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和胡適,誰的書法更好?

2021-02-08 騰訊網

胡適與魯迅,「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兩大旗手,兩人都曾經希望用「新文化的力量」改變四萬萬國人的舊國民性,然後在國民性改造的基礎上,改變中國的命運。兩人從相識、相知到分手甚至對抗,在新舊更替的中國演繹了兩種對立的政治主張。咱們今天不深入談政治,咱們聊書法。分別展示胡適和魯迅的書法,底部附投票結果。你喜歡誰的字?

魯迅

魯迅(1881年-1936年),名周樹人,「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中國翻譯文學的開拓者。毛澤東曾評價他:「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當然,魯迅先生在書法方面也頗有建樹,我們看看他的書法:

魯迅對毛筆書法情有獨鍾,雖然他也說鋼筆寫起字來到底快些並在南京、日本學習時用過鋼筆,但終究還是改用毛筆。

魯迅早年書風如何,現在已難考辨。李小龍、小舟二先生認為魯迅在三味書屋時期最流行的習字範本是歐體,而壽鏡吾先生又是「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因此他選用的範帖「大約應該是歐陽詢法書」。考之《魯迅手稿全集·日記第一冊》,1912年大多數字都狹長秀挺,略似歐陽詢行書,魯迅的歐書為底當是可信。

魯迅在北京寄寓紹興會館,他在《吶喊》自序中說「許多年,我便寓在這裡抄古碑」,足見其對古代碑帖之用功。1917年魯迅書風基本體格確定後,多年裡文稿小字變化並不大,只是愈後更顯隨意、用筆也更圓融些。

看完魯迅,咱們看看胡校長的。

胡適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字適之,徽州人。曾任北京大學校長、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等職。

胡適因提倡文學改良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話文、新詩的學者,致力於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五四運動的核心人物,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胡適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書法、倫理學、紅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著有《白話文學史》《胡適文存》《嘗試集》《中國哲學史大綱》等書。進入正題,看胡適書法:

中國近現代史上,很少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專業書法家,但是,卻出現了一批國學功底深厚、兼融中西、橫跨古今的大學者大文人,如王國維、章太炎、沈尹默、梁啓超、于右任、魯迅、胡適、錢玄同、馬一浮、董作賓、丁文江、白蕉、謝無量、陸維釗等,這些學者文人,對書法都有很精深的造詣,他們並不以書法名世,然而,他們的書法卻有著極高的審美價值、文化內蘊和文獻收藏價值。胡適也是裡面的佼佼者。

胡適娟秀字體,灑脫、圓潤、穩健、凝練,也是理想化的體現。他在自己的書法創作中,極力地追求內心的舒緩、超脫與釋然,追求個體的自由與放達,這些都是在現實的政治社會中難以實現的。

本文來源網絡,僅做公益分享,若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文史】李宗剛:魯迅與胡適的「和而不同」
    魯迅則針鋒相對,認為這是想用串戲的方法來哄騙,那是不行的。胡適為了調解這一筆戰,給周家兄弟和陳源寫了封言辭懇切的信;但周家兄弟並不認同胡適的觀點。此後,周家兄弟與胡適鬧翻。周作人與胡適於1929年和好,但同為文壇巨擘的魯迅與胡適為什麼未能恢復當初的關係?對此,我們有必要將魯迅與胡適置於「異同」的視閾來加以解讀。
  • 魯迅罵胡適10多年,為何後者從不還口?晚年胡適:魯迅是我們的人
    總體來說,胡適對魯迅始終都很尊重,年輕時寫日記都不忘誇上「最」高級,說什麼「周氏兄弟最可愛,他們的天才都很高」(《胡適日記》1922年3月10日)。魯迅出書,胡適更不吝施以「彩虹屁」,譽之為「開山的創作」。檢遍胡適所有作品、所有言論,你我看不到他非議魯迅的一句一字。但魯迅對胡適,開始敷衍,很快就破口責罵。
  • 孫悟空的原型是誰?魯迅、胡適他們竟然為此吵了100年
    孫悟空的原型是誰?魯迅、胡適他們竟然為此吵了100年。魯迅嚴肅發問:孫悟空的原型是誰?我們都知道《西遊記》的作者是明朝時期的吳承恩,從他成書到民國已經經過了數百年的歷史,但是就是沒有一個人提出"孫悟空"到底姓甚名誰的問題,難道是古人都沒有好奇心?還是大家都知道悟空是誰?
  • 魯迅罵了胡適10多年,為啥他從來不還口?胡適:因為他是我們的人
    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也是一位特別會「罵人」的人,而且他罵起人來,是一針見血、毫不留情,他便是魯迅,當年魯迅罵了胡適10多年,胡適硬是沒有還過嘴,甚至還在魯迅出書時,大力誇讚魯迅,後來魯迅去世,胡適還積極地幫他出版作品,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你以為你是胡適還是魯迅?
    周樹人知道不管是母親、保姆還是長工,誰都無法營救行程。她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等他完成作業。雖然都是浙江人,但幸好魯迅不是郭靖。他急急誦讀,然後走進魯爸爸的書房,一口氣背完。魯爸爸點點頭,在家校本上簽字「作業已完成」,然後說去吧。本來應該很高興,但周樹人小朋友經過背誦之後,對水路的風景、美味的點心、熱鬧的賽會都覺得意思不大了。
  • 有人評價:魯迅是酒,真性情也癲狂;胡適是水,無味卻是必須品
    有人這樣評價魯迅與胡適,很有意思:魯迅是雜文,胡適是評論;魯迅是酒,胡適是水。
  • 從胡適的相貌談起
    關注我們,請點標題下面藍色的字「大城小事」,或者加微信號「cityandlife」。  畫像不論,看到的文人照片來說,胡適排第一位。有幀攝於五十年代的像片,陳誠一干人等在機場給胡適送行,老先生手拿禮帽,笑容可掬,氣質非凡,把周圍一遭人通通比下去了。老實說,站在一旁的陳誠,相貌也不俗,但和胡適比,輸了文採少了風華。  梁實秋和胡適先生有過合影,都是大文化人,但氣質上,梁先生還是差了一截。胡適的樣子,永遠書生本色。有些文人穿長衫好看,譬如鬱達夫。
  • 蔡元培、魯迅、胡適等民國名人北漂時都住在哪裡
    民國時期的北京(北平),是全國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文化名人前來學習、工作和生活。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是最初的「北漂一族」。 那時候,他們都住在哪裡呢?
  • 魯迅的行書,懂書法的,會喜歡
    這裡說的「詩」和「書」,指的雖然不是書法,但這句話,放在書法這裡同樣適用。你想啊,咱們在欣賞一幅書法作品的時候,經常會先去看看落款是誰,然後呢,返回去細品其內容。如果我們對書寫者沒有一點了解,或者說完全陌生的話,你欣賞起來也會少那麼點感覺。
  • 胡適看不上的「小報鼻祖」是誰?
    早在1925年,因女師大風潮,魯迅已斥胡適「醜態而蒙著公正的皮」「催人嘔吐」。1926年,胡適寫信勸魯迅與陳源停止筆戰,魯迅未回信。1927年時,顧頡剛在給胡的信中說:「這幾年,周氏兄弟假公濟私,加以伏園、川島們的挑撥,先生負謗亦已甚矣。」  在此背景下,胡適仍這麼寫,原因有二:  一是平生推重《儒林外史》,曾說《紅樓夢》的思想見地與文學技術皆不如它。
  • 「胡適談魯迅原聲」中的誤記、誇飾和輕詆
    這雖不是我第一次聽到胡適先生的原聲,但卻是第一次聽到比較完整的一段錄音,很喜歡胡適先生的聲音和語調(或許也是因為他和淨空法師的口音很像,所以覺得親切)。但這兩分多鐘的錄音裡所說的話,其實在史實敘述上問題還挺多的。胡適先生這是脫稿演講,脫稿演講重在趣味和主旨,不像寫文章、作報告,重在嚴謹準確。
  • 《大先生》魯迅變暗黑,許廣平胡適皆成「傀儡」
    《大先生》的劇情從魯迅的彌留之際展開:當來自「天堂」的兩個影子回收專家胖子和瘦子快要把魯迅和他的影子分開時,魯迅心中最牽掛的人們陸續登場與他相會,其中包括他法律上的妻子、舊式女人朱安,為他撮合了不幸婚姻的母親魯瑞,二弟周作人和他的日本妻子羽太信子,他在《新青年》時期的同志胡適,以及他後半生的伴侶許廣平等。
  • 魯迅、胡適、沈從文、張愛玲、木心那些耳熟能詳的文人的面孔在他筆下生動起來
    魯迅中年後,五官漸如木刻,面帶秋寒,十分冷峻。而魯迅的眼神很純淨,有詩書沉澱後的修養,神採奕奕,那種深邃和犀利是逼人的,比旁人看得更深看得更遠,與他文風相似。 錢玄同貌古,看其照片,有青銅黑土味,不像南方人。錢玄同是浙江湖州人氏,那裡人說話娉婷嫋嫋,十分悅耳。想到錢玄同,腦海立刻冒出梅蘭芳的京劇。
  • 孫悟空原型是誰?以魯迅、胡適為代表的學者們已經吵了100年
    所以魯迅在胡適等人提出異議之後,又在《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一文中補充了幾點:「……我以為《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正類無支祁。但北大教授胡適之先生則以為是由印度傳來的;俄國人鋼和泰教授也曾說印度也有這樣的故事。可是由我看去:作《西遊記》的人,並未看過佛經;中國所譯的印度經論中,沒有和這相類的話;作者——吳承恩——熟於唐人小說,《西遊記》中受唐人小說的影響的地方很不少。
  • 胡適與張愛玲:民國時期才子與才女的隱秘情感|魯迅|海上花列傳|張...
    朱老師無奈,只得捏著喉嚨學女聲照讀,姊姊和我聽了都大笑不止。姊姊對《海上花列傳》的痴迷,就是從那時開始的。」張愛玲則在晚年自言「十三四歲第一次看這書」。  張愛玲在信中所表示的非常渴望得到胡適能給《秧歌》「平淡而近自然」的評語,讀者望文生義,多以為這個評語是胡適當年給《海上花列傳》下的。而胡適在回信中也屢屢提及這個評語,更易使人誤以為的確是胡適的原話。
  • 胡適:精明不如厚道,計較不如寬容
    1938年,胡適被認命為駐美大使,當時胡適沒有多少外交經驗,去了美國還要四處求人,每天都要應酬,累得半死,情緒極差。但是他的下屬,卻絲毫沒有被他的壞情緒波及,而且他們每次半夜來找胡適,胡適也依然是和和氣氣的。
  • 「好好先生」胡適算得上諍友麼?
    魯迅說,「凡有一人的主張,得了贊和,是促其前進的,得了反對,是促其奮鬥的,獨有叫喊於生人中,而生人並無反應,既非贊同,也無反對,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無可措手的了,這是怎樣的悲哀呵」。胡適與陳垣之間,彼此有進有退,雙方旗鼓相當,故而爭論免於魯迅所說的「寂寞」。有胡適這樣的諍友,陳垣就算不是「三生有幸」,至少也該「惺惺相惜」吧?古人云,「砥礪豈必多,一璧勝萬珉」。
  • 魯迅早期思想受到了誰的影響?
    民國大師魯迅的性格剛正不阿,嫉惡如仇。正如其同鄉許壽裳所言:魯迅性格「嚴氣正性,寧願覆折;憎惡權勢,視若蔑如。皓皓焉堅貞如白玉,凜凜焉動烈如秋霜,很有一部分和孔、嵇二人相類似的緣故。」使得上世紀的文學青年對魯迅無不知曉。(一)上個世紀「五四」時期,陳獨秀、胡適、魯迅和錢玄同等人一道倡導了新文化運動,他們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 魯迅拒用真名罵蔣介石:文章容易寫,但上海就沒法住了
    魯迅 資料圖 魯迅與胡適,代表了中國當時知識分子的兩種氣質和立場。他們在不同路徑上對中國形成重要影響。 人文學者謝泳則不同意這種長期以來對魯迅的認識。「嚴格說,魯迅對中國左翼思想是有影響的,但作為一般的社會影響,在知識界,他沒法和胡適相比。」謝泳說。那時候,魯迅是寄寓在上海租界當中的自由職業者,而胡適則是頻頻出入學界、政界的大學校長。 相比於魯迅與權勢的互不相容,胡適的所作所為則要入世得多。
  • 胡適和江冬秀:才子與悍婦,為什麼能夠相伴到老?
    胡適和江冬秀,一個是頂級才子,一個是農村悍婦,兩人在動蕩歲月裡竟能相守一生。若說愛有奇蹟,這也算得上是傳奇了。胡適小時候就長得很帥,我一直覺得他的氣質跟吳彥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之前有部電影,好像是《建黨大業》吧,中年胡適就是吳彥祖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