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把武俠「牛仔化」是不得已
近日,改編自王度廬小說的《臥虎藏龍:青冥寶劍》(又稱《臥虎藏龍2》)公映,在爭議聲中,三天突破票房1.5億元,在近年來上映的武俠片中成績算很不錯了。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人們更加關注它背後的主創人員,但它實際代表了近年來數量銳減的一種類型,那就是改編自武俠小說的武俠電影。最近我們採訪了導演袁和平、主演楊紫瓊以及兩位業內資深影評人,請他們在回應影片爭議的同時,也分析了在如今IP井噴的時代,此類電影究竟該如何拍出新意。
細看《臥虎藏龍2》
袁和平談質疑 拍片秘訣?忘記前作,滿意「冰湖大戰」
袁和平這個名字,可以說是「中國武俠」和「中國功夫」的一道標杆,在《臥虎藏龍》《黑客帝國》《一代宗師》《精武英雄》《功夫》《霍元甲》等觀眾耳熟能詳的動作影片裡,均有他的身影,所以當他接拍《臥虎藏龍2》的消息傳出後,業內並沒有太多質疑之聲。
但鑑於李安導演的《臥虎藏龍》在世界上所取得的成就,《臥虎藏龍:青冥寶劍》從一開始就必不可少會拿來被比較,而袁和平也對「質疑聲」做了回應:「我拍這部電影的秘訣就是忘記第一部,因為如果一直想,大概是無法拍好的。」袁和平更是坦言,武打動作其實從來都無法離開故事的,好的武打動作是在講故事的。所以對於那種說「天下第一武指拍不好電影」的人,袁和平肯定地說:「我不這樣認為。」
談到片中最滿意的動作畫面,袁和平坦言是「冰湖大戰」:「那個冰湖非常新,但其實拍起來很難。」這個在電影中讓人眼前一亮的場景其實是在紐西蘭的攝影棚中真實搭建的。為了追求完美效果,袁和平幾乎「逼瘋」了工作人員,因為他全力以赴想要達到真實的冰面效果,要試各種不同的材料。為此,他不惜「以身試冰」,「直到我差點摔倒在上面才覺得滿意」。
武俠電影西方化? 把武俠「牛仔化」是不得已
作為武俠電影的導演,袁和平本身就有跟武俠的光明磊落掛鈎的特質。楊紫瓊就曾提到過,袁和平是個非常直白的人。而採訪中袁和平也毫不遮掩自己的感受,直白得讓人捏一把汗。
比如《臥虎藏龍2》上映後,不少觀眾認為該片相比上部更加西方化,對此袁和平也給出自己的回應。他坦率地說,當他看到第一版劇本的時候覺得非常糟糕,這種糟糕不是因為寫得不好,而是整個故事的內核都是西方化的。當製片人哈維·韋恩斯坦給他播放了一部「樣片」時,他才發現,原來美國人把「西部牛仔片」和「中國武俠片」理解成一個概念。袁和平說,在美國拍戲和在中國拍戲最大區別是,中國是導演制度,美國是製片人制度。這意味著我們在美國拍戲只是一個員工而已,於是我儘量把武俠「牛仔化」,把武俠文化植入一個西方觀眾能接受的故事裡。
武俠片未來?與奇幻時尚結合,沒打算退休
對於功夫潮流,袁和平也有自己的理解,他認為觀眾都需要看新東西,所有類型的電影都有轉型,比如功夫電影,3年—5年換一下,或者就轉到喜劇動作片的類型上。「哪怕是文藝片、青春的校園片都有轉型期的。」
對於動作片或武俠片下一個轉型潮流,袁和平覺得武俠片轉到與奇幻、時尚等元素相結合的可能性比較大,而不看好中國電影出現像《黑客帝國》那樣武俠片與科幻元素相結合:「十年內不可能。因為現在中國特技沒有人家好,而且美國人可以拍這種題材,很多中國人不相信中國有這種題材。這並不是說中國電影缺少什麼,而是看觀眾會不會接受你這種新類型的片子。」
對於後面的電影潮流,69歲的袁和平表示靜觀其變的同時也願意積極參與,他也笑言自己從來沒有退休的打算:「就一直做到不能做為止。」
武俠片歷史 助推功夫電影,上世紀90年代是高峰
武俠小說改編成的電影,可以算是最早的電影類型之一。早在上世紀20年代,明星影片公司根據平江不肖生所著《江湖奇俠傳》改編攝製《火燒紅蓮寺》後,一時間群起效仿。
到了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武俠片、功夫片迎來了新的時代。1965年,邵氏公司老闆邵逸夫對泛濫老套的武打片開始厭煩,決心要拍攝新類型的武打片,在此期間,由張徹執導並聯合倪匡編劇的《獨臂刀》成為第一部票房超過百萬的影片,奠定了張徹的影壇地位。這部電影雖未直接改編自武俠小說,但有借鑑金庸《神鵰俠侶》中楊過的遭遇之嫌。不過相比金庸,另一位武俠小說家古龍的作品被改編得更多。從1965年改編自《劍毒梅香》的《千手神拳》上映開始,整個上世紀70年代—90年代他的作品被改編成200多部電影。
進入上世紀90年代,香港影壇迎來了胡金銓擔任總導演的《笑傲江湖》系列,隨後徐克推出的林青霞的東方不敗形象也深入人心。同樣是上世紀90年代,王晶也將金庸的《鹿鼎記》搬上銀幕,當然它的成功與周星馳的出演脫不了干係。由於錄像帶的出現,使得武俠電影和原著小說進一步擴大了影響,金庸也日益成為讀者最為熟悉的當代武俠小說作家之一。不過,這一段時期的改編電影呈現大刀闊斧、大開大合的氣象,大都具有電影創作者自己的風格,原著小說反而被弱化,主要是提供故事情節和人物。綜合消息
還有這一撥正在路上
《俠隱》
《一步之遙》上映後,姜文下一部拍什麼一直備受關注。去年4月13日,姜文在其導演生涯20年活動晚宴上宣布新片為《俠隱》。《俠隱》改編自張北海的武俠小說,講述了一位青年俠客1936年回國為師門報仇的故事,故事背景發生在民國時期的北平,當時日本尚未入侵,北平魚龍混雜。小說《俠隱》被稱為「老北京的哀悼之作」,被認為是民國北平繁華的頂點。據悉,姜文將在影片中重新打造一個老北京,再現昔日北平。
《三少爺的劍》
3D武俠電影《三少爺的劍》由徐克監製,爾冬陞執導,林更新、何潤東等主演,改編自中國武俠小說作家古龍的同名小說,是《江湖人》系列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主要講述了傳奇劍客謝曉峰的故事。這部著作曾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其中最受歡迎的當屬1977年大導演楚原拍攝的版本,當時飾演三少爺的正是爾冬陞。
《箭士柳白猿》
《箭士柳白猿》改編自徐皓峰的短篇小說《柳白猿別傳》,是由徐皓峰執導,宋洋、趙崢、于承惠、李呈媛等聯合主演的動作片。該片講述了擁有「白猿一系」刺客名號的柳白猿在民國時期,陷入一場愛恨情仇的江湖復仇與刺殺陰謀之中的故事。影片宣布2016年3月18日在全國各大院線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