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十年代,有學者提出「內隱學習」一詞,成為認知心理學領域研究熱點。(內隱學習被定義為一種不知不覺的學習,是有機體通過與環境接觸,無目的的、自動地獲得事件或客體間結構關係的過程。)內隱學習是意識之下的,更多時候難以用語言層面表達,我們的母語學習,就是內隱的。
戲劇部分-DL
在戲劇內容中,以孩子的語言及方式,感知身體、腹式呼吸、發聲
音樂部分-ML
不同球體的運動,象徵著不同的音樂形象
讓孩子在不同球體的運動過程中,通過律動與重力的區別,
感受不同的音樂形象,從而建立聽覺審美;
音樂與戲劇部分-ML&DL
藝術 de 表達方式:
音樂中的戲劇性
戲劇中的音樂元素
通過高、低兩個聲部的音樂片段,
傳遞出的有著鮮明對比的兩種音樂形象,
再通過孩子的感受經由肢體表達出來,這種感受的真實性,
便達到了內隱學習的目的。
是一個多感官通道的浸入式感受
—形成內在認知—逐步外化的過程。
這也是一種母語式的學習形式(對藝術)。
與內隱相對的是外顯學習,外顯學習需要一定的注意力和邏輯能力,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之後的,從意識層面上,可以接受以語言方式直接表達出來的知識,逐漸向成人思維轉變的一個過程。因此,內隱學習可以說是兒童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獲得直接經驗)。
美術部分-AL
美術教學中,大多數認知還停留在淺層的表面
——將孩子是否能畫出一個具體的東西,
視為會與不會、優與劣的評判標準。
L–MDDA語言——一切思想的標記
藝術家正在帶著孩子們在音樂的沉浸中,感受色彩的運動
教育市場最顯性的需求就是對快速成效的追捧。而我們看見的所謂結果,往往是禁錮和扼殺孩子天生才智的罪魁禍首。這種為了彌補成人的無知而迫切希望看到的結果,實際上是丟失了教育的本質,對藝術學習來說反倒變成了災難。
喚醒教育對於內隱學習在藝術教育領域中的體現,不只是概念云云,或零星的火花,而是構建了一套完整的、系統的、成熟的方法,將藝術中最本質的東西,直接傳遞到孩子的身心,這是對孩子創造力最強大的積累與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