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聽見天堂》:你並沒有失去夢想,只是換了一種相遇的方式

2020-11-08 淺悅卷卷

大抵每個人的心中都是有一團火的,我們在出生的時候都曾被寄予厚望,父母總是希望透過某一處,發現我們的與眾不同。

所以,女孩子都希望自己是公主,男孩子心中都有一個英雄的夢。

只是隨時年齡漸長,隨著我們湧入人群時,那些小小的與眾不同都被消弭了。我們甚至為了追求與別人的相同而變得從眾,變得普通。

再沒有某個人會深切地告訴自己,你是與眾不同的,你的夢想一定會實現的。相反地,只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給你澆下一盆盆冷水,告訴你,你只是一個太平凡的人,甚至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

只是,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需要的,其實只是一個可以點燃自己希望的人,如果那個人不存在,何不自己成全自己。

因為內心有一處世界,所以你與眾不同

電影《聽見天堂》,根據義大利盲人音效師米可·曼卡西的親身經歷改編,講述的是一個盲人小孩米可,努力觸摸自己夢想的故事。

米可本來是一個普通快樂的小孩子,雖生在窮鄉僻壤,但並不妨礙他可以與夥伴們擁有美好的童年生活。

他從小熱愛電影,內心裝個一個夢想,希望自己成為電影大師。

只是,在某次好奇心的促使下玩弄了獵槍,不小心傷到了自己的眼睛。從此,他的世界便與五彩繽紛失去了聯繫。

米可被迫去了盲人學校,但是,他不喜歡學校教授的內容。學校只是為了他們能在社會上生存而教授著編織與打字。

他偷了學校的錄音機去錄各種聲音,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但是,他的這一行為卻遭到了同為盲人校長的斥責,這個已經步入老年的男人,內心一定受過傷,那些傷讓他只是為了生存而活著。

但是,好在有人可以肯定米可,他的唐老師發現他與眾不同的求知慾,他會安撫這個男孩失去世界光明的悲傷,並且引導著他內心的希望。

正像唐老師說的那樣,人有五個感官,你為什麼卻只用一個呢?你可以聽,可以感受。就像那些絕頂的音樂大師,他們常常是閉著眼睛去感受的。

其實,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上帝為你關上了一扇門,也必定會打開一扇窗。只是很多時候,我們只會守著那條已經被封上的門痛哭人生的不公平,卻忽略了旁邊射進來的光芒。

人都害怕失去,有厭惡損失的心理。正是因為這種心理在作祟,所以我們很容易沉浸在已經發生的悲傷裡,忘記了時間在流逝,自己只是換了一種過法而已。

你過得好與不好,取決於你的內心是什麼樣的世界

人生總要嚮往些什麼,因為那是生命的色彩,正是因為這點嚮往,決定著你腳下是否有愉快的步伐。

大千世界,曾經我們初來乍到,以為自己可以改變很多東西,以為自己心中的夢想一定會在某一天開花結果。

但是,最終大部分人都日漸平庸,把日子過成了只是活著,也不知道為何而活。總之,大家都是差不多的樣子,只有這樣,才最為安全。

就像電影中的校長一樣,他的守舊與固執並不代表他是一個壞人。相反的,他是一個被生活傷過的人,一心只想著小心翼翼活著就好。

不可否認的是,無論你以怎樣的姿態行走於世,都不可避免地會磕磕絆絆。但人與人不同的是,引領著你內心世界的聲音,是不是足夠大,足夠有吸引力。

男孩米可與同學們創造聲音故事,他可以從最日常的生活中,收集到足以支撐起一個童話故事的豐富聲音來。

他看不見了,但可以聽到,甚至可以說,當他不去看的時候,會更容易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感覺上。

一個有夢想的人,是獨具魅力與感染力的,所以他的同學們都願意加入進來,成為他故事中的角色,所以他的唐老師才不顧一切,大聲說出自己認為的教學理念。

就像電影《阿甘正傳》一樣,阿甘是一個簡單的男人,卻可以把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做到完美。當他開始跑步的時候,慢慢地,他的身邊聚集起了一群人。

這個時候的阿甘,就像是這群人的火光一樣。人們都是嚮往著光亮的,只是很多時候,自己內心的聲音不夠強大,他們便容易追隨著更強大的那個人的光芒向前。

人生於世,你過得好與不好,取決於你的內心反映出如何的世界。因為相信,才能看見,若你從來都不信,那麼即使內心有聲音的指引,你也感覺只是一種幻覺。

寫在最後:

人因為有追求而活得光鮮亮麗,因為聽從內心的聲音向靈魂充盈。

毛姆在《刀鋒》中說:「你是否問過自己一件事:人啊,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你不管不顧,每一天都滿腔熱血地奮鬥,卻深陷人間欲望,陪伴著你的或許是片刻安寧,或許是莫大的虛無。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會出現一些困惑的聲音,大多數人對此選擇不在意。」

當物質滿足之後,我們追尋得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滿足。所以,我們才有理想,有詩,有遠方。

只是,有人卻總認為世界也就如此這般,人生也就湊合一場。內心雖有不甘心,但也就只能做個逃避一切的人。

嚮往著自己的遠方,也許,你並不能真的走到。但是至少,更接近想要的幸福。


願我們的相逢,不早不晚,恰在最好的時候。喜歡就留下,我們都有一個世界,餘生漫漫,唯願相伴。

相關焦點

  • 電影推薦——《聽見天堂》
    導演克裡斯提諾波頓與義大利音效師米可曼卡西是長久以來的工作夥伴,在一次電影拍攝過程的閒聊中,米可聊到他在一所與世隔絕的非凡學校長大,在20世紀70年代的義大利,失去視力就代表著失去一切的希望,只能學習成為一名電話接線生或編織工,但學童為了獲得校方對視障者的尊重與實踐自我夢想的權利,而不斷地向學校進行抗爭。
  • 【看電影】願你被世界溫柔以待:《聽見天堂》電影課例
    在70年代的義大利,失去視力就代表著失去一切希望,只能學習成為接線生或編織工,但學童為了獲得校方對視障者的尊重與實現自我夢想的權利,不斷向學校進行抗爭。導演克裡斯蒂亞諾·博爾託內立刻被這個故事深深打動,希望可以將這個關於夢想的創造力,在坦然面對身體上的缺陷並建立自我認同後,進而向社會既有體制抗爭的美麗故事轉化成電影,因此一部關於夢想與勇氣的動人電影產生了。
  • 推薦電影:《聽見天堂》
    同學們好,今天我想為大家分享一部做《聽見天堂》的電影。我原先認為這部電影是部勵志片,看完一定會讓我心潮澎湃。
  • 高分電影《聽見天堂》:你真的自由嗎?一個勵志盲童引發的思考
    電影主人公米可作者:阿黛小姐圖片:網絡及個人截圖昨晚看了一部義大利高分電影《聽見天堂》,在感動溫暖之餘,我突然開始思考:究竟是誰限制了我們找尋自我,表達自我的自由?義大利國寶級盲人音效師米可·曼卡西《聽見天堂》是導演克裡斯提諾波頓根據長期以來的工作夥伴,義大利著名盲人音效師米可·曼卡西的故事改編的。在一次閒聊中,導演獲悉米可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學校長大,因為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義大利,盲人兒童是不能跟正常孩子在一起上學的。失去視力,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不僅要遭受身體的痛苦,還要忍受來自社會的不公:失去視力就是失去希望和夢想。
  • 高分電影《聽見天堂》:是誰限制了我們表達自我的自由?
    昨晚看了一部義大利高分電影《聽見天堂》,在感動溫暖之餘,我突然開始思考:究竟是誰限制了我們找尋自我,表達自我的自由?失去視力,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不僅要遭受身體的痛苦,還要忍受來自社會的不公:失去視力就是失去希望和夢想。
  • 行知大影院 義大利影片《聽見天堂》
    「行知大影院」將陸續發布精心挑選的適合中學生及家長觀看的電影,今天推薦的是2006年上映的義大利影片《聽見天堂》。自以為了不起的人類,其實對自身的認識依舊還是膚淺的,因此許多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的特長何在,永遠找不到生活的樂趣。如果你也有相似的煩惱,看完這部片子就會豁然開朗。先來看看預告片吧!電影完整版請點擊頁面底部「閱讀原文」觀看哦!
  • 電影《聽見天堂》精彩影評及觀看資源
    聽見天堂的劇情簡介······   當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時,往往他會為你打開另一扇。
  • 聽見天堂:講述了一個失明的孩子,成為世界一流聲音剪接師的故事
    《聽見天堂》是由克裡斯提諾波頓執導,盧卡·卡波裡提、馬可·科奇、Paolo Sassanelli等主演的劇情電影。該片根據義大利盲人音效師米可·曼卡西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個失明的孩子如何成為世界一流聲音剪接師的故事。
  • 重溫經典《聽見天堂》:落入俗套的故事情節何以成為經典?
    但一次意外——來復槍走火讓他失去了無憂的童年。但好在他依舊是個熱愛生活、堅持自己夢想的人。米可和同學們的想像力讓人驚嘆,孩子們對自由的渴望、對夢想的追求讓我們感動。在這個令人感動的故事中,導演加入了很多經典的故事情節。下面我將從三個故事情節展開,來解讀這部電影。
  • 《天堂電影院》揭露的人生真相:沒有完美選擇,得到同時也是失去
    這些年他的身邊雖然不缺女伴,可是卻沒有一個是能夠走進他心裡的。 就像後來多多媽媽說的一般「這些年你的女人一直在換,可是在她們的聲音裡,我沒有聽見愛的聲音」。 當三十年之後,他再次回到那個記憶中的小鎮時,他見到了已經嫁為人婦的艾蓮娜。
  • 《聽見天堂》:從教育理念洞悉人生百態,探討電影的獨特魅力
    &34;優秀的電影在於描述人生百態上。&34;我想,優秀的作品,大概就是能夠讓我們品嘗到人生百味,感受其酸甜苦辣。《聽見天空》這部電影看起來平淡無奇,但卻給我們觀眾帶來人五味雜陳的人生狀況。在我看來就是一部優秀的作品。
  • 《聽見天堂》——電影解說
    有一種美好,不是肉眼所見,而是用心感悟!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電影——《聽見天堂》,該影片以溫暖的情調,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叫米可的不一樣的獨特人生!後來,學校要舉辦話劇表演活動,但是名單裡沒有米可和菲利,米可有些失望,但米可相信話劇表演會很成功,米可很善良。不僅如此,米可很受歡迎,小夥伴願意跟他一起偷偷地跑出去,搜集大自然的聲音、去電影院看電影。米可的行為徹底惹怒了校長,喊來米可的家長,父親聽了兒子製作的廣播劇之後,為兒子求情。因為他相信他的兒子,無論在每個時刻都是最美的,其實每個父母的心裡,兒女都是最美的。
  • 豆瓣8.9《聽見天堂》:教育的意義在於用愛去維護夢想的種子
    "在最黑暗的時候,人們會看到星星, 它們一直都在,只是你要記得抬起頭往上看" —愛默生從這部電影我看到了關於夢想、關於愛的勇氣,更是看到其教育背後的深刻意義是愛。這部電影是《聽見天堂》,是由導演克裡斯提諾波頓長期合作的工作夥伴——義大利國寶級盲人音效師米可曼卡西的真實成長經歷改編而來。也是因為真實,所以更能夠打動人心。所以這部電影先後斬獲超過25個國際獎項,這些都是源自電影故事本身的魅力。
  • 聽見天堂,聽見愛
    本期推薦經典電影——《聽見天堂》推薦導演——克裡斯提諾波頓電影介紹——《聽見天堂》是由克裡斯提諾波頓執導,盧卡·卡波裡提
  • 《聽見天堂》:聽一聽來自天堂的聲音
    如果世上有一種機器可以專門用來記錄童年,我願意第一個報名參加,我想要留存童年的每份記憶,因為那是記憶裡的金黃。我打開電腦,打開了《聽見天堂》,擱置許久的電影,未能有心情品評,成年人的世界太過紛亂,我們哪敢停下腳步觀看純真。疫情的寂靜覆蓋了城市往日的喧囂,而大人的孤寂也掩蓋了孩童的稚氣。
  • 豆瓣8.9《聽見天堂》:無色外衣包裹下,是孩子對愛與自由的渴望
    《聽見天堂》是一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主角原型是義大利著名盲人音效師米可·曼卡西。導演克裡斯提諾波頓曾與米的交談中,得知米可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學校長大,後經過主人公的同意翻拍成電影。這部電影豆瓣有2萬餘人標記看過,豆瓣評分高達8.9分,高於96%的劇情片。
  • 換一種想法,地獄也可以變成天堂
    周末和孩子一起在西湖閒逛,聽見邊上有位遊客開著視頻向朋友吐槽,「什麼人間天堂,什麼看頭也沒有,我站的這破地方是斷橋,後邊山上那破破爛爛的塔是雷峰塔……」我禁不住啞然失笑,估計這位朋友是來散心的,但是效果好像並不太好。他所在的位置並不是斷橋,當然,所指的塔也不是雷峰塔。
  • 《天堂電影院》的夢想啟蒙與時光留痕
    《天堂電影院》由朱塞佩•託納多雷執導,講述了一個關於電影歷史、個人情感的動人故事,於1988年11月在義大利上映,並獲1989年第42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1990年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電影是什麼?安德烈•巴贊提出這一本體之問後,人們認為,電影是影像,是語言,也是神話,是探險。在《天堂電影院》裡,電影之於多多,是少年的想像,是未知的遠方,是無盡的可能。
  • 《天堂電影院》影評——誰又能阻擋一個孩子的夢想呢
    看《天堂電影院》就像是在品味一杯清茶,儘管對茶也沒有多少研究,但是我想心情應該大致相同:恬淡、自然、舒緩、餘味無窮。這個鎮子有一家電影院,叫做「天堂電影院」,是這個村子裡的人們的唯一娛樂。和很多人一樣,多多也喜歡看電影,只是他的喜歡程度已接近痴迷,他把媽媽交給他買牛奶的錢買了電影票看電影,即使挨打也在所不惜。
  • 你聽,那是天堂的聲音!
    終於看完了電影《聽見天堂》,而此時我已急不可耐想要與你分享。這是一部義大利電影,無論是演員的演技,還是影片的畫面都深得我心,但我真正喜歡它的原因是故事的本身。影片是圍繞一個出身平寒的義大利男孩米克的成長經歷展開的,而對於他的成長經歷我概括為六個字:可憐!可恨!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