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發脾氣的父母,將收穫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後悔看晚了

2020-12-27 騰訊網

樂爸說:孩子的心靈,好似最純淨的沃土,在他張開了襟懷吸取天地精華的時刻,你對他播種了什麼,在他長成後的歲月中,一定會用同樣的姿態來回報你。

從前有個脾氣很壞的小男孩。

一天,他父親給他一大包釘子,要求他每發一次脾氣都必須用鐵錘他在後面院的柵欄上釘一顆釘子。

第一天,小男孩共在柵欄上釘了37顆釘子。過了幾個星期,小男孩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憤怒,每天釘在柵欄上的釘子的數目逐漸減少了。他把自己的轉變告訴了父親。他父親又建議說:「如果你能堅持一整天不發脾氣, 就從柵欄上撥下一顆釘子。」

經過一段時間,小男孩終於把柵欄上所有的釘子都撥掉了。

父親拉著他的手來到柵欄邊,說:「兒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一看那些釘子在柵欄上留下了那麼多小孔,柵欄再也不會是原來的樣子了。當你向別人發過脾氣之後,你的言語就像這些小孔一樣,會在人們的心中留下傷口。你這樣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了某人的身體,然後再撥出來。無論你說多少次對不起,那傷口都會永遠存在。其實,口頭上對人們造成的傷害與傷害人們的肉體沒什麼兩樣。」

這是一個父親教孩子不發脾氣的故事。同樣,也適用於父母。作為父母我們更應該反省:我們到底用言語給孩子造成了怎麼樣的傷口,應該嗎?值得嗎?你想要孩子成為一個脾氣溫和的人,是不是先應該戒掉自己的壞脾氣?

生活中,父母衝著孩子發脾氣更是常有的事。當孩子穿著白襯衫在泥地裡玩耍時,當孩子把房子弄得一團糟時,當孩子絞盡腦汁卻寫了一頁的錯誤答案時……你總是恨鐵不成鋼,忍不住火冒三丈。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在你的暴脾氣之下,你終將收穫一個怎麼樣的孩子?

一些孩子會因此懷疑自己是否父母親生;

一些孩子想過要離家出走;

一些孩子討厭,甚至憎恨父母;

一些孩子認為自己是多餘的;

一些孩子會責怪自己,形成自己厭惡的心理;

一些孩子會產生自卑的心理……

父母的壞脾氣,在不知不覺中,就會給孩子帶來長期的甚至一生的心理陰影。

有一個媽媽說「每當打過孩子,尤其下手比較狠的時候,心情壞到極點,看到孩子蜷縮到角落,十分無助,默默哭泣的時候,看到這個平時那麼漂亮可愛的孩子,而他無論在體力和智力都遠遠不能和我對抗,僅僅因為學習,就要承受心理和肉體的摧殘,自己就覺得憐惜、悔恨、心疼,心情複雜。」

既然會如此心疼,當初為什麼還要下那樣的狠手,爸爸媽媽們,請控制自己的脾氣吧。

不打不罵,4條原則讓孩子聽話

不隨意打擾

當家長想要叫孩子做什麼的時候,要細心觀察孩子在做什麼,儘量不隨意打擾,儘量在孩子活動間隙時和他溝通,如果孩子沒有及時回應你,不要生氣,他也許是在認真地做其他事。

用適當方法引起孩子注意

當家長想要叫孩子做什麼的時候,要細心觀察孩子在做什麼,儘量不隨意打擾,儘量在孩子活動間隙時和他溝通,如果孩子沒有及時回應你,不要生氣,他也許是在認真地做其他事。

少嘮叨

家長話太密,就等於把自己的話變成白色噪音,適合哄睡覺用,不適合讓話進入孩子的腦子。所以平時少說,有重要情況,談一次話,完整透徹地解決。

指令要具體,不帶負面情緒

給孩子的指令,必須讓他知道你希望他此刻具體做什麼,比如,不說「你應該整潔一些」,而說:「現在把自己的桌面收拾一下,然後我們好做手工。」

指令不要是抱怨、指責、數落,不帶負面情緒。當一個人發現自己是在被別人指責批評時,他一定更加不會願意去聽從的;因為他的心理能量此刻都用在「防禦」你的「攻擊」上了。指令要具體,不帶負面情緒。

小結: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養孩子都是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越急越沒有效果。

作為父母,我們想要留住他們的耳朵,讓他們聽得進去我們的建議,就得學會耐下性子來調整心態,尋求有效的切入點和表達方式。很多時候,我們自己放輕鬆了,態度簡單堅決點,很多事情反而明朗起來!

你是一個愛發脾氣的父母嗎?你想過你的脾氣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嗎?你想過要改變自己的壞脾氣嗎?嘗試過嗎?用什麼樣的方法呢?

相關焦點

  • 愛發脾氣的父母,將收穫一個怎樣的孩子?看完沉默了……
    我只知道自己心情煩躁,卻忘了已經好幾天沒有好好陪孩子了,孩子故意搗亂,或許只是想引起我的注意而已;一通責罵、怒吼之後,我的壓力、壞情緒是釋放了,可給孩子心裡造成的傷害卻不會那麼快消散……憤怒、責罵往往是白費口舌!
  • 孩子犯錯時總忍不住發脾氣,事後又心疼又後悔,該怎麼辦?
    我老婆曾經就是這樣,事後不止一次的告訴我說:「以後你再看到我打罵孩子,你直接過來打我」,這都是事後心疼加後悔的一種表現。有個現象很有趣,孩子越小,父母的教育就越「囂張」,原因很簡單,孩子越小,犯的錯就會越單純,甚至在大人的世界裡根本無法理解。
  • 袋鼠育兒丨愛發脾氣的父母,將收穫一個怎樣的孩子?看完沉默了……
    如果這時候孩子再調皮搗蛋,任誰也是忍不住的,肯定會對孩子一通吼罵……我已經很久沒對孩子發過火了,但前幾天還是幹了一次這樣的事。那幾天,正好趕上孩子爸出差,婆婆也回老家去了。我一個人既要接孩子放學、做飯,還要哄睡孩子之後熬夜修改客戶退回來的稿子,心裡那個煩躁鬱悶,真是無處傾訴。
  • 不在孩子面前發脾氣
    太陽笑眯眯地出來,用溫熱的陽光照耀,路人覺得很熱,很快就把衣服脫下來了。 我們都要意識到,內心的改變才是真正的改變。要改變內心,就像風和太陽比賽如何脫掉一個人衣服。呼呼的北風只能讓人把內心的衣服裹得更緊。發脾氣其實是關緊內心大門的方法。 當你要跟孩子發脾氣的時候,馬上提醒自己一下:發脾氣永遠不解決問題的,是無效的,影響親子關係的。你的怒火會降低一半。
  • 孩子總是發脾氣,不一定是不懂事,有可能是缺少父母的關注
    孩子受到了不好的示範影響 有些孩子之所以喜歡亂發脾氣,其實和家長的日常教育脫不了干係。因為有些家長自己,對於自己本身的情緒就難以控制,所以他們會在孩子面前,經常發脾氣。
  •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為什麼會控制不住自己,暴跳如雷
    為什麼孩子發脾氣、哭鬧時,你的情緒也會瞬間如洩洪一般,無法控制,是孩子太氣人了,還是我們自己出了問題?我家老大的性格有些悲觀,常常被負面情緒左右,他喜歡打籃球,不過體能不是很好,比較瘦弱,又經常和一些比他大兩三歲的孩子一起打籃球,總是「吃虧」,有時也會被其他孩子嘲笑兩句,我一直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事,可孩子不這樣想。
  • 睿智燈塔app-孩子總是發脾氣怎麼辦,如何管教發脾氣的孩子
    1-2歲的孩子發脾氣,原因是因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在這個階段的孩子表達能力比較差,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父母也不懂孩子的行為,所以發脾氣就成了孩子最常用的情緒表達方式。3-4歲的孩子發脾氣,原因是他們想要更多的權利。
  • 心理學:經常發脾氣的人,骨子裡很自卑,內心也很脆弱,有缺陷
    比如大吵大鬧,比如摔東西,雖然他們覺得這種方式不妥,但他們根本無法控制自己,而且,發脾氣後,他們也很後悔,並感到罪惡。當你知道了他們經常發脾氣的原因後,希望你能體諒一下他們,因為他們也很可憐,他們童年的創傷,需要的是用一生的時間來修復,當然,體諒並不是無限度的忍讓。
  • 孩子發脾氣屢教不改怎麼辦?別著急,可能是「理智腦」的力量弱了
    發脾氣,是人人都具有的情緒化表現,正常的人都會因為某些事情不悅而發脾氣,但是一言不合就亂發脾氣的人就有些不可理喻了,尤其是正處於教育中的孩子,更需要父母及時作出修剪,若任由亂發脾氣的惡苗持續猛漲,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未來的社交,對個人的性格乃至人生觀都有著很大的影響。
  • 孩子發脾氣時,你的反應,決定他一生的性格
    孩子有好情緒也有壞情緒 很多時候,父母跟孩子發脾氣,是覺得孩子不聽話,跟自己對著幹。圖片來源:電影《奇蹟男孩》忍住了那一下,多溝通一次,少發一次脾氣,就少一次後悔。 如果父母的這個瓶子越大,那就能更多地容納孩子的情緒。特別是孩子發脾氣時,很多媽媽說看到他的眼淚、哭聲,還有各種發脾氣的動作,就覺得自己受不了,感覺要炸了,這意味著容量還不夠。 如果媽媽本身心情不好,本來自己的負面情緒已經佔滿了,這時孩子再來鬧騰一下,那就一點就炸。
  • 孩子總發脾氣怎麼辦?父母巧用4招緩解孩子情緒!
    適得其反,而且打完以後自己也會感到後悔。 二、拒絕一味滿足or不當回事 當孩子哭鬧時,做父母的不能因為孩子哭了就無原則地遷就他,這樣會讓孩子以為哭就能解決問題,更容易遇到稍微不順心的事情就哭鬧,經常這樣不利於培養孩子的性格。
  • 3歲孩子脾氣暴躁,稍微不順心,就發脾氣哭鬧,父母該怎麼處理?
    發脾氣對幼兒是一個很好的表達方式——他被激怒了、壓垮了、累了、委屈了,並且除了發脾氣外,他還不知道還有什麼方式能更好地表達自己。如果孩子總是在被家長拒絕後發脾氣,那麼家長千萬不要妥協讓步,如果孩子一發脾氣就能得到他想的東西,家長就是助長他的暴躁。
  • 李玫瑾教授: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一套好的情緒繪本可以具象化地展現孩子的內心世界,把各種情緒躍然紙上,孩子可以從書中發現自我,而父母也能更了解孩子一點,繪本故事就是最好的示範。「小燈泡系列繪本「由韓國一線兒童文學作家、插畫家編寫,他們作為專業的兒童心理學專家,抓住了這個階段孩子的心理認知特點,將引導孩子心理發展、情緒轉變的技巧,巧妙融入一個個溫情動人的生活故事、生活情境之中。
  • 孩子發脾氣?這個方法比「別鬧了」更管用!
    嗯,「情緒怪獸」,是我和曉曉經常對城寶說的一個詞語,情緒是多種多樣的,我們會用不用的卡通人物來代表,對於孩子來說,會更容易描繪出心裡的想法。但這些道理即使都懂,對於這樣一個6歲多的孩子,那個當下他還是無法做到很好的表達情緒。城寶3歲以後,我開始告訴他,「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情緒怪獸,有時它會出現,這很正常。
  • 孩子喜歡發脾氣?面對娃的負面情緒,家長可以試試「共生效應」
    一,分析原因1,與年齡有關孩子在2~3歲的時候,他們發脾氣是非常正常的,這個階段的孩子還不能夠識別父母情緒,不懂得情緒都是用來表達什麼感情的,所以有的孩子在表達需要的時候,就喜歡使用發脾氣的方式3歲到5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完全有了獨立的思想,他們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知道情緒都是來表達什麼樣感情的,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發脾氣主要是因為父母教育的原因。很多父母本山就是有著壞脾氣的「熊家長」,他們在孩子依舊保持自己壞脾氣的本性,孩子受到家長的影響,不知不覺間就變成了會亂發脾氣的熊孩子。
  • 孩子發脾氣,父母別「以暴制暴」,這樣做才是聰明家長
    孩子為什麼會喜歡發脾氣?主要是這幾點!首先,我們要了解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1- 孩子到了一個培養自我意識的時期,他們會開始有獨立的想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主見,會開始每天自己想要穿什麼要做什麼,不希望父母對自己有幹涉的態度,父母一旦幹涉,孩子就會像一個小火球般爆炸。
  • 黃磊機智應對妹妹「亂發脾氣」:好父母是孩子的情緒「控制器」
    這樣做法我認為很好,哪怕是大人都有控制不住的時候,何況一個幾歲的小孩子呢!但是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無緣無故的「發脾氣」,就很不淡定,就會給孩子直接說:你哭什麼?我還沒哭呢?還會給孩子貼上「壞脾氣」的標籤。腦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理智腦比情緒腦發育落後。
  • 心理學:為人父母,養育出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並不是什麼好事
    現實中他們是好孩子,是懂事的孩子,善良的大人,可是他們卻經常自我攻擊,因此他們並不開心,並不快樂,而開心、快樂這很重要。1、自體虛弱的父母自體虛弱的父母,往往會養育出一個軟弱、自卑的孩子。所謂的自體,說的就是一個人的自我,是相對於客體(別人)而言的,自體虛弱的人喜歡發脾氣,抱怨和歸罪別人。同時不善於當機立斷,不會做選擇,容易後悔、遲疑。那麼這樣的特質放在一個撫養者,放在父母身上,會是怎麼樣的效果和結果呢?我們不妨來看看我一個來訪者的例子。
  • 孩子發脾氣時,90%家長第一句話都回應錯了!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心裡諮詢師李雪曾經說過:「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多少父母以愛為名,控制著孩子的言行,壓抑著孩子的情緒。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孩子嘴角不垂了。「那下次媽媽來快一點,像賽車一樣快,好不好?」安吉的嘴角才上揚起來,也真正原諒了媽媽。每個孩子不愉快的背後,也許都有一個看不見的訴求,一個未被滿足的需要。
  • 胡可透露打過安吉:為什麼孩子常常一言不合就發脾氣?
    那是我第一次打他,兒子用特別驚恐的眼神看著我,其實打完那一下,我就有點後悔。胡可接著就道歉了,後來安吉也接受了。二:找到孩子發脾氣的根本原因。1-2歲寶寶發脾氣:需求未得到及時滿足想要桌子上的一個小叉子,不給他,立馬大哭大鬧...媽媽要去上班了,不能陪我,立馬大哭大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