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小學生收集學生們吃剩的沒有開封的食品。
開食物銀行、收集未拆封免費餐
美國最早設計的餐後打包盒。圖/受訪者提供
名叫「狗糧袋」,卻是用來打包剩菜的盒子;開食物銀行收集捐贈的食品,免費提供給有需要的個人和家庭……
生活中,那些被隨手丟棄的食物,對飢餓的人來說是難得溫飽的一餐。
各國如何反食物浪費,有哪些特色做法?「世界觀·拒絕舌尖上的浪費」系列報導今日講述美國節約糧食之道。
美國經濟重要支柱之一就是它的農業。美國農民數量雖然只有兩百萬左右,但如果把美國的農業看成一個國家,它在世界經濟中排名超過很多國家的經濟總量。
那麼,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美國是怎樣反對浪費糧食並提倡節約的呢?
叫「狗糧袋」的飯後打包盒
在美國餐館吃過飯的人都知道飯後的打包盒叫DoggieBag(狗糧袋)。據考證,這種打包盒的前身是油紙,在二戰期間,由於戰爭的原因,把餐後未吃完的剩菜倒掉被視為極大的浪費,因此舊金山和西雅圖的一些咖啡店和餐館開始用油紙把吃剩的東西讓用餐者帶回家餵狗。之後,全美許多餐館開始效仿。
到了1949年,一位紐約牛排店老闆設計了一種袋子,並把他的蘇格蘭小獵犬形象印在上面。而承接製作的芝加哥印刷廠老闆娘還為此創作了一首打油詩:「你吃剩的東西在哪裡哦?在哪裡哦?它們在哪裡哦?在哪裡哦?如果你已經吃飽,請把剩下的帶回家給我(狗)!」
這首打油詩據說被印到了1.5億隻打包袋上。這個叫丹的牛排店老闆坦言之所以把袋子稱為狗糧袋,是為了避免客人的尷尬。其實,大家都知道剩菜帶回去是自己吃的,但這種叫法被保留了下來。現在,「狗糧袋」都是可以在微波爐裡加熱的盒子了。
除了在外用餐用打包盒不浪費剩菜,美國還大力推廣榨汁機的使用並製作了各種蔬菜榨汁的搭配食譜。通過榨汁,許多蔬菜的根莖和葉子不會因之前不能入菜而被浪費,其中的營養成分通過榨汁反而被更好地食用並被吸收……
10所學校一月內收集近12噸食品
此外,在美國公立中小學讀書的學生,如果家庭收入不高,可以免費享受政府提供的免費三餐。目前,這種為低收入家庭孩子提供健康餐食的項目服務超過3000萬中小學生。這個項目雖好,但也有瑕疵。由於目前的餐食項目遵循於專家制定的營養配比以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所以一餐中的葷素、水果和牛奶的搭配都是統一的。而學生差異性較大,因此有許多學生會吃不完這些固定搭配的餐食。
據統計,全美一天所有學校大約有價值500萬美元免費餐食由於沒有吃掉而浪費。
為改變這一現象,許多學校讓學生收集沒有拆封的餐食,再通過社會福利組織把這些餐食提供給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僅在喬治亞州的阿伯尼市,10所學校在一個月中就可以收集到近12噸的食品。而在喬治亞州,有1500多所學校參加了這一節約糧食活動。
200多家食物銀行每年服務超4000萬人
而在企業層面,這裡不得不提的是「食物銀行」這個概念。
這個概念最早誕生在1967年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一位名叫約翰的商人碰到一位為孩子尋找食品的母親。當時,她正在垃圾桶裡翻尋食品,並向路過的約翰抱怨為什麼不設立一個收集其他人不需要食品的「銀行」。約翰受此啟發,便發起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食物銀行,主要收集企業和個人的食品捐贈,免費提供給有需要的個人和家庭。食物銀行不僅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遍布全美,而且還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逐步擴展到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美國的幾家迪士尼樂園雖然關門謝客,但是迪士尼將樂園餐飲店未來得及使用的蔬菜、水果、食物和奶製品等捐給了當地的食物銀行。
據了解,迪士尼每年捐給食物銀行的數量就多達120萬份,而分布在美國各地的200多家食物銀行每年服務超過4000萬美國人。這其中,包括了1200萬兒童和700萬老年人。
連結
目標:到2030年糧食損失總量減半
在美國聯邦政府層面,由於目前美國食物垃圾在整個美國需要填埋垃圾總量的佔比超過22%,加之美國甲烷氣體排放總量的20%也來自填埋的垃圾,所以聯邦政府推出了2030年減少食物垃圾和損失的目標,旨在減少食物垃圾和糧食的損失。
根據美國政府的官方數字,2010年,美國人均產生的食物垃圾在199斤;而由於(零售業和消費者行為造成的)食物浪費所帶來的糧食損失佔到美國糧食總供給的31%左右,大約為1200億斤,價值約1616億美元。美國希望通過各種舉措,鼓勵大家減少食物垃圾,不浪費糧食,並減少甲烷氣體的排放。根據這一目標,到了2030年,人均食物垃圾和糧食損失總量屆時都可以較2010年減少一半。
瀟湘晨報特約通訊員春輝美國報導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