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天堂》:從教育理念洞悉人生百態,探討電影的獨特魅力

2020-09-03 風吹散了溫柔

近代史上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說:&34;郭沫若先生稱讚他:&34;春風化雨&34;尊重人的價值&34;因材施教、有教無類&34;人本主義&34;愛死深深的理解和接受。&34;優秀的電影在於描述人生百態上。&34;我想,優秀的作品,大概就是能夠讓我們品嘗到人生百味,感受其酸甜苦辣。

《聽見天空》這部電影看起來平淡無奇,但卻給我們觀眾帶來人五味雜陳的人生狀況。在我看來就是一部優秀的作品。

1、採用直接敘事的拍攝手法,引導觀眾思考人生

本部電影從開頭到結束都是採用直敘的拍攝的手法,借用鏡頭畫面,把故事的一點一滴的真實的呈現在觀眾面前。影片剛開始就是米可和小夥伴們在田野中一起玩遊戲,接著和爸爸為了看電視而早點過去佔位置,因為一次意外失去視力,被迫送到盲人學校。這些都採用簡單的直敘拍攝手法,讓觀眾更直觀的感受電影帶來的人生思考。

簡單直白的鏡頭,讓我們看到了缺陷人生的艱辛和苦澀。也讓我們看到了教育理念對孩子的身心影響,更看到了這些特殊孩子對希望與夢想的追求。電影以&34;作為感情基調,將每個觀眾都帶到故事的另一個時空。我們在故事中,體會著生而為人必須要面對的局面,思考著屬於自己的人生。


2、偶然性事故的突然出現,讓我們感恩生活、感恩過往。

影片中,米可是個無憂無慮的小孩子,每天過著父母寵愛,朋友相伴的日子,卻因為一次突然的意外,讓自己失去雙目。因為這場意外的發生,讓米可被迫來到了盲人學校,在那裡的米可很沮喪,很迷茫。可是因為米可反社會的態度,讓他在學校受到了很多苦。可是,他卻意外的找到了自己內心的希望之光。因為失去視力的原因,米可對聽覺有了敏感的表現,從而開始尋找內心渴望的世界。在這期間,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老師、同學、朋友的幫助,最後完成了偉大的節目表演。最後自己成為了義大利著名盲人音效師。

一切事故的發生,在我們看起來是那麼的順其自然,正如我們的人生,往往只有在回憶中才能發現曾經那些偶然事故的發生成就了如今的自己。正所謂:&34;或許那些偶然性的事故就是上帝給你開的一扇窗。往往我們都會去責怪那些事故給我們帶來的傷害,卻從不會看到事故中打開的那扇窗。正因為米可失去了視力,才會對聽覺有了更加的敏感度才成就了如今的他。

當我們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生所有的事情都是那麼的順其自然、理所應當。比如:你什麼時候上學,什麼時候工作,什麼時候結婚生子......現在回想起來,是不是覺得曾經生命中出現的那些偶然事故都不值得一提呢。人生,就是這樣,只有感受到了五味雜陳,才代表著你一直活在這個世界上呀。所有我們要感恩生活給我們帶來的苦難,因為那些讓我們更堅強的生活在這世上。我們要感恩過往,因為那些讓我們在生活中學會了珍惜。


3、探討電影的獨特魅力,解讀教育對我們的啟示

&34;--蒙特梭利

①接受、理解孩子,做孩子成長路上的指明燈

唐老師在米可完成作業時 ,給予米可最大的肯定,在米可失望透頂的時候,給予他夢想物質上的支持。因為他看見了這個孩子的與眾不同,也看到了這個孩子在一點點的接受世界對他的不公。我想在唐老師眼中,每個孩子都有擁有夢想的權力,他們都應該為了自己心中的希望,砥礪前行。就像《放牛班的春天》中所說:&34;

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我們不能因為他們的想法奇特,就用有色眼睛去看待他們。這個時候的他們,需要我們的理解。教育要的就是尊重和理解,尊重個性差異,理解不同的想法,接受他們獨特,然後用正確的方式去強化,引導孩子。做孩子成長路上的指明燈,給孩子最大的理解和支持。

②寬恕、包容孩子,做孩子最知心的心靈伴侶

&34;

影片中,面對米可拒絕學習點字而把書寫板扔在地上時沮喪的態度,唐老師並沒生氣。他告訴米可,優秀的音樂家都是閉著眼睛彈奏,因為這樣他們能夠更強烈的感受音樂帶來的力量。唐老師這樣的做法,其實很讓我感動。我想如果發生在校長的身上,肯定會體罰米可的。而唐老師面對孩子這種無理的衝動,非但沒有責怪還寬恕、包容了米可。我想這就是人文主義教育的力量。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好孩子與壞孩子的化身。他們都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如果我們通過暴力,謾罵去糾正他們的錯誤,只會讓孩子更加討厭你,從而你會失去任何交流的機會。

不管是家庭、學校、社會,都應該給予他們包容,父母和老師,要用真誠去打動孩子,用包容、寬恕的心態去面對他們,認真的去了解他們的想法,或許你們就會成為很好的心靈伴侶,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予他們最大的支持。


③鼓勵、肯定孩子,讓孩子微笑自信面對生活

影片中,唐老師知道米可對聲音獨特的情感,就私下把錄音機送給米可當禮物,還讓米可不要告訴別人。這就是老師對米可音樂天賦的肯定與鼓勵。再加上影片最後,唐老師為了幫助孩子們完成作品,不惜和校長正面對抗,也要讓孩子們完成屬於他們的作品。其實,這些都是對孩子們的一種鼓勵、一種肯定。也是因為這些忽如其來的關心,讓孩子們更喜歡唐老師。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對於自己的認知會受到外界的影響。當你對孩子說:你很好,你是最棒的。孩子就會用這種心理暗示自己,然後自己去行動去努力。當你和孩子說:你不行,你太笨。只會給孩子帶來一種負面情緒,時間長了孩子就自動生成自負的心理,從而產生消極的生活態度。

對於特別的孩子,我們一定要發現其身上的發光點。去鼓勵、去肯定、去支持他們,讓他們覺得自己也是一個可以擁有希望與夢想的人。而不是無情的打壓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失去探知世界的能力。只有心懷希望,他們才能微笑面對生活。

寫在最後:

《聽見天堂》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所有的不幸都會成為你的幸運。因為有了&34;的老師,缺陷兒童的人生有了很大的轉機。它感動到我們的不僅僅是唐老師對孩子們的理解與接受、寬恕與包容、鼓勵與肯定,更多的是這部電影背後蘊含的人生百態。


優秀的電影不在於導演的拍攝手法以及演員的表演技術,而是在於我們生為觀眾能夠真切的感受到什麼。導演通過這部電影提醒了我們,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也提醒了我們孩子應該接受什麼樣的教育。

鄭淵潔說:&34;這句話是對這部電影最好的讚美。也是我所感受到的美好。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真實的存在,他們有屬於自己的想法,我們只需要引導孩子,幫組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世界。只有找到真實的自己,做回真實的自己,他們才能獲得感知世界的能力。

相關焦點

  • 聽見天堂,聽見愛
    本期推薦經典電影——《聽見天堂》推薦導演——克裡斯提諾波頓電影介紹——《聽見天堂》是由克裡斯提諾波頓執導,盧卡·卡波裡提
  • 豆瓣8.9《聽見天堂》:無色外衣包裹下,是孩子對愛與自由的渴望
    《聽見天堂》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主角原型是義大利著名盲人音效師米可·曼卡西。導演克裡斯提諾波頓曾與米的交談中,得知米可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學校長大,後經過主人公的同意翻拍成電影。這部電影豆瓣有2萬餘人標記看過,豆瓣評分高達8.9分,高於96%的劇情片。
  • 【看電影】願你被世界溫柔以待:《聽見天堂》電影課例
    2.電影社會背景除了真實題材,導演克裡斯蒂亞諾·博爾託內更融入了70年代義大利動蕩的社會狀態,自由意識形態的高漲與社會運動的興起,學生與勞工湧上街頭抗議所有不合理的政策,如對米可所在盲人學校這種既有體制進行奮力抗爭,透過《聽見天堂》傳達這一個共同的理念:不論處在何種狀態中,每個人都有勇敢去追求夢想的權利。
  • 行知大影院 義大利影片《聽見天堂》
    「行知大影院」將陸續發布精心挑選的適合中學生及家長觀看的電影,今天推薦的是2006年上映的義大利影片《聽見天堂》。自以為了不起的人類,其實對自身的認識依舊還是膚淺的,因此許多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的特長何在,永遠找不到生活的樂趣。如果你也有相似的煩惱,看完這部片子就會豁然開朗。先來看看預告片吧!電影完整版請點擊頁面底部「閱讀原文」觀看哦!
  • 高分電影《聽見天堂》:是誰限制了我們表達自我的自由?
    昨晚看了一部義大利高分電影《聽見天堂》,在感動溫暖之餘,我突然開始思考:究竟是誰限制了我們找尋自我,表達自我的自由?很多人說米可能夠用聲音聽見天堂,離不開唐老師的呵護和幫助。其實反過來說,沒有遇見米可,唐老師也未必能夠拯救自我,重拾自己的表達自由。唐老師溫柔耐心、尊重孩子天性、懂得愛的教育,但唐老師卻也眼睜睜地看著其他孩子淪為心盲之人,為什麼呢?因為他無力反抗校長。
  • 電影《聽見天堂》精彩影評及觀看資源
    聽見天堂的劇情簡介······   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時,往往他會為你打開另一扇。
  • 豆瓣8.9《聽見天堂》:教育的意義在於用愛去維護夢想的種子
    從這部電影我看到了關於夢想、關於愛的勇氣,更是看到其教育背後的深刻意義是愛。這部電影是《聽見天堂》,是由導演克裡斯提諾波頓長期合作的工作夥伴——義大利國寶級盲人音效師米可曼卡西的真實成長經歷改編而來。也是因為真實,所以更能夠打動人心。所以這部電影先後斬獲超過25個國際獎項,這些都是源自電影故事本身的魅力。
  • 《聽見天堂》——電影解說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電影——《聽見天堂》,該影片以溫暖的情調,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叫米可的不一樣的獨特人生!影片的開頭是一群孩子們無憂無慮地玩耍,他們很天真,在沙灘上發出歡快的笑聲,主人公米可有一個溫暖幸福的家庭,父親的工作是每天幫人送報紙,聰明的米可,有一個愛好,就是喜歡拆裝,爸爸媽媽因著愛他,所以非常支持他。
  • 電影推薦——《聽見天堂》
    《聽見天堂》作者:克裡斯提諾波頓類型:劇情主演:盧卡·卡波裡提、馬克·科奇 、Paolo Sassanelli語言:義大利語獲得獎項:第51屆義大利大衛獎大衛青年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該片根據義大利盲人音效師米可·曼卡西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個失明的孩子如何成為世界一流聲音剪接師的故事
  • 高分電影《聽見天堂》:你真的自由嗎?一個勵志盲童引發的思考
    電影主人公米可作者:阿黛小姐圖片:網絡及個人截圖昨晚看了一部義大利高分電影《聽見天堂》,在感動溫暖之餘,我突然開始思考:究竟是誰限制了我們找尋自我,表達自我的自由?導演被米可的故事所感動,於是拍攝了影片《聽見天堂》,希望能夠通過這個故事讓盲人不僅能夠坦然面對身體上的缺陷,並能在此過程中建立自我認同,能夠用另一種方式去傾聽世界,表達內心,創造夢想。
  • 推薦電影:《聽見天堂》
    同學們好,今天我想為大家分享一部做《聽見天堂》的電影。我原先認為這部電影是部勵志片,看完一定會讓我心潮澎湃。
  • 《聽見天堂》:聽一聽來自天堂的聲音
    我打開電腦,打開了《聽見天堂》,擱置許久的電影,未能有心情品評,成年人的世界太過紛亂,我們哪敢停下腳步觀看純真。疫情的寂靜覆蓋了城市往日的喧囂,而大人的孤寂也掩蓋了孩童的稚氣。隨年齡增長,我們在離孩童時代漸行漸遠,我已好久沒有關注過關於小孩子的世界。
  • 電視劇《燃燒》:展現寫實系刑偵劇的獨特魅力,迷失於金錢下的百態眾生!
    劇中被吐槽的回憶劇情,都是通過這個層進案情,來探討每個人複雜的人性,趙月娥的狠辣,許佳桐的黑化,高風的執拗,劉青葉的冰冷,以及高四海的堅持,楊衡的偏執,劉志堅的身死崗位等等。通過,案情的中的大量的回顧,為我們豐富了這些人物性格,就是因為這些性格,每個人物才能豎起來。
  • 電影《聽見天堂》:你並沒有失去夢想,只是換了一種相遇的方式
    《聽見天堂》,根據義大利盲人音效師米可·曼卡西的親身經歷改編,講述的是一個盲人小孩米可,努力觸摸自己夢想的故事。他從小熱愛電影,內心裝個一個夢想,希望自己成為電影大師。只是,在某次好奇心的促使下玩弄了獵槍,不小心傷到了自己的眼睛。從此,他的世界便與五彩繽紛失去了聯繫。
  • 人生不像電影,人生...辛苦多了---天堂電影院
    好心的艾佛特為了讓更多的觀眾看到電影,搞了一次露天電影,結果膠片著火了,多多把艾弗達從火海 中救了出來,但艾弗達雙目失明。多多成了小鎮唯一會放電影的人,他接替艾佛特成了小鎮的電影放映師。  多多(馬克·萊昂納蒂 飾)漸漸長大,他愛上了銀行家的女兒艾蓮娜(阿格妮絲·那諾 Agnese Nano 飾)。
  • 關注 | 博物館體驗式教育理念的應用
    中國電影博物館電影音樂欣賞活動是一項以現場電影音樂演奏與交流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活動,體現了中國電影博物館的特色,具有鮮明的體驗式教育特點,貫徹體驗式教育理念,面向社會公眾,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它是一項針對所有年齡段的到館觀眾的公益活動,旨在為觀眾提供欣賞電影音樂、感受電影藝術與音樂魅力的機會。體驗式教育主要是相對於傳統類被動式、授課式的教育而言。一般認為,體驗式教育有四個階段:具體體驗、觀察與反思、抽象的概念化、主動檢驗,設置可供受眾感知與體驗的對象、內容、環境,讓受眾從中得以學習提升。
  • 《天堂電影院》:人生和電影不一樣,人生比電影更廣闊
    在拍攝《天堂電影院》時,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不過三十出頭,卻講了一個充滿滄桑感的故事。這部號稱「時空三部曲」之一的片子,幾乎自始至終都在說與電影有關的事情。同時,他假借片中艾佛特之口,藉著主人公多多所經驗的人生,告訴我們,人生種種,遠比電影更波瀾壯闊。
  • 從電影《賭王》到《賭神》讓人洞悉事理,感悟人生。
    從電影《賭王》到《賭神》讓人洞悉事理,感悟人生。看後,讓人洞悉事理,感悟人生。既然是大家樂於賭,那作為影視作品一定會趨之若騖,尤其是以贏利賺錢為第一目的的香港電影。說《賭神》經典,不是從電影藝術的角度,而是它大約開創了電影的一個流派吧。多說的話,應該除了《賭聖》之外,其他的《賭俠》《賭俠2上海灘賭聖》《賭神2》《賭神3少年賭神》都是根正苗紅的續篇。
  • 重溫經典《聽見天堂》:落入俗套的故事情節何以成為經典?
    《聽見天堂》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原型米可曼卡西是義大利國寶級盲眼音效大師。這部電影豆瓣有2萬餘人標記看過,評分高達8.9分,高於96%的劇情片。影片的故事很簡單:一名叫米克的小男孩玩弄一支來復槍時不幸走火,從此失明。
  • 「知性女神」佟麗婭的人生百態
    在父母和民族觀念的教育下,佟麗婭的「知性」人生正在徐徐邁進,酸甜苦辣也的人生百態也拉開了帷幕。在錫伯族的理念中,女性對於男性是有著順從和依靠的意思,以夫為天是深深的存在於他們的思想中。本著對於愛情的信任,對於陳思誠的信任,佟麗婭並沒有很在意這一些網上的無邊言論,還是繼續的堅持的堅持著自己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