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

2021-02-07 齊圖騰

周武王姬發(?―前1043年)


周武王姬發,姬姓,名發(西周青銅器銘文常稱其為珷 wǔ),周文王姬昌與太姒的嫡次子,岐周(今陝西岐山)人,西周王朝的開國君主,在位15年。其正妻為邑姜(姜太公之女)。中國的姓、氏、名、號簡說——中國氏


約前1050年,文王逝,姬發繼位,號為武王,沿用「受命」年號。武王繼位後,子承父志,重用姜太公、周公旦、召公奭(shì)等人治理國家,周國日益強盛。受命十一年(約前1046年),武王聯合庸、蜀、羌、髳 (méng)盧、彭、濮等部族,討伐暴君紂王統治下的商朝,在牧野大戰。殷商大敗,紂王自焚於鹿臺,殷商滅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鎬(hào)京(今陝西西安西南)。武王克殷三年後(約前1043年),周武王駕崩,時年四十五歲(一作五十四歲),葬於周陵,為後世尊崇為古代明君。


先周崛起

周文王十五歲時生武王,周文王姬昌時期,國力逐漸強大,「天下三分,其二歸周」,為滅商奠定了基礎。姬昌崩逝後,姬發對內重用賢良,繼續以姜太公為軍師,並用弟弟周公旦為太宰,召公、畢公、康叔、丹季等良臣均各當其位,人才薈萃,實力蒸蒸日上。對外爭取聯合更多諸侯國,壯大力量。為便於進攻商都朝歌,周武王在灃水東岸建立新都鎬京(今西安)。


武王伐紂

受命九年,姬發在盟津(孟津)大會諸侯,前來會盟的諸侯有800個,一起舉行伐商演習。 

受命十一年,商紂王窮兵黷武,持續發動徵討東南夷的戰爭,把商朝弄得國困民乏。武王見時機已到,聯合庸、蜀、羌、髳(máo)盧、彭、濮等部族,親率戰車300輛,虎賁3000、甲士45000人,進攻商都朝歌。



         記載武王徵商「在甲子朝」的《利簋銘文》


牧野之戰

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今河南省淇縣南)進行的決戰。由於商紂王先徵西北的黎,後平東南夷,雖取得勝利,但窮兵黷武,加劇了社會和階級矛盾。武王伐紂時,商朝因為軍力不足,故武裝奴隸以對抗周軍,奴隸對殷商的殘暴統治早已恨之入骨,陣前倒戈,殷商大敗,紂王自焚於鹿臺,周武王以鉞砍紂王遺體,代表誅殺商紂,殷商正式滅亡,史稱武王克殷。


滅商建周

周王朝建立,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南)。周武王追封父親姬昌為文王,並分封諸侯。在位十九年崩,諡號「武王」。


分封諸侯

周武王得滅商後,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南)。為了加強對已經受周朝的控制下土地管理,對周的開國元老實行大分封,如將呂尚封於齊,伯禽封於魯,召公奭封於燕,叔鮮封於管,叔度封於蔡。據記載,周初總計分封了71個諸侯國。繼而派兵徵討商朝各地殘餘力量以及東夷勢力,據記載,當時共討伐了九十九國,有六百五十二國向武王臣服。還封了一些前王之後,如焦、祝、薊、陳、杞等。

 

周初以血緣關係為基礎分封的71個諸侯國

目的是「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即將土地分封給親戚功臣,讓他們在各自的土地上建立國家讓這些國家作為藩籬拱衛周朝。


各諸侯國分布圖

通過分封制,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周朝開發邊遠地區,擴大統治區域,並逐步構織出遍布全國的交通網絡,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時期眾方國林立的狀態,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


為了吸取商朝滅亡的教訓,治理好國家,武王專門把箕子接來鎬京,虛心請教安邦治國之道。根據箕子講述的道理,他同姜太公、周公旦等商議,決定將古時已有但還未完全形成的宗法制度進一步完善和確定下來。

即把全國分成若干個侯國,由周天子分封給在滅商大業中做出了貢獻的姬姓親族和有功之臣;各諸侯可以擁兵,但必須隨時聽從天子調遣,定期向天子納貢、朝賀;允許封侯世代承襲,並可在封國內分封卿、大夫;天子對諸侯有賞罰予奪之權,對封國中分封卿、大夫也有權過問。毫無疑問,武王實行的封邦建國方略,相對於商朝那種原始小邦林立的現象來說,顯然是一個進步。它確有統天下於一尊的意義,在當時起到了鞏固和加強全國統治的作用。


宗法制度即血緣宗法制度,是中國古代解決職權和財產分配、維護世襲統治秩序的一種制度。這種制度由氏族社會的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其核心為嫡長子繼承制,宗法制與國家政權合二為一。


禮治天下

周武王建立西周后,開創了一系列史無前例的偉大措施,其核心思想為「敬天保民」,從此陝西姬周成為中華文明的奠基者——政治組織中的分封制,社會組織中的宗法制,經濟組織中的井田制,文化思想中的禮樂制,影響中國長達三千多年。

周代禮樂制度分禮和樂兩個部分。禮的部分主要對人的身份進行劃分和社會規範,最終形成等級制度。樂的部分主要是基於禮的等級制度,運用音樂進行緩解社會矛盾。前者是所有制度的基礎和前提,後者是制度運行的形式和保障。


周初等級制度




帶您穿越時空隧道進行一次尋根之旅,

展開一幅五千年長卷讓您盡享文化大餐!

www.qituteng.com



更多姓氏圖騰文化、齊文化內容,盡在齊圖騰公眾號。



相關焦點

  • 西周開國君主 周武王姬發
    簡介周武王(即姬發,?
  • 周武王姬發 四分之一的周人血統
    周文王姬昌的夫人太姒是大禹的後裔,所以,周文王姬昌之子周武王姬發,有四分之一的姬周血統。周武王牧野之戰滅商之後,周朝王室成員可能不再刻意尋找殷商舊貴族家的女子為媳婦,所以,周武王之後的周王室成員中,殷商貴族的血統也就漸漸稀釋了。後人做詩讚頌道:「周室三母,大姜任姒,文武之興,蓋由斯起。大姒最賢,號曰文母。三姑之德,亦甚大矣!」
  • 周武王即位:是否藏著姜尚的另一個奇謀?|史記周次元024
    後來,周文王姬昌死了,姜尚和周武王姬發走到了一起。一種更理想的理解是,他、周公旦和周武王姬發成為周帝國的建國大業的鐵三角。作為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周公旦大概更像一個聽話的弟弟,他繼承了姬家人傳統的道德基因,可能還帶著對周武王的崇拜和無條件的遵從,血緣和祖上的責任讓他們之間保持著密切的關係和高度的一致性。
  • 成語典故之玩物喪志:周武王逗獒
    這件事讓召工知道後,就寫了一篇《旅獒》的奏章,呈給周武王。大概意思是:人如果一直逗弄和侮辱別人,就會使自己喪失崇高的德行;如果一直玩弄事物,就會喪失自己的志向。周朝的建立非常不易,您可不能使他斷送了啊。此後,周武王就開始奮發圖志,將周朝發揚光大。
  • 牧誓八國:追隨周武王討伐商紂王,結局各不相同
    武王伐紂,是指大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髮帶領周與各諸侯聯軍起兵討伐商王帝辛(紂),最終建周滅商的歷史事件。
  • 牧誓八國:追隨周武王討伐商紂王,結局各不相同!
    武王伐紂,是指大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髮帶領周與各諸侯聯軍起兵討伐商王帝辛(紂),最終建周滅商的歷史事件。商朝末年,周文王姬昌繼位後,國力不足與殷商對抗,所以繼續臣服於殷商,為殷西伯。但是,殷商對周並不放心。商紂王一度囚禁姬昌於羑裡,並殺其子作為肉湯、迫文王喝下。
  • 周武王伐紂之後,到底如何處理殷人?孔子刪削的材料或解開謎團
    牧野之戰後,紂王逃入城中,登上鹿臺,將寶玉都穿戴在身上,自焚而死。周武王進入朝歌之後,商國百姓竟然在城郊迎接,周武王對商國百姓說「上天將賜福給大家!」商人一齊拜手稽首共兩次,姬發也還禮拜謝。似乎,商國百姓非常歡迎武王取代商朝。當然,這裡我們也可以理解為政治作秀,比如周人強行驅趕一部分百姓出來迎接武王,或者一批商國投降派主動出來站臺。但從史書記載來看,周武王仁義與商紂王殘暴形象被烘託了出來。
  • 周武王發明了兩個制度,一個禍害中國幾百年,另一個至今猶存
    這是一場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周武王在姜尚等人的幫助下,拼盡全力,終於推翻了商紂王的統治。可是各位,自古以來都是打天下易而治天下難。西周的疆域如此廣闊,其上還有億兆生民,周武王該如何治理?關鍵時刻,周公旦想出一辦法。據《呂氏春秋》記載,周公旦將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給了三類人。一類是古代帝王的後代。比如說皇帝與炎帝的後代。剩下的則分給了王族和功臣。比如說,周武王的兄弟和叔父輩,就被封到了陳、蔡等地。
  • 周武王90歲伐紂93歲去世?戰國竹簡揭開謎團,顛覆了傳統認知!
    周公旦是周武王四弟,參與孟津觀兵、武王伐紂戰爭,《大戴禮記》記載「文王十三生伯邑考,十五而生武王」,周文王15歲時武王出生,因此周公旦與周武王年齡估計相差應該不大,應該在80歲左右。 周文王一共18個兒子,長子伯邑考,次子是周武王,武王伐紂之後分封十六個親兄弟,說明大部分健在。
  • 周朝建立者:周武王姬發
    周武王姬發(?
  • 商紂王被妲己魅惑終致亡國,遭周武王嘲諷,留下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周武王本人自己對妲己沒什麼興趣,也沒有將她賞賜給其他人,而是將她殺死了。 或許是商紂王的教訓太過深刻,周武王不僅在攻破朝歌之後,下令處死了妲己,還在伐紂之前,留下了一句對妲己的評語。正是因為周武王的這句評語,後世中才逐漸出現了女子不得幹政的規定。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原來是寫周武王父母的愛情故事?
    詩中沒有寫明是寫誰,不過據漢朝的《詩經》研究權威毛亨、毛萇二人在給《詩經》做了一個序言,叫《毛詩序》就說到這首詩是寫關於周武王的父母的愛情故事。兩位毛老師對《詩經》的解釋,歷代都認為是至高無上的權威,因此他們的說法還是有很強的說服力的。後來給《詩經》作註解的孔穎達和朱熹對此都舉手贊同,他們兩個也同樣是權威。
  • 周武王時期分封了哪些諸侯國?
    比如周公旦、曹叔振鐸、郕叔武、郜叔、滕叔的封地都在泗上地區,但周武王時期周人並沒有控制這裡,顯然不可能分封王弟到這些地區。而康叔封也是明確記載,在周公東徵之後,才分封到商王畿的。但也有一些王弟可能被分封,比如周公旦封於周(岐邑),毛叔鄭封於毛(扶風),畢公高封於畢(畢原,今鹹陽西北),鄷叔封於豐(西安西南)。
  • 成功滅商的周武王為什麼整日失眠?原來還有這些人時刻威脅著他!
    本期話題公元前1116年,周武王病危,恐懼的氣息在朝臣之間迅速蔓延。為什麼司馬遷筆下伐紂滅商,大封諸侯,開創了太平盛世的西周君臣會心亂如麻?究竟是誰給他們造成了這麼嚴重的威脅呢?公元前1116年(據柏楊《中國歷史年表》),也就是推翻殷商王朝的兩年之後,西周都城鎬京傳出了周武王病篤的消息。
  • 周武王才是「真小人」?多虧孟子洗白,滅商全靠「下三濫」手段!
    此戰過後,商周鼎革完成周武王姬發成為後世尊崇的明君,戰敗的紂王帝辛則淪為暴君之首!其實商周互相看不順眼不是一天兩天了,在後世出土的《竹書紀年》中,記載道:文丁殺季歷,(帝乙)二年周人伐商。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 周武王分封時並無秦國,秦國從哪裡來的,為何最後變成大國
    周武王分封時並無秦國,秦國從哪裡來的,為何最後變成大國 公元前1044年,由於商紂王不斷發動徵討東夷的戰爭,國內百姓不能休養生息,經濟也被折騰的非常疲軟。周武王認為時機成熟,便聯合蜀、羌、庸……等部落聯軍攻打朝歌。商紂王自焚,商朝因此滅亡。
  • 周武王的十七戒
    周武王把他一個人聽到的,活化成十七條座右銘,告誡後世子孫!事實上,姬發也很有作為,不僅滅了無道的商紂,還創建了繁榮昌盛的西周王朝。據說,當時,他所向披靡,討伐了99個國家,共有652個國家向武王臣服!夠厲害了吧,你能說他的成功和十七條自戒沒有關係? 謝謝劉向、黃庭堅和洪邁先生向布衣我提供素材。
  • 《史記》——《周本紀》周武王(一)
    周武王姬發(?―前1043年),姬姓,名發,周文王姬昌與太姒[sì]的嫡次子,岐周(今陝西岐山)人,西周王朝的開國君主。文王崩逝,姬發繼位,號為武王。武王繼位後,繼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理國家,周國日益強盛。
  • 商紂王與周武王的「牧野之戰」敗在哪裡?你了解過嗎
    商紂王與周武王的「牧野之戰」敗在哪裡?不管紂王壞不壞,最終事實是在史詩級的牧野之戰中,他的軍隊一敗塗地,讓周得以取商而代之。這結果,無關乎人品,既有偶然原因,也有必然原因。先說偶然原因吧。武王能在牧野打敗紂王,因為他選的時機太好了——紂王的主力部隊在別處呢。
  • 向朝歌進發,給紂王來個措手不及:周武王為何能贏得牧野之戰?
    姬昌病逝之後,姬發(周武王)繼位,繼續著手翦商大業。周軍一度東進到距離商人王畿不過三百裡的孟津(現河南孟州市西南)大會諸侯,據說到會的有八百諸侯。這可以說是一次政治攻勢。擁護周的諸侯如此之多,可見商紂王的處境已經很不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