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石頭記》(11)第六回

2021-02-10 聞濤60

讀《石頭記》(11

―第六回 賈寶玉初試雲雨情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

此回結上回警幻所訓,告寶玉已非小兒矣。謂襲人本是個聰明女子,年紀本又比寶玉大兩歲,素知賈母已將自己與了寶玉的,今便如此,亦不為越理。庚辰,甲戌均作越理。戚序,現通行本謂越禮。程本無此句。自此寶玉視襲人更比別個不同,襲人待寶玉更為盡心。為後襲人作伏。

本回敘劉姥姥進榮國府,脂評謂寫阿鳯正傳。劉姥姥與榮國府有甚瓜葛,小小一個人家,乃本地人氏,姓王,祖上曾作過小小的一個京官,昔年與鳳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認識。因貪王家的勢利,便連了宗認作侄兒。那時只有王夫人之大兄鳳姐之父與王夫人隨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門連宗之族,餘者皆不認識。這裡順帶點出了鳳姐與王夫人的關係,鳳姐之父為王夫人之大兄,亦王子騰,薛姨媽之兄。

小王家目今其祖已故,只有一個兒子,名喚王成,因家業蕭條,仍搬出城外原鄉中住去了。王成新近亦因病故,只有其子,小名狗兒。狗兒亦生一子,小名板兒,嫡妻劉氏,又生一女,名喚青兒。三代單傳。狗兒遂將嶽母劉姥姥接來一處過活,這劉姥姥乃是個積年的(甲戌作久經世代的)老寡婦。家世,人物敘述清楚。

小戶人家語言極地道。(以下仍以庚辰為底,甲戌有異用括號)因此劉姥姥看不過乃勸道,姑爺(夫),你別嗔著我多嘴。咱們村莊人,那一個不是老老誠誠的,守多大碗兒(多大碗)吃多大的飯。你皆因年小的時候,託著你那老家之福(老的福),吃喝慣了。如今所以把持不住,有了錢就顧頭不顧尾,沒了錢就瞎生氣,成個什麼男子漢大丈夫呢(了)。如今咱們雖離城住著,終是天子腳下。這長安城中,遍地都是錢,只可惜沒人會去拿去罷了。在家跳蹋會子也不中用(在家跳蹋也沒中用的)。狗兒聽說便急道,你老只會炕頭兒上混說,難道叫我打劫偷去不成。劉姥姥道,誰叫你偷去呢。也到底想法兒大家裁度(到底大家想方法兒裁度),不然那銀子錢自己跑到咱家來不成。狗兒冷笑道,有法兒還等到這會子呢。我又沒有個(沒有)收稅的親戚,又無作官的朋友(作官的朋友),有什麼法子可想的。便有也只怕他們未必來理我們呢。劉姥姥道,這倒不然。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咱們謀到了,看菩薩的保佑。有些機會,也未可知。我到替你們想出一個機會來。當日你們原是和金陵王家連過宗的,二十年前他們看承你們還好;如今自然是你們拉硬屎,不肯去親近(俯就)他,故疏遠起來。想當初我和女兒還去過一遭。他們家(他家)的二小姐著實響快,會待人(的),倒不拿大。如今現是榮國府賈二老爺的夫人。聽得說,如今上了年紀越發憐貧惜(恤)老,最愛齋僧敬道,舍米舍錢的。如今王府雖升了邊任,只怕這二姑太太還認得咱們。你何不去走動走動,或者他念舊,有些好處,也未可知(定)。只要他發一點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們的腰還粗呢。

但只一件,姥姥有所不知,我們這裡又不比五年前了。如今太太竟不大管事,都是璉二奶奶管家了。你道這璉二奶奶是誰,就是太太的內侄女,當日大舅老爺的女兒,小名鳳哥的。劉姥姥聽了,罕問道,原來是他。怪道呢,我當日就說他不錯呢。這等說來,我今兒還得見他了。周瑞家的道,這自然的。如今太太事多心煩,有客來了,略可推得去的就推過去了,都是鳳姑娘周旋迎待。今兒寧可不會太太,倒要見他一面,才不枉這裡來一遭。點出鳳姐地位。

劉姥姥只聽見咯噹咯噹的響聲,大有似乎打籮櫃篩面的一般。不免東瞧西望的,忽見堂屋中柱子上掛著一個匣子,底下又墜著一個秤砣般一物,卻不住的亂幌。劉姥姥心中想著,這是什麼愛物兒,有甚用呢。正呆時,只聽得當的一聲,又若金鐘銅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著又是一連八九下。描寫出神入化。

劉姥姥見平兒遍身綾羅,插金帶銀,花容玉貌的,便當是鳳姐兒了。才要稱姑奶奶,忽見周瑞家的稱他是平姑娘,又見平兒趕著周瑞家的稱周大娘,方知不過是個有些體面的丫頭了。平兒的體面。

那鳳姐兒粉光脂豔,端端正正坐在那裡,手內拿著小銅火箸兒撥手爐內的灰。平兒站在炕沿邊,捧著小小的一個填漆茶盤,盤內一個小蓋鍾。鳳姐也不接茶,也不抬頭,只管撥手爐內的灰,慢慢的問道,怎麼還不請進來。一面說,一面抬身要茶時,只見周瑞家的已帶了兩個人在地下站著呢。這才忙欲起身猶未起身時,滿面春風的問好。又嗔著周瑞家的怎麼不早說。劉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數拜,問姑奶奶安。

鳳姐兒笑道,親戚們不大走動,都疏遠了。知道的呢,說你們棄厭我們,不肯常來;不知道的那起小人,還只當我們眼裡沒人似的。劉姥姥忙念佛道,我們家道艱難,走不起,來了這裡,沒的給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爺們看著也不像。鳳姐兒笑道,這話沒的叫人噁心。不過借賴著祖父虛名,作了窮官兒,誰家有什麼,不過是個舊日的空架子。俗語說,朝廷還有三門子窮親戚呢,何況你我。

周瑞家的道,沒甚說的便罷。若有話,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樣的。一面說,一面遞眼色與劉姥姥。劉姥姥會意,未語先飛紅的臉,欲待不說,今日又所為何來。只得忍恥說道,論理今兒初次見姑奶奶,卻不該說,只是大遠的奔了你老這裡來,也少不的說了。

只聽二門上小廝們回說,東府裡的小大爺進來了。鳳姐忙止劉姥姥,不必說了。一面便問,你蓉大爺在那裡呢。只聽一路靴子腳響,進來了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面目清秀,身材俊俏,輕裘寶帶,美服華冠。劉姥姥此時坐不是,立不是,藏沒處藏。鳳姐笑道,你只管坐著,這是我侄兒。賈蓉出場。

這裡鳳姐忽又想起一事來,便向窗外,叫蓉哥回來。外面幾個人接聲說,蓉大爺快回來。賈蓉忙復身轉來,垂手侍立,聽阿鳳指示。那鳳姐只管慢慢的吃茶,出了半日的神,又笑道,罷了,你且去罷。晚飯後你來再說罷。這會子有人,我也沒精神了。賈蓉應了一聲,方慢慢的退去。這一段一直看得含蓄,朦朧。

那劉姥姥先聽見告艱難,只當是沒有,心裡便突突的。後來聽見給他二十兩,喜的又渾身發癢起來,說道,噯,我也是知道艱難的。但俗語說的,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憑他怎樣,你老拔根寒毛比我們的腰還粗呢。周瑞家的見他說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鳳姐看見,笑而不睬。

劉姥姥只管千恩萬謝的,拿了銀子錢,隨了周瑞家的來至外面。

一進榮國府告完,只見了鳳姐一人。簡單明了,為二進做鋪墊。寫鳳姐和平兒。此回文字亦簡潔。

第六回之地點。寧府,榮府。城外王家。寧榮街周瑞家。榮府賈璉熙鳳住處。

第六回之時間。前接上回。若干天后的兩天內,此時還是冬天。

第六回之人物。

秦氏,寶玉,襲人。

小王家之祖(未出場,已故),與鳳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認識,因貪王家的勢利,便連了宗認作侄兒。

王成(未出場,已故),小王家之祖之子,王狗兒之父。

王狗兒,現王家主,劉姥姥之婿。

劉氏,王狗兒嫡妻,劉姥姥之女。

青兒,狗兒劉氏之女。

板兒,狗兒劉氏之子。

劉姥姥,劉氏之母,狗兒之嶽母。

王夫人之父(未出場),鳳姐之祖。

王夫人之大兄(未出場),鳳姐之父。

周瑞家的,王夫人陪房,周瑞之妻。

周瑞,榮府管家,管春秋兩季地租子,閒時帶著小爺們出門子。

平兒,鳳姐通房大丫頭。

賈蓉。

第六回完。

(20210128)

相關焦點

  • 《紅樓夢》遺失的部分終於出世了 ——讀《吳氏石頭記》後二十八回有感
    《紅樓夢》遺失的部分終於出世了——讀《吳氏石頭記》後二十八回有感李曉鵬昨天熬夜讀完了《癸酉本石頭記》(又稱《吳氏石頭記》)後28回,非常確信這就是紅樓夢遺失的後二十八回原作者所著真本。但我仍然非常確信這是原著,因為《紅樓夢》作者的那種文字功底和寫作水平那絕不是能模仿得來的,這後28回整體來說文字之好、構思之神是超過了前八十回的。 前八十回的寫作水平有目共睹,所以很多人讀到程高本就不往下看了(我也是這樣),因為程高本後四十回寫作水平就掉下去了一大截子。讀一百二十回本就好像走路走著走著突然從懸崖上跌下去一般,是沒法讀通順的。
  • 知方藏書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
    有馮其庸作《影印《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己卯本序》己卯本又稱脂怡本,脂館本。題石頭記,見於封面。每回卷端題有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卷之」 字樣。第二冊總目書名下注云「脂硯齋凡四閱評過」 ,第三冊總目書名下復注云 「己卯冬月定本」,故名己卯本。己卯年,是乾隆廿四年(一七五九)。存四十回。即一至二十回、三十一至四十回、六十一至七十回。
  • 說說脂本《石頭記》的那些事兒(二)
    ▲紅樓小角書影言歸正傳,接著上回繼續來扒一扒脂本《石頭記》那些事兒,給並不太熟悉紅樓的小友們一點建議,脂本版本眾多、不易辨識,可從標題入手記住這些版本的差異。(另:看得吃力的也可先看看「咖啡隨筆」公號(註:上述引文作者)簡約版《紅樓夢》版本系列,一共13篇,讀起來比較輕鬆,評點自有主張,點擊連結進入可進入最後一篇《<紅樓夢>版本(13)》)上一回已經說完《石頭記》抄本系列中最重要的三種本子:甲戌本、庚辰本、己卯本,接下來這些版本不如前面幾個有名,但亦有不少有趣的故事。
  • 癸酉本石頭記:賈寶玉為何主動攆走襲人?七十七回原文,說了一半
    《癸酉本石頭記》中關於襲人結局的描述和高鶚續本有較大的不同,高鶚續本認為,賈寶玉離家出走,歸期遙遙不定,王夫人和薛寶釵心疼襲人,為襲人後半生幸福考慮,決定把襲人嫁給蔣玉菡,自此襲人離開賈府。
  • 一本真正通往紅樓夢秘境之書——《賴曉偉重評石頭記》!
    【讀紅樓,品人生。一冊《賴曉偉重評石頭記》在手,或穿越時空,從容淡定出入紅樓,近距離聆聽作者的脈動……】百年來,紅學走進了死胡同。2017年它來了,像一陣清新的風,給《紅樓夢》痴迷者帶來了全新的視野,完全不一樣地解讀。
  • 散落了200多年的脂硯齋珍貴評語,都在這版《石頭記》裡
    讀水滸,繞不開金聖歎;讀三國,繞不開毛宗崗;讀西遊,繞不開李卓吾。讀紅樓夢,也一定繞不開脂硯齋。想要真正讀紅樓夢,脂硯齋評語不可不讀。而詩詞君更推薦讀脂評本,因為——脂評本更接近原著面貌《紅樓夢》原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石頭記》在最早傳抄行世時就帶有脂硯齋的多次評點,這些評點或者批語是最符合曹公思想的,也是閱讀紅樓夢過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 石頭記 撩開涇川西王母神秘面紗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一個200多人的臺灣西王母信眾朝聖團,在中國道教協會的陪同下考察新疆、山東等全國各地的西王母文化遺存時,因涇川一塊宋代「石頭記」及豐富的民俗信仰,回山王母宮重回世人視野。這塊「石頭記」被稱為「聖碑」,王母宮被尊為華夏「西王母祖廟」所在地,臺胞捐資與當地政府聯合進行了重建,至今已初具規模併名噪海內外。
  • 脂評本《石頭記》︱ 散落了200多年的脂硯齋珍貴評語
    即使讀過程高本紅樓夢(我們通常所見的版本),再讀脂評本也常常忍不住拍案叫絕。線裝書局新出的此版,在版本上作了狠多考量,比較集大成。簡體橫排,雙色印刷,每章回雖前有《凡例》,中有評註,讀起來卻一點不費勁。同時將八十回紅樓巨著,拆分為4本,免大部頭之苦。
  • 前浪淌過的後浪重溫,讀《紅樓夢》,還要讀脂硯齋評的《石頭記》
    在世界文學史上,少有文學作品尚未寫完,就被世人爭相抄謄傳頌,而《石頭記》無疑就達到了這樣一個高度。自古文人相輕,在文字獄盛行的清朝,而曹雪芹先生寫出的這部"有所指的"大作,卻能讓文人為其作枝蔓,讓大清統治者想禁都禁不了,這無疑也是文學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蹟。
  • 達明一派 - 石頭記之演奏版
    四月推出大碟《石頭記》,曾連續三星期成為本地中文唱片銷量冠軍。此碟乃公認是達明最經典的作品:開始的《離》和結尾的《棄》把全碟貫穿為一張概念唱片。 【維基】《石頭記》 是達明一派樂隊的第二張錄音室專輯,是為了配合進念同名舞臺劇而出的,其中〈石頭記〉一曲亦是舞臺劇的主題曲。
  • 隨讀閒扯《金瓶梅》(第六回)
    隨讀閒扯《金瓶梅》(第六回)
  • 脂硯齋評石頭記(綜合本)第一回
    【《石頭記》即《紅樓夢》也,古之《石頭記》版本眾多,且錄脂硯齋所批之語各版亦不盡相同,今閒暇無事,複製《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
  • 《紅樓夢》中《葬花吟》是洪升所作崑曲《石頭記》中的一段唱詞
    (批2)【奇文異文,俱出《石頭記》上,且愈出愈奇文。】『葬花吟』一詞名,查八十回本小說《石頭記》或百廿回《紅樓夢》或《金陵十二釵》,俱不見此名。這就是說,批書者畸笏叟的用詞,不是出於小說《石頭記》,而可能取自於洪升的遺作崑曲《石頭記》劇本中的一大段唱詞的命名。批書人有意混混淆或許又是分清。批評者畸笏叟就是晚年的曹,心裡最明白。
  • 《紅樓夢》原名為何叫《石頭記》,與石頭一點關係沒有,而是這個
    《紅樓夢》最初的的名字是叫《石頭記》,在書中給的出解釋是,因為這本書在一塊,女媧補天的遺留的一塊頑石上面,記錄的文字,不過在書中很多地方都是欲蓋彌彰的寫法,書中還說裡面的故事沒有什麼歷史原型,其實整部書,就是一段歷史,裡面的人物,很多映射的都是歷史人物。
  • 她讓戈壁石頭「開口說紅樓」,這才是真正的《石頭記》!
    來源:中國新聞社(CNS1952)作者:丁思歷經數百年的輪迴寶玉和黛玉怎會想到,有一日
  • 石頭與水10本古言小說集:強推《千金記》《美人記》《千山記》
    所有的女主都不是戀愛腦,當然石頭的早期文也存在惡毒女配。石頭的《千金記》《美人記》《千山記》強烈安利,這幾篇文大概就如看文藝片,看完感想萬千,沉靜在劇情中,帶來很多對當下生活的思考。(喜歡純純愛情同學請自行避開本文哦)《美人記》這是石頭所有文裡最甜的一本,甜不在言情線,而是家庭氛圍好,人物行事有度,心有底線和良知。女主穿越秀才家的女娃,一家熱鬧溫馨和雞飛狗跳的生活,女主智鬥何老娘,把一個重男輕女的老太太,硬生生掰成叫她心肝寶貝的小老太,難得寫成一位有自己生活智慧的老太,兩個人互鬥很搞笑。
  •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其更名之路何以說曲折而又玄妙?
    故《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開篇有載: "空空道人聽如此說,思忖半響,將這石頭記再細閱一遍……。因毫不幹涉時世,方從頭至尾抄至回來,問世傳奇。" 又因這《石頭記》中,男主賈寶玉常廝混於內帷,且言"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 《石頭記》第一回文本解讀(三)
    所以,最早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中的甲戌年,應該是嘉慶十九年(1814年),這之前的20年裡文字獄再沒有出現過,這一年也是高鶚的去世之年。                            (二)、不想這日三月十五,……於是接二連三,牽五掛四,將一條街燒得如火焰山一般。
  • 癸酉本石頭記:夭亡兩年無人知,賈迎春悲涼的一生,堪比香菱
    薛蟠雖然也是好色、好賭之人,但是薛蟠並不酗酒,《紅樓夢》前八十回幾乎沒有薛蟠酗酒打人的事情,反而出現了喝醉調戲他人被打的現象。其次,薛府是詩禮名族府邸,薛蟠再無能,他不會做出太出格的事情,薛蟠不會和《金瓶梅》中西門慶一樣,不顧兄弟情誼,淫亂兄弟妻女。
  • 俗說石頭記(紅樓夢)第一篇 從何而起,因何而傳
    令惜  編譯自曹雪芹/脂硯齋  石頭記一書所寫內容,就是石頭自身的一番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