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大影院 義大利影片《聽見天堂》

2021-02-21 行知家園

周末,不去人多的地方湊熱鬧,全家人湊在一起看上一部電影,也是不錯的選擇。「行知大影院」將陸續發布精心挑選的適合中學生及家長觀看的電影,今天推薦的是2006年上映的義大利影片《聽見天堂》。

自以為了不起的人類,其實對自身的認識依舊還是膚淺的,因此許多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的特長何在,永遠找不到生活的樂趣。如果你也有相似的煩惱,看完這部片子就會豁然開朗。

先來看看預告片吧!

電影完整版請點擊頁面底部「閱讀原文」觀看哦!

以下影評來自上海市黃浦區教育學院的平智煒老師:

一位資深的電影錄音師曾經說過: 「電影中的聲音都是情感,電影是視聽的盛宴!」電影錄音師在影片製作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可見一斑。

 

米可• 曼卡西(Mirco Mencacci)就是義大利聞名世界的國寶級音效大師,他曾和無數義大利大師級導演合作過,他參與聲音工程規劃的影片有340 多部,諸多大片巨作的音效和配樂都是出自他細膩的聽覺。然而,如此大師級別的米可• 曼卡西卻是一位盲人。

 

義大利影片《聽見天堂》便帶著我們回到了1970 年夏天的託斯卡納,去經歷米可• 曼卡西生命中的變故,去感受他靈魂和心靈的成長。


 

義大利男孩米可出身在偏僻的鄉下,十歲那年因為玩弄來復槍時不慎跌倒誤扣扳機而走火,子彈毀了他的視力,從此他的世界變得模糊不清,託斯卡納美麗的豔陽、湛藍的海水,還有孩子們歡快的玩耍都離他遠去。

1970 年的義大利,對於視障學童有著很不人道的法律限制,他們只能到特殊學校就讀,對於人生他們失去了選擇的機會和權利,紡織工或者電話接線生便是他們最後的職業歸宿。

 

原本曼妙而多姿的生活變得蒼白,對於米可而言,他是如此排斥和抗拒。他依然堅定地告訴別人,他能看見,實際上他的眼前只是一些單調的光斑,因為他不願意接受殘酷的事實;他在課堂上把書寫板和點字筆扔到了地上,拒絕學習盲文閱讀和寫作。在米可看來,失去了視力,便是失去了全部。

 

不得不慶幸,米可遇到了一位好老師——唐老師。他沒有過多的言語,但娓娓道來卻走進了孩子的心裡。

當他面對米可的抗拒時,不是責怪,而是蹲下身子,緩緩地告訴他:「我也能看見,這遠遠不夠,當你看到一朵花,你不想去聞聞它的味道嗎?下雪時,你不想走在雪地上聽咔嚓咔嚓的聲音嗎?你還可以捧著雪花,看著它在你的手中融化。告訴你一個秘密,我注意到音樂家在彈奏時,他們會把眼睛閉上,為什麼?這樣可以感受更強烈的音樂,音符會蛻變,變得更有力量,音樂仿佛變成具體的觸覺。你有五個感官,為什麼只用一個呢?」

那一刻,教室裡很安靜,米可站在那裡,什麼也沒有說。然而我相信,就在那一剎那,米可的心裡打開了另一扇認識世界的窗子。

 

也許那些孩子無法用眼睛去辨別色彩,但可以用和別人不一樣的方式去感受、去想像。正如米可所說,藍色像騎自行車時風吹在臉上的感覺,像海;棕色,像是粗糙的樹幹;紅色,像火一樣,像太陽落山時天空的顏色⋯⋯生而為人所擁有的不僅僅是視覺,認識世界的途徑原本就是如此豐富。

無意中找到的一臺錄音機以及聽到的一小段收音廣播,深深地吸引了米可。他發現,將各種各樣的音響收集起來,就能夠編織成一段段美麗的聲音故事,一個全新的世界從此在他的生命裡打開⋯⋯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如此。失去一樣東西,未必就是最糟的結果,因為我們擁有的總是遠超預期。米可也許永遠沒有了清晰的視力,但至少還能依稀看見朦朧的光影,還有敏銳的耳朵,這大概還不算太壞吧?

想像一下,如果我聽不見,但我依然能看見周圍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還不算太壞;如果我的喉嚨嘶啞,但我還能用鼻子呼吸,我還有手可以寫字,我還能用自己的方式認識世界,這真的不算太壞⋯⋯這個世界永遠都比你想像的要好,只要你的靈魂和心靈永遠保持著清晰而鮮活的力量。

米可的眼睛看不見了,於是他選擇了用聲音來記錄和描摹他所感受到的一切、他充滿奇幻的想像和豐富的內心。

不由想起臺灣作家桂文亞的散文《你一定會聽見的》,當那些被忽略的、充滿想像的、細碎而豐富的聲音充溢你的耳膜時,你真的會發現一個更加多樣的世界。

也許此刻,輕輕地閉上眼睛,我們可以聽到呼嘯而過的車流聲;聽見雨裹挾著風冷冷地撲面而來;聽見往來人們的談話聲嬉笑聲,也聽見孤獨行走的落寞腳步聲⋯⋯ 用耳朵感受的世界同樣可以精彩。

 

看到的世界、聽到的世界、品嘗到的世界、聞到的世界、觸摸到的世界,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我們可以看見一朵花開的豔麗,可以聽見花骨朵綻放的聲音,可以品嘗花蕊的甜蜜,可以嗅聞淡淡的花的芬芳,也可以觸摸花兒溼潤而飽滿的花瓣。

其實,這個世界的所有事物都像這朵花一樣的多姿多彩,我們可以用更豐富的方式去認識這個世界,去表達自己的內心,這是多麼有意思的事情啊!



 

在那個嚴苛而古板的盲童學校裡,在校長專制而封閉的管轄下,米可和盲童們的才華依然蓬勃地展露了出來。

淋浴龍頭的水流聲、茶盤的晃動聲、鐵鏈條的摩擦聲、勺叉瓢盆的敲擊聲、碎木屑的揉搓聲、各種金屬的撞擊聲⋯⋯這些被人們忽略,甚至可能被當做噪音的聲音,在米可和孩子們的演繹下變得如此非同尋常。

《雨過天晴》可以說是米可製作的音效處女作,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完成了學校關於季節的作業,然而這樣獨特的第一次並沒有得到校長的認可,以致米可自己都憤憤地抱怨:「上帝如果愛我,就不會讓我失明!」

但是唐老師的鼓勵,小夥伴們的合作讓米可堅持著,他依著自己的本性去做喜愛的事情,最終收穫了曾經不敢奢求的自由與夢想。

 

盲童學校的校長其實和米可有著相似的經歷,曾經擁有過明媚的世界,然而在他失明後卻變得偏執而保守,他在唐老師來為孩子們求情時,竟然毫不猶豫地扼殺了孩子們的夢想,並且大聲呵斥道:「因為他們是瞎子!」

是整個社會的偏見扭曲了他的意識形態,他在罵孩子們的同時,其實也是對自我的否定,對自己人生的極度失望。在多數人世俗的眼光中,即使四肢健全、沒有殘疾也未必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追求和憧憬,何況這些先天不足的孩子?然而,我們卻看到了這些孩子創造的奇蹟。

 

記得劉墉有過一篇題為《每個人都是天才》的散文,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如果你沒有遇上好老師,沒有關係!不要怨!你可以假設你自己是好老師,從自己的身上發現各種優點,然後發揮自己、鼓勵自己、肯定自己、完成自己!

 

你要相信上天給每個人一份天才,只是它藏在某個角落,等著你的老師或是你自己把它發掘出來。

 

藏在你家中的寶藏,當然該由你自己最先發掘,對不對?」

 

古希臘的哲人蘇格拉底也勸告眾生:「人啊,認識你自己!」 

自以為了不起的人類,其實對自身的認識依舊還是膚淺的,因此一定有許多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的特長何在,永遠找不到生活的樂趣,享受不到創造的無限快樂。東方人含蓄而內斂的情感表達方式又使得我們大多數的父母和老師很不善於表揚和發現孩子們的長處。

我們也許看到過《音樂之聲》《放春班的春天》裡老師對孩子們音樂天賦的發現和引導,也欣賞過《想飛的鋼琴少年》裡對孩子買賣股票與經營公司天分的展現以及對孩子夢想的充分尊重,而《聽見天堂》裡的米可更是考驗了父母和師長對殘疾兒童的充分理解以及對他們天賦的挖掘。

 

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可能就潛藏著他獨特的稟賦,而父母師長的忽略、漠視,甚至拒絕、反對,必然會遏制其發展。《聽見天堂》裡的米可從小非常喜歡電影,關注報紙、電視和廣播,也許大人們只把這當做生活的常態,以致錯失了孩子自我發展的契機。

在影片中,我們看到:米可在和幫傭女兒騎自行車時,是富於冒險精神的;在做作業時,他大膽地模仿錄製大自然的聲音,是具有創造力和想像力的;他堅持而執著,能夠聚集一群小男孩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用聲音編成一個完整的劇本,他的領導力和溝通力也展露得淋漓盡致。

米可的特長其實就潛藏在他生活的很多細節中,在那些調皮的玩耍、任性的違規和自由的想像中,只是我們的老師和家長是否給了足夠的機會?

 

毋庸置疑,《聽見天堂》讓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特殊教育的成功,更是對如何尊重、理解和挖掘孩子天賦的深層思考。

在我們的學校和家庭教育中,缺少的是發現及認識孩子天賦的能力,是引導孩子們認識自我的能力。我們應該努力地讓孩子們去發現和感受:天堂不只是看到、聽到的,天堂存在於每一個有夢想的孩子心中。

 

影片的結尾,當米可和孩子們用聲音表演《十五個王子和公主》的故事時,場下所有的來賓、家長和老師都戴上眼罩,我被這個小小的細節深深地打動。

蒙上眼睛不僅僅是讓人們感受盲童們的世界,更重要的是教會人們用一種純粹的心態去感受事物的本真,徹底擯棄了五光十色的視覺誘惑和衝擊,不再受到世俗觀念的幹擾和左右,用耳朵去諦聽,用心靈去感知,也許只有在這一刻,你才會發現,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生活中的真正天才!

 


點擊「閱讀原文」觀看影片,家長一起看更贊哦!

相關焦點

  • 聽見天堂,聽見愛
    本期推薦經典電影——《聽見天堂》推薦導演——克裡斯提諾波頓電影介紹——《聽見天堂》是由克裡斯提諾波頓執導,盧卡·卡波裡提
  • 電影推薦——《聽見天堂》
    《聽見天堂》作者:克裡斯提諾波頓類型:劇情主演:盧卡·卡波裡提、馬克·科奇 、Paolo Sassanelli語言:義大利語獲得獎項:第51屆義大利大衛獎大衛青年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該片根據義大利盲人音效師米可·曼卡西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個失明的孩子如何成為世界一流聲音剪接師的故事
  • 莫裡康尼《新天堂影院》「天堂影院」主題曲 小號演奏 1996
    其中《新天堂影院》、《海上鋼琴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西部往事》等作品中的音樂,都成為當今世界最經典的電影配樂,深受人們喜愛,被藝術家們用不同的方式演繹、傳播。2007年,奧斯卡把終身成就獎送給了這位義大利老人。《天堂電影院》講述了小男孩託託與電影放映員阿爾弗雷多亦師亦友膠葛成長的故事,影片中的配樂,伴隨著故事情節和人物的發展,不斷加深人情感沁入。
  • 莫裡康尼《新天堂影院》「天堂影院」主題曲 1964
    其中《新天堂影院》、《海上鋼琴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西部往事》等作品中的音樂,都成為當今世界最經典的電影配樂,深受人們喜愛,被藝術家們用不同的方式演繹、傳播。2007年,奧斯卡把終身成就獎送給了這位義大利老人。《天堂電影院》講述了小男孩託託與電影放映員阿爾弗雷多亦師亦友膠葛成長的故事,影片中的配樂,伴隨著故事情節和人物的發展,不斷加深人情感沁入。
  • 聽見天堂:講述了一個失明的孩子,成為世界一流聲音剪接師的故事
    《聽見天堂》是由克裡斯提諾波頓執導,盧卡·卡波裡提、馬可·科奇、Paolo Sassanelli等主演的劇情電影。該片根據義大利盲人音效師米可·曼卡西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個失明的孩子如何成為世界一流聲音剪接師的故事。
  • 重溫經典《聽見天堂》:落入俗套的故事情節何以成為經典?
    《聽見天堂》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原型米可曼卡西是義大利國寶級盲眼音效大師。這部電影豆瓣有2萬餘人標記看過,評分高達8.9分,高於96%的劇情片。影片的故事很簡單:一名叫米克的小男孩玩弄一支來復槍時不幸走火,從此失明。
  • 莫裡康尼《新天堂影院》「天堂影院」主題曲 蘇裡克大提琴與根切夫鋼琴 2055
    其中《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西部往事》等作品中的音樂,都成為當今世界最經典的電影配樂,深受人們喜愛,被藝術家們用不同的方式演繹、傳播。2007年,奧斯卡把終身成就獎送給了這位義大利老人。《天堂電影院》講述了小男孩託託與電影放映員阿爾弗雷多亦師亦友膠葛成長的故事,影片中的配樂,伴隨著故事情節和人物的發展,不斷加深人情感沁入。
  • 高分電影《聽見天堂》:是誰限制了我們表達自我的自由?
    昨晚看了一部義大利高分電影《聽見天堂》,在感動溫暖之餘,我突然開始思考:究竟是誰限制了我們找尋自我,表達自我的自由?義大利國寶級盲人音效師米可·曼卡西《聽見天堂》是導演克裡斯提諾波頓根據長期以來的工作夥伴,義大利著名盲人音效師米可·曼卡西的故事改編的。
  • 電影《聽見天堂》精彩影評及觀看資源
    聽見天堂的劇情簡介······   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時,往往他會為你打開另一扇。
  • 【看電影】願你被世界溫柔以待:《聽見天堂》電影課例
    2.電影社會背景除了真實題材,導演克裡斯蒂亞諾·博爾託內更融入了70年代義大利動蕩的社會狀態,自由意識形態的高漲與社會運動的興起,學生與勞工湧上街頭抗議所有不合理的政策,如對米可所在盲人學校這種既有體制進行奮力抗爭,透過《聽見天堂》傳達這一個共同的理念:不論處在何種狀態中,每個人都有勇敢去追求夢想的權利。
  • 高分電影《聽見天堂》:你真的自由嗎?一個勵志盲童引發的思考
    電影主人公米可作者:阿黛小姐圖片:網絡及個人截圖昨晚看了一部義大利高分電影《聽見天堂》,在感動溫暖之餘,我突然開始思考:究竟是誰限制了我們找尋自我,表達自我的自由?義大利國寶級盲人音效師米可·曼卡西《聽見天堂》是導演克裡斯提諾波頓根據長期以來的工作夥伴,義大利著名盲人音效師米可·曼卡西的故事改編的。在一次閒聊中,導演獲悉米可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學校長大,因為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義大利,盲人兒童是不能跟正常孩子在一起上學的。失去視力,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不僅要遭受身體的痛苦,還要忍受來自社會的不公:失去視力就是失去希望和夢想。
  • 《聽見天堂》:從教育理念洞悉人生百態,探討電影的獨特魅力
    近代史上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說:&34;郭沫若先生稱讚他:&34;春風化雨&34;尊重人的價值&34;因材施教、有教無類&34;人本主義&34;愛死深深的理解和接受。《聽見天空》這部電影看起來平淡無奇,但卻給我們觀眾帶來人五味雜陳的人生狀況。在我看來就是一部優秀的作品。1、採用直接敘事的拍攝手法,引導觀眾思考人生本部電影從開頭到結束都是採用直敘的拍攝的手法,借用鏡頭畫面,把故事的一點一滴的真實的呈現在觀眾面前。
  • 推薦電影:《聽見天堂》
    同學們好,今天我想為大家分享一部做《聽見天堂》的電影。我原先認為這部電影是部勵志片,看完一定會讓我心潮澎湃。
  • 《天堂的張望》榮獲2020俄羅斯國際電影電視節最佳影片提名
    取材於真實事件的年度感人影片《天堂的張望》自上映後,收穫觀眾無數眼淚與好評,口碑一路攀升。影片由杜斌編劇、導演,杜奕衡、朱梓玥主演,今日片方再度發布獲獎喜訊,《天堂的張望》榮獲2020俄羅斯國際電影電視節(International Film and Video Festival «Catharsis»)最佳影片提名。
  • 豆瓣8.9《聽見天堂》:無色外衣包裹下,是孩子對愛與自由的渴望
    《聽見天堂》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主角原型是義大利著名盲人音效師米可·曼卡西。導演克裡斯提諾波頓曾與米的交談中,得知米可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學校長大,後經過主人公的同意翻拍成電影。這部電影豆瓣有2萬餘人標記看過,豆瓣評分高達8.9分,高於96%的劇情片。
  • 第六期觀影|影片《天堂電影院》觀影分享
    亦父亦師,亦子亦友,義大利西西里島上的風光與人文,父親節之際與影迷共賞佳作。《天堂電影院》講述的是在義大利西西里島詹卡多村莊,膠片人生的故事。主人翁多多是個古靈精怪的小孩,而艾費多則是「天堂電影院」的放映師,因為電影的穿針引線,使得他們建立起來亦師亦友、亦父亦子的感情。
  • 《八佰》上映,影院復工,你的天堂電影院還在嗎?
    作為影院復工後首部定檔上映的國內商業大片,《八佰》對2020年電影行業可謂意義非凡,甚至可以說憑一己之力,將疫情關上的影院大門再次打開。淘票票專業版數據顯示,截止8月21日,全國有9402家影院復工,復工率達到了86.90%。
  • 北京國際電影節 這些知名影片海澱那些影院可以看?(內附片單)
    這是義大利著名電影《天堂電影院》的情節因為疫情,這小半年,我們就如同電影裡的觀眾一樣,拿著小板凳,卻找不到哪裡有電影可看。隨著影院的逐漸復甦,不少好片子也逐漸上映,但影迷們的胃口卻遠遠不能滿足。大家是不是想在大熒幕上看到部1989年的義大利經典電影?
  • 《聽見天堂》:聽一聽來自天堂的聲音
    我打開電腦,打開了《聽見天堂》,擱置許久的電影,未能有心情品評,成年人的世界太過紛亂,我們哪敢停下腳步觀看純真。疫情的寂靜覆蓋了城市往日的喧囂,而大人的孤寂也掩蓋了孩童的稚氣。隨年齡增長,我們在離孩童時代漸行漸遠,我已好久沒有關注過關於小孩子的世界。
  • 胡亮宇 | 以重返影院的方式重返電影:《天堂電影院》的2020解讀
    誠如學者戴錦華所言,電影最重要的媒介性還是在於影院——它對空間性的佔據、攝放機器的物理在場、大銀幕、振聾發聵的聲音系統等等一切所能夠帶給人的種種超感官體驗,都成為這一現代藝術得以發生的條件。由此出發,電影院具有的現代的,有宗教意味的空間和媒介屬性,亦揭示出這部電影名字中一個頗為重要的互文:電影院成為天堂在現世中的空間性的具身,而人們對天堂的理解,也在被電影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