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杜
沒有什麼事是吃一頓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吃兩頓。
但,四月不減肥,五月徒傷悲啊!
且慢,不要急著悲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這部從視覺、味覺、聽覺、嗅覺,全方位刺激人們身心的美食紀錄片《水果傳》或許能滿足你的心願。
最重要的是:不怕長肉!因為它的主角是水果。
此片讓我找回了看《舌尖1》時的感動與欣喜,一口氣把六集看完,口水早就流了一地,唯一的遺憾就是太少了,不過癮啊!
片中那些高顏值的水果變身成各種誘惑的模樣,惹得人如坐針氈但又欲罷不能。
對此,導演羅穎鸞早有良心提示:觀看紀錄片時請保持房間明亮並與屏幕保持一定距離,在手能夠到的範圍內備好水果,以免「觀後可能魂不守舍,有口乾舌燥之渴望」。
聞所未聞的美妙水果讓人垂涎三尺
《水果傳》介紹了從全世界範圍內精選的40餘種水果,那五彩繽紛的顏色帶給人極強的視覺衝擊,有很多品種簡直是聞所未聞。
臺灣阿里山有一種名字美麗的水果——愛玉,
它長在高達十幾層樓的大樹上,像猴子一樣善於爬樹的鄒族人每次爬樹之前,都要向祖宗和神靈祈禱,儀式感十足。
雖然採摘時極其危險,但為了美食,拼一把也值得。
最初的愛玉外表是綠底白點的,被剖開與空氣接觸後就會產生一種黏膩的果膠酶脂。
經過烘乾、暴曬的工序後,愛玉變身成花兒在人們的指間綻放。
然後將愛玉子刮下來裹進紗布,在水裡揉搓幾分鐘,將果膠擠出,經過短時間的靜置後,就可以享用清涼消暑、Q彈爽滑的天然果凍了。
來自新加坡的水果獵人楊曉洋,他的工作就是到人跡罕至的地方尋覓奇珍異果。
為了尋找這些遺落人間的寶貝,他抱著神農嘗百草的決心,不惜以身犯險。
這次在當地人的指引下,楊曉洋找到了馬來西亞婆羅洲紅樹林中的一種古老水果,水椰子。
這種長得像流星錘的古老水果,要用砍刀用力砍才能將它打開,
但異常堅硬的外殼裡包含的卻是柔軟鮮嫩的果肉,當地人會用刨冰搭配水椰子的果肉做成清甜可口的甜品。
馬來西亞檳城的水果達人柯優慶,就像集郵一樣集各種水果品種。
無論何時去任何國家,他第一感興趣的都是當地的水果市場。
在他的水果園,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奇珍異果:鵝莓、洛神果、月橘、水茄冬、釋迦果、黃晶果等。
還有這種紅色的藏在熱帶雨林中的非洲竹芋,它的甜叫做索馬甜。據說索馬甜的甜度最高能達到蔗糖的3000倍,無法想像。
怎麼辦,每一種都想嘗,真想把家安到他的果園裡去。
美食家們的執著追求讓我深深嘆服
水果家族的發展壯大,更多味道獨特鮮美的水果能走進大眾的視野,和水果達人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來自馬來西亞檳城的王美友,為了培育出味道醇厚的榴槤,等了整整三年,最後找到了「樹上的黃金」黑刺榴槤。
這種榴槤的果肉呈奶油狀,略微發黏。
「幾乎不含纖維的細嫩果肉入口即化,層次分明又富於變化的口味帶給人們被幸福包圍的體驗。」光聽這解說詞就已經口水直下三千尺了。
為了讓更多人能品嘗到美味的指橙,澳大利亞的果農lan克服了重重困難,利用珍珠雞打敗了指橙的剋星扁蝨。
讓晶瑩剔透的顆粒在人們的掌心流轉,讓酸甜可口的味道在人們心頭蕩漾。
水果除了生吃,在美食家們的執著追求下,還可烹飪出各種美味的食物。
為做出完美的鳳梨酥,臺灣的甜點大師郭榮錦,踏破了幾雙鞋,走遍了整個南中國,就是為了尋找理想的食材。
最終他在廣東湛江的「菠蘿的海」找到了想要的鳳梨。
經過一番削皮、切塊、加糖熬製、揉搓、加上酥皮炙烤等工序後,一塊塊散發著誘人香味的鳳梨酥新鮮出爐。
看著採摘菠蘿的工人吃完鳳梨酥時伸出的大拇指,大師的眼角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水果既美味富有營養,又不用面對動物的殺戮,有一種素食果人一生只以水果為食物。
在心靈手巧的大廚眼中,只以水果為原材料也能弄出豐富的花樣。
具有藝術家眼光的米其林主廚艾瑞克,跨年時給朋友們準備了一次以水果為主題的聚餐。
在他嫻熟的廚藝和天才的靈感的結合下,各種以水果為原料的食物鋪滿了一張3米長的桌子。
看著他的朋友吃完藍莓配巧克力醬後那種享受的表情,我好想說:初戀的感覺我也想要,這樣的朋友給我來一打啊!
吃貨們探尋美食的腳步無法阻擋
看到《水果傳》裡那些水果愛好者為了吃到美味或奮不顧身,不惜以身犯險,
或不畏艱難跋山涉水,或不顧一切跟隨水果的成熟時節去原產地打卡,我覺得自慚形穢,他們才是真正的吃貨。
說起榴槤,人們的態度是兩個極端。
愛它的人愛到骨子裡,恨它的人就很討厭它的臭味。
但資深榴槤愛好者健身教練楊愛兵說,新鮮的榴槤並不臭。
榴槤不易儲存,即使在運輸過程中保持恆定低溫,但與新鮮榴槤相比,口味依然會有所差別。
為了品嘗到最新鮮美味的榴槤,楊愛兵毫不猶豫的報了泰國象島七月的馬拉松比賽,因為這個比賽可以無限量供應泰國當季的著名水果——金枕榴槤。
對於榴槤追蹤派來說,比賽的名次一點也不重要,可以狼吞虎咽軟糯香滑的榴槤果肉,才是他們此行的目的。
湖南的石門縣有一種藏在深山老林的野果,還沒成熟時它是一副安靜的嬌羞模樣。
每到農曆八月陽光燦爛時就會炸開果皮,顯露出香甜嫩滑的乳白色肉身,所以它的諢名叫做「八月炸」。
為了這種轉瞬即逝的美味,小唐和她的丈夫翻山越嶺,在荊棘叢中穿行,和鳥兒比著速度。
如牛奶雪糕般的味道喚起了他們童年的回憶,甜蜜的味道讓他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紐西蘭的五月,是奇異果收穫的季節。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世界各地的背包客就會像候鳥一樣來到這裡。
他們來到果園,幫忙採摘奇異果,這種方式既能體驗生活,又能賺取旅費,給喜歡旅行的朋友又帶來了一條新思路。
金色秋天,北美麻薩諸塞州的蔓越莓到了採收的時候。
中國女孩全珊珊,不遠千裡來到這裡,不僅可以吃上新鮮的蔓越莓,品味感恩節時火雞加上蔓越莓果醬的獨特味道,還可以一睹蔓越莓採收的盛況。
這種果子生長在沼澤地,採摘的方式與眾不同,果子成熟時往沼澤地裡灌滿水,果農們就像漁夫打魚一樣開著船採收,那紅色的海洋裡漂浮的都是蔓越莓,景象蔚為壯觀。
唯有美景與美食不可辜負
如果能邊吃味道純正的美味水果,邊欣賞瑰麗的風景,那就真是神仙般的享受啦!
《水果傳》裡水果們原產地的風景也美得不要不要的,畢竟,能產出如此人間至味,必定是集天地精華的鐘靈毓秀之地了。
雲南德欽的茨中村,不僅風景秀美,而且還有著口感純正的壓榨葡萄酒,這個方法還是法國傳教士傳過來的。去那裡玩記得好好品嘗這種誘惑人心的瓊漿玉液。
喜歡酒的朋友還可以在九月中旬時去貴州九嶺瞧一瞧,那裡的青山綠水讓人神清氣爽,布依人釀造的刺梨酒也是不容錯過的美味。
說起水果,怎麼可能忽略那些水果扎堆的熱帶國家?
在大快朵頤的同時,能觀賞異域風情,想想就讓人激動。
斯裡蘭卡的南部本託塔市,被譽為「印度洋上的珍珠」。
在這裡不僅可以欣賞美麗的海洋,還可以見識當地人高超的爬樹摘椰子的技藝。
為了節省時間和體力,斯裡蘭卡人用一種獨特的方式進行採摘。
在30米的高空中,兩棵椰子樹中間用五米長的繩索架起一道空中橋梁,採摘工人們如雜技演員般踏著繩索穿梭於椰林之間。
真是藝高人膽大啊,光看圖片已經有種心跳加速的感覺。
菲律賓的甘米銀島有一種外表酷似龍眼的水果叫做蘭桑內,它的味道酸甜可口,果汁清甜,像是山竹和葡萄的結合體。
每年十月,這裡會舉行持續一周的蘭桑內嘉年華,這是他們犒勞自己、感謝自然的盛大節日。
印度尼西亞有一種外表像蛇的鱗片一樣的水果,叫做蛇皮果。
它結在長滿尖刺的樹上,果實汁多味甜,只有熟悉它脾性的果農才知道如何和它們相處。
印尼有座活火山默拉比,帶給當地人很多苦惱。
但大家發現,經過火山灰這種天然的肥料滋養過後,蛇皮果甜度更高了。
為了感激上天賜予如此甜蜜的果實,印尼人會舉辦一年一度的盛大儀式,將蛇皮果壘成火山的形狀,以此祭拜火山之神。
《水果傳》中好看、好吃、好玩的水果遠遠不止這些。
它們不僅讓人直流口水,那些新奇的水果還在不斷刷新我們的認知。
看完這部紀錄片,相信你也會驚嘆:「我們對水果一無所知。」
《舌尖上的中國》裡的這段話同樣適用於《水果傳》:
「所有由美食紀錄片引起的垂涎之心皆可從這裡找到最好的出口, 一切思鄉、懷舊、想家的情緒都能在這裡得到最溫暖妥帖的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