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發脾氣的父母,將收穫一個怎樣的孩子?看完沉默了……

2021-02-27 五年級語文課

我們都想做孩子心中那位溫柔可親的媽媽,可是,生活中卻總是充滿著各種煩惱和壓力:既要應付忙碌的工作,還要忙活雜七雜八的家務,有時還要面對沒有好臉色的老公。

如果這時候孩子再調皮搗蛋,任誰也是忍不住的,肯定會對孩子一通吼罵……

我已經很久沒對孩子發過火了,但前幾天還是幹了一次這樣的事。

那幾天,正好趕上孩子爸出差,婆婆也回老家去了。我一個人既要接孩子放學、做飯,還要哄睡孩子之後熬夜修改客戶退回來的稿子,心裡那個煩躁鬱悶,真是無處傾訴。

結果那幾天晚上,女兒總是不願意早睡覺,一個人在客廳裡瞎鼓搗,一會拔拔插頭,一會翻出爸爸的工具箱,用鉗子敲敲這,鑿鑿那……

我提醒了她好幾次,可她就跟沒長耳朵似的,不理我。我嗓門越來越大,終於忍不住了,過去一把奪下她手裡的鉗子,對著小屁股打了一巴掌,咬著牙說:「我已經說了第三遍了,你沒長耳朵是不是?你再不趕緊滾去睡覺,我把你扔出去信不信?」說著,我就拉著女兒胳膊,假裝往門口走。

女兒被我突如其來的粗暴嚇壞了,緊緊抱住我的腿,哭著說:「媽媽我睡,媽媽我睡,別扔我!」

看著她單薄小身板、驚恐的表情、淚汪汪的眼睛,我心裡真不是滋味:「我咋成了個這麼狠心的媽呢?」

好一頓安撫之後,女兒終於是睡著了。但是半夜三、四點的時候,突然聽見她說夢話:「媽媽,黑!不出去,不出去!」我趕緊摟住她,一邊拍著背一邊輕聲說:「沒事寶寶,媽媽在呢,咱哪也不去!」我知道,她這是被嚇得做噩夢了。

那一次,我內疚地都哭了。我只知道自己心情煩躁,卻忘了已經好幾天沒有好好陪孩子了,孩子故意搗亂,或許只是想引起我的注意而已;一通責罵、怒吼之後,我的壓力、壞情緒是釋放了,可給孩子心裡造成的傷害卻不會那麼快消散……

憤怒、責罵往往是白費口舌!

當一個人面臨巨大的危險、感到非常恐懼的時候,大腦就會啟動「逃生機制」,此時人就會變得精神緊繃、肌肉緊張,時刻準備逃避災難。這是人類的生存本能,孩子身上也具有這種能力。

有意思的是,當我們衝孩子發脾氣、大吼大叫時,往往會讓孩子變得非常緊張,從而觸發了孩子大腦裡的「逃生機制」。此時,孩子大部分的注意力 ,都放在如何躲避這場「災難」上。雖然你在苦口婆心地教育,但孩子滿腦子都在盤算:「他快罵完了,就快罵完了,這就罵完了……」

到頭來,你發完火後問一句:「知道錯了麼?以後還這樣不?」

孩子立馬表現的很乖,趕緊回一句:「知道了。以後不犯了。」

其實孩子對於錯哪了、怎麼改還是迷迷糊糊的,他只知道:家長終於罵完了,可以鬆口氣了。

等我們老了,孩子會把當初的脾氣都還給我們!

著名的心理諮詢師賴佩霞,在一次演講中說:

我們衝孩子發完脾氣後,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罵你,是因為愛你!你要不是我孩子,我才懶得管你呢!」

但是在孩子眼中,家長滿口說愛卻面目猙獰。孩子必須努力說服自己:「原來,我媽媽罵我是因為愛我。原來愛也是可以這樣的」……

有一天,我們老了,腿腳不便,需要孩子照顧。於是,孩子很可能就會用我們當初用過的方式,來「愛」我們:「媽!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出門多穿點衣服,你怎麼就是不聽呢!」「媽!上完廁所記得衝,你怎麼越老越糊塗呢!」「媽!多吃點青菜,你怎麼越老越挑食呢?」……

我相信,年老的你,心裡一定很難過,很難過。

所以,指責、發火從來都不是愛,而是孩子健康人格的殺手。我們衝孩子發火,動機從來都不是因為愛,而是因為我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


孩子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父母的問題。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能力是模仿。孩子因為跟父母相處的時間最長、關係最親密,所以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孩子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有意無意地去模仿。

如果你的孩子因為某些問題惹你生氣了,那請你先不要對孩子發火,因為這很可能就是父母自身問題的反映。

往期回顧

相關焦點

  • 袋鼠育兒丨愛發脾氣的父母,將收穫一個怎樣的孩子?看完沉默了……
    這是人類的生存本能,孩子身上也具有這種能力。有意思的是,當我們衝孩子發脾氣、大吼大叫時,往往會讓孩子變得非常緊張,從而觸發了孩子大腦裡的「逃生機制」。此時,孩子大部分的注意力 ,都放在如何躲避這場「災難」上。雖然你在苦口婆心地教育,但孩子滿腦子都在盤算:「他快罵完了,就快罵完了,這就罵完了……」到頭來,你發完火後問一句:「知道錯了麼?以後還這樣不?」
  • 經常發脾氣的父母,將收穫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後悔看晚了
    他父親又建議說:「如果你能堅持一整天不發脾氣, 就從柵欄上撥下一顆釘子。」 經過一段時間,小男孩終於把柵欄上所有的釘子都撥掉了。 父親拉著他的手來到柵欄邊,說:「兒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一看那些釘子在柵欄上留下了那麼多小孔,柵欄再也不會是原來的樣子了。
  • 父母吵架時,孩子在想什麼?看完沉默了......┃家長必讀
    平時口口聲聲說愛孩子,可是他只想要一個溫馨的家庭,希望爸爸媽媽有話好好說。很多時候,父母學不會好好說話,就是孩子人生悲劇的開始。幾個月前喝下百草枯的「殺魚弟」,曾在我們朋友圈刷了屏。2010年11月,一個不滿10歲的小男孩兒在買魚市場自家的攤位上,手持殺魚刀、熟練殺魚、去鱗的視頻,在網絡上廣泛傳播。
  • 黃磊機智應對妹妹「亂發脾氣」:好父母是孩子的情緒「控制器」
    這樣做法我認為很好,哪怕是大人都有控制不住的時候,何況一個幾歲的小孩子呢!但是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無緣無故的「發脾氣」,就很不淡定,就會給孩子直接說:你哭什麼?我還沒哭呢?還會給孩子貼上「壞脾氣」的標籤。腦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理智腦比情緒腦發育落後。
  • 不在孩子面前發脾氣
    很多家長會在養育孩子的時候發脾氣,有時候,是因為孩子犯錯,有時候是因為孩子拖拉,有時候是因為孩子犯渾,有時候是因為孩子太黏人,有時候是因為孩子不睡覺,有時候是因為孩子不起床,有時候是孩子不愛學習,有時候是孩子打碎東西……總之,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會瞬間點爆家長的心頭之火,不發洩出來真的是憋的不行。
  • 10歲男孩連踹媽媽5腳:那些愛發脾氣的孩子出了什麼問題?
    女兒:我想靜一靜,又怎樣?媽媽繼續問:你今天的事情是錯了還是對的?女兒聲音開始變大:錯了,那又怎樣?媽媽繼續批評:你到現在還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女兒開始大吼:我已經承認錯誤了,你還想怎樣?媽媽的聲音也開始變大:你態度不端正!
  • 為什麼孩子總是喜歡發哭鬧、發脾氣,父母要對孩子進行情感引導
    如果孩子總是喜歡發脾氣、撒潑打滾,作為家長的你,會如何進行處理?是放任孩子哭鬧,不管不顧?是只要孩子哭鬧,就會給他買他想要的東西?還是當孩子哭鬧時,會對他們採用暴力的做法?在生活中會有很多的父母覺得孩子脾氣大,不聽話。
  • 李玫瑾教授: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一套好的情緒繪本可以具象化地展現孩子的內心世界,把各種情緒躍然紙上,孩子可以從書中發現自我,而父母也能更了解孩子一點,繪本故事就是最好的示範。「小燈泡系列繪本「由韓國一線兒童文學作家、插畫家編寫,他們作為專業的兒童心理學專家,抓住了這個階段孩子的心理認知特點,將引導孩子心理發展、情緒轉變的技巧,巧妙融入一個個溫情動人的生活故事、生活情境之中。
  • 武漢一媽媽輔導作業一巴掌把孩子的牙齒打進氣管:孩子衝你發脾氣...
    到了晚上10點,兒子的作業沒改完,也沒洗漱,媽媽就開始責罵孩子,孩子頂嘴發脾氣。 當時這位媽媽想到自己第二天還要上班,還有一堆方案沒做想想第二天還要早起,人就焦急了起來。 結果這位媽媽揚手猛呼了兒子一巴掌,嘉嘉哇哇大哭,後來又是一陣猛咳,還有點想吐。
  •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為什麼會控制不住自己,暴跳如雷
    為什麼孩子發脾氣、哭鬧時,你的情緒也會瞬間如洩洪一般,無法控制,是孩子太氣人了,還是我們自己出了問題?同桌借了一個本子,沒有歸還,孩子非要讓同桌還,兩人吵作一團,我們教育孩子要大度,可孩子卻矯情個沒完,非要辯論一下是不是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 怎樣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的愛呢?
    因為一句話我去組織並主持了一場關於演講的分享會,從一時興起到一步步開始準備工作,感受把一個想法去落地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深信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所以無論如何都要把它落地,即使只有一個人參加,參與的人有收穫我就達到初心了。確實落地了結果很不錯。
  • 孩子發脾氣時,你的反應,決定他一生的性格
    孩子有好情緒也有壞情緒 很多時候,父母跟孩子發脾氣,是覺得孩子不聽話,跟自己對著幹。 如果父母的這個瓶子越大,那就能更多地容納孩子的情緒。特別是孩子發脾氣時,很多媽媽說看到他的眼淚、哭聲,還有各種發脾氣的動作,就覺得自己受不了,感覺要炸了,這意味著容量還不夠。 如果媽媽本身心情不好,本來自己的負面情緒已經佔滿了,這時孩子再來鬧騰一下,那就一點就炸。
  • 孩子發脾氣,父母別「以暴制暴」,這樣做才是聰明家長
    孩子為什麼會喜歡發脾氣?主要是這幾點!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1- 孩子到了一個培養自我意識的時期,他們會開始有獨立的想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主見,會開始每天自己想要穿什麼要做什麼,不希望父母對自己有幹涉的態度,父母一旦幹涉,孩子就會像一個小火球般爆炸。
  • 孩子總是發脾氣,不一定是不懂事,有可能是缺少父母的關注
    想必有老張這樣困擾的家長一定不在少數,很多家長都會因為自家孩子亂發脾氣感到頭痛,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孩子變得愛發脾氣呢?這其實是家長們需要了解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好的解決方式。
  • 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這個動作比「別鬧了」更管用
    孩子2歲以後,很多父母會發現,孩子似乎性子似乎愈發急躁了,脾氣特大,遇到一點小問題就會崩潰。有些父母甚至擔心,我的孩子是不是以後一直都這樣。我想說的是,這只是孩子發展必經的一個階段。遇到這樣的情況,請一定告訴自己,孩子不是在故意跟你對著幹,不是處心積慮地在給你添麻煩。而是他的的確確遇到困難了。
  • 孩子總愛哭鬧、發脾氣,比起說教,家長更要懂得讓孩子「共情」
    其實在很多的家庭中,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 孩子愛哭鬧、愛發脾氣、跟父母頂嘴等等表現已經成為常態,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家長面對這種這情況該如何正確應對呢?一、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總是愛哭、經常亂發脾氣1、家長的溺愛由於孩子是父母手心裡的寶,特別是在當前社會中,父母看待孩子比什麼都重要,而在孩子的教育中,就會寵著孩子,溺愛孩子。
  • 致愛發脾氣的家長:你以為你很愛孩子,其實孩子更愛你!
    節目組在聖誕節前,採訪了幾組低收入的家庭,他們問了孩子兩個問題:1.你聖誕節想要收到什麼禮物?2.你的父母聖誕節想要收到什麼禮物?問完之後,節目組告訴他們,大家都能收到自己想要的禮物,同時也收到父母想要的禮物。但是只能從自己的禮物和父母的禮物中選一樣。
  • 睿智燈塔app-孩子總是發脾氣怎麼辦,如何管教發脾氣的孩子
    1-2歲的孩子發脾氣,原因是因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在這個階段的孩子表達能力比較差,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父母也不懂孩子的行為,所以發脾氣就成了孩子最常用的情緒表達方式。3-4歲的孩子發脾氣,原因是他們想要更多的權利。
  • 3歲孩子脾氣暴躁,稍微不順心,就發脾氣哭鬧,父母該怎麼處理?
    發脾氣對幼兒是一個很好的表達方式——他被激怒了、壓垮了、累了、委屈了,並且除了發脾氣外,他還不知道還有什麼方式能更好地表達自己。如果孩子總是在被家長拒絕後發脾氣,那麼家長千萬不要妥協讓步,如果孩子一發脾氣就能得到他想的東西,家長就是助長他的暴躁。
  • 怎樣培養自覺的孩子?父母先放下「孩子應該……」的控制想法
    怎樣避免我們的孩子,出現那些情況?怎樣培養自覺的孩子呢?也許《父母的覺醒》給了我們答案。01 父母為什麼需要覺醒?想一想,我們是不是最愛對孩子說:如果你不……,那麼我就……比如:如果你見人不打招呼,我就沒收你的手機。如果你一直玩遊戲,我就不帶你去看電影。如果你跟我撒謊,我就要罰你寫100篇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