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之王》展人性慾望 貪嗔痴恨釀悲劇(圖)

2021-01-18 搜狐網

  上帝讓人擁有有限的力量,也讓人擁有無限的欲望。由柳雲龍自導自演,曾江、午馬、曾黎、王雅捷等著名演員傾情加盟的電視劇《傳奇之王》就是一部反映各色人性的年代傳奇劇,貪、嗔、痴、恨、愛、惡、欲在劇中淋漓展現。該劇的拍攝目前接近尾聲,導演柳雲龍稱:「《傳奇之王》中,大家能夠看到現代的很多價值觀,貪婪的、盲從的、急功近利的……」

  《傳奇之王》是柳雲龍自導自演的第四部作品,他在劇中扮演海員林天龍。他曾是個天真而單純的貧苦水手。他曾前途無量,在自己二十幾歲的時候便要成為船長。他曾經無比幸福,即將和一個美麗善良的姑娘成婚。他的生活簡單而溫馨。如果沒有任何意外,他本來應該成為一個人人敬佩的年輕船長,一個幸福的丈夫。

  然而,他的人生道路被三個滿懷「羨慕嫉妒恨」的奸人所改變。「無奈人心漸開明,貪嗔痴恨愛惡欲」,恨生惡念的顧相如(米學東飾)、嫉妒充心的雷立剛(周大勇飾)、虛偽的唐正(徐程飾),三人為了權、財、名、色而把林天龍打入黑獄。

  《傳奇之王》赤裸裸地展現了人性裡的罪,人性的複雜和人的救贖使該劇極具深意。柳雲龍表示:「影視作品往往要展現暴力、色情、血腥等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反映出人性的東西。」《傳奇之王》夾雜著親情、愛情、友情、金錢、權利、色慾,人性的各種善惡一一呈現,交織著各種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讓人一飽眼福的同時,思考人生的意義。最後,林天龍在「復仇」後散盡錢財,看穿一切,回歸到海上,其實神馬都是浮雲,而什麼才是人生真諦?(JH)

  作者:JH (來源:新華娛樂)

(責任編輯:潘達)

相關焦點

  • 黑刀一斬 貪嗔痴 戒定慧
    刀,百兵之帥。在武俠中,刀更是被賦予了更多的傳奇色彩。寶刀在手,大俠如虎添翼,普通人亦可藉此壯膽,馳騁江湖。故刀也有百兵之膽的說法。黑刀特點:至高境界,兵人合一「只見刀光一閃,就看見了在寒光下映射的一道血光濺起,接著看到了自己的眼睛」。傅紅雪黑刀的刀鋒之快、出刀之快,由此可見一斑。
  •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
    圖片來源網絡「貪、嗔、痴」佛謂之三毒。此三毒殘害身心,使人沉淪於無邊苦海,為惡之根源。所謂貪,是對外物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從而產生我執心,我執心便是對食:色,名譽,權利,金錢,等世俗需求的貪念,希望得到而未得到會產生煩惱痛苦,人性的欲望是永不滿足的,得到了又想要得到更多,因此會永遠不能滿足的欲望而永遠無法消除煩惱,同時,已經得到了的又會為擔憂失去而煩惱,等到失去了又會為失去而痛苦。因此,我執心就是一切煩惱和痛苦的根源。
  • 貪嗔痴的源頭
    大家要明白,愚痴是貪嗔痴三毒的根。如果你斷除了內心的無明愚痴,貪心自然就會無影無蹤。若沒有了貪心,嗔恨心也就沒有了。貪嗔痴三毒是一切煩惱的根,若是斷除了貪嗔痴三毒,其他的煩惱也不會存在,其他的分別、執著也都會消失。  若要遣除無明、對治愚痴,就要靠智慧。所以佛法裡講,你若想解脫成佛,就要靠智慧。只要你明白了事實的真相和真理,沒有了無明愚痴,也就不會有貪嗔等煩惱了。
  •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戲說《唐人街探案》宇宙觀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電影《唐人街探案》中對應的是「易學」,即《周易·繫辭》: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電影《唐人街探案2》中對應的是「道家」《道德經》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到了網劇《唐人街探案》中則悄然一個轉身回歸「佛家」,借《華嚴經》中那句經典的「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點明主題。這也讓《唐探》系統在前傳的基礎上更是添色些許。
  • 修行要斷貪嗔痴,不然白修了
    你在家也「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你是在家的沙門。3 在家居士認真「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那就是出家的心,就是作沙門,所謂「身在家,心出家」。4 假如一個出家人,把戒定慧三學丟在一邊,每天增長貪嗔痴,那就完了!他將來也往生,往生阿鼻地獄,往生去處不一樣。
  • 戒定慧可以熄滅貪嗔痴
    人生就像鐘擺一樣,在痛苦和無聊中搖擺,在欲望得到滿足時開心,在欲望落空時失望。什麼是智慧?缺乏它生命擁有再多的財富,也是無法參透生命的喜樂,恢復自然和藝術比心理學更有用。將自己的人生活成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智慧本身難以名狀的,各種不同緯度,有不同的智慧。智慧就像人類心靈的起點,無限小,爆發力無限大,一但被激活就無限能量。
  • 對貪嗔痴最好的描述【朗讀篇】
    對貪嗔痴最好的描述《修心七要廣釋(上)》連載·29作者:太橋旦曾堪布 宇宙中的一切萬物都遵循因果規律。俗語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側重於精神層面的因果不虛;「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側重於物質層面的因果不虛。
  • 阿闍梨問答錄 | 如何面對貪嗔痴?調伏煩惱的方法
    點擊↟[普門庵]➠ 點擊右上角[‧‧‧]➠ 點選[設為星標★]貪、嗔、痴,佛教裡面叫做三毒,我們內心當中的三種毒,或者是我們的三種缺點,三種負面的東西。因為有貪嗔痴,才會造惡業;因為有惡業,才會有痛苦的果報,「因惑造業,因業受苦」。病根在哪裡?就是內心的貪嗔痴。作為一個修行人,怎麼去面對貪嗔痴呢?
  • 嬉笑怒罵,貪嗔痴怨,荒蠻故事
    嬉笑怒罵,貪嗔痴怨,荒蠻故事今天偶然看了一部寶藏電影《荒蠻故事》,太喜歡了,強烈安利!
  • 《刀見笑》曝「嗔」版花絮 啞巴廚師糾結復仇
    《刀見笑》曝「嗔」版花絮 啞巴廚師糾結復仇     由烏爾善執導,安藤政信、張雨綺、遊本昌主演的先鋒武俠喜劇《刀見笑》即將3月17日正式公映,影片採用了套層結構的新模式
  • 《蜘蛛巢城》,黑澤明的莎士比亞式復仇戲劇,人性慾望的告白書
    悲劇總會比喜劇具有更強的感染力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悲劇呈現方面,莎士比亞至今為止無出其右,他的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創作於1601-1607年間資本主義萌芽之時,英國著名的圈地運動此起彼伏。難能可貴的是,莎翁劇作中從不涉及對政治和君王的批判,而只聚焦於人性的善惡與時代的局限。
  • 豆瓣8.7《心迷宮》:懸疑反轉的劇情下,是對人性慾望的深刻反思
    ▼ 本文共3980字,閱讀大約需11分鐘面對人性中的欲望,善惡中的美醜,你是選擇向前一步還是後退一步?電影通過懸疑、反轉、燒腦、多視角敘述的方式,為我們剖析了面對人性的欲望所作出的抉擇。該片於2015年10月上映,成本僅170萬,票房卻達到1065.6萬元。
  • 日本新浪潮電影(三):欲望與人性
    日本新浪潮電影(三):欲望與人性對色慾的表現其實從1950年代末市川昆表現變態性心理的《鍵》就已初顯端倪。1960年代,在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那些表現人性中極其隱秘的性心理、自我虐待的快感和變態的官能享受的作品的催生下,揭示人的欲望尤其是潛意識欲望的電影突飛猛進。
  • 《青蛇》影評:用最欲望的畫面,說最痴心的故事。
    李碧華的作品從來直錐人心,浮生貪嗔痴,在她筆下赤裸裸地暴露。而當徐克選擇改編她的作品《青蛇》,以王祖賢、張曼玉兩大女主完美演繹時,電影比小說又多了一層更直觀的震撼效果。用最欲望的畫面,說最痴心的故事。青蛇活潑,溜入屋內淺嘗人性慾望,伴隨著《莫呼洛迦》的梵音,袒露全身,肆意歡舞;白蛇穩重,翻身入水尋聲去探琅琅書聲,落花依著流水,遊近許仙樓下。
  • 佛說貪嗔痴慢疑,誰又不貪不嗔?
    貪嗔痴慢疑是屬於我們的心理行為,是習氣也是最深得人性,是人都有自己的七情六慾,在沒有成聖成佛以前,都有自己的習氣,都有自己的貪嗔痴慢疑;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能夠除去人性中的惡,保持清淨善良的一面,就是人格的修養,就是諸佛菩薩和聖人的境界。
  • 《白色巨塔》:把人性剖開,裡面是赤裸裸的欲望
    ,人人生來就是欲望之驅。一次住院經歷讓她發現,日本的醫療制度十分黑暗不公,裡面充滿人性的糾葛、黑暗的爭奪,欲望與絕望交織。山崎豐子和李安都是勇者,他們用筆和鏡頭撩開了那些不為所知的「隱秘的角落」,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何謂欲望?欲望是對還是錯?如何駕馭欲望而不是被反噬?
  • 《向西聞記》 探知香港社會底層的貪、嗔、痴、恨、愛!
    每集平均在24分鐘左右,每一集成為一個單獨的小故事,描寫生活在香港社會底層的貪、嗔、痴、恨、愛!故事一《畜牲傳心師》讓觀眾們看過之後,都會感慨良多,貪、嗔、痴、恨、愛,你最喜歡哪一個?
  • 為什麼要離貪嗔痴,喜怒哀樂?
    是《淨土》雜誌因果欄目長期撰稿人、《家庭百科報》之「西門看柳」專欄作者。  柳師兄是「心上蓮花次第開」系列博客、微博、微信公眾號,及心上蓮花論壇、心上蓮花公益網,心上蓮花QQ群、微信群的發起人之一,組織彙編了《心上蓮花次第開》因果系列叢書。
  • 《春夏秋冬又一春》兩個和尚與一個女人,用簡單的道理闡述了人性
    人性簡單而又直接,它蘊含在一切「貪、嗔、痴、恨、愛、惡、欲」裡,它與我們一生都糾纏不休,小時候,我們簡單而又單純,很多的欲望被封印在乾淨的眼睛裡,「山是山,水是水」,可是,慢慢地我們長大了,我們的眼睛看到了無處不在的陰霾,它也由乾淨變成了淺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