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正確?我看不太正確

2020-12-27 十四十四Fourteen

近日,隨著種族運動在世界範圍內的展開,聲勢越來越浩大,谷歌(Chrome)對此進行聲援,並指出自去年十月以來,谷歌瀏覽器已在官方代碼樣式指南中包含有關如何編寫「種族中立」代碼的指南。

例如「黑名單」「白名單」等常見的術語,帶有黑=壞,白=好的意思成分,應當改成「阻止名單」和「允許名單」。

當我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是完全,完全無法理解的,但是卻又知道谷歌這麼做的原因。

在現在輿論趨勢下,種族平等,是一個鮮明,不可動搖的政治正確。

這高壓線,誰碰誰死。

大家應該知道,蘋果(Apple)算是一個政治最正確的公司了。

但凡是宣傳片,基本不會選用漂亮的白人演員,而是選用黑人作為主角,並且顏值一定不能過高,以防被扣上顏值歧視的帽子。

蘋果公司出品的emoji(表情)的每個表情都要做五種膚色,簡直是政治正確到不能再正確了。

但即使如此,蘋果公司還是被指責歧視黑人。

出事的,是因為這套手足的emoji:

人類的手心和腳底天然缺乏黑色素,所以所有膚色的人腳底手掌心的顏色都差不太多。

顯然emoji的製作人沒有考慮到這點,於是被噴成「對有色人種有著刻板印象」

還有比這更加離譜的。

在歐美LGBT團體和黑人一樣是一個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政治正確的壓力之下,每一家大公司都有如履薄冰之感。

Facebook把本來只有兩種性別(男、女)選項擴張到了56種非傳統性別。

但是,這還不能另那些白左滿意。

(白左:白左即「白人左派」,是指白種人當中的一種政治立場。主要特徵包括:同情弱勢群體或者少數派、主張保護生態環境、反對性別歧視。)

最後,迫於壓力之下,Facebook從增加56種性別到可自定義性別。

而蘋果呢?

他們也聽從人民的呼喚,增加了各類團體的家庭結構,性別組合使人眼花繚亂。

但是,這能令白左們滿意嗎?

顯然不能。

emoji只有男人和女人,為什麼沒有中性人?

最後...蘋果說,你說怎麼改,我就怎麼改。他在所有人物中添加了中性人一欄,甚至連虛擬的殭屍吸血鬼美人魚都添加了中性人選項。

What?

中性吸血鬼和殭屍到底是什麼情況?

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本來指的是西方社會對邊緣群體(如少數族裔、女性、跨性別者,甚至動物等)的尊重的各種文化現象。它發源於60年代左翼運動,主要由學術界推動,某種角度講確實促進過西方社會的平等。但是近些年,政治正確越來越極端越來越荒謬,而對此反感、厭惡的人也越來越多。

因為,種族歧視,性別歧視是一個萬金油,只要扯上一點點關係,反對你的人便可以給你扣上帽子,而這種帽子一旦被扣上,要想摘掉,那是相當困難。

就像谷歌擬棄用「黑名單」的行為,本身就是一種畸形的,向所謂的政治正確妥協,並討好的行為。

「黑名單」是否涉嫌歧視?

當然沒有。

許多人在用的時候,壓根就沒往那邊去想,因為「黑名單」的英文單詞Blacklist的黑,指的是不透明,不讓你看到的意思,而不是因為說你不好,我把你拉黑了。

若是「黑名單」要改,那葬禮的時候穿的黑色喪服要不要改?是不是涉嫌歧視?暗示黑色代表喪氣死亡等不好的意思?

美國的白宮(The White House)要不要刷成黑色的?是不是涉嫌歧視黑人,代表白人至上主義?

這些想法簡直是荒謬。

「黑名單」這個詞本身可能並沒有別的含義,但是谷歌把它單獨拎出來,說這個涉嫌歧視,那麼就變了味道。

本來人們說「黑名單」並不會想歪,現在說出口可能就會不自覺聯想到種族歧視。

我一直算是堅定的平權主義者,認可支持女權,對於黑人被歧視也感到不公。

但是,這一切不平等難道僅僅是改變個詞語,改變個說法就能得到改善的?

這是典型的治標不治本。

即便你一邊去清理歧視詞彙,但是歧視一方永遠可以創造新的詞彙。

歧視一方只要願意,任何詞都可以內涵他人,例如「翔」這個字,大家現在看到「翔」第一時間想的是什麼?

「智障」的本意是智力罹患某種障礙的患者,「孤兒」指的是沒有雙親,失去父母的孩子。

但是因為網絡濫用,導致這些詞語變成了罵人辱人的詞語。

語言中帶有的歧視意味,往往是我們對現實中存在歧視的客觀描述。

並不是語言造成了歧視,語言所帶有的情緒才是問題的核心。

語言,確實會傷人。

中國有句古話: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

但是大部分的惡語,往往是說話人自身帶著惡意,而語言的力量也是由說話方式所決定的。

在漢語裡,一個「啊」的不同發音,就可以讓人浮想聯翩。

一個「哦」「呵呵」就是最好的拒絕宣言。

語是因,不是果。

歐美的極端白左玩起「文字獄」來獲得少數群體的好感,卻不去探究歧視背後的根本原因。

從黑人到有色人種,最後到非洲裔美國人,難道黑是被歧視的原因嗎?

我一直認為黑色是經典的顏色之一,甚至全世界大多數人都是這麼認為。

這時候怎麼就絕口不提歧視?

這種極端白左的泛濫,只會導致愈來愈多本身沒有傾向的人對此厭惡,使歧視現象加劇。

△黑人女演員出演美人魚愛麗兒

他們無視客觀現實,強行政治正確,只為了討得一部分人的歡心。

當然,他們可能並不在意。因為白左們獲得了少數群體的好感支持與投票,並且,他們是白人。

政治正確是一種更危險的極權主義 。 ——齊澤克

政治正確就像是一塊遮羞布。

哪裡有問題,遮哪裡。

不想著去解決問題,而是去美化問題,讓它看起來沒什麼問題,這樣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大。(好像有點繞口)

至於黑名單,白宮這些怎麼改,我看到了一個網友的提議,覺得簡直是完美的解決方案。

不叫Blacklisit(黑名單),不叫The White House(白宮),直接叫Pandalist(熊貓名單),Panda House(熊貓宮)。

你看,熊貓黑白相間,即可代表黑,又可代表白。不僅如此,熊貓還是亞裔,身為雜食主義者卻吃著素食,你可能再也找不到這種完美融合各種元素,並且如此政治正確的動物了。

強烈建議所有有爭議的單詞,都可以以熊貓作為參考。

△翻譯:消滅歧視,像熊貓一樣,又黑又白,還是個亞裔。

相關焦點

  • 政治正確與學術
    對此筆者非常不認同,性別和性別認同跟發論文沒有任何關係,論文發表本應只看論文質量,引入過多考量只會弱化學術的地位。所謂政治正確,應該是爭取各方平權,而不是給予某一方特權,雖然在爭取平權的過程中會存在矯枉過正的現象,但也要儘量控制在一個範圍內。在這裡,筆者只認同給予育有子女的女性一定的特權,除此之外種族,性別認同都不應該是得到特權的理由。
  • 政治正確
    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段政治正確的概念各不相同。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當時有一類封疆大吏叫徐州牧,荊州牧,豫州牧等等,何為牧?牧羊人也,當時的朝廷以老百姓為立羊(站立著的羊),所以得派出牧羊人去管理各個地方,剪羊毛,取羊肉以供朝廷,夠直白吧。這種理念一直延續到清朝,看看保定直隸總督署大堂上雍正皇帝御筆親書的匾額吧——克勤克儉的第一牧羊人。
  • 《誰說我結不了婚》:政治正確並非創作正確
    相較以往的婚戀題材作品,《誰說我結不了婚》有著屬於自己的獨特氣質。這種指責更像是近年來「女性遠離婚姻」的政治正確式表達。對於婚姻態度,女性群體經歷過多次大的巨變。直至近幾年來,不斷有聲音將婚姻視為女性的墳墓,認為女性在婚姻關係中永遠是弱者,女性可以通過工作和生活上的獨立而不去結婚。而且這種聲音逐漸通過日本的電視劇逐漸成為女性群體的主流,甚至成為了一種政治正確。
  • 一件小事,看美國「政治正確」的自我衝突
    ▍引起爭議當前,中國兩國因各方面的原因,政治氛圍並不友好。美國總統川普14日剛在白宮籤署了相關因香港問題「制裁中國」的法案。也正是在這種氛圍之下,拜登引用中國偉人的名言一下子變成了「政治不正確」。這事,怎麼看怎麼魔幻。「政治正確」大行其道的美國,「女性平權」是「完美無瑕」的「政治正確」,而偉人這句名言本身也毫無瑕疵。要知道,當年希拉蕊和川普競爭總統寶座的時候,希拉蕊可是利用自己的「女性」標籤拉了不少選票。
  • 《誓血五人組》:強行政治正確的政治正確
    但毋庸置疑的是,斯派克·李在《誓血五人組》裡,的的確確做到了「我手寫我心」,表達出了他想表達的內容。一坎城系電影《誓血五人組》,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登陸奈飛。這部講述黑人越戰老兵「重回故地」,尋找丟失黃金的影片,難以評價。
  • 討厭「精確」和「正確」:政治不正確會讓人覺得更真實
    我這朋友開始很錯愕,但轉念也就懂了,不是這些小孩冷血,是因為他們太年輕,還不理解父親撿橘子裡蘊藏的傷感。 小孩子不懂《背影》中的感情,不是小孩冷血,是因為他們對感情對世界的認知有限,他們聽不到更遙遠的哭聲。
  • 政治正確和文藝評論
    但在「睡男神」和「掰彎禁慾老幹部」才是王道的今天,吳秀波這個除了人好之外沒什麼色彩的老男人角色說不定也會被揶揄成「接盤俠」「備胎轉正」和「喜當爹」。從我個人的角度看,無論當年還是今天,湯唯和吳秀波飾演的這兩個人物是矯情做作、膚淺懦弱的。但
  • 官鬼: 公共的意義和政治正確
    但是裡邊有一個橋段我至今記憶尤深:警察讓一個老太太去警察局作個證. 老太太很憤怒的對警察說: 「我一輩子沒做過壞事, 生不入公門, 死不入地獄.」作為一個法律系的學生, 當時看這個片子時, 第一個反映是: 中國傳統對於法律也太不信任了吧, 怎麼入了 公門就得下地獄 呢?
  • 政治正確滔天的時代新極權主義的興起
    從政績上看,要不是這場疫情的搶戲,川普幹得其實不錯,至少很多政策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果效,至少不像歐巴馬那樣不負大家巨大的期望。但是,個性張揚的川普有一個很大的毛病,就是極其喜歡批評媒體,甚至質疑媒體。在我看來,這也是他最終連任失敗的最主要原因。川普不善於甚至有些不屑於討好如今的媒體。
  • 原創|美國的政治正確是什麼樣子
    什麼是政治正確,這個本來完美詞變得越來越看不清模樣。 首先來看政治二字,政治本身是人類協作模式的延伸,東非大草原的樹上只有四隻猴子,它們不需要政治,它們有果子就行。只有當猴子想把果子運往一千公裡外的親戚大猩猩,它們這個行為就必須經過快遞小哥、冷鏈車、長途司機、加油站、檢驗檢疫、高速公路。
  • 『黑豹』一點都不政治正確
    也有人覺得它的好口碑不過是「政治正確」罷了,美國媒體哪個敢給這一堆黑人演員打低分?我很不喜歡這個詞的濫用,關於這個話題我們之前也聊過,詳情戳:一口一個「政治正確」的人能不能閉嘴?愛用這個詞評價電影的人多半看電影的時候心思也不在電影上。他們不是看完覺得覺得政治正確,而是之前早就這麼覺得了。而他們卻沒意識到,當反政治正確成為一種新流行時,那就是另一種政治正確。
  • 原泉:白俄羅斯在「政治正確」和「正確政治」的十字路口徘徊
    盧卡申科——歷史選中的最不「政治正確」的總統無論白俄羅斯未來的局勢朝什麼方向發展,談到當代白俄羅斯的歷史,都不可能繞開一個人,這就是從1994年,也就是筆者上小學那年開始執掌白俄羅斯總統之位,並在這次總統選舉當中再次獲勝的總統亞歷山大·格裡高利耶維奇·盧卡申科。
  • 政治正確的新高度
    在這種政治正確的壓力下,美國人說話必須小心謹慎,官方措施更是滴水不漏。說軍人的時候,必須說成「軍中的男女們」;指稱人群的時候,千萬別把某個群體漏了;黑人當然不能說了,得說「非洲裔美國人」;電影裡的黑人都是正面人物。曾經最自由的羅德島州,快要改名了,因為它的原名「羅德島普羅維登斯莊園州」這個名字不正確,「莊園」很容易讓黑人聯想起奴隸制。
  • 我不喜歡《邪不壓正》,就是政治不正確嗎?
    我要說的正是我今天標題裡的內容:我並不是很喜歡姜文這次的新作《邪不壓正》。而且我也不認為喜歡姜文的電影是政治正確。我有權利不喜歡它,而且我會說出原因。 那我今天就「政治不正確」一下,說說我為什麼覺得《邪不壓正》不好,起碼我並不算很喜歡。
  • 《狩獵》|警惕過度追求政治正確
    結合疫情大背景下西方世界價值觀的逐漸破產,2020年看這部電影真是太合適不過了。我看到網上有人對《狩獵》的評價是「被謊言毀掉的一生」,其實電影表達的遠不止這些。整個故事雖然是從小女孩Klara的一個謊言開始,但當Klara說出真相,其他人都以為這是小女孩為了自我保護而選擇性地遺忘過去。
  • 《逃離普利托利亞》政治正確的曼德拉式
    哈利波特長大以後修鎖功夫了得,但政治正確從來都是一道單選題,曼德拉的故事激勵了多少人,比樣樂隊還給他這唱了一首光輝歲月呢,但它僅僅是好人並沒啥治理國家的經驗,所以你看南非從發達國家經過他和祖馬大哥的管理,現在暴力頻發經濟滑坡,沒啥值得驕傲的了土地還是再白人手上。這種塑造出來的民主鬥士比比皆是,比如翁山蘇姬現在也被西方剝奪了全部榮譽吧。
  • 進擊的美國外宣:警惕美式散裝政治正確
    但這兩件事兒,在拜登上任不到一個月連續發酵,讓我有些擔憂。這畫風和美國散裝政治正確的套路實在太像了,是誰教的?02『女權主義』是政治正確的重要零件。歷史上女性往往被壓迫,男女平權的初衷毋庸置疑,也獲得了不少成就。
  • 《副總統》政治不正確的BP提名
    很喜歡羅馬和寵兒的directing,但導演獎我投vice。知道很多人要噴整部影片的觀點和塑造的潛在形象,導演自己在彩蛋以一個關於 libtard 的討論回應了,這個彩蛋安排的絕妙。貝爾拼命三郎式增肥,並且表演也水準之上,在這個時候還真不知道他和拉米到底誰能勝出了。
  • 與許紀霖、劉擎等商榷:「(反)政治正確」框架的思維陷阱
    整體而言,四位老師均對這場運動持同情理解的立場,這一點我非常贊同;但對話中的一些具體論述及其背後的思維框架,在我看來仍有可議之處,因此不揣冒昧,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見。由於未能現場聆聽此次對談,我的回應只能以事後整理的對談文字整理稿為依據,如有誤解幾位老師觀點之處,這裡先行致歉。本文的商榷,集中於整場對談始終依託著的「(反)政治正確」論述框架。
  • 美國特色:當「言論自由」懟上「政治正確」
    公眾輿論環境下的政治正確,僅僅是一種簡單而不容討論的共識,一個思想的避難所而已。口述 / 吳曉波有一句廣為人知的名言: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曾一度是美國自由意識形態輸出的武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