美食紀錄片引起的垂涎之心皆可從這裡找到最好的出口, 一切思鄉、懷舊、想家的情緒都能在這裡得到最溫暖妥帖的安放。」


相關焦點

  • 【吐槽】「舌尖3」變「感動中國」?其實這些美食紀錄片更好看!
    有網友說這集講的是河南人在杭州打拼想在杭州尋找家鄉的味道▼但別忘了《舌尖》是面向全國的美食節目啊作為一個遊客我想知道杭州有哪些土味美食想起《舌尖1》自播出以來,創下中國紀錄片近20年來最高收視紀錄。並認為《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播出時,全國僅有40到50檔美食欄目,而現在,有大約400到500檔美食欄目在螢屏活躍著。還有「尋味」系列、「味道」系列、「一城一味」系列等幾乎覆蓋每一個省市的美食紀錄片,簡言之,美食紀錄片的市場環境,已不可同日而語。如今,觀眾的期待和反饋都已不同,在前兩季的基礎上,第三季如果沒有更多的創新、突破和發展,受眾也不會滿足。
  • 比起《舌尖3》,這才是我們想看的美食片
    本文來自豆瓣用戶 白羊先生 給《不中看的美食》的評論原標題
  • 每集5分鐘的美食紀錄片,精彩不輸舌尖,裡面每個地方都想去打卡
    以前吃飯會看一些肥皂劇配飯,現在不一樣了,很多人都會邊看美食紀錄片邊吃飯,也許這樣能使手中的飯菜更香一點吧!雖然每集只有5-6分鐘,但是超短的篇幅並不影響其表達,精彩程度我個人認為不輸《舌尖上的中國》。 《早餐中國》都在講什麼內容? 這部由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海峽衛視和騰訊視頻聯合製作的美食短片,其導演是王聖志,而擔任總顧問的則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陳曉卿和沈宏非。
  • 這屆舌尖不行!推薦更下飯的7部美食紀錄片
    如果你們對舌尖系列的風格念念不忘,還好吃海鮮的朋友。這部《小海鮮》紀錄片你一定不要錯過。《小海鮮》的製作班底來自《舌尖》,2015年他們走遍浙江三門灣,拍攝「討小海」、「烹小鮮」這兩部短小精悍的紀錄片。記錄了不同季節、不同種類的小海鮮以及背後的故事。
  • 《舌尖3》已撲街,最最下飯的美食紀錄片大匯總,讓人垂涎,帶給你治癒......
    想起《舌尖1》自播出以來,創下中國紀錄片近20年來最高收視紀錄。這部紀錄片分為兩集,《討小海》和《烹小鮮》,《討小海》講述了海邊勞作,而《烹小鮮》則傳達了飲食之上的人間百味。影片中也傳達著對自然的敬仰和感恩之情:「我們身處的時代,物質豐裕和資源短缺並存。討小海,烹小鮮,所有的氣力、情意、堅守以及聚散悲歡,終於化成桌案上的一粥一飯。
  • 這裡有你想看的美食紀錄片,私人推薦美食紀錄片清單
    我相信大家提起美食紀錄片,最為熟悉的莫過於央視製作的《舌尖上的中國》、《舌尖上的新年》等,但是好看的美食紀錄片仍有不少,今天十兄就把我目前看過的美食紀錄片足量推薦給大家(讓大家在吃飯的時候能解悶啊)。《舌尖上的中國》是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美食類紀錄片,主要內容為中國各地美食生態。
  • 美食紀錄片《老廣的味道》第1-2季 漢語中字 720P高清紀錄片
    廣東衛視原創系列美食紀錄片《老廣的味道》以獨特視角深入廣東美食腹地追根溯源,挖掘原汁原味的美食美景,體現特色全粵菜譜。
  • 五部秒殺《舌尖上3》的美食紀錄片,值得你逐一尋味!
    讓大家苦等了四年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終於迎來完結篇~特別的是,這一季的美食盛宴自大年初四播出後就始終爭議不斷…一邊是一開播就將章丘鐵鍋送上了熱搜榜生生讓「臻三環」章丘鐵鍋天貓旗艦店在2月22日晚發布聲明,勸大家別買了!
  • 舌尖3續集怎麼拍?這幾部美食紀錄片給出了答案 | 城中話題
    年度最期待紀錄片《舌尖3》在褒貶貶貶貶貶貶不一的聲音中落幕。
  • 「舌尖3」了解一下,這才是真正好吃的美食紀錄片!看餓了
    反正部長我是去買了一個銀杏砧板……好的,你們也該知道我今天要說什麼了……咔咔咔,其實看標題就知道我不是要說它……我這次壓根不想提最近正在熱播、槽點一大堆的某美食紀錄片。雖然它的帶貨能力真是超級強大,但隨著一集集節目播出,簡直就是叔可忍嬸不可忍了!我是來看美食的,誰要看你賣三無的中藥口紅啊!
  •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全集(7集)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全集(7集)《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依然定位為一部美食紀錄片
  • 編導影評參考——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
    影評參考1《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都放映有很長一段時間了,這部紀錄片也很多次出現在編導考試題目當中
  • 邊吃邊看,越吃越香的美食電視劇和紀錄片!
    美食,對於學生黨來講,且住在學校之中,還不能出來的,在這幾個月如同地獄般的日子,我也是看了無數頭豬,終於!總結了幾部非常適合吃乾飯搭配食用的幾部紀錄片還有電視劇。數量也不算多,總共十一部作品,其中三部劇,八部紀錄片,難道美食更加適合用來做紀錄片不成?可能是本骷髏目光短淺,還沒見到真正的大風大浪吧。
  • 別拍美食紀錄片了,我早看膩了
    美食紀錄片,正是我們在這風味人間成為「腸胃奴隸」的記載者、見證者。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風靡全國,殺出海外,以情感、文化與美食相結合,打造了歷史上當之無愧的現象級IP,更帶動了舌尖體的風靡。△表1:2012-2020年國內美食紀錄片匯總第一類是宏觀記載類,典型的如《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等,目光瞄準中國乃至世界各地的特色美食。
  • 春節家裡蹲,20部美食紀錄片合集送上門
    中國各地的美食紀錄片大合集!吃貨趕緊馬!收好了假期在家無聊的時候看~無論是聚焦身邊的美食,還是遠赴萬裡之外的尋訪,都是開胃的良伴。和小編一起去解解饞吧!節目真正的將現代烹飪技法、傳統民間風味、原產地食材與主廚的天才創意完美結合,呈現出集美食、匠心、自然、文化於一體的新美食節目。想不想看看阿根廷的戶外BBQ之旅是什麼樣的?想不想嘗嘗尋遍竹海挖掘的人間至鮮?那就快跟小編開啟美味新世界吧!
  • 豆瓣評分最高的10部國產美食紀錄片,吃貨:都是下飯神劇!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10部豆瓣評分最高的國產美食紀錄片,這幾部美食紀錄片也是小編非常喜歡的,甚至有吃貨看過後說,這些紀錄片都是下飯神劇,如果你是一個吃貨,一定不要錯過哦!九、小海鮮8.5分《小海鮮》由李勇執導,製作團隊是《舌尖上的中國》的原班人馬,這部紀錄片只有短短的兩集,講述了8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在這部美食紀錄片中不僅展示了小海鮮的做法,更通過美食,表達了家人團圓的重要性,讓我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人文情懷。
  • 「舌尖」總導演陳曉卿這部火鍋紀錄片讓人饞到窒息
    還記得《舌尖上的中國》嗎?沒錯,我說的是2012年的「舌尖1」和2014年的「舌尖2」,大中華美食讓人人都成了老饕,也讓一個黑胖子好吃的聲名遍布全國。他就是「舌尖」系列的創始人和總導演陳曉卿。雖然後來離開了「舌尖」系列,但陳曉卿和美食紀錄片的緣分並沒散。
  • 史上最宅的元宵節,翻出這幾部美食紀錄片,我饞哭了…
    這部《小海鮮》紀錄片你一定不要錯過。 《小海鮮》的製作班底來自《舌尖》,2015年他們走遍浙江三門灣,拍攝「討小海」、「烹小鮮」這兩部短小精悍的紀錄片。記錄了不同季節、不同種類的小海鮮以及背後的故事。
  • 12部超下飯的美食紀錄片​
    最近真的有很多超棒的美食紀錄片,每一部讓人拼命吞口水。風味人間、舌尖上的中國、尋味順德、人生一串這些就不特意推薦了。下面,我們匯總了網友推薦的美食紀錄片,高能預警。《風味原產地·潮汕》為該紀錄片系列的第一部,將通過短片每集發掘一種「養在深閨人不識」的潮汕獨特食材、食品和味道。評價:《舌尖》和《風味人間》導演陳曉卿的作品,美食紀錄片界高質量的代名詞,每集只有11分鐘左右,只講一種潮汕食物,沒有太多煽情的人物故事,看起來後面還會有其他地區系列,期待。
  • 吃貨 | 舌尖上的下飯神劇,連泡麵都變好吃了??<美食紀錄片特輯>
    更何況吃飯不看劇仿佛沒吃肉,為了給各位吃貨節省一下找劇時間,不妨收藏這些豆瓣高分<美食紀錄片>,不走劇情也沒抓馬,妥妥的乾貨。想吃什麼看什麼以解心頭相思之苦呀!舌尖上的中國第1-2季豆瓣評分:9.4/8.5單集片長:50分鐘集數:7集+8集說道中餐,怎麼能不提舌尖上的中國?央視重點項目,製作良心,從具體人物故事串聯起中國各地美食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