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血尋梅》竟是真實案件改編,香港奇奇怪怪的案子太多了

2020-12-24 二酉五車車

一般新聞事件和社會案件被改編為電影後,都會引發熱議,該題材的電影,常常因案件的真實性、重要性及其較強的社會關注引發導演的創作靈感,激發觀眾的觀影興趣。

香港導演翁子光的《踏血尋梅》改編自2008年轟動全香港的「王佳梅命案」。

電影以血腥、暴力、性等充滿噱頭的新聞要素為宣傳,在臺北金馬獎、香港金像獎等獎賽中屢有斬獲。導演翁子光根據一起「援交少女」被殺害肢解的案子改編成一部商業電影,運用客觀冷靜的電影語言講述了一起駭人聽聞的殺人案,採用倒敘的手法層層剝開迷霧,展現出與城市邊緣人物內心的孤獨。

翁子光在犯罪懸疑片的外衣下,投入了對人性的挖掘和對小人物的關懷,通過細膩的心理刻畫,對電影中小人物的悲情命運進行探索,從電影的題材和內容上看,可以把它歸類為——奇案片

奇案片這個稱謂本來是從邵式1976-1977年推出的五部《香港奇案》系列轉化而來的,這一錫類在香港電影的系列圖譜中別具一格,影片多為發生在香港的兇殺案為素材,到了1988年香港電影分級制度實施,也為奇案片的發展提供了市場空間。

90年代前期,奇案片很常見,以血腥暴力為特點,代表作有《羔羊醫生》、《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等……

說起來《踏血尋梅》打破了奇案片的常規敘事模式,在開篇不久,案情就真相大白了,真兇也坦白自首了,導致影片毫無懸念,但是導演就是另闢蹊徑地設置了執著警察追尋命案發生原因,成為了電影新的懸念敘事,影片以嚴肅的敘述基調和相對複雜的敘事架構,力求深入每個人物的內心世界,在抽絲剝繭的過程中帶領觀眾走進事件真相。

同為社會邊緣人的王佳梅和丁子聰苟活在香港的社會底層,相似的情感經歷和社會身份,讓兩人產生共鳴,他們無從選擇的相遇,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兩人相遇導致了悲劇的開始:

案犯丁子聰將王佳梅殺害後,殘忍分屍、拋屍,警察在查案過程中漸漸撥開了悲劇發生背後的故事,16歲的王佳梅自從追隨改嫁的媽媽和姐姐來到香港後就對陌生而又全新的環境無法適應,她的內心渴望得到溫暖的生活,但是現實的殘酷給了她很大的心理落差。

所以渴望成為模特的王佳梅成了一位靠自己身體賺錢的人。

犯罪者丁子聰童年就親眼目睹自己母親死去,童年給他造成的創傷一直成為他的夢魘,始終跟在他身邊,最終他用一種極端的手段爆發了出來。

這兩個同樣被社會和生活拋棄的靈魂,最終鑄成悲劇。

還有片中執著的警察,在每次查案的時候都會在案發現場拍攝一張照片,可以說他是見證了這個城市最黑暗的一面,相對來說,他也是一位孤獨的人,所以他能夠體會到被害者的處境,從他的視角看世界,這個世界缺乏關愛、平等,我們身邊每天都在發生悲劇,卻沒有人去真正的觸碰他們的內心世界,感受他們的悲傷和孤寂。

或許他們內心是可愛善良的,也許我們每個人肯對他們投入一束溫柔的目光,給予一個親切的舉動,不要冷漠,很多悲劇就不會發生,但凡事也不能這麼絕對,畢竟世事無常。

《踏血尋梅》的影片風格是殘酷冷峻的,甚至帶著一點恐怖色彩,在探尋事情真相的同時,觀眾就能夠感受到邊緣人在殘酷現實面前有多麼的卑微,真相的終端是人性的開始,翁子光導演不僅看到了當下現實社會背後的殘酷,也將這樣的殘酷延伸到了過去和未來。

丁子聰真的是精神分裂的冷面殺手嗎?

影片劇情給了答案:面對自己暗戀許久的慕容在生理期主動獻身的誘惑,因不想傷害她為理由拒絕,在好友準備拿著母親遺像進行猥褻意淫的時候,他也不過是嬉笑著打鬧阻攔,當聽到婆婆在門口,丁子聰也沒有萌生出殺人的念頭,而在案發後他選擇自首,導演設定了這些情節也是在表達丁子聰心存善意,並非冷酷無情的殺人魔。

在與王佳梅相遇後,丁子聰仿佛迎來了新的希望,兩個孤獨者在掙脫了物質、欲望的枷鎖後,給予了彼此信任和關懷,超越了男女雙方的肉體關係,更是一種淳樸的意念。

所以在王佳梅提出讓丁子聰殺死自己後,丁子聰選擇了服從,人生價值被信任之人所肯定,對他而言就是一種至高無上的信任,順從更是丁子聰對王佳梅的一種悲憫情懷,畢竟生活在邊緣的他們,本身就是透明的存在,更沒有什麼生存意義和價值,只有解脫才能實現真正的自由。

《踏血尋梅》中每個人物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他們也曾經有過理想,可是殘酷的現實不僅束縛了他們的自由,也限制了他們的理想,甚至還造成了個體的人性異化和分裂。

現實視角呈現出的是當下香港社會的現實問題:人與人之間的冷漠態度是成為謀殺人性的最大因素……香港作為一個各種移民匯聚的大都市,千千萬萬個像王佳梅這樣的港漂人組件了完整的社會集體,同時香港作為一個海港城市,特殊的歷史事件和時代背景造就了王佳梅的社會身份與多元的本土文化。

或許導演想通過電影展現給世人的不是案件本身,而是香港這座城市,電影中的每個人都和香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每個人似乎都游離於這個城市之外,這種焦躁與感性反映在香港電影中,業界給了《踏血尋梅》榮譽,但重拾港片輝煌,為香港電影的再次振興謀求一條可行的出路,僅憑一部《踏血尋梅》還是遠遠不夠的……

文原創,圖網絡

相關焦點

  • 香港真實殺人案件改編三級片《踏血尋梅》
    《踏血尋梅》是由美亞電影製作有限公司出品的驚悚犯罪電影,由翁子光自編自導,郭富城、春夏、白只、金燕玲等主演。該片為第三十九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閉幕電影,於2015年4月6日在香港首映。影片以真實的肢解兇殺案改編,以警察的視點講一個人性的故事。
  • 郭富城首奪影帝 踏血尋梅改編自真實肢解命案
    「第三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4月3日在香港尖沙咀文化中心隆重舉行,郭富城終憑《踏血尋梅》首次登上影帝寶座,此前曾先後五次獲提名,影后則由同片的內地90後女生春夏爆冷奪得。《踏血尋梅》獲13項提名,共拿到七個獎,導演翁子光拿到「最佳導演」,敗給《智取威虎山》徐克,第三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則為《十年》。
  • 電影《踏血尋梅》:真實事件改編,郭富城憑該片封帝
    《踏血尋梅》,令他首次躋身影帝寶座。電影《踏血尋梅》01.真實案件回顧2008年4月27號的香港,17歲的少女王嘉梅被殺害之後,遭到了殘忍的肢解,並且部分的屍骨被混入到了市場裡邊的肉鋪裡《踏血尋梅》的宗旨--為什麼會殺人?翁子光執導的《踏血尋梅》改編自2008年曾經轟動全國的「王嘉梅肢解案」,由郭富城、春夏、白只、金燕玲等主演。2015年4月6日在香港首映,這部電影也實現了市場和口碑的雙豐收,票房成績也不錯,並且還獲得了第五十二屆臺灣電影金馬獎九項提名,第三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七項獎項。
  • 推薦▌電影《踏雪尋梅》真實案件改編
    影片根據真實的兇殺案改編,但在細部上做了很大的改動,因而電影情節與真實事件相差甚遠。比如說王嘉梅死時並無身孕,丁啟泰並沒有投案自首,王嘉梅在死時到底有沒有說過「我想死」這句話有很大疑點,丁啟泰也沒有說過「我討厭的是人」之類的莫名其妙的話,真實的情況可能僅僅是丁啟泰在吸毒過量的迷亂之中將其扼死。除了震驚全港的碎屍,該案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 踏血尋梅,郭富城,香港三級電影
    香港電影的分級制度裡,三級電影包含了血腥,情色,暴力。這些都是三類級別的電影。而這部電影最好的地方不是情色和血腥上,而是寫實。是的,實實在在的事情,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而這部電影刻畫的人性相當的深入。踏雪尋梅電影插曲主題曲是鄭秀文的娃娃看天下。最後說一句,這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還有這個是鴨王的鴨王2資源,赤裸羔羊,還有劍奴  花街柳巷 同班同學  劇情從湖南到東莞石門的王佳梅(春夏飾)及王佳莉(蔡潔飾)最終與媽媽(金燕鈴飾)來港,但王佳梅在學校生活不愉快,而家庭亦出現磨擦。一年過後,王佳梅遇害。
  • 踏血尋梅
    《踏血尋梅》改編自2008年香港真實發生的殺人碎屍案,死者王嘉梅相信被人殺害後被殘忍肢解,並流傳著部分人骨被混入街市出售的說法。事件在香港引起很大轟動。電影中,十六歲的援交少女遭人殺害,屍體被肢解,內臟被衝進下水道,頭顱被扔進大海。電影被分為三個部分,「尋梅」、「孤獨的人」和「踏血」。
  • 踏血尋梅,尋是一種香港精神
    《踏血尋梅》註定不能在沒有電影分級制的內地上映,當然是因為「赤裸裸的暴力與性」,這也許不是壞事,首先事件本身讓我們反思為什麼內地至今沒有電影分級制?電影分級制實際上是保護了年輕觀眾,同時也使電影的創作自由度更大,導演不用顧慮太多。不過即使如此,翁子光也坦承在拍攝時為著商業和藝術考量,對作為藍本的「王嘉梅碎屍案」已經作出了改編。
  • 在《踏血尋梅》中看到香港「城市病」
    《踏血尋梅》編織了一張大網,它網羅了香港這座城市各種不如意角色的困頓,這種困頓不會隨著影片的結束、案件的結束而消亡,它始終存在著,讓人無法遺忘。  「兇手是誰」非敘事主要動力  由故事來看,改編自真實事件的《踏血尋梅》在香港電影豐富的類型片傳統中應當屬於奇案片(《香港奇案之吸血貴利王》、《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紙盒藏屍之公審》、《烏鼠機密檔案》),這種類型的電影往往以極端暴虐的方式,在大銀幕上展現以凌虐身體為主要訴求的感官刺激。
  • 《踏血尋梅》:彌足珍貴
    《踏血尋梅》是一部深刻、悽涼、悲憫的影片,但其「深刻」遠勝於「悽涼」和「悲憫」,博取同情並不是主旋律。《踏血尋梅》因「深度」變得立體,更因為導演翁子光以人文角度切入,使《踏血尋梅》變成「重口+懸疑+關愛」的複雜警匪電影,不同於往常的類型影片。
  • 踏血尋梅:郭富城成功封帝,電影背後的真實故事駭人聽聞
    2016年4月3日在香港舉行的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四大天王」之三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都入圍最佳男主角的提名,而郭富城和張學友都被視為影帝大熱,不過最終還是五次提名影帝的郭富城,擊敗了六次提名影帝的張學友,笑到了最後,郭富城先後五次入圍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憑藉電影《踏血尋梅》,令他首次躋身影帝寶座。
  • 從《踏血尋梅》開盤:那些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電影,不止是心房震顫 媒視界
    這猝不及防的力量,有時因共鳴而沉浸,有時因真實而震顫。橫掃第35屆香港金像獎的《踏血尋梅》,就是這樣一部真實而有力的電影。一位來自湖南的16歲少女,隨母親改嫁來到香港,與繼父生活在一起。社會差異、文化隔膜、家庭疏離,這位不快樂的少女終於「沉淪」,走上援交之路。而後的遭遇,殘暴血腥至極——慘遭「顧客」殺害肢解,細節不忍卒讀。
  • 《踏血尋梅》是一部怎樣的三級片?
    電影改編自2008年轟動香港的碎屍案王佳梅的原型叫王嘉梅,13歲跟著母親從內地來到香港家庭條件不太好,在學校常常受到同學的排擠,中途輟學出來做援交女跟很多改變自真實案件的香港電影很像,《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人頭豆腐湯》《烹屍之喪盡天良》等等之前也專門盤點過這類奇案電影,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來看。
  • 踏血尋梅生而為人,對不起
    如果你關注香港電影的話,那麼這部《踏血尋梅》大概是2015年最好的香港電影。《踏血尋梅》海報2016年,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因為一部涉及果凍的片子《陳奕迅》而被大陸封殺,而這一屆金像獎最大的新聞,本應是狂攬12項提名,並且最終獲得包括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七個重要獎項的《踏血尋梅》。
  • 電影資源 No.99《踏血尋梅》
    百度雲連結:http://pan.baidu.com/s/1c2sfWGC 密碼:zufy《踏血尋梅》
  • 【電影】踏血尋梅(2015)
    劇情介紹王佳梅(春夏飾)從東莞搬來香港已兩年。因沒經濟能力脫離媽媽(金燕鈴飾)與繼父的家庭而輾轉走上援交少女之路。
  • 電影《踏血尋梅》背後的真實故事,看電影最怕的就是真實事件改編
    看過很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但這部《踏血尋梅》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久久不曾忘懷。文藝片式的開頭,驚悚片式的結尾,不斷切換的畫面鏡頭,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將整個案件娓娓道來。該片是以2008年震驚香港的「王嘉梅肢解案」為原型改編而成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下案件始末。
  • 《踏血尋梅》獲金馬9項提名 郭富城爭影帝獎座
    《踏血尋梅》獲金馬9項提名 郭富城爭影帝獎座 《踏血尋梅》海報  在第52屆金馬獎公布的入圍名單中,《踏血尋梅》一躍成為熱門電影,以9項提名從427部影片中脫穎而出。
  • 《踏血尋梅》:別低估了這部三級片的驚豔!
    而是《踏血尋梅》。小長假期間,內地的影迷們終於可以通過不可言說的渠道,目睹了這部去年驚豔香港影壇的「三級片」。今年香港金像獎,幾乎把所有大獎都拱手送給《踏血尋梅》,拿下包括影帝、影后、最佳編劇、男配女配等七項大獎。更創下了紀錄。毫無疑問,《踏血尋梅》幾乎是所有人的去年香港最佳。
  • 翁子光的「3F」理論與《踏血尋梅》
    當電影《風再起時》的消息不脛而走,大家不禁又想起了那部當年在香港電影金像獎、金馬獎、亞洲電影大獎等橫掃多個大獎,令編劇兼導演翁子光名聲大噪的《踏血尋梅
  • 《踏血尋梅》這是一部從開始就知道兇手是誰的電影
    有一部叫《踏血尋梅》的港片不知道大家看沒看過。當年在香港,它被剪去了足足22分鐘,最終才以三級片的性質上映。色情、暴力、血腥……一樣不缺,這部驚悚的犯罪電影,根據曾經發生過的一件真實兇殺案改編而成影片以警察的視點講一個人性的故事。片中主要的三個人物分別是內地移民少女、失業貨車司機及工作狂警察。王佳梅從東莞搬來香港已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