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才是「真小人」?多虧孟子洗白,滅商全靠「下三濫」手段!

2021-03-05 搖曳生資1

說起牧野之戰,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場正義的戰爭,簡直就是天神下凡,懲罰暴君,那歷史上的牧野之戰真的是這樣的嗎?真的是被後世冠以戰勝殘暴的「順天應民」之戰嗎?此戰過後,商周鼎革完成周武王姬發成為後世尊崇的明君,戰敗的紂王帝辛則淪為暴君之首!

其實商周互相看不順眼不是一天兩天了,在後世出土的《竹書紀年》中,記載道:文丁殺季歷,(帝乙)二年周人伐商。這句話什麼意思呢?紂王的祖父文丁死後,紂王的父親帝乙繼位,周人再次發動進攻,但被商君擊退,就這麼幾個字,就可以得知,商周恩怨至少三代,而且商朝軍事實力絕對比周強好幾倍,才能做到屢屢擊敗進犯的周軍。

當時商朝還囚禁了周朝的國君西伯侯,後來被釋放的西伯侯就再也不敢去招惹商朝了,於是找了另一條路子,開始擴充實力,拉幫結派,拉攏各國諸侯國,也就是後來的「九州之侯格於周」,招兵買馬之後,就決定再次討伐商朝,但是沒想到實力擴充了好幾倍的周武王卻在大部隊到了盟津的時候突然撤併,理由也很好笑,竟然是:女未知天命,未可也。

下了這麼大功夫突然撤兵理由竟然是天命,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我們從出土的甲骨卜文得知一個真相那就是紂王帝辛不論政績如何,但絕對是身經百戰,戰鬥經驗非常豐富,再來看看周武王,除了牧野之戰,目前的記載也沒有什麼其他的比較大的徵伐記錄,在實戰經驗上,周武王就輸了。

其實周武王還真有點成大事者不拘小節的意思,主要能達到目的就不擇手段,在牧野之戰中就有了很多的體現:陝西出土的青銅器利簋上曾有這樣一段銘文:「武徵商, 唯甲子朝,歲鼎克。聞夙(夙:早上)又商」,說了什麼呢?

在那個年代打仗講究個光明正大,這才是真英雄,諸侯之間作戰會先下戰術,約定時間地點,而遠道而來的周軍卻選擇在剛抵達牧野的黎明十分突然發動進攻,知道一直來到了離朝歌很近的牧野,紂王才得知消息匆忙調兵,失了陣前的先機。

周朝還收買了內應,《呂氏春秋》記載了牧野之戰前周武王密會殷商臣子膠鬲,雙方約定甲子為期,結合出土的利簋銘文,可知周軍冒雨急行軍,的確在甲子日抵達朝歌近郊。有內奸實錘了!後世記載這場戰役的時候,都是凸顯周武王的正義,紂王不得人心,還沒打仗紂王手底下的人就頭像了,其實當時只有內奸膠鬲的部下倒戈,大多數商君選擇負隅頑抗。

這場戰役商朝人輸得一點也不服氣,他們覺得周朝手段太下三濫了,而且周朝遠沒有歷史記載中的那麼仁慈,出土的安陽殷墟王陵墓證實,這裡在西周早期遭遇了大規模人為毀墓,陝西韓城芮國墓葬中則找到了殷墟晚期宗彝玉器,也說明了周兵在殷商都城毀墓劫掠的事實。

後來封建王朝的主流學說——儒家,就派出了孟子特意給周武王洗白:盡信書不如無書,仁者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不仁,如何其血流漂杵也?還將不利於周武王仁義人設塑造的資料全部銷毀刪去,牧野之戰其實根本不是一場正義之戰!

相關焦點

  • 成功滅商的周武王為什麼整日失眠?原來還有這些人時刻威脅著他!
    本期話題公元前1116年,周武王病危,恐懼的氣息在朝臣之間迅速蔓延。為什麼司馬遷筆下伐紂滅商,大封諸侯,開創了太平盛世的西周君臣會心亂如麻?究竟是誰給他們造成了這麼嚴重的威脅呢?公元前1116年(據柏楊《中國歷史年表》),也就是推翻殷商王朝的兩年之後,西周都城鎬京傳出了周武王病篤的消息。
  • 《琉璃》劇中真小人元朗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偽君子,防不勝防
    ,其實真小人倒是並不是可怕,最可怕的就是偽君子,讓人防不勝防啊!,真是個十足的真小人,千年前背叛兄弟無支祁,害的無支祁被困千年,要說元朗這個聰明的真小人也會被司鳳和無支祁算計也是不簡單啊,元朗還真狡兔三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啊。
  • 下三濫!為了封殺華為,美國又使出下三濫手段!
    導讀:為了封殺華為,美國下三濫手段層出不窮!作者:環球君    首發:金融環球(ID:finance818)一下三濫!為了徹底封殺華為,美國再次使出下三濫的招數!據路透社28日報導,華為發現聯邦快遞將華為包裹轉運美國,內含重要文件。是的,你沒看錯,太沒底線了!對此,華為表示,目前正在審查與美國聯邦快遞公司(FedEx Corp)的合作關係。
  • 周武王
    受命十一年(約前1046年),武王聯合庸、蜀、羌、髳 (méng)盧、彭、濮等部族,討伐暴君紂王統治下的商朝,在牧野大戰。殷商大敗,紂王自焚於鹿臺,殷商滅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鎬(hào)京(今陝西西安西南)。武王克殷三年後(約前1043年),周武王駕崩,時年四十五歲(一作五十四歲),葬於周陵,為後世尊崇為古代明君。
  • 周朝建立者:周武王姬發
    其時文王已「三分天下有其二」,而且一再出兵徵伐商之與國,先後滅掉了密、邘、崇等國。其滅商之心,路人皆知,紂既囚之,為何不當即處死,竟在七年之後,又縱虎歸山?四、《伯夷傳》記伯夷、叔齊叩馬諫,武王說:「父死不葬,爰及幹戈,可謂孝乎?」屈子《天問》也說:「武發(武王)殺殷,何所悒(悁悒而不能久忍)?載屍集戰,何所急?」文王倘若壽終正寢,武王為何不埋葬父屍,就急急忙忙地去伐商呢?
  • 西周開國君主 周武王姬發
    殷商被滅,紂王自焚於鹿臺。周王朝建立,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南)。約前1043年,周武王駕崩,葬於周陵。先周崛起周文王姬昌時期,國力逐漸強大,「天下三分,其二歸周」,為滅商奠定了基礎。姬昌崩逝後,其子姬發繼位,史稱周武王。
  • 周武王之弟周公姬旦究竟有何德何能?被孔子尊稱為儒家「元聖」
    文·段宏剛周公旦名旦姓姬,是我國商末周初儒學奠基人。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發的同母弟。因採邑(國君封賜給官員的田地)在周,所以稱周公或周公旦。成語「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指周公求賢若渴,為了見到賢人曾「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周公曾提出「敬德保民」,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論見於《尚書》諸篇,如《金縢》《無逸》等。這是他的儒家思想的重要體現,對後世影響極大,連大聖人孔子都對他推崇備至。在政治和軍事上,周公曾先後輔助周武王滅商、周成王治國。
  • 牧誓八國:追隨周武王討伐商紂王,結局各不相同
    武王伐紂,是指大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髮帶領周與各諸侯聯軍起兵討伐商王帝辛(紂),最終建周滅商的歷史事件。
  • 牧誓八國:追隨周武王討伐商紂王,結局各不相同!
    武王伐紂,是指大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髮帶領周與各諸侯聯軍起兵討伐商王帝辛(紂),最終建周滅商的歷史事件。商朝末年,周文王姬昌繼位後,國力不足與殷商對抗,所以繼續臣服於殷商,為殷西伯。但是,殷商對周並不放心。商紂王一度囚禁姬昌於羑裡,並殺其子作為肉湯、迫文王喝下。
  • 韓國瑜痛批民進黨下三濫 一黑二黃三花四白
    中國國民黨2020參選人、高雄市長韓國瑜31日下午在中壢區華勳地區與支持者見面,抨擊民進黨寧願相信民調,冷冰冰的數字,有心人幫他們操作,如同孫悟空的金箍棒一樣,可大可小,要30%就30%,要50%就50%,「乾脆讓蔡英文民調一口氣到100%,全臺灣的票都是她一個人
  • 周武王伐紂之後,到底如何處理殷人?孔子刪削的材料或解開謎團
    牧野之戰後,紂王逃入城中,登上鹿臺,將寶玉都穿戴在身上,自焚而死。由於商國已經分崩離析,周武王、姜子牙率軍輕鬆進入朝歌。《史記·周本紀》記載:「武王至商國,商國百姓鹹待於郊。於是武王使群臣告語商百姓曰:「上天降休!」商人皆再拜稽首,武王亦答拜。」
  • 周武王時期分封了哪些諸侯國?
    史書記載其他王弟在武王克商後也被分封到各地,但從他們的封地來看,顯然不太可能。比如周公旦、曹叔振鐸、郕叔武、郜叔、滕叔的封地都在泗上地區,但周武王時期周人並沒有控制這裡,顯然不可能分封王弟到這些地區。而康叔封也是明確記載,在周公東徵之後,才分封到商王畿的。
  • 商紂王與周武王的「牧野之戰」敗在哪裡?你了解過嗎
    商紂王與周武王的「牧野之戰」敗在哪裡?不管紂王壞不壞,最終事實是在史詩級的牧野之戰中,他的軍隊一敗塗地,讓周得以取商而代之。這結果,無關乎人品,既有偶然原因,也有必然原因。先說偶然原因吧。武王能在牧野打敗紂王,因為他選的時機太好了——紂王的主力部隊在別處呢。
  • 向朝歌進發,給紂王來個措手不及:周武王為何能贏得牧野之戰?
    公劉以後,過了好幾代,到了商代後期,周人敵不過戎人,首領古公亶父率領部眾,往南遷移到岐山下的周原(現在的陝西岐山),營造了城郭、宮殿、宗廟。從此以後,周才成為商朝的一個較強的諸侯。周人先後徵討西落鬼戎、燕京戎、餘無戎、始呼戎、翳徒戎,俘獲二十翟王,不斷向西和向東發展。周的力量強大了,商王和周的關係就變得微妙起來,季歷(古公亶父之子)竟被商王文丁殺掉。
  • 連曾國藩都驚悚的書,教你識小人,防小人,勝小人
    下以直為美,上以媚為忠;直而無媚,上疑也;媚而無直,下棄也白話文:群眾以直來直去,品德正直為美,當官的以諂媚、卑躬屈膝為忠義;正直的人不去奉承別人,領導反而懷疑是否忠心;但奉承的人也沒法品德正直,群眾也瞧不起他。點評:社會現狀,古代和現代都一樣。
  • 《尚書》-孟子為什麼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當然,孟子談到的書也不是所有書,而是極其難讀的《尚書》,並且孟子是大學者,是儒學領域首屈一指的專家,他的質疑肯定是有道理的。《尚書》在孟子的時代還只能叫做《書》,到了漢朝才升格為了《尚書》,簡單來說就是「上古帝王重要講話的彙編。」
  • 攀著《乘風破浪的姐姐》,微商品牌「梵蜜琳」能否乘勢「洗白」?
    而做為總冠的微商品牌梵蜜琳,無孔不入的融入到姐姐們的生活以及比賽的每一個環節。當觀眾看到30+的姐姐們依舊膚白如雪,身段玲瓏,手裡拿著梵蜜琳「貴婦膏」,所帶來的視覺衝擊是非常劇烈的,進而激化強購買慾望。
  • 真小人——元載
    光靠油嘴滑舌是搞不定軍區司令女兒的,肚子裡沒點墨水,這種見過世面的名媛是不會動心的。這裡馬伯庸埋下了一個伏筆,暗示了元載和王韞秀40年後的命運。歷史上的元家很慘,唐代宗賜死元載,並滅其滿門,王韞秀更是被笞杖活活打死。全劇中有很多彩蛋都是對真實歷史事件的隱喻,元載對岑參說20年後見分曉就是指自己拜閣入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