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傳統戲曲做出標識度,臺灣國光劇團是怎麼做的?

2021-01-11 新民晚報

上周末,臺灣國光劇團在上海大劇院一連帶來兩場實驗京昆文學劇場《天上人間李後主》和《十八羅漢圖》,全新的呈現方式讓不少觀眾感嘆顛覆了傳統戲曲的觀劇體驗。昨天,國光劇團又在大劇院開了研討會,聽取大陸專家對國光的建議和意見。近年,國光創造出了一部部風格突出而又統一的戲曲作品,這種標識度的打造有不少可取之處,同樣值得大陸的戲曲院團所借鑑。

圖說:國光劇團《十八羅漢圖》 齊琦 攝

趨同之下更需創新

回想上世紀上半葉至中葉,京劇受各地人文水土滋養所衍生出的藝術流派和表演風格各具特色,「南麒北馬關外唐」的說法便是最好的印證。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羅懷臻在研討會上提到,如今的戲曲演出有一種趨同化的傾向,好像就只剩下三「臺」戲——傳統折子戲、新編歷史戲和戲曲現代戲。江蘇省崑劇院國家一級編劇張弘也認為,很多戲曲演出裡看不到導演、劇作家和有個性的演員表演,更不要說流派。

從這一點來看,國光突出的審美取向和個性化的發展得到了專家的一致認可。可能再強勢的戲曲演員來到國光,也不會把原來的表演風格帶過去,而是會適應、融入國光的創作氛圍去。這讓沒看過國光作品的人不禁想問,國光標榜的「京昆新美學」究竟如何?此次上演的兩部作品讓人得以管中窺豹。

圖說:國光劇團《十八羅漢圖》 齊琦 攝

打造京昆新美學

國光劇團雖為京劇院團,演員們卻大多受過崑曲訓練,尤其兩部劇的主演溫宇航本就是崑曲小生出身。國光藝術總監兼編劇王安祈便為演員們量身定製了京昆雙奏的劇本,演員們在舞臺上自如切換京昆板腔或曲牌,且能與戲劇主軸相呼應。對於不懂戲的觀眾來講,他可能並不會為了腔飈得高、水袖翻得好這樣的技藝鼓掌,卻會因為人物塑造得好和深刻的精神內核而鼓掌。無怪乎羅懷臻評價:「看國光的戲,我們沒有對名角兒的期待,因為看完了每個演員都成了我們心中的角兒。」

除了對戲曲本體的詮釋之外,國光在舞臺呈現上做出的嘗試也令人驚豔。國光劇團團長張育華表示,國光強調的是回歸戲曲的表演哲學,舞臺均以簡約寫意為主,很多道具都是一物多用,而且會配合演員的表演來進行轉化。《天上人間 李後主》以李煜的詩詞入戲,借天水碧、燒槽琵琶、薰香玉爐、霓裳羽衣曲譜等雅物,以及後世知音月娘這一角色,串聯起當代觀眾和李煜情感的橋梁。《十八羅漢圖》中的真與假、男與女、塵世與清庵,皆在一副殘損畫作「十八羅漢圖」的修復故事中探入了人性幽微處。燈光區隔了修復古畫時的晝夜時空,紗幕以黑白投影出大雨滂沱與揮毫潑墨,萬千變化,都在這一方舞臺之間。

圖說:國光劇團《天上人間李後主》 齊琦 攝

合力探索戲曲未來

在傳統戲曲越來越小眾的臺灣,國光劇團有些步履維艱,一方面是受到有關部門的資助愈來愈有限,另一方面則是人才的缺乏。京劇名旦、《十八羅漢圖》的主演魏海敏提到,如今像她這樣的演員,要在臺灣演傳統戲,越來越成為一個奢望。因為傳統戲裡光有一個主角是不夠的,給她配戲的二路、三路也都要非常出彩才行。讓年輕演員多學幾齣老戲,成了國光的當務之急。這也導致在國光,每個人都可以做其他人的配角,每個人都願意演群戲,「國光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像我和文武老生唐文華就經常互為配角,而且無論角色大小每一個人都很認真,這真的是國光精神」。這不僅給了編劇很大的創作空間,也讓國光出品的劇目品質更加有保證。

除了團長,國光的另一個核心人物王安祈也是塑造國光品牌的重要推手。她不僅是編劇,還兼任國光的藝術總監——這一常常在西方交響樂團中常見的職位。在團長和藝術總監的雙重把關下,國家一級編劇羅周看完戲後有這樣的強烈感受:整個劇團從演員、舞美、藝術總監、編劇,大家都在向同一個方向努力探索,非常難能可貴。

對於此次兩場演出打出的「京昆未來式」標語,或許有人會不解,什麼是未來式?國光知道未來戲曲是什麼樣嗎?張育華有她的回應:「其實戲曲的未來什麼樣,我也不知道,但為此進行一些必要的先鋒探索,卻是國光一直在努力的方向。」(新民晚報記者 趙玥)

相關焦點

  • 臺灣戲曲中心將啟用 「國光」劇團為「祖師爺」安座
    新落成的臺灣戲曲中心將於10月3日正式啟用。9月12日,該中心駐館團隊——「國光」京劇團舉行傳統儀式「梨園祖師爺安座大典」,將劇團供奉的行業神「祖師爺」正式移駕,安座於戲曲中心大表演廳後臺。「祖師爺」是京劇界的行業神,相傳為創建宮廷音樂組織「梨園」的唐明皇。
  • 臺灣國光劇團:又一次成功的「勾引」之後
    國光劇團「京昆·未來式」《十八羅漢圖》品畫會 本文攝影:齊琦要理解國光劇團,先要理解它的地域性。有人說:國光的演員參差不齊,連湊一排整齊的龍套都難。殊不知,整個臺灣文藝始終沒有擺脫過藝術人才來源匱乏的困境。人口基數,藝術普及度,以及當局對藝術的投入,都和大陸不可同日而語,甚至可能不能和一個福建省相比。
  • 臺灣國光劇團藝術沙龍!等你來!免費報名!——【首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藝術沙龍】
    此番獲邀參加首屆北京小劇場戲曲藝術節,透過兩岸共同創意的發想與激蕩,勢必可激起更多元的火花,透過此次講座,將促進兩岸文化創意的充分交流,在戲曲藝術上將可以帶出更為深度的創作內涵。【主講者簡介】王安祈: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博士,現為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所教授。
  • 國光劇團:臺灣京劇團的突圍
    尤其是與國光劇團藝術總監、著名劇作家王安祈的合作更是珠聯璧合,魏海敏的梅派底蘊和精湛演技讓王安祈為國光的發展方略找到了立足點,王安祈的銳意創新,又讓魏海敏獲得自我挑戰的機會。除了《孟小冬》以外,此次國光還將 《水袖與胭脂》、《百年戲樓》帶到上海,三部戲合稱「伶人三部曲」。除了演繹梨園的悲喜人生,更是展示了京劇這一傳統藝術形式的現代性蛻變。
  • 臺灣:傳統戲曲 別樣演繹
    臺灣豫劇團《紅娘》劇照。「國光」劇團《彩樓配》宣傳照。「國光」劇團《虹霓關》宣傳照。爆竹辭舊歲,好戲慶新年。庚子新春開工大吉,寶島梨園界也捧出了連臺好戲。臺灣傳統藝術中心「國光」劇團於1月30日大年初六,在臺灣戲曲中心熱熱鬧鬧地舉行了開箱儀式,演出《群仙伏妖》《五福靈官》《財神進寶》《加官晉爵》等吉祥戲。臺灣民眾紛紛到場免費求票觀賞,一同分享新春喜氣。臺灣豫劇團同樣在今春獻演好戲,《一樹紅梅》《紅娘》兩部劇名都帶「紅」字,寓意「紅紅火火」,喜慶農曆金鼠年。
  • 京劇新美學 國光劇團
    來自寶島臺灣的國光劇團,以京劇新美學而享譽業界,帶來全新劇目《青春謝幕》。1月10日晚21:30藝術人文頻道《今晚我們觀劇》請來國光劇團的副團長王子雍以及旦角主演朱安麗一起聊聊國光劇團。1995年,劇團前身的淵源可追溯到半個多世紀前南遷到臺灣的京劇和豫劇戲班及後來的一代代傳人。
  • 臺灣知名劇作家王安祈:傳統戲曲 貴在創新
    王安祈:傳統戲曲 貴在創新(傳統戲·兩岸緣③)  從老一輩鄉愁的慰藉到年輕藝文愛好者的心頭好,京劇在臺灣傳承發展的主要方向,經歷了由搬演傳統老戲到全新編創的變遷。「臺灣的創新風氣很早就有了,30多年前已經在提倡,而且是主流,年輕人特別喜歡。」臺灣知名劇作家、戲曲研究學者、「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告訴記者。
  • 國光劇團王安祈:不排斥話劇導演排戲曲,我們要把戲做成當代精緻藝術
    「臺灣的創新風氣很早就有了,30多年前已經在提倡,而且是主流,年輕人特別喜歡。」臺灣知名劇作家、戲曲研究學者、「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告訴記者。 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上世紀80年代,王安祈為臺灣「雅音小集」京劇團寫劇本,見證傳統京劇與現代劇場的初遇。去年底,王安祈編創的第30部實驗京昆新戲在臺灣演出,今年春天還將在上海展演。
  • 【友情推薦】京劇界「泥石流」, 臺灣國光劇團《賣鬼狂想》贊贊贊
    往往我們想到「丑角」,一般能聯想道的是傳統劇目裡面插科打諢滑稽的配角,而臺灣國光劇團的《賣鬼狂想》卻給我們憋了個大招,邀請年輕編劇邢本寧與宋厚寬導演共同合作,以「定伯賣鬼」的志怪小說為藍本,以「醜」的表演為創意,由國光當家醜角陳清河擔任指導,新銳醜行演員陳元鴻、陳富國、周慎行等人擔綱演出,給我們呈現了一出絕無僅有戲謔古今的京劇醜戲。
  • 臺灣傳統戲曲的文化創意,值得我們認真借鑑
    它們都鼓足勁頭、粉墨登場以圖抓住人們的眼球,面對激烈競爭的眾多注意力誘惑,如何使被分散化的受眾對傳統的表演藝術青眼有加?如何直面嚴峻的生存危機考驗,既妥善保存同時又積極延續傳統戲曲?臺灣業界走出了一條產業化的道路,他們文化創意的諸多經驗值得我們認真借鑑。一、紮根傳統基礎上的現代化創新 戲曲產業化的重要途徑是現代化,而現代化既是戲曲本身的內在要求,更是產業化的要求。
  • 傳統戲曲在臺灣:京劇入臺沉浮70年的浴火重生
    與吳興國「大破大立」地將傳統戲曲視作「元素」拆解活用、主要演出新編戲不同,臺灣公立京劇團「國光」由三軍劇團遭裁撤後整並而成,身肩延續傳統戲劇和推動藝術教育的使命,如今傳統戲和新編戲演出佔比約為7 3。「國光」劇團團長張育華對記者說,劇團1995年成立,成團的第一齣戲是《新編陸文龍》,在「國軍文藝中心」演出,「真的都是白頭觀眾。作為京劇工作者,我們也不知道怎麼辦。
  • 王安祈:傳統戲曲 -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從老一輩鄉愁的慰藉到年輕藝文愛好者的心頭好,京劇在臺灣傳承發展的主要方向,經歷了由搬演傳統老戲到全新編創的變遷。「臺灣的創新風氣很早就有了,30多年前已經在提倡,而且是主流,年輕人特別喜歡。」臺灣知名劇作家、戲曲研究學者、「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告訴記者。
  • 報名活動 與臺灣國光劇團聊京劇的創新,《賣鬼狂想》主演與你近距離接觸
    時間:2016年12月01日(周四9:30—20:30地點:天津市和平區重慶道55號慶王府院內(近民園體育場)主講嘉賓:張育華 博士(臺灣國光劇團團長)示範演員:陳清河、陳元鴻、陳富國、專題二、個案討論: 國光二十 v.s. 當代景觀形塑組織文化,開拓當代視野。認知文化內涵  打造精緻體驗。以開放的形式,跟在座的各位聊聊臺灣的當代文化,尋求文化認同,同時帶領大家走近國光劇團,走近一個現代京劇團體。同時在此向各位分析講解演出內容,可以讓部分參加人員上臺體驗基本功,近距離接觸演出道具。
  • 「三傻」大鬧大劇院,臺灣國光劇團帶來 《賣鬼狂想》!
    《賣鬼狂想》改編《搜神記》中的《定伯賣鬼》,運用傳統戲曲中的虛擬程式化表演,及丑角逗趣幽默的演出方式,讓整齣戲不僅充滿寓意,更趣意橫生,開啟京居「醜戲」的新可能。除原班人馬外,也增加「熱血新銳」,讓《賣》居加演呈現更多洋面貌。
  • 以故事演歌舞——兼評國光劇團《百年戲樓》
  • 臺灣戲曲學院:弦歌不輟 桃李芬芳(傳統戲·兩岸緣②)
    1949年,他率「中國國劇團」赴臺,其後憑個人之力創辦臺灣戲曲學院的前身之一「復興劇校」。七十載風雨兼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簡稱臺灣京劇團)作為全台歷史最悠久、唯一的傳統戲曲學府附設京劇團,不僅肩負起培養京劇科班人才的重任,還於近年改名「臺灣京崑劇團」並演出崑曲大戲,在海峽兩岸引發迴響。
  • 熱愛戲曲的臺灣年輕人
    中新社石家莊8月27日電 題:熱愛戲曲的臺灣年輕人  中新社記者 高紅超  暑假就要結束,即將成為大一新生的林昱慈並沒有抓住餘下空閒時光出去玩耍,而是「窩」在練功房裡練功,她的最大夢想是有朝一日能與姐姐同臺演出。  林昱慈的姐姐林庭瑜是臺灣國光劇團青年新秀。在姐姐影響下,林昱慈也成為一名戲曲藝術的痴迷者。
  • 重新解構觀演關係,國光劇團《賣鬼狂想》慶王府分享會
    「臺灣第一丑角」《賣鬼狂想》戲劇指導陳清河2016年12月1日晚,國光劇團在慶王府舉辦分享會,向大家分享國光在臺灣推廣
  • 臺灣戲曲中心正式定名 漢語拼音取代西方詞彙
    中國臺灣網4月24日消息 據《中國時報》報導,臺灣文化主管部門昨日舉行臺灣戲曲中心定名記者會,確定英文名稱不採用西方詞彙,直接以漢語拼音定名為「Taiwan Xiqu Center」。臺灣戲曲中心預定明年8月試營運,2016年正式啟用。屆時包括國光劇團、臺灣音樂館等多家音樂團體都將正式進駐。
  • 京劇界「泥石流」, 臺灣國光劇團《賣鬼狂想》速度贈票!
    新銳編劇邢本寧,與從現代劇場跨界的導演宋厚寬,對於京劇古典形式毫無負擔的放手創作。看演員在戲曲舞臺上,如何能以虛擬表演創造出一頭貨真價實的羊來!你想不想去看?西十區送你10張本周五繁星戲劇村《賣鬼狂想》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