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三江為母守孝三年,清正廉潔,沒想到,因為一窩老鼠露了餡了

2020-12-20 星塵說故事

話說明朝有個姓尹的官員,名叫尹三江,官居二品,在當朝也算的上是數得著的人物,尤以清廉出名。

為官以來,清正廉明,從不貪圖小恩小惠,在朝廷上可是出了名的。但有件事情讓很多人納悶,那就是那群結黨營私的腐敗官員也從來不與他為難。

要知道在朝廷裡也是分為各個派系的,清正廉潔的抱團,結黨營私的抱團,而這個尹三江自然屬於清正廉潔這一派的,但他卻從未被其他人刁難過。

有人說他大公無私,是當代包青天,尋常的貪官汙吏是不敢招惹他的,位高權重的官員又不怕他,因而他才能在仕途一道走了這麼多年。

但轉念想想這是不可能的,若是尹三江大公無私,那肯定會威脅到貪官汙吏的利益,畢竟他們可是貪得無厭的。

可偏偏他就啥事沒有,這當真是奇了怪了,更讓人感到奇怪的事情還在後面呢,尹三江四十多歲竟然要告老還鄉了!

莫說是尋常人,即便是皇上都感覺到詫異,要知道這個年齡正是尹三江事業的上升期,他為官清廉,皇上也是看在眼裡的,正準備給他升官的時候,尹三江竟然申請告老還鄉了!

說告老還鄉有些用詞不當,準確的說,他要辭官回鄉為母親守孝三年

皇上感嘆尹三江忠孝兩全,特準許他三年之後再回朝當值,但尹三江以脫離朝堂難再回為由拒絕了。

他的解釋也合理,畢竟自己守孝三年,那時候時間肯定有許多的變化,自己很難再跟上時代的變遷了,倒不如空出位置讓給有能力的人來做。

這理由一說出來,當真是大公無私,整個朝廷的官員無不為他鼓掌。

可作為一個親政愛民的好皇上,這種人肯定不能讓他流失的,於是當時應允了這件事,實際上是想著三年之後親自請他出山。

就這樣,尹三江回到了老家錢塘縣,為母親出殯之後,就在母親的墳旁蓋起了三間茅草屋,整日的住在這裡,披麻戴孝。

但凡途經此地的官員,都會來尹三江母親的墳前祭奠一番,當然了還有一些不請自來的有錢有勢的客人,因而整個錢塘縣都因為尹三江的母親熱鬧了起來。

而為了招待客人,尹三江的三間茅草屋也翻修了,蓋成了上下兩層的樓房。

畢竟尹三江官居二品,享受如此待遇也是理所應當的,可是讓人琢磨不透的是這樓房一蓋就蓋了一年。

有那個閒來無事的人計算了進進出出的原料,莫說是兩層樓房,即便是五層樓房也蓋起來了,而且頻繁有石頭運來,即便是五個地基也用不了完。

但奇怪歸奇怪,沒有人去深究其中的緣由,畢竟人家花自己的錢,蓋自己的房子也礙不到自己的事情。

房子一年之後完工了,取名守孝廬。該來拜祭的都來了,生活也逐漸的恢復了平靜,尹三江平日裡就是打坐參禪,閱覽群書。

整個守孝廬除了尹三江的表弟和幾個僕人以外就再也沒有其他人了。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去了,轉眼有一年,尹三江已經守孝了兩年了,整個人都顯得特別的清瘦,或許是因為日子過得太苦了吧,有些萎靡不振。

周圍的老百姓看到尹三江的模樣也是心痛不已,隔三差五的就會送些野味給他補補身子,但是他每次都要給錢,否則就不收。

這下子尹三江的名聲是越傳越大了,很快就傳到了京城,皇上聽到太監的匯報,連連點頭,暗自慶幸自己得了這麼一個忠臣孝子。

算算日子,尹三江守孝快滿三年了,自己可以效仿古人,親自去請他,想必肯定能讓他再次出山,心意已決,皇上帶著幾個人就私自出宮了。

一路上走走停停,等來到錢塘縣的時候,恰好趕上尹三江守孝期滿,皇上就直奔守孝廬。

可來到守孝廬周邊的時候,皇上騎的馬卻一個趔趄將皇上摔了下來。

眾護衛趕緊上前護駕,發現皇上並沒有什麼大礙,但馬站不起來了。

皇上命人查看,發現馬蹄踏破了一個老鼠洞裡把前蹄給折斷了。

按道理說這是意外,但是皇上很生氣,因為這是他最心愛的一匹寶馬了,如今前蹄折斷了,即便是恢復了,也肯定不能日行千裡了。

一怒之下,就命人把這老鼠洞給灌了,幾個隨從不敢怠慢,趕緊去鎮子上拉了幾車水,而後就灌了下去,果不其然,不一會兒的功夫,一個個的大老鼠就從洞裡鑽了出來,四散的逃開了。

看著老鼠落荒而逃的樣子,皇上玩心大起,氣也是消了一大半。可是緊接著皇上又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那就是這個老鼠洞怎麼灌也灌不滿。

都說狡兔三窟,難不成這老鼠也是如此,好奇心一上來,皇上就命人繼續灌水,誰曾想澆灌了十幾車的水仍然沒有灌滿。

這下子皇上有些懵了,於是就找人來挖,順著老鼠洞一直挖一直挖,挖著挖著竟然對著守孝廬去了。

皇上不得已讓人停工了,畢竟自己是微服私訪,還要給尹三江驚喜呢,不能就這樣把自己暴露了,但不探個究竟,心裡還特別難受。

思前想後,還是那貼身小太監說得對,皇上可以先去找尹三江,他帶人在這兒繼續灌水,等土質鬆軟了,再挖出來一探究竟。

如今也只能是這個辦法了,於是皇上帶著護衛就直奔守孝廬了。

見到尹三江的第一眼,皇上心裡酸了一下,三年不見,渾身溼噠噠的尹三江消瘦了許多,果然是忠臣孝子啊。

另一方面,尹三江看到皇上出現在眼前,眼睛裡閃過一絲驚慌,而後叩頭就拜。

皇上問尹三江為何渾身溼透,尹三江明言孝服洗了,未乾!

一陣寒暄之後,皇上進入了守孝廬內,裡面非常的簡樸,甚至趕不上鎮上的客棧,如此環境尹三江能待三年,顯然是有大毅力的人。

皇上也不需要藏著掖著,開門見山請尹三江回朝,但尹三江確實不願意,原因是自己如今身體已經不行了,力不從心了,上了朝堂也是累贅。

但皇上不死心,表示自己會找最好的大夫來給他治病,希望他一定復出。

就在兩個人來來回回糾結的時候,忽然樓房搖晃了起來,就猶如發生了地震一般。

盡職的護衛瞬間將皇上和尹三江帶出了樓房,也就在他們出去的一瞬間,守孝廬轟然倒塌。

尹三江當時就跪在了地上,痛哭流涕,他咬定這是母親不願意讓自己離開。

皇上一時也沒了辦法,畢竟好好的房子說倒就倒,這確實沒辦法解釋,無奈皇上只得先回去再說。

可剛離開守孝廬,小太監就急匆匆的趕了過來,跟隨他的還有一眾士兵,顯然小太監去了軍營。

皇上問他為何帶士兵前來,這不是暴露自己身份嗎?

小太監回答道:「回稟聖上,這尹三江可不是個好人,奴才怕皇上有危險!」

皇上很是疑問,讓小太監講清楚,小太監想了想,二話沒說,帶著皇上就返回了守孝廬。

此刻的守孝廬還是一片狼藉,小太監直接命令人開挖,尹三江雖然知道情況不妙,但是此刻什麼也不敢說,只能靜靜的待在一旁。

一眾士兵挖了沒幾下,就找到了一個洞口,打開洞口,就看到裡面溼乎乎的,士兵下去不大一會兒,一具具的屍體就扛了上來,大多數都是年輕女性,赤身裸體,顯然是受到了虐待。

緊接著就是好幾箱金銀珠寶,全部都被搬了上來。

這下子皇上怎麼還能不明白呢?怪不得尹三江不願意回朝做官,有這麼個溫柔鄉,簡直就猶如土皇帝一般啊。

尹三江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暴露竟然是因為一窩老鼠。

事到如今,尹三江也沒有狡辯,將所有的事情從實招來,自己可算不上為官清廉,但是他自己知道取之有度,每每幫人辦事,只收欠條,這也是為何他開始守孝之後,頻繁有官員來拜祭的原因。

至於他為何如此消瘦,看看這地上的美女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老話說得好啊:多行不義必自斃,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正所謂:

三江為官多清正,

守孝三年大山中。

日漸消瘦揪人心,

眾人拜祭心內明。

馬失前蹄老鼠洞,

湊巧牽出真實情。

表面光鮮內在糟,

羊糞蛋子能齊名。

作者:點擊,觀看更多民間故事,喜歡記得關注哦~

申明:本故事為原創民間故事,純屬虛構,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配圖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喜歡請關注我,點讚評論轉發喲,講民間故事,看世間百態,品百味人生!謝謝您的支持!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古人守孝三年
    百善孝為先,父母過世後,兒女守孝三年,在這三年內不結婚,不外出遠處,不貼紅對聯,不撤孝號只有三年過了才撤孝號。這是中華祖先傳統文化。古代所有人,都要守孝三年,在喪期中,皇帝是也不能結婚的。所以這種古禮,也代表著中國文化的一種精神。守孝從古代到現在,已經很古老了。
  • 古人守孝 | 三年,是個什麼概念?
    百善孝為先,古時候以孝治天下,若父母去世,子女一般要守孝三年。這三年裡,不行婚嫁之事,不預吉慶之典,任官者須停職返鄉居喪,即「丁憂」。娛樂和交際活動皆停止,以示哀悼。聽起來不太適合現代社會。畢竟如今是高速發展的時代,若這么半封閉三年,許多事情都會變得大不一樣。但在多數古人眼裡,這樣的「自苦」很有必要。
  • 為什麼古人要「守孝三年」,三年是不是有點久
    你是不是曾經對古人守孝三年的習俗感到不解?你是不是對古人守孝時要穿的五種等級的喪服感到困惑?如果你有這些問題,那麼不妨跟隨我的腳步一起來探尋古代的孝文化吧。二 古人為何守孝三年其實,這個問題也曾經使古人也很困惑。《論語·陽貨》中有一段孔子的學生宰我詢問老師孔子的片段: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
  • 古人為什麼要守孝三年?
    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 為什麼古人要守孝三年?
    守孝,也叫守喪,或守制。最早出處不可考,孔子弟子編纂的《論語(陽貨篇)》,記述了孔子說過的一句話:「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意思是:孩子從孕育到離開父母懷抱,需要三年的時間。所以,在父母死後,孩子要用三年的時間為父母守孝,以報答父母生養之恩。
  • 四川綿陽羅漢寺果清法師百歲壽辰,佛前痛哭懺悔決定為母守孝三年
    誰能想到這樣規模宏偉莊嚴殊勝的寺院,是由一位百歲的老僧人,通過二十多年來的不懈努力,歷經千艱萬難自籌資金籌建而成的。果清法師出家後,弘法業績碩果纍纍「乞丐僧」的傳奇經歷在當地家喻戶曉,因為早期籌建羅漢寺的原因早已聲名遠播。過堂
  • 古代官員守孝三年,再回來職位還在嗎?奪情起復會不會挨罵
    尤其是從宋朝開始,守孝三年,基本上成為了每個讀書人必須要做的事情。 比如說蘇東坡當年考上進士以後,還沒怎麼飛黃騰達,他的母親就去世了,他只好回家守孝三年,再回來做官沒多久,父親蘇洵又去世了,他又回家守孝三年。這6年時光,皇帝都換了,因此蘇東坡的仕途受到了嚴重影響。
  • 古代守孝的禮制有多嚴苛?現代人大呼:一樣也受不了!
    西周初期,周公制禮樂,規定了一系列的禮儀,後期經過發展,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更加提高了對孝的重視程度。孔子主張對父母「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因此,在古代人們極為重視父母亡後的守孝制度。在古代,父、母去世後,兒子在守孝期間必須遵守儒家的禮制,這種守喪制度叫「守制」,俗話說就是「守孝」。一般期限為三年(準確說是二十七個月),而在這段守孝期間,有一系列相當嚴苛的生活方面要求,我們現代人回過頭看看,估計一樣也接受不了。首先,在守孝期間,兒子不能有任何的享樂,不得吃肉飲酒,只能吃粥;必須與妻妾分房而住;乃至不得洗澡、剃頭、刮鬍子等等。
  • 【傳統文化】守孝三年的來歷
    「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作亂者,未之有也」,孔子說孝順的孩子是不會興風作亂的,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能孝敬家國。所以,父母去世是人一生中重大的不幸,就算是宰相,也要辭官回家守孝,而喪服,就成了孝道中的一種禮儀形式。 喪服,又稱孝服、兇服,是生者在喪禮上為死者穿戴的孝服。一般來說,根據與死者關係的遠近,喪服分為五等: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
  • 當「守孝三年」遇上「科舉制度」,地位直線上升,原因與尊儒無關
    儒家是非常注重禮儀的,特別是喪禮,規定父母死後,子女不能工作,不能作樂,要在父母墓前守孝三年。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西漢朝廷不要求官員遵從「守孝三年」的儒禮,給官員的喪假也只有幾十天。朝廷對此舉並不推崇,因為守孝期滿後,官員雖然有重回官場的資格,但原來的官級並不保留,必須從頭幹起。在道德上加分,在仕途上減分,權衡利弊,東漢官員守孝也並非普遍現象。到了唐宋,卻大不相同,朝廷立法規定,官員必須守喪三年,如果隱匿喪事,逃避守孝,還要受到刑事處罰。
  • 為何漢武帝不倡導「守孝三年」的儒禮?是真尊儒,還是假尊儒?
    父母死後,要守孝三年,期間不能飲酒食肉、不能作樂、不能洗澡梳頭、不能夫妻同房。孔子說:「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孟子說:「養生者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者可以當大事。」父母活著的時候,好吃好喝地伺候,讓他們頤養天年,不算什麼大事。父母去世了,按喪禮把喪事辦好,守孝三年,這才是大事。
  • 33歲失業跟男友提結婚,男方拒絕:父親去世,我要守孝三年!
    33歲失業了,因為工作不好找,再加上年紀大了,決定先把婚結了。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男朋友的父親去世了,他說需要守孝三年,期間不能結婚。以前我為了打拼事業,把結婚的事一拖再拖,可是事業辜負了我。現在我要為了男友,再傻傻等待三年,誰知道最後會不會又是一場空?35歲前結婚的底線該堅守嗎?
  • 為什麼要守孝?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父母去世了,要守喪三年,三年中因追思父母而常常感到悲痛哀傷,所以要調整居處,並戒絕酒肉。父母死了沒多久,還唱歌跳舞、開開心心,好像怨敵死了一樣,這是不對的。這時候怎麼能高興得起來?在古代,很多孝子會在三年當中,在父母墳前結個茅棚,為父母守孝。
  • 清朝奇案:丈夫守孝期間,妻子突然懷孕,丈夫含恨自縊
    守孝三年期間,王某便在父親墳墓附近,搭建了間茅廬居住。 依照禮法,守孝三年間,不得飲酒吃肉,不得娛樂消遣,夫妻不能同房。每逢初一十五時候,王某便會回家看望母親。
  • 父母離世後,兒女為什麼要「守孝三年」?孔子的一句話道明了緣由
    古時候,當父母死後,遊子需歸鄉守孝三年。即使入朝為官的官吏,也必須遵守這個原則,直到守孝過了以後才可以回京做官。如果不遵守這一原則,時人將視之為大不孝。為什麼古人守孝的時間要三年呢?這裡有沒有講究和內涵?「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宰我問。
  • 帶著女兒為老公守孝三年,無意聽到婆婆和小姑通話,怒砸老公遺像
    帶著女兒為老公守孝三年, 無意聽到婆婆和小姑通話, 怒砸老公遺像 我和前男友是高中同學,他母親強烈反對我們來往,不得已我們分手。分手後別人給我介紹了現在的老公,半年後我們結了婚。第二年我生了女兒,一家其樂融融。
  • 董存瑞犧牲時19歲,妻子為他守孝三年後,後來下場如何?
    董存瑞犧牲時19歲,妻子為他守孝三年後,後來下場如何? 董存瑞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的家庭背景並不好,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讀書,所以董存瑞還是個從不讀書,識字能力差的孩子。 11歲那年,董存瑞居住的南山堡村建立了抗日政權。也是在這個時候,董存瑞選擇加入兒童團體並成為兒童團體的負責人。
  • 父親去世,妻子懷孕,為守孝夫妻倆含淚打掉,結果一生再沒孩子
    我們生活在現代,可能很難理解一些舊風俗,比如說「守孝」。在過去,上到朝廷下到民間大都堅守父母去世後「守孝三年」的禮,正兒八經的守孝,孝子應該不外出做官、住在墓旁枕著石塊睡草蓆、不聽音樂、不喝酒吃肉、不與妻妾同房等等,這種風俗在民國時期也有。
  • 調款母餡百年如一!
    ,「餃子王」尹洪軍現場公布了潛心研究多年的四大調料(油料、醬料、粉料、湯料)製作秘籍、三大母餡(豬肉、牛肉、羊肉)調製方法、十種旺銷餃子餡料配方,現場解密了其獨創的分二合一、定量吃漿、脫水保形、有序調味等技法,將原本複雜的調餡步驟化繁為簡……尹大師全程剖析講解,毫無保留,可謂「乾貨滿滿」。
  • 守孝期間可以領結婚證嗎和守孝幾年不能結婚
    人生百態,事事無常,很多時候,事情總是不能跟我們預想的一樣走,這不,朋友問了小篇這樣的的一問題,守孝期間,應該多久才可以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