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姬發的妻子是誰?邑姜到底是王妃還是王后

2021-02-13 趣歷史2021

  邑姜,生卒年不詳,姜姓,齊太公呂尚之女,周武王姬發的王后,周成王姬誦、唐叔虞的母親。

  據傳她懷成王的時候,「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獨處而不倨,雖怒而不詈,胎教之謂也。」山西太原的晉祠就是供奉的唐叔虞和邑姜。

  邑姜,姜姓,齊太公呂尚之女。周朝開國之君周武王姬發的王后,周成王姬誦、唐叔虞的母親。

  據傳她懷成王的時候,「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獨處而不倨,雖怒而不詈,胎教之謂也。」山西太原的晉祠就是供奉的唐叔虞和邑姜。

  邑姜是商周之交一個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有關她的身份,《左傳·昭公元年》說:「當武王、邑姜方震大叔,夢帝謂己:『予命而子曰『虞』,將與之唐,屬諸參,而繁育其子孫。』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滅唐,而封大叔焉。故參為晉星。」

  《史記·晉世家》裡說得更為詳細:「唐叔虞者,周武王子,成王弟。初,武王與叔虞母會時,夢天謂武王曰:『予命汝生子名虞,餘與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命之曰『虞』。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亂,周公誅滅唐。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圭,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爾。』史佚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唐在河、汾之東方百裡。故曰唐叔虞。」

  周武王王妃

  以上兩項史料足以說明,邑姜是周武王的王妃,並為武王生了晉國的開國君主唐叔虞。另外,坐落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的晉祠,仍保留有一座專為祭奠邑姜的宋代建築「聖母殿」,殿內聖母像為北宋天聖年間雕塑,已有了近千年的歷史。近見網上有稱邑姜另有大名為姜淑祥者,乃姜太公與其妻桃花女所生,可備一說。

  在商末周初,已經有了王妃和王后的明確區別。比如,《呂氏春秋》裡就說,殷朝的微子啟和紂王本是同母兄弟。然而,由於生啟時其母尚系次妃,而生紂時已為皇后。故「啟長而庶,紂幼而嫡」,還是讓紂繼承了大統。

  那麼,邑姜是否又有王后的身份呢?我們說,有的。請看《大戴禮記·保傅》篇裡的話:「周后妃任(孕)成王於身,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獨處而不倨,雖怒而不詈,胎教之謂也。」

  對於「周后妃」的身份,王聘珍在《大戴禮記解詁》一書中明確注曰:「后妃,武王邑姜也。」王聘珍雖為清人,但所注應是其來有自。關於這一點,我們在下節還有進一步的討論,這裡,不妨先舉《論語·泰伯》裡有一段十分有名的話:

  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侍殷,周之德,可謂至德也已矣!」對於這段話中的「有婦人焉」,北宋的理學大家朱熹作注時,就是遵從的前人之說,認為所指的就是邑姜。並說在武王的十位「治亂」之臣當中,是「九人治外,邑姜治內」。還有其弟子蔡沈,在為偽《泰誓》作注時,採取的也是乃師的說法。總之,通過上述幾項史料可知,邑姜乃武王正妃或者說皇后,並生了太子誦(即成王)和唐叔虞,是無可懷疑的。

  姜太公之女

  成書於西晉初年的《春秋經傳集解》裡說:「邑姜,晉之妣也。」杜預(公元222—284年)註:「邑姜,齊太公女,晉唐叔之母。」比杜預稍早的皇甫謐(公元215—282年),在他的《帝王世紀》也說:「武王妃(一作納),太公之女,曰邑姜。修教於內,生太子誦。」《帝王世紀》雖在宋以後陸續散佚了,但有幸的是上面這段話,在唐代的《藝文類聚》和宋代的《太平御覽》裡都有轉引。也就是說,在魏晉至唐宋的人們心目中,邑姜確係姜太公之女。

  再往前追尋,我們可以看到在《史記·楚世家》裡有一段記述,對上述說法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支持,而這段記述又幾乎是脫胎於《左傳·昭公十二年》的一段對話。為了避免重複,請看《左傳》裡的這段對話:昔我先王熊繹與呂伋、王孫牟、燮父、禽父並事康王。四國皆有分,我獨無有。今吾使人於周,求鼎以為分,王其與我乎?」(右尹子革)對曰:「與君王哉!昔我先王熊繹闢在荊山,篳路藍縷,以處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齊,王舅也。晉及魯、衛,王母弟也,是以無分,而彼皆有。今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唯命是從,豈其愛鼎?」

  從楚和齊、晉、魯、衛等五國「並事康王」(公元前1020—996年)、「共御王事」,到「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即楚靈王 公元前539—529年),惟命是從」,正應了「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的話,暫且不去管它。我們要關注的是「齊,王舅也」。

  我們知道,呂伋乃是姜太公之子,《史記·齊太公世家》裡說得十分清楚:「太公之卒,百有餘年。子丁公呂伋立。丁公卒,子乙公得立。」現在,我們又知道,呂伋有王舅的身份,沒有別的,只能因邑姜為太公之女、武王之後、成王之母。以往,對於姜太公被「首封」於齊,人們看重的多是他「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的功勞;現在看來,更深一層的原由,還在於他更有著國丈的地位。《蘇轍集》裡說的「成王之母邑姜,齊侯世受其祉;宣王之母申後,申伯亦賴其寵」,可謂這一分析的最好補充。周人「為親是用」。

  趣聞軼事

  邑姜懷第一個兒子周成王時,站立的時候不東倒西歪,坐著的時候端正嚴肅,說笑的時候不喧鬧,獨處的時候不隨地蹲坐,有了脾氣的時候也不隨便亂罵人。這些條例,說起來簡單,若非有極大的毅力和克制力,是很難貫徹到底的。而邑姜之所以如此重視胎教,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她對「母以子貴」這一權力中心的必然法則有著清醒的認識。

相關焦點

  • 《封神榜》中的比幹之女,周武王姬發的王后,其實是姜太公之女
    姬發的王后邑姜,一個不管在封神宇宙中還是在史書典籍裡都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的千古奇女子,按照傳統,理應已經家喻戶曉的人物,一直以來卻好像始終都蒙著一張神秘的面紗,不少專家學者也只能高呼一聲:周武王姬發王后邑姜的真實身份是什麼
  • 邑姜
    邑姜是姜太公唯一的女兒,也是周朝第一代王后,這麼說,我們便知周武王與姜子牙的微妙關係了,他平時稱姜子牙為尚父,大概也出於此吧。  邑姜並非姜子牙與馬氏所生,而是桃花夫人所生,所以姜子牙也並非像封神演義中所說直到晚年也找不到老婆。姜子牙的兒子十幾個,惟有邑姜一個女兒,個個與他一樣聰慧又長壽。
  • 周武王姬發 四分之一的周人血統
    太姜是古公亶父的夫人,其子季歷有姬姜血統。季歷的夫人太妊,是來自於殷商貴族階層,所以季歷之子周文王姬昌,有一半的殷商血統,一半的姬周血統。
  • 西周開國君主 周武王姬發
    簡介周武王(即姬發,?
  • 周武王即位:是否藏著姜尚的另一個奇謀?|史記周次元024
    太公望姜尚的存在是否成了維持平衡的第三方呢?這個異乎尋常長壽的老頭活成了人精,也讓他成為詭詐的兵道和權謀的鼻祖。也可能,他才是周武王真正的守護神。發現太公望姜尚是個人才的是姬昌,真正和姜尚理念一致的很可能是周武王姬發,即使在行動上,兩個人都一致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性。這一點是如何培養起來的呢?在《史記》次元裡,被囚禁的周文王姬昌能夠脫困,一種說法是得益於姜尚的權謀。這可以說,從這個人介入到周國的政治之後,開始詭詐的權謀之路。
  • 周朝建立者:周武王姬發
    周武王姬發(?
  • 《朝歌之天命所歸》即將定檔,張哲瀚飾姬發伐紂王,戰武庚
    後來他改名為姬發,會同各方軍隊能人一起討伐商朝的最後一個帝王,後來終於將紂王覆滅,但是之後殷郊誤會他,以為是他殺死的母親,於是開始了與他的爭鬥,後來他明白了其實王權在誰的手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天下太平,國泰民安才行,後來自殺了,他也正式的成為了周武王,而他也是堅持著自己的本心,讓人民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 周武王
    周武王姬發(?
  • 別羨慕希臘肌肉甲了,穿上這件青銅胸甲,你就是西周王后家族衛隊最靚的崽!
    第三種,那當然就是沒有安裝青銅加強件的皮甲了,雖然目前並沒有西周時期的皮甲出土,但商代皮甲和春秋皮甲都出土過,同時文字記載中也有說過西周人是使用皮甲的,因此我們大膽說一句西周人用皮甲,那還是問題不大的。
  • 周武王90歲伐紂93歲去世?戰國竹簡揭開謎團,顛覆了傳統認知!
    按照這一記載計算,周武王享年93歲,死前十三年繼位,死前三年克殷,因此就是90歲高齡親徵紂王,還親自對紂王屍骨動槍射箭。我們都知道,即便科技發達如斯的今天,九十歲的老人都鮮有遠行,更別說親自率領大軍遠徵了,因此儘管我們不能簡單地否定《禮記》這一記載,但《禮記》記載的確非常違背常理。既然如此,周武王最合理的年齡到底該多大呢?
  • 姬昌原本姓姬,那為啥二兒子叫姬發,大兒子卻叫伯邑考?
    《封神演義》實際上是明朝人寫的一本小說,與歷史上的伯邑考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不過伯邑考在歷史上確實也是個品行高潔,容貌俊美的男子。他的容貌、事跡爭議相對較少,比較多的是關於他的名字的爭議。大家都知道伯邑考的父親是周文王,也就是姬昌。周文王姓姬名昌盛,而伯邑考的弟弟周武王則名叫姬發。為什麼伯邑考作為姬昌的嫡長子卻被叫作「伯邑考」呢?
  • 姬發是什麼王?他在歷史上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其實他只是一個普通的人,姬發建立周朝之後,讓國家處於長期和平時期,姬發是周武王,為周國的基業打下根基。一、姬發是周武王姬昌是周文王,姬發就是周武王,姬氏父子擊敗暴虐商朝,建立長達八百年周朝,周朝在姬髮帶領下,日益輝煌,姬發英雄故事也一直被人傳頌,在哪吒傳奇中,一方面歌頌哪吒,一方面歌頌周武王姬發,姬發還被後人稱為中國古代英明君王。在封神榜當中也有提到姬發,而且形象還不錯。二、姬發愛國愛民
  • 牧誓八國:追隨周武王討伐商紂王,結局各不相同
    武王伐紂,是指大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髮帶領周與各諸侯聯軍起兵討伐商王帝辛(紂),最終建周滅商的歷史事件。
  • 牧誓八國:追隨周武王討伐商紂王,結局各不相同!
    武王伐紂,是指大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髮帶領周與各諸侯聯軍起兵討伐商王帝辛(紂),最終建周滅商的歷史事件。商朝末年,周文王姬昌繼位後,國力不足與殷商對抗,所以繼續臣服於殷商,為殷西伯。但是,殷商對周並不放心。商紂王一度囚禁姬昌於羑裡,並殺其子作為肉湯、迫文王喝下。
  • 周武王的十七戒
    武王(姬發)剛上任三天,立即召集下屬開會。他問大家:有沒有保存下來的,可以永遠指導我們周朝子孫後代的古代規約和行動方法呢?大家都搖搖頭,說沒見過哎,也沒聽說過有這樣的東西。 武王於是很鬱悶。這時有人出主意了,我們把姜太公找來問問吧,他老人家懂得多。姜尚一來,武王就很謙虛地問:您老人家看見過黃帝、顓頊的治國方法嗎?
  • 成語典故之玩物喪志:周武王逗獒
    典故出自周朝,自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后,開始分封諸侯,並且派出大量的使臣去向偏遠地帶的小國家宣揚自己的事跡,並且希望他們能夠歸順周朝。因此,很多遙遠的小國家就派人來到周朝的國都洛陽,帶著禮物。其中有一個部落帶來自己部落都喜歡的獒,(一種狗)這隻狗非常聰明,兇猛無比。但是在姬發麵前趴在地上,像是在行禮一樣。
  • 武吉是姬發,小娥是哮天犬,《封神演義》到底改成什麼樣子了?
    《封神演義》不久前開播了,雖說是根據「封神榜」這個神話傳說改編而來,但導演還是做了許多改動的,不僅修改了大部分的劇情,就連人設也修改了許多。一開始都覺得魅惑紂王的狐狸精是女的,然而在本劇中居然是男的,而且還是能跟元始天尊叫板的萬年狐妖。只要一想到每次魅惑紂王的時候都是子虛附身在蘇妲己身上就覺得很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