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電影《臥虎藏龍》:李安武俠夢中的文化底蘊與快意恩仇

2020-08-27 小陳愛看電影

如果說《新龍門客棧》重新引領了武俠電影的風潮,那麼《臥虎藏龍》就是將武俠電影這一概念推廣至全世界,但是《臥虎藏龍》與《新龍門客棧》卻又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導演李安通過他所理解的武俠,詮釋了江湖兒女的情感與欲望世界,將武俠電影挖掘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創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李安式武俠世界。

在《臥虎藏龍》之前的武俠電影,更多的是在追求感官上的刺激,而李安《臥虎藏龍》所塑造的武俠世界,則加入了更多的關於傳統文化與人性的探討。當然李安的這番嘗試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單在73屆奧斯卡金像獎上就獲得了10項提名,最終贏得了最佳外語片、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原創配樂和最佳攝影這四項大獎。


《臥虎藏龍》電影海報


《臥虎藏龍》改編自王度廬的同名小說,這部電影的劇情也不難理解,講述了一個關於江湖圍城般的故事,在這個禁錮著種種人情慾望的圍城中,李慕白與俞秀蓮想離開,圍城外的玉嬌龍卻想著進來。

主創人員曾在採訪中表示,就《臥虎藏龍》這部電影而言,作為觀眾的我們,如果看懂了武戲,就看懂了武俠裡的文化底蘊,看懂了文戲,就看懂了武俠裡的愛恨情仇。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李安的武俠世界,全面分解下影片中的武戲和文戲,看看到底什麼是「臥虎」,什麼又是「藏龍」。



武戲:電影中的武戲可謂是充滿了舞蹈的韻律,既反映了人物的心理,服務於劇情,又藉由武戲這一表現形式,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在電影中有三場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動作戲,下文我們細細分析。

1、第一場:玉嬌龍與俞秀蓮的第一次交手,牆上飛簷走壁,都在互相試探。這場戲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是偷劍,二是展現玉嬌龍和俞秀蓮的實力。

關於玉嬌龍偷劍的這段武戲,主要分為兩條線路,一條是劉泰寶的地面追逐,另一條是俞秀蓮的屋頂追逐。

①劉泰寶對玉嬌龍的地面追逐

此時視角是在劉泰寶這邊,鏡頭基本也以地面的運動鏡頭為主,玉嬌龍在鏡頭裡一閃而過,通過劉泰寶對玉嬌龍的追而不得,為觀眾們做了一個認知鋪墊,玉嬌龍的功夫在大多數人之上。


黑夜中劉泰寶追扮為黑衣人的玉嬌龍


②俞秀蓮對玉嬌龍屋頂的追逐

地面這條線功能結束後,從而轉向屋頂的追逐,也就是玉嬌龍和俞秀蓮之間的比較。在追逐的過程中,鏡頭集中在兩種類型:

一是長焦鏡頭跟蹤動作,因為長焦能壓縮空間,顯得運動感更強一些;

二是全景展現兩人的位置關係,她們在屋頂飛來飛去,時隱時現,這兩組鏡頭搭配使用,能明顯的感覺出她們之間實力相當。

長焦(上)vs全景(下)


首先一個長鏡頭在兩個演員之間轉換,將演員接下來的運動路線,提前交代給了觀眾。接著跟著玉嬌龍來到地面,然後搖到俞秀蓮身上,鏡頭固定下來變成中景,隨後搖到空的通道,俞秀蓮再入畫。有快有慢有停頓的鏡頭,讓畫面更有節奏感,好似一段古典樂或者一段舞蹈。

接下來鏡頭終於給到了俞秀蓮的正面固定鏡頭,是為了凸顯打鬥形勢的變化,遠距離追逐後,終於進入近身肉搏階段,兩人招式非常明顯,玉嬌龍沒有優勢,想逃,可惜硬被拽了下來。


中近景打鬥(上)vs玉嬌龍想逃被拽(下)


南派武功講究的是下盤紮實,李安當然不會放過這個細節,接下來中近景集中在腿部較量,沒有做任何剪切,此時不得不佩服武術指導袁和平的厲害,俞秀蓮招招都是進攻,玉嬌龍此刻只想飛走,但每次都被拉了回來,這裡的鏡頭運動越來越快,體現玉嬌龍急於逃走的心情。


腿部特寫


通過這段打鬥我們可以看出,武術指導在設計動作的時候不僅僅是為了打鬥的刺激,而且也加入了兩個人物之間的心理。

此外,在兩場戲中,攝影機的運動、武術動作的設計,都有著非常大膽的創新,再配合上鼓點,讓觀眾似乎體驗到了京劇武打的傳統味道

2、第二場:玉嬌龍與俞秀蓮的大宅對戰,將各種中國傳統兵器的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一番十八般兵器的較量就是為了讓世界上的所有人看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靈動之美。

在武俠片中非常講究亮相,不光是演員的亮相,還有使用兵器的亮相,影片中兩個人物的亮相,都是從武器運動到眼神。所謂心眼相同,演員的潛臺詞就都在這眼神相通。在電影中,手握青冥劍的玉嬌龍擁有絕對的武器優勢,迫得俞秀蓮不得不連連換兵器。


武器與人物眼神


①雙刀(俞秀蓮)vs青冥劍(玉嬌龍)

「劍走輕靈,刀走黑」刀法一般包含:斬、抹、勾、剁、砍、劈,在俞秀蓮這組猛烈的單刀攻擊中,攝影師儘量用中景和全景捕捉所有的動作,玉嬌龍有些招架不住。隨後,俞秀蓮為了儘快結束戰鬥,單刀變成雙刀,所謂「單刀看守,雙刀看走」,所以鏡頭為了完全捕捉動作,採用了上帝視角,強調俞秀蓮的雙刀步伐。

青冥劍對陣雙刀(上帝視角)


然而,青冥劍名也不是浪得虛名,玉嬌龍用青冥劍瞬間砍斷了雙刀,玉嬌龍也意識到了它的威力,俞秀蓮不再佔上風,形勢發生了轉折。

②紅纓槍(俞秀蓮)vs青冥劍(玉嬌龍)

「槍似遊龍」,既然是遊龍,那當然還是從頂視圖最為明顯,雖然武器不如玉嬌龍,但是俞秀蓮的實力還是有的,鏡頭一直跟隨玉嬌龍,她忙於躲避,似乎快要敗下陣來,關鍵時刻,還是青冥劍解圍,再次砍斷了紅纓槍。


青冥劍對陣紅纓槍(上帝視角)


③虎頭雙鉤(俞秀蓮)vs青冥劍(玉嬌龍)

鉤在十八般兵器中排名第七,所謂「身隨鉤走,鉤隨身活,快速連環,鉤掛雲轉」,有翻江倒海之勢。

攝影機的景別除了大全景和中景之外,加入了不少的特寫鏡頭,展現兵器的使用細節。鏡頭給到俞秀蓮的時間也越來越多,因為她在對戰中慢慢失去了優勢。


青冥劍對陣虎頭雙鉤


④月牙鏟(俞秀蓮)vs青冥劍(玉嬌龍)

這一段並沒有真正打起來,更像是俞秀蓮氣急敗壞之後的無奈之舉。


青冥劍對陣月牙鏟


⑤凹面鐧(俞秀蓮)vs青冥劍(玉嬌龍)

這個兵器屬於重兵器,以剛猛見長,連連得勝的玉嬌龍似乎有些驕傲,急於進攻,兩個大幅度的搖鏡頭,展現了兩個兵器之間的差別。

接下來全景與特寫之間切換,同時展現動作和力量,玉嬌龍飛出去之後,隨後兩個鏡頭都是由兵器運動到人臉,進攻再次開始,為了更清楚的展現兩人之間的攻防關係,李安加入了慢速鏡頭,體現動作細節,同時也突出了青冥劍的威力。


青冥劍對陣凹面鐧


⑥寶劍(俞秀蓮)vs青冥劍(玉嬌龍)

寶劍對寶劍,自然少不了兵器的亮相,兩人的氣勢在此刻達到最大值。

在鏡頭方面,導演增加了更多的特寫鏡頭,剪輯的節奏也明顯加快,暗示著一場的較量,即將得出勝負。而劍與劍之間的較量,比拼的就是實力,最終,青冥劍雖然鋒利無比,但是俞秀蓮技高一籌,刀架在了玉嬌龍的脖子上。


比拼結束


整段大宅的對決並沒有夾雜過多的敘事,李安是為了展示中國兵器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同時,在配樂上,採用了傳統的京劇中鼓和板的配合,不僅為整個氛圍增色不少,同時也讓觀眾有了一種欣賞傳統表演的感覺,可謂是用心良苦。

3、第三場:玉嬌龍和李慕白的竹林追逐戲,意境尤為深遠。鏡頭設計上充滿著隱喻性,也暗含了兩個人物之間的情感。

剛開始鏡頭緊緊跟隨著玉嬌龍往前飛,通過特寫和全景的配合,我們感受出她的焦急。如果說剛才大宅對戰是剛的話,那竹林對戰就是柔,在這裡竹子輕柔,竹葉搖擺不定,也象徵著玉嬌龍的內心。


玉嬌龍


李慕白與玉嬌龍的第一次的交手,鏡頭以全景為主,一是展現整個空間環境,二是體現兩人之間此刻的內心距離。

全景

李慕白與玉嬌龍的第二次的交手,鏡頭直接變成了大特寫,對準了演員的眼睛,玉嬌龍此刻還是不甘示弱的樣子,但是眼神發生了變化。


眼神戲


李慕白與玉嬌龍的第三次的交手,兩人同時往下降,導演在這裡也處理得十分巧妙,一是用了慢速的處理,強化的不是武打的動作,而是演員的情感。二是鏡頭一直固定在演員臉的特寫,這個特寫的視角就是李慕白的視角,玉嬌龍直接看向攝像機,能讓觀眾走進他的內心。

竹葉搖擺,頭髮凌亂,再看眼神充滿了曖昧之情,剪輯也是通過疊化的方式,強化兩人之間內心的關聯。


演員特寫


最後兩人來到一根竹子上,這個畫面充滿了東方韻味,導演用全景展現,整個畫面分為了三層,遠處帶有朦朧感的竹林,近處一片竹海,而李慕白和玉嬌龍站在一根竹子上,就像是竹海裡的一葉扁舟一般。

回顧《臥虎藏龍中》這三場經典戲武戲的片段,我們會發現導演的煞費苦心,不僅塑造了精彩的打鬥,同時還賦予了畫面東方獨有的韻味,真正做到了中國文化的輸出。



二、文戲:影片中每個人物身上都有著陰陽的兩面,整部影片中有五對非常明顯的人物關係:這裡面每一對人物關係都是陰陽互補,看似獨立的敘事,但是卻有著深層次的關聯。

這部電影在敘事結構上其實不像傳統的好萊塢影片那樣,結構緊湊,衝突明顯,反而更像中國的古典小說,結構比較鬆散,人物的敘述上採用了拼貼的方式,但正是因為這樣的方式,就體現了影片中的一個重要內核,就是《易經》中所說的,「萬物都在兩極間不斷交替循環」,具體表現在五對主要人物身上。

1、玉嬌龍vs碧眼狐狸

玉嬌龍和碧眼狐狸她們是師徒關係,在碧眼狐狸自己看來,她希望玉嬌龍處處尊重自己,成為自己的工具。但是當她發現玉嬌龍對其有所隱瞞之時,就萌生了除之而後快的想法,因為她對玉嬌龍失去了掌控力。

然而,碧眼狐狸和玉嬌龍不僅有師徒之情,還有母女之愛,所以在碧眼狐狸臨死前說:「嬌龍,我唯一的親,唯一的仇」。

在碧眼狐狸身上,我們能看到一個女性既愛又恨的兩面性。


碧眼狐狸


2、玉嬌龍和羅小虎

玉嬌龍和羅小虎二人的關係線是穿插在影片的中部,其目的是展現玉嬌龍內心柔的一面,兩人的相識就像是小孩子一樣,一見面就打來打去。羅小虎有著一種天生的孩子氣,正是這種純真打動了玉嬌龍,兩人最終纏綿在了一起。

羅小虎是自由的象徵,對於此時的玉嬌龍來說,正是她的心之所求。但是當她回到中原之後,李慕白和俞秀蓮給了她更高的追求目標,所以她註定無法與羅小虎廝守終生。


羅小虎


3、玉嬌龍和俞秀蓮

不得不說李安對女性角色的刻畫十分在行,在片中玉嬌龍屬於外柔內剛,俞秀蓮屬於外剛內柔,但兩人一見如故,情如姐妹。但在兩人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她們的對話多以單人鏡頭為主,表現兩人觀念之間的差異。

當俞秀蓮懷疑玉嬌龍就是偷劍的黑衣人之時,這裡有一場書房對話的戲,李安處理的也十分出色。兩人一同走進書房,俞秀蓮的眼神並不在玉嬌龍身上,而是在搜尋房間內的線索。玉嬌龍開始寫字之後,李安給到了三個特寫畫面,字、手和眼神,用鏡頭交代給了觀眾俞秀蓮此刻內心的潛臺詞,而玉嬌龍眼神有著明顯的躲避。隨後二人對話集中在單人近景畫面,表示兩人之間內心的分隔。


環顧四周

字、手、眼神的特寫


在整段人物關係中,俞秀蓮都是語重心長的引導,而玉嬌龍卻是感到不快,逆反心理嚴重。直到李慕白之死,俞秀蓮承受了巨大的悲痛,玉嬌龍則無法面對,但俞秀蓮最終壓抑住了內心復仇的衝動,反過來勸玉嬌龍要真誠的面對自己。

兩人有著鮮明的對比,玉嬌龍內心如波濤洶湧一般情緒變化明顯,而俞秀蓮則如平靜的水面一樣,控制自己內心的欲望與情感。

4、玉嬌龍和李慕白

在兩人還未見面之前,玉嬌龍就一直表現出對李慕白的仰慕之情,兩人第一次真正的單獨交手,是在玉嬌龍還劍的時候,她發現李慕白果然不是浪得虛名,同時受到李慕白的傳道,確實有所觸動。

玉嬌龍所有的心動都是受內心驅使,八歲和碧眼狐狸學習武功,心中藏著自己的江湖夢,來到大漠,找到了自己想要的自由,現在仰慕的對象願意教其武功,她怎麼能不心動。

但是兩人真正袒露心扉的時刻是在竹林交鋒的時候,在這裡雖然兩人劍法相對,但是在鏡頭處理上卻有著意亂情迷的意境,只是兩人都不敢直面自己的真心。壓抑著內心的欲望,所以在竹林中的這句臺詞,另有深意。

李慕白:當日古寺留一步給你,是要見你的本心。

玉嬌龍:你們這些老江湖,怎麼見得到本心。


李慕白可以為她破戒,收她為武當山的女弟子,李慕白對於玉嬌龍的苦苦糾纏,本身就是一場人性的挑戰和掙扎。

5、李慕白和俞秀蓮

李慕白和俞秀蓮情感一直都是時隱時現,就像一層窗戶紙一樣,兩人都心知肚明,但是就是沒人願意將其捅破。他們兩人之間的距離,導演通過鏡頭在一點點的靠近。

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兩人距離比較遠。

第二次在青冥劍還回去之時的晚上,兩人距離變得更近。只是作為女人,俞秀蓮也非常敏感,知道李慕白此時對玉嬌龍有私情在。

第三次是在竹林的小亭,李李慕白終於袒露心扉,向俞秀蓮展現出自己的愛意,鏡頭也多數是以大特寫為主,兩人關係更近一步。

第四次是在李慕白臨死之時,俞秀蓮將他緊緊摟入懷中,兩人都出現在畫面內,他們之間的距離也是全篇最近的一次,然而為時已晚。


二人距離越來越近


所以從這五段人物關係來看,人物由死而生,死亡又孕育著重生,這也成為了李安在電影中最後沒有明確的結局。



結語:

電影中有這樣一段話:

江湖裡臥虎藏龍,人心裡又何嘗不是?刀劍裡藏兇,人情裡又何嘗不是?

「臥虎」是一種力量。在整部電影中其實並有世俗意義上的善惡衝突,真正的善惡只是針對於立場而言,對某些人來說是善,對其他人可能就是惡。

李安通過「臥虎」想表達的是一種佛性,一種內心的力量,如何實現自我,關鍵是找到內心的平衡。

然而,影片中的主角都未達到,玉嬌龍一直在偷劍與還劍中徘徊,她明確知道內心訴求,但是並不知道如何找到平衡;李慕白本該閉關修煉,但卻因為情慾之故,無法再次入定,提前出關,直到最後也依然沒法找到內心的平衡。

「藏龍」是因為人永遠看不到龍,也就是看不到自己的真心。其實人很難真誠的面對自己的欲望,這需要一段經歷去完成開悟的過程。在電影中不同的人物都有著不同的人生境界,而且行走於江湖,「內心藏龍」或許也是每個人保護自己必要的手段。

畢竟,江湖上最難處理的莫過於人心。


參考文獻:

1、《電影分析功課——拆解連電影》

2、《李安傳》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融合中西方文化符號,通過《臥虎藏龍》,看李安對江湖武俠的解讀
    導語:中西方文化的真實碰撞,當理智碰上情感,看李安如何在江湖恩仇中尋找真正的自我、參透人生真諦《臥虎藏龍》是李安導演最為成功的一部武俠電影,他巧妙地將中西方元素融入其中,使得電影的受眾基礎更為廣泛。—《世界電影文化》《臥虎藏龍》是李安依照自己對武俠文化的獨特理解而進行的一次創新性改編,在主題表達和場面設置上有著特殊的思考,這是一次對傳統武俠文化的挑戰,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他的影片必定是充滿爭議的。此外,與之前的幾部電影比較,不難推敲出李安電影所特有的風格,即藉助中方與西方人在價值觀、思維和性格等方面的差異表現,以電影藝術化形式去表達出來。
  • 20年前的《臥虎藏龍》才是中國武俠電影的巔峰
    作為華語影壇獨有的類型片,武俠電影一直是中國電影的標誌。《龍門客棧》《斷刀》《醉拳》《黃飛鴻》等等電影都早已成為了中國電影在世界影壇的代名詞,但是要說到最譽滿全球的一部一定是《臥虎藏龍》。
  • 中國武俠電影「變形記」
    《俠女》斬獲第28屆坎城電影節最高綜合技術獎,2000年,李安的《臥虎藏龍》斬獲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獎在內的4大獎項,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斬獲第5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阿弗雷鮑爾獎正是他們把中國「英雄夢」與「江湖文化」帶向了世界。
  • 張藝謀《英雄》拍得不比李安《臥虎藏龍》差,為何拿不了奧斯卡?
    眾所周知,《臥虎藏龍》和《英雄》都是華語電影史上的裡程碑作品,這兩部電影題材類似,而且在國際上都有很大影響力,《臥虎藏龍》開創了大片的先河,而《英雄》 是國產商業片大道上一一座裡程碑。但是最終李安的《臥虎藏龍》拿下了奧斯卡,張藝謀的《英雄》卻在奧斯卡鎩羽而歸
  • 為什麼中國武俠電影在國外有所突破?以《臥虎藏龍》為例
    奧斯卡金像獎是屬於一部電影的榮譽,提到這個獎,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李安導演,李安電影的成功為華人世界贏得了巨大的聲譽,2000年上映的《臥虎藏龍》更是讓世界了解「中國武俠」電影的魅力,可以說這部電影就是中國電影史上的奇蹟之一,在西方市場中也引起諸多討論。
  • 《臥虎藏龍》二十年:為什麼說它依然是最好的東方武俠電影
    文/握瑾懷瑜《臥虎藏龍》是由李安執導的經典佳作,電影改編自王度廬的原著小說《臥虎藏龍》。這部電影可以說是2000年華語電影中最突出的一部作品,完美結合了文學語言和電影語言,迅速在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股中國古典武俠的風潮。
  • 李安20年後再談《臥虎藏龍》
    這部獲得奧斯卡獎的武俠大片於20年前的周二(新的限量版4K藍光)在美國廣泛上映,其製作過程出了名的艱苦:歷時五個月在中國各地拍攝,國際演員努力掌握普通話對白,大膽的武打動作和特技,演員在鋼絲上被吊到空中,以便在動作場景中不受重力影響。「這真的是一次冒險,有很多挫折。」李安說。「演員們受傷了,疲憊不堪。但最終,當你看了這部電影,我認為我們取得了一些成就。
  • 十大華語功夫武俠電影排行榜
    每個男人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馳騁江湖,快意恩仇是多麼瀟灑的一件事啊。然而······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因太胖取消原計劃。所以······男人的寄夢於銀幕中的江湖俠客了。功夫武俠電影不算是華語電影獨特的一部分,但絕對是最有特色的一部分。雖然華語影壇上了拍了無數部功夫武俠電影,但優秀的也不算太多,這裡我們挑出十部最優秀最有代表的功夫武俠電影。
  • 李安的《臥虎藏龍》裡,李慕白「臥」於人情,「藏」於世故
    2000年上映的《臥虎藏龍》,由著名的華人導演李安執導,這部電影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華語電影。李安用武俠類型片,讓華語電影得到奧斯卡和全球觀眾的認可,是件讓華語電影人值得驕傲的事情。
  • 《臥虎藏龍》是中國武俠電影唯一的遮羞布
    說起來武俠電影在中國的濫觴也很久遠,在頂峰時期,也出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為什麼要說《臥虎藏龍》是中國武俠電影的則遮羞布呢?布景道具方面,《新龍門客棧》和其他香港電影一樣,都犯了簡陋的毛病,雖然它已經是大氣魄大手筆了。《臥虎藏龍》不太受國人待見,但我認為,它的的確確是迄今為止,中國最好的武俠電影,也是唯一能在國際上展現中國武俠電影的神作。
  • 李安奧斯卡獲獎電影《臥虎藏龍》劇本
    2000年,李安導演的武俠電影《臥虎藏龍》是華語電影歷史上第一部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影片。
  • 《臥虎藏龍》:武俠電影的異色
    導演李安的電影《臥虎藏龍》可謂譽滿環球之作,但其中更蘊含著創作者對於中國文明傳統的深思。在精彩熱鬧的武俠故事的表面之下,實觸及了情與禮、儒與道、陰與陽等中國文化傳統中的重要問題。若將其與王度廬的武俠小說原著並觀,置於現代中國社會變遷的重大歷史背景下來考察,其中更包含著對兩性關係與女性自我意識、傳統倫理與現代自由精神等重要主題的深入探索。
  • 李安的《臥虎藏龍》|八爺,能不能打出意境?
    那個「武打」,簡直要把二十幾歲滿腦子江湖武俠夢的我氣死了。武打,難道不應該是行雲流水衣袂飄飄間就已過了七八九十招嗎?或者是乒桌球乓虎虎風過,一群壞人便哎喲哎喲躺倒?或者像成龍那樣打得笑點百出也成啊?可《臥虎藏龍》中的武打,一招一式,一板一眼,是要給觀眾上武術課嗎?
  • 20年了,還沒有能超越《臥虎藏龍》的武俠片
    這一層纏綿就將李安的武俠世界與常規快意恩仇的武俠世界區別開了。曖昧(ambiguity)是印象派的浪漫,也是寫意畫的浪漫;這是燕卜遜強調的詩意,也是李安的詩意。 但不管怎麼野蠻兇狠、纏綿悱惻,每一次打鬥都以玉嬌龍的逃之夭夭告終。
  • 《臥虎藏龍》20歲了:為什麼臥虎藏龍能獲奧斯卡的大獎?
    這部獲得奧斯卡獎的電影(獲得四項奧斯卡獎,包括最佳外語片獎)不僅是對女權主義的認可,而且它還代表著亞洲娛樂界代表的一個重要裡程碑。二十年後的今天,李安這部功夫片所展現的令人振奮的優雅依舊令人驚嘆。人影在水面上滑行的樣子。它異常的輕盈。它的工藝和舞蹈只是進一步證明了電影中的一句咒語:「劍本身不能統治任何東西。」只有熟練的手才能使它充滿活力。」
  • 盪氣迴腸,快意恩仇,這才是真正的武俠片!
    今天,影單貓就給大家推薦5部經典武俠片,帶你找到心中那片盪氣迴腸、快意恩仇的江湖。導演: 李惠民豆瓣: 8.6雖然這是一部二十多年前的老片子,但是每一次看,影單貓都忍不住會被江湖兒女的愛恨情仇感動到淚流滿面。
  • 一部中國的武俠電影,國際享譽,國內卻默默無聞——《臥虎藏龍》
    ,可不失為一部經典好電影,在七十三界奧斯卡上,一舉斬獲了最佳外語片獎,最佳配樂,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等多個獎項,無論是國外的票房還是國際上的影響都是之後影片望塵莫及 的。臥虎藏龍海報作為一部具有中國基調的,濃縮了中國古典和理念的武俠電影,打鬥場面佔據了電影的大多場景,行雲流水的打鬥畫面真實又有設計感
  • 《大漠江湖》今日上線 打造快意恩仇武俠夢
    由金利軍執導,李立群、孫其君、周子熙、杜馮羽容等聯袂主演的國內首部裸眼3D網絡電影《大漠江湖》,今日在愛奇藝正式上線。小鐵匠呂三思為實現武俠夢而勇敢踏入江湖,卻在「高人」的指點下意外捲入陰謀,最終,他能否查明真相併,成為心中理想的俠義之士呢?
  • 臥虎藏龍20年李安憶竹林戲:最貴演員吊半空我冷汗直流
    由知名導演李安執導的武俠影片臥虎藏龍於2000年上映,一舉摘下當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四項大獎,不僅為西方開啟一道與中華文化交流的大門,更引領武俠電影在西方世界的潮流;如今臥虎藏龍上映屆滿20周年,美聯社特地向人在臺灣的李安致電專訪。
  • 《臥虎藏龍:青冥寶劍》江湖十餘光景,青冥誰與爭鋒
    更懂你華語電影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迄今為止的獨苗——《臥虎藏龍》的續集終於出現了。電影講述第一集故事結束後十多年,因青冥寶劍的爭奪引發江湖血雨腥風,秀蓮重出江湖,攜手舊友孟思朝保護寶劍,玉嬌龍的養女出山,兩代人的恩怨糾葛,一場江湖混戰一觸即發,許久不見的仗劍江湖再度席捲大銀幕,該片也有望為憑藉IP效應和功夫導演+明星的話題,振奮如今頹廢的武俠電影市場,甄子丹與楊紫瓊在《新流星蝴蝶劍》和《紅粉金剛》之後三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