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的脫口秀,不止是哏兒

2020-11-23 騰訊網

三十多萬熱愛文化的人都關注我們

01

前不久,《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結束了,不少刷屏的段子引起了廣泛討論。

比如時常以女性視角吐槽直男的楊笠,她那句「你為啥不上清華,是因為不喜歡嗎」廣為流傳。

(楊笠在《脫口秀大會》上表演)

還有在比賽中大爆冷門的李雪芹,一路過關斬將,被大張偉形容:「亂拳打死老師傅」。我始終記得她那句「宇宙都有盡頭,北京地鐵沒有」。

(李雪芹在《脫口秀大會》上表演)

僅僅六七年的時間,脫口秀這個曾經很小眾的藝術形式已經登堂入室,一票難求。

今年國慶期間,線下《脫3》「十一專場」放票當天,笑果文化的小程序伺服器在幾秒內便陷入全線崩潰。幾分鐘後,閒魚上陸續出現了炒到¥1500、¥2000的熱門場次轉票。

脫口秀是來自西方的喜劇表演形式,伴隨著網際網路吐槽文化的興盛逐漸成熟,成為了繼相聲、二人轉之後,中國喜劇大軍中的一枝獨秀。

一開始,很多人認為脫口秀就是單口相聲。其實,脫口秀與單口相聲有本質區別。在脫口秀演員程璐看來,兩者最大的區別是,單口相聲更多的是在表演,內容也是相對固定的橋段,而脫口秀是講述自己的生活

吐槽是脫口秀的核心,嬉笑怒罵皆成段子,自黑自嘲麻辣調侃。

人們或許天生喜愛吐槽,即便在普通人眼裡,看吐槽也是看熱鬧,自帶流量

正如馮侖所說:

這個時代,正常說話,反而成了脫口秀。

(楊笠在《脫口秀大會》上表演)

心理學家弗洛依德曾解釋:

「笑話中所體現的那些攻擊行為,先使人們感到緊張,最後的包袱又使這種緊張得到緩解;有攻擊性的笑話,可以使平時被壓抑的衝動表達出來。」

有人問:為什麼我們需要脫口秀?大概這就是原因。

笑著笑著,你就深刻了。

02

但吐槽別人是件危險的事,特別是在一個普遍缺乏幽默感與寬容性的輿論環境下。

即便是在舞臺上,脫口秀要吐槽,依然有許多坑要趟。

例如,如何在冒犯和羞辱之間掌握好分寸和尺度,如何在抖包袱時既有效果還不雷同?

所以一個好的脫口秀演員需要在尖刻與智慧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這種天賦來自於中國人自古以來對人際邊界的敏感。

(思文在《脫口秀大會》上表演)

語言即思想,流行文化對人們思維的改變,可以很漫長也可以很迅速。

脫口秀的受歡迎,在於它找到了中國式表達的文化意味,雖然東西方脫口秀本質上都以吐槽為主,但脫口秀的本土化,使得這一喜劇形式少了些直接,多了些婉轉。

和傳統的單口相聲、自說自話不同,好的脫口秀演員更在意每一次的插科打諢,是否戳中了你內心徘徊依舊的疑問,在開懷大笑之後,是否能感受到一絲深刻的回味

好的喜劇不是只讓大眾喧譁迷醉,而是與那些隱匿於笑容之下的痛苦與焦慮為伴。

脫口秀帶給我們不一樣的視角,讓我們找到另一種看待世界和自己的方式

03

10月31日,由天津市委宣傳部主辦、天津北方演藝集團承辦的2020年全國喜劇精品雲上演出季暨首屆「蹦豆兒喜劇節」的線下特別版塊——「戲太多了」全民脫口秀競演在天津萬科廣場人民公園店盛大開啟。

入圍半決賽的9位選手將做為天津文惠卡2020年度青年代言人,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天津文藝演出市場發聲、發力。

本次活動開放逐字稿招募以來,收到報名稿件50餘篇,最終有20篇「好笑」的稿件脫穎而出進入賽程,他們將經過初賽、半決賽、踢館賽和決賽四個賽段的角逐,爭奪首屆「金蹦豆獎」與「最佳人氣王」。

本次競演採取現場表演與在線直播同步進行的方式,觀眾朋友們可以通過親臨現場、在線直播間與知乎選手專題頁面等多種渠道為喜愛的選手投票,助其幽默之光閃耀全城。

首屆蹦豆喜劇節以海納百川為宗旨,廣泛引進來自全國不同院團、不同劇種的精彩劇目,話劇、兒童劇、戲曲、曲藝等多種藝術形式交相輝映,盡顯哏兒都精神。

近年來,隨著《今晚80後脫口秀》、《金星秀》、《脫口秀大會》等節目的熱播與各地脫口秀俱樂部的耕耘,脫口秀這一喜劇門類開始為人熟知,以其對現代生活的獨特觀察與睿智反思以及快節奏的幽默表達廣受都市青年人的喜愛。

本次脫口秀競演由天津北方演藝集團主辦,天津演藝網、天津萬科廣場、天津脫口秀俱樂部、知乎、天津人民藝術劇院聯合主辦,在傳播歡笑的同時更旨在積極拓展演出門類,豐富天津演出市場,更好地為青年文惠卡用戶服務。

據悉,為慶祝脫口秀競演啟動,延續全城歡樂氛圍,蹦豆兒喜劇節所有線上展演作品將延長播放時限至2020年12月6日24時,並在天津演藝網上線套票,支持文惠卡餘額購票。

同時,天津演藝網與天津萬科廣場達成戰略合作,將落地舉辦更多主題藝術活動,讓文藝走到百姓身邊。

作者/子衿

圖源/北方演藝集團

《脫口秀大會》視頻截圖,侵權刪

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文化天津、當代國風創始人/

深耕文化傳媒領域十餘年/

網際網路+文化的推動者/

天津博物館聯盟發起人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少年新聞學院講師

請珍惜每個認真寫作的人,點個讚吧

相關焦點

  • 這就是天津人
    天津人愛吃,這大伙兒都知道但您了有沒有注意到,這其中天津人對於兩樣食物最為喜愛餃子和麵條
  • 「我是天津人,不會說天津話,也不想學」
    但是話題裡,不少人都說:「我是天津人,但不太會說天津話。」這個回答,帶給我的只有心酸:新一代的天津人,都不會說天津話了嗎?換句話說,一個天津孩子不會天津話,他們又怎麼發自內心地承認自己是一個天津人?更不要說以自己的家鄉和文化為傲。
  • 如果生活沒有「哏」,你讓天津人怎麼活?
    節目中,劉維與張大碗子、大張偉與肥仔、楊迪與小冰三組搭檔為了拍攝短視頻走街串巷,深入體驗了天津的城市文化,天津人郭麒麟也加入其中。跟著他們的腳步,我們看到了豐富多彩的曲藝、民俗文化之花在天津遍地盛開,健身運動也成為當地人最喜愛的娛樂方式之一,深刻地感受到了天津人舒適的生活狀態和滿滿的精氣神。
  • 天津人,哭了?
    要知道,天津人自帶幽默是與生俱來的,如果讓天津人哭,這可能是個世界性難題。對於天津人哭這事,絕對不是簡單的疼痛後的哭,就算情到深處也應該是到了極限才能掉兩滴噠眼淚。 01 沒羞哭……大壯以前在外地待過四年,一年才回來一次。
  • 不是天津人,還真看不明白這些口頭語兒!
    要用白話說,還得讓咱天津人做「專業」解釋:@三個123:我還真不知道,我不是天津人另外天津的有趣俚語詞絕對不止這些。你還記得哪些三字詞語?趕快留言補充哦~內容由天津人(tianjinren88)綜合整理,其他公眾號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 天津現「桂花慄子糕」,切糕2.0時代, 別上當……,這才是哏兒都最接地氣的切糕!
    這位網友提問,說這個叫什麼而天津人都明白,這就是我們天津人的切糕切糕 切糕 有餡有棗,那切糕 切糕 一塊五一角,「吃貨」的哏兒都人,介紹各種吃法@午睡很重要:買兩塊 吃著一塊煎一塊 哈哈哈哈  完美@布丁喵的昭曦:切糕,最愛豆餡兒的……撒上白糖那真是人間極品
  • 仿佛可以就地演相聲:天津話為嘛這麼「哏兒」?
    天津話為什麼這麼「哏兒」天津是移民城市,古代有移民軍屯駐紮,近代則成為京城失勢之人的「避風港」,例如溥儀、梁啓超等等。現當代天津文化名人,也有很多來自外地,如曹禺、來新夏、馮驥才等等。天津靜園,初名乾園,為北洋政府駐日公使陸宗輿宅邸,1929-1931年,末代皇帝溥儀於此居住,更名「靜園」就拿大家熟悉的馮驥才來說,他本不是天津人,其父四歲時隨爺爺離開世代生息的寧波,來津務商。
  • 對不起,不要愛上天津人......
    所以千萬不要和天津人談戀愛!因為他們一言不合把你寵的生活無法自理,讓你每天泡在蜜罐裡,和他們戀愛,每天都是大型脫口秀現場讓你又愛又恨。天津人有責任心但沒什麼野心,不喜歡爾虞我詐的鬥心眼兒,就愛享受生活,如果您只是抱著某種目的才和天津人戀愛,大拿奉勸您還是放棄吧!和天津人談過戀愛後,您會發現,天津人一張嘴能侃,能逗,還能氣人,讓您又愛又無奈。在天津人的戀愛中,愛您就是損您。
  • 【哏兒都早點100天】第65天 尋根大直沽,偶遇佛系早點素雲吞
    第六十五天 直沽中路走九遍,驚嘆素雲吞的清和鮮大直沽是我一直想寫的,哏兒都老人都知道,「先有大直沽,後有天津衛」(或說「先有大直沽鹽糧兵屯,後有天津衛幹戈拱北」),可以說大直沽是天津衛的根。和武清、柳口(今楊柳青,之前曾寫過楊柳青特色早點小素丸子,詳見【哏兒都早點100天】第47天 踏青楊柳青 探尋百搭的迷你素丸子)據守運河一樣,直沽據守河海入口,漸成人煙稠密之處,慢慢的才有了明代時期的天津衛。
  • 這才是天津人的年夜飯!這15道菜,吃全了這個年才算完整!
    首先給大家說個事兒,天津人微信平臺為了感謝各位的支持,
  • 相聲電視劇《哏兒》即將開拍,德雲社誰能出演?秦霄賢適合男一號
    相聲甚至成為了網絡小說的主題,由作者南北逐風創作的《哏兒》就是這樣一部以相聲為主題,描述一對相聲演員成長的勵志小說。而這部相聲主題小說《哏兒》是否由德雲社演員出演,也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德雲社作為目前國內最大的相聲團體,其演員基數龐大,主要演員現在也具備一定的影響力,完全可以派人出演甚至主演《哏兒》這部劇。
  • 一部有關相聲的耽改劇《哏兒》要翻拍了,代入的都是德雲社的臉
    最近確定翻拍的電視劇真的太多了,多得有的時候大家都記不清今年已經有多少小說要翻拍成電視劇了,不過還是要分享一個有趣的翻拍消息,那就是一部叫《哏兒》的小說也要翻拍成電視劇了。為啥要著重提《哏兒》呢?在如今的影視題材中,還沒有看到過相聲題材的作品呢,如今《哏兒》翻拍播出,相當於填補了這片空白,同時也是一個新題材,我們只看過相聲演員在電視上講相聲,還沒有見過相關的相聲故事呢!
  • 【哏兒都早點100天】第82天 眷村和黃家花園,只隔一碗酸酸的豆漿
    友情提示:本期有震撼圖片,或許會引起七零以上天津人不適。慎入。第八十二天 豆漿+醋,愛吃的人上癮不愛吃的人上頭和平,天津之心,也是哏兒叔成長中留痕最多的地方。一百多年前的和平區,地勢低洼,人煙稀落,是天津老城的化外之地。可自打鹹豐年間有了租界,和平區就開始興旺發達起來。
  • 快閃旅行|天津,10年後再相見,你還是這麼「哏兒」!
    (然後被告知,天津人管女的統稱「姐姐」,jié jie)十年後,嗓音洪亮的外賣騎手在電話裡說:「姐姐,到酒店大堂取餐了」,我不再覺得奇怪,歡欣雀躍地應著。怎麼形容彼此的關係呢,大概是:我是你姐姐,你是我大哥。
  • 天津人的年味,都是津味素給的!
    總的來說,餃子因為寓意好、解饞又美味,所以被無數天津人喜愛。天津人眼中,傳統老味的津味餃子,當然是自己家做的最好吃。但是長大後偶爾去飯館,點兩盤餃子,搭配幾道天津菜,一起聊天拉家常也是不錯的選擇。餡料當天製作,水餃手工現包,熱氣騰騰的餃子不止味道鮮美,鮁魚水餃、墨魚水餃、海腸水餃...喜歡吃海鮮的餃子控們不能錯過。
  • 天津人的撈麵情結
    天津人和面的緣分就十分深厚。常有老人戲言:「天津人未出娘胎就吃了幾頓撈麵了。」天津人逢喜事,娶媳婦、出門子、過生日、聘閨女、喬遷新居都會吃撈麵。在機器壓制麵條出現以前,天津的主婦還是自己擀麵條。天津人每逢喜壽大事就愛吃撈麵,特別是大年初二迎接姑爺款待女婿時,一定要擺上一桌配四碟菜的打滷面。「四碟」指的是一碟海鮮菜、一碟酸甜口的菜、一碟炒雞蛋和一碟菜碼。
  • 【哏兒都早點100天】第79天 瀕臨失傳的燙麵炸糕,聽說連郭德綱都在找
    耳朵眼炸糕是江米麵兒的,這也是目前哏兒都炸糕的主流。不過,今天哏兒叔要跟大家隆重推出的,是哏兒都的另一種傳統美食,那就是——燙麵炸糕。紅小豆餡兒也是夏大姐自己打的,她說就是老天津衛回民的傳統打法,過去老回回家家都會的,說的我還挺害臊的,因為據我記憶,不止我不會,估計我爸也不會。
  • 【哏兒都早點100天】第43天 異類早點爆魚面 假裝在江南
    我的願望:哏兒都早點一百天,試試能否不重樣兒我的故事:每周準時開講
  • 天津人的命,全是撈麵給的!
    但這個事情在天津人身上,從來沒有發生過。一碗麵條下肚,天津人哪裡還知道「苦」是什麼滋味。無論天兒多熱,當那碗滿是滷子與菜碼的麵條,穿舌過喉在身體內長驅直入時,整個夏天就變得無比熨貼。畢竟,這一碗,別處難尋。也沒有什麼能比一碗麵條更讓人心情舒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