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戲曲中心將啟用 「國光」劇團為「祖師爺」安座

2021-01-18 環球網

新落成的臺灣戲曲中心將於10月3日正式啟用。9月12日,該中心駐館團隊——「國光」京劇團舉行傳統儀式「梨園祖師爺安座大典」,將劇團供奉的行業神「祖師爺」正式移駕,安座於戲曲中心大表演廳後臺。

「祖師爺」是京劇界的行業神,相傳為創建宮廷音樂組織「梨園」的唐明皇。

主辦方介紹,「國光」劇團自1995年成立後,就迎請「祖師爺」安座於臺北木柵的「國光」劇團後臺,成為梨園子弟共同的心靈依歸。

隨著臺灣戲曲中心的興建落成,「祖師爺」與「國光」劇團去年進駐。今年9月12日,才舉行「祖師爺」正式安座大典。

「我們中華民族就是不忘本,要守住傳統梨園的根。」精研戲曲的臺灣「中研院」院士曾永義在儀式上致辭。他說,今天的大典,意義非常重大。它不僅是一個儀式,其中還含有我們慎終追遠,在守住戲曲藝術優秀傳統品質方面所做的努力。「這才是重要的。雖然我們身處現代化劇場,但現代和傳統是可以融合的。」

臺灣傳統藝術界敬奉行業神,如工藝界祭祀魯班公,北管、歌仔戲、布袋戲界信奉西秦王爺、田都元帥,南管界信奉孟府郎君等。主辦方表示,「國光」劇團敬奉梨園「祖師爺」,是一項深厚且珍貴的文化傳統。

臺灣傳統藝術中心主任吳榮順說,梨園「祖師爺」進駐劇場,不僅顯現臺灣對傳統文化的尊重,更可藉此展示戲曲在臺灣的當代美學精神以及獨特的人文風貌。

「演盡離合悲歡事,古往今來一身擔。人情練達皆成戲,胭脂水袖萬載傳。」當日的安座大典,首先鳴放鞭炮,將「祖師爺」由二樓迎接至大表演廳主舞臺。

隨後「國光」劇團京劇當家旦角魏海敏、當家老生唐文華、京昆小生溫宇航以及知名青衣劉海苑與「國光」劇團全體團員登臺,奉獻了《鍾馗除煞》《群仙祝賀》《麻姑上壽》等精彩演出。(邢利宇 蔣雪林)

相關焦點

  • 臺灣:傳統戲曲 別樣演繹
    臺灣傳統藝術中心「國光」劇團於1月30日大年初六,在臺灣戲曲中心熱熱鬧鬧地舉行了開箱儀式,演出《群仙伏妖》《五福靈官》《財神進寶》《加官晉爵》等吉祥戲。臺灣民眾紛紛到場免費求票觀賞,一同分享新春喜氣。臺灣豫劇團同樣在今春獻演好戲,《一樹紅梅》《紅娘》兩部劇名都帶「紅」字,寓意「紅紅火火」,喜慶農曆金鼠年。
  • 把傳統戲曲做出標識度,臺灣國光劇團是怎麼做的?
    上周末,臺灣國光劇團在上海大劇院一連帶來兩場實驗京昆文學劇場《天上人間李後主》和《十八羅漢圖》,全新的呈現方式讓不少觀眾感嘆顛覆了傳統戲曲的觀劇體驗。昨天,國光劇團又在大劇院開了研討會,聽取大陸專家對國光的建議和意見。
  • 臺灣國光劇團藝術沙龍!等你來!免費報名!——【首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藝術沙龍】
    、美學思維、技術製作、經營概念等多面向的鋪陳,打破意識型態的藩籬,共同在劇場裡孵育創作的夢想。此番獲邀參加首屆北京小劇場戲曲藝術節,透過兩岸共同創意的發想與激蕩,勢必可激起更多元的火花,透過此次講座,將促進兩岸文化創意的充分交流,在戲曲藝術上將可以帶出更為深度的創作內涵。【主講者簡介】
  • 臺灣國光劇團:又一次成功的「勾引」之後
    國光劇團「京昆·未來式」《十八羅漢圖》品畫會 本文攝影:齊琦要理解國光劇團,先要理解它的地域性。有人說:國光的演員參差不齊,連湊一排整齊的龍套都難。殊不知,整個臺灣文藝始終沒有擺脫過藝術人才來源匱乏的困境。人口基數,藝術普及度,以及當局對藝術的投入,都和大陸不可同日而語,甚至可能不能和一個福建省相比。
  • 臺灣戲曲中心正式定名 漢語拼音取代西方詞彙
    中國臺灣網4月24日消息 據《中國時報》報導,臺灣文化主管部門昨日舉行臺灣戲曲中心定名記者會,確定英文名稱不採用西方詞彙,直接以漢語拼音定名為「Taiwan Xiqu Center」。臺灣戲曲中心預定明年8月試營運,2016年正式啟用。屆時包括國光劇團、臺灣音樂館等多家音樂團體都將正式進駐。
  • 京劇新美學 國光劇團
    今晚我們觀劇最近上海戲曲藝術中心帶來了2015小劇場戲曲藝術節。
  • 國光劇團:臺灣京劇團的突圍
    尤其是與國光劇團藝術總監、著名劇作家王安祈的合作更是珠聯璧合,魏海敏的梅派底蘊和精湛演技讓王安祈為國光的發展方略找到了立足點,王安祈的銳意創新,又讓魏海敏獲得自我挑戰的機會。除了《孟小冬》以外,此次國光還將 《水袖與胭脂》、《百年戲樓》帶到上海,三部戲合稱「伶人三部曲」。除了演繹梨園的悲喜人生,更是展示了京劇這一傳統藝術形式的現代性蛻變。
  • 國光劇團王安祈:不排斥話劇導演排戲曲,我們要把戲做成當代精緻藝術
    「臺灣的創新風氣很早就有了,30多年前已經在提倡,而且是主流,年輕人特別喜歡。」臺灣知名劇作家、戲曲研究學者、「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告訴記者。 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上世紀80年代,王安祈為臺灣「雅音小集」京劇團寫劇本,見證傳統京劇與現代劇場的初遇。去年底,王安祈編創的第30部實驗京昆新戲在臺灣演出,今年春天還將在上海展演。
  • 【友情推薦】京劇界「泥石流」, 臺灣國光劇團《賣鬼狂想》贊贊贊
    往往我們想到「丑角」,一般能聯想道的是傳統劇目裡面插科打諢滑稽的配角,而臺灣國光劇團的《賣鬼狂想》卻給我們憋了個大招,邀請年輕編劇邢本寧與宋厚寬導演共同合作,以「定伯賣鬼」的志怪小說為藍本,以「醜」的表演為創意,由國光當家醜角陳清河擔任指導,新銳醜行演員陳元鴻、陳富國、周慎行等人擔綱演出,給我們呈現了一出絕無僅有戲謔古今的京劇醜戲。
  • 報名活動 與臺灣國光劇團聊京劇的創新,《賣鬼狂想》主演與你近距離接觸
    時間:2016年12月01日(周四9:30—20:30地點:天津市和平區重慶道55號慶王府院內(近民園體育場)主講嘉賓:張育華 博士(臺灣國光劇團團長)示範演員:陳清河、陳元鴻、陳富國、與從海峽對岸而來的國光劇團面對面領略嶄新京劇美學,機會絕無僅有!將有兩位觀眾有機會化身古典人物參與互動!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 「三傻」大鬧大劇院,臺灣國光劇團帶來 《賣鬼狂想》!
    本製作邀請年輕編劇邢本寧與宋厚寬導演共同合作,以「定伯賣鬼」的志怪小說為藍本,以「醜」的表演為創意,由國光當家醜角陳清河擔任指導,新銳醜行演員陳元鴻、陳富國、周慎行等人擔綱演出《賣鬼狂想》,希望透過年輕編導的創意,推陳出新,蛻變出新時代的戲曲小劇場風貌。
  • 以故事演歌舞——兼評國光劇團《百年戲樓》
    劇評家翁思再先生最喜歡老戲新編的《百年戲樓》,覺得既有美學追求,涉及「文革」的場面也「拿捏得如此得體」,殊為難得。 戲曲舞臺「有動必舞,有言必歌」,王國維總結為「以歌舞演故事」,即以故事為載體,表現的是技術方面的「玩意兒」——唱腔、身段、舞蹈、武打,等等。
  • 臺灣知名劇作家王安祈:傳統戲曲 貴在創新
    王安祈:傳統戲曲 貴在創新(傳統戲·兩岸緣③)  從老一輩鄉愁的慰藉到年輕藝文愛好者的心頭好,京劇在臺灣傳承發展的主要方向,經歷了由搬演傳統老戲到全新編創的變遷。「臺灣的創新風氣很早就有了,30多年前已經在提倡,而且是主流,年輕人特別喜歡。」臺灣知名劇作家、戲曲研究學者、「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告訴記者。
  • 傳統戲曲在臺灣:京劇入臺沉浮70年的浴火重生
    「顧劇團」在戲院一駐約5年,顧正秋等人也終於留在臺灣,成為京劇的播種者。「一曲蘇三驚四座」,著名的「四郎探母」選段更讓隨國民黨遷臺的外省人淚落沾襟,國粹成為老一輩鄉愁的慰藉。隨後臺三軍各自成立劇團,分別名為陸光、大鵬、海光,既有公演也有勞軍任務。軍中劇團同時設立劇校,民間亦有「票友界的梅蘭芳」王振祖創辦的復興劇校(今臺灣戲曲學院),京劇貴為「國劇」,梨園香火不絕。
  • 臺灣戲劇《十八羅漢圖》將在兩岸巡演 展現京昆新美學
    新華社臺北1月30日電(記者劉斐 章利新)臺灣傳統藝術中心下轄國光劇團創作的戲劇作品《十八羅漢圖》,將自3月起在海峽兩岸多地巡演,為觀眾展現臺灣京昆新美學。  30日,《十八羅漢圖》演出暨新書發表會在臺北舉行。
  • 京劇界「泥石流」, 臺灣國光劇團《賣鬼狂想》速度贈票!
    新銳編劇邢本寧,與從現代劇場跨界的導演宋厚寬,對於京劇古典形式毫無負擔的放手創作。看演員在戲曲舞臺上,如何能以虛擬表演創造出一頭貨真價實的羊來!你想不想去看?西十區送你10張本周五繁星戲劇村《賣鬼狂想》門票!
  • 重新解構觀演關係,國光劇團《賣鬼狂想》慶王府分享會
    「臺灣第一丑角」《賣鬼狂想》戲劇指導陳清河2016年12月1日晚,國光劇團在慶王府舉辦分享會,向大家分享國光在臺灣推廣
  • 首屆臺灣戲曲藝術節3月舉行
    臺灣戲曲中心10日在臺北公布,將在3月29日至5月27日推出第一屆臺灣戲曲藝術節。  臺灣傳統藝術中心主任吳榮順介紹,首屆戲曲藝術節將呈現「戲曲臺灣」「戲曲世界」「戲曲未來」三大主題,一則展示臺灣戲曲的魅力,二則與其他地方戲曲交流,三則鼓勵進行戲曲創新。
  • 大陸多部劇目將亮相臺灣戲曲藝術節
    新華社臺北1月9日電(記者楊慧 章利新)臺灣傳統藝術中心在9日舉辦的記者會上透露,四川省川劇院代表劇目《白蛇傳》等多部大陸傳統戲曲將亮相第二屆臺灣戲曲藝術節。  據介紹,《白蛇傳》由旦角和武生分別穿插扮演,巧妙展現仙怪變形的法力,劇中包含多種高難度川劇絕活,諸如變臉、踢慧眼、吊打、託舉、站肩等。
  • 臺灣傳統戲曲的文化創意,值得我們認真借鑑
    臺灣戲曲種類繁多,包括京劇、豫劇、北管、南管、歌仔戲、布袋戲、皮影戲、傀儡戲等,它們作為曾經的大眾流行文化參與了臺灣文化傳統的建構。世異時移,要想使信息爆炸中的人們對它產生興趣,無論是文化傳統還是賴以構成的戲曲藝術都必須現代化,因應時代的脈搏。換言之,必須使傳統戲曲活化,而活化的關鍵在於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