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通常是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按照成書先後順序)。
其中,相對比較公認的成書時間,《水滸傳》、《三國演義》成書於元末明初,《西遊記》成書於明代,《紅樓夢》成書於清代。
其中,我相對比較熟悉的,是《三國演義》和《西遊記》。
小時候,四大名著的連環畫,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動畫片《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看了一遍又一遍。
後來,通過收音機,聽過袁闊成先生、單田芳先生的評書《三國演義》,聲情並茂,雅俗共賞。
相對比較正式的歷史記錄:
曹操(155-220年),劉備(166-223年),孫權(182-252年),諸葛亮(181-234年)。
三國(公元220年-280年),東漢至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孫劉聯軍戰勝曹操,開啟三國鼎立的大局。
東漢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在鄴城即位為魏王,國號魏。
公元220年,曹操長子曹丕正式在許昌登基為大魏皇帝,史稱曹魏。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登基為大漢皇帝,國號漢,改元章武,史稱蜀漢。
公元222年,夷陵之戰,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公元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
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登基為吳國皇帝,國號吳,改元黃龍,定都建鄴(這是南京第一次成為「六朝古都」的都城),史稱東吳。
曹魏後期,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
公元263年,曹魏司馬昭發動滅蜀之戰。
公元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
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重新統一中國。
中央電視臺,先後拍攝過四大名著的電視連續劇:
1986版《西遊記》(楊潔導演)。
1987版《紅樓夢》(王扶林導演)。
1994版《三國演義》(王扶林導演)。
1998版《水滸傳》(張紹林導演)。
2002—2005年,我在上海、天津、遼寧大連、湖南長沙等城市工作,期間曾經參訪嶽陽樓,嶽陽樓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嶽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傳說曾經是三國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歷史上有李白、杜甫等等大詩人的良品佳句,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範仲淹著有千古名作《嶽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003年,有一本比較有意思的書《水煮三國》,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作者是成君憶,把三國故事和市場營銷、企業管理相互滲透,和成都火鍋有異曲同工之妙,麻辣,酸爽,通透。
2006年,廈門大學人文學院易中天教授,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講解歷史,出版書籍《品三國》,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正史記錄,野史傳說,戲劇編排,小說演義」,比較生動有趣,品酒品茶品歷史,意味深長。
赤壁,著名的古代戰場之一,在湖北鹹寧市赤壁市,宋代文學家蘇東坡先生有名作《赤壁懷古》。
安徽合肥,是三國時期曹魏、東吳對峙的前線戰場之一,有三國遺址公園,逍遙津公園,魏國大將張遼的青銅塑像威武雄壯,有「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歷史典故,主要是魏國以少勝多、孫權突出重圍的故事。
四川成都,是三國時期蜀漢都城,武侯祠,是比較重要的三國故事景點之一,有漢昭烈廟,文臣武將廊,劉備殿,諸葛亮殿,三義廟,等等。
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的故事,諸葛亮「鞠躬盡瘁」的敬業精神,千古傳頌。
2008年,2009年,電影《赤壁》發行。
2010年,中國傳媒大學拍攝了95集版本的電視連續劇《三國》(新三國演義),導演高希希,主要外景地是無錫三國城、橫店影視城。
無錫三國影視城,中央電視臺無錫影視基地,始建於1987年,是我國首個影視文化與旅遊相結合的主題文旅項目,是中央電視臺為拍攝84集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而興建的大型影視文化景區。
1994版《三國演義》,有一系列經典插曲,例如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楊慎作詞,谷建芬作曲,楊洪基演唱),《這一拜》(王健作詞,谷建芬作曲,劉歡演唱),《歷史的天空》(王健作詞,谷建芬作曲,毛阿敏演唱),等等。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