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 | 羅伯特·豪斯 路徑-目標理論的最早提出者.

2021-02-19 加拿大職業經理人協會
羅伯特.豪斯(Robert J. House)出生於1936年,曾經就讀於底特律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後又在底特律大學獲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多倫多大學的組織行為學教授,路徑-目標理論的最早提出者。

在24歲時(1960年),他獲得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豪斯曾在多所高校任教,先後執教於紐約市立大學(CUNY)的伯納德·巴魯克學院(Bernard M. Baruch college)、密西根大學和俄亥俄州立大學,後來落腳於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他在 1965~1968年間,曾出任麥金瑟管理學研究基金會的執行理事。其中以1976年出版的《管理過程及組織行為》最為出名,是《管理科學院評論》、《加拿大行為科學》與《組織行為學教學雜誌》等刊物的編委。

羅伯特.豪斯最先提出領導方式的路徑—目標理論,該理論已經成為當今最受人們關注的領導觀點之一。豪斯認為,領導活動正好就是要影響部下的這兩個方面。作為領導者,無非就是做兩件事,一是要讓部下清楚,他的努力能夠得到相應的報償;二是要幫助部下,將期望轉變為動力,並使部下找到實現這種期望的路徑。

豪斯主張領導方式的可變性。他認為,領導方式是有彈性的,為了考察這些方面,豪斯確定了四種領導行為。這四種領導方式可能在同一個領導者身上出現,因為領導者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斟酌選擇,在實踐中採用最適合於下屬特徵和工作需要的領導風格。豪斯強調,領導者的責任就是根據不同的環境因素來選擇不同的領導方式。如果強行用某一種領導方式在所有環境條件 下實施領導行為,必然會導致領導活動的失敗。

隨著時代的發展,豪斯也沒有固守著「目標-途徑理論」而止步不前。20世紀90 年代中期,豪斯和他的同事們根據多年的實證研究,在「目標-途徑」理論的基礎上,綜合了領導特質理論、領導行為理論以及權變理論的特點,以組織願景替換並充實原來的「目標-途徑」,圍繞著價值這個核心概念,闡述了什麼樣的行為能有效地幫助領導者形成組織的共同價值,以及這些行為的實施條件,提出了以價值為基礎的領導理論。

豪斯在企業管理和學術研究刊物上發表過數十篇論文,出版了五部著作。其中以1976年出版的《管理過程及組織行為》(與艾倫·菲利、史蒂芬·克爾合著)最為出名,被許多院校採用作為教科書。此外,他還兼任美國管理科學院研究員和美國心理學會特別會員,是《管理科學院評論》、《加拿大行為科學》與 《組織行為學教學雜誌》等刊物的編委。

豪斯於1971年在《行政科學季刊》上發表了《有關領導效率的目標-途徑理論》一文,後來,他又與米切爾合作,於1974年秋發表了《關於領導方式的目標-途徑理論》(Path-Goal Theory of Leadership),這兩篇文章在管理學界產生了很大影響。在90年代中期,豪斯又對這一理論進行了進一步補充和完善。學界普遍認為,在各種領導理論中,豪斯和米切爾的目標-途徑理論的學理性是較強的,影響也是較大的。

聲明:本微信公眾號對所有原創、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參考。本公眾號發布的文章、圖片如有作者來源標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並聯繫小編刪除。

朱老師:0755-83899301 / 13823395416周老師:0755-83188584 / 18002541083陳老師:0755-82783115 / 13823395347

相關焦點

  • 教科書評價標準建構:功能、路徑與展望
    早期演繹路徑下產生的學科通用理論模型,由於構建的指標分類相對簡單,缺乏深刻性和指向性,因此實踐性往往並不是很強。隨著研究的深入發展,人們不再滿足於提出簡單的概念分類,而是追求更加明確的概念定義以及操作方法,使評價者能夠準確把握評價指標的內涵和實際指向,大大增強了這類模型的實用可能性。
  • 詹姆斯馬奧尼:路徑依賴、制度理論與比較歷史分析
    我還選過一門後現代理論,但不記得是誰教的了。那位老師是助理教授,現在已經不在伯克利了。我在本科階段應該沒有上過社會學的課。我不記得自己上過。我是在明尼蘇達大學讀的本科,當時那裡有一個很奇怪的政治學系。在那個時候,建構主義作為國際關係研究的一種理論取向正在迅速發展,明尼蘇達的一位政治學家雷蒙德·杜瓦爾(Raymond Duvall)正在向學生講授結構化(structamtion)理論。
  • ...人才培養目標」篇—— 「全球視野」:「天大人」的時代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參與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了解我國國情、具有「全球視野」、熟練運用外語、通曉國際規則、精通國際談判的專業人才;要加強全球治理人才隊伍建設,突破人才瓶頸,做好人才儲備,為我國參與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撐。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提出,要著眼培養更具全球競爭力的人才。
  • 德韋克的成就目標理論
    二、理論詳解 20世紀80年代初,德韋克等在社會認知框架的最新研究成果基礎上,綜合以前成就動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較為完善的成就目標理論。 德韋克認為,人們對能力持有不同的內隱觀念。一種為能力實體觀,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能力是穩定的,是不可改變的特質。
  • 理察·內德·勒博:對國際關係理論的再思考(2)
    我寫了一個經驗案例,提出合乎道德的政策是更成功的政策,反之亦然。然而,國際關係學者對政策參與持兩種態度。我認為可以公平地說,對大多數人來說,正是它使我們的領域具有相關性和吸引力。一些著名的理論家,包括昆西·賴特、莫頓·卡普蘭和肯尼思·華爾茲,仍然質疑理論與政策的結合。他們可能被認為是純粹主義者,致力於作為目標的理論本身,並在國際關係和外交政策之間樹立一面防火牆。
  • 國際政治理論能否影響公共生活?——當理論遇上實際時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通過分析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哲學教授作者Christian Barry的論文《國際政治理論與國際公共政策的交匯》並通過聯繫實際事例來探究國際政治理論與公共政策的關係。在論文《國際政治理論與國際公共政策的交匯》中,作者Christian Barry 提出了以下幾個重要問題:「一、國際政治理論應該如何與公共政策聯繫起來?
  • 「熱大爆炸宇宙學模型」的創立者最早提出「遺傳密碼模型」
    物理學家喬治·伽莫夫(George Gamow)是「熱大爆炸宇宙學模型」的創立者,也是最早提出「遺傳密碼模型」的人,伽莫夫與之前提到的一位物理學家關係非常緊密,這個人就是——弗裡德曼,最早提出宇宙可能膨脹的人,弗裡德曼是伽莫夫的博士生導師,學習的正是宇宙模型。
  • 王東京: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理論邏輯與目標取向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是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培育競爭新優勢的行動指南,我們應當深入學習領會。從國內循環到國際循環的理論邏輯一個國家經濟要保持持續健康發展,首先是國內經濟循環必須暢通。關於國內循環,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曾以產業資本為對象作過精闢分析,並提出了產業資本循環的總公式:G—W…P…W』—G』。
  • 純乾貨|學前兒童英語啟蒙目標及基本路徑
    按照常規操作,在本文的前三分之二,我應該來分析解釋為什麼要進行英語啟蒙,以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篇幅闡釋借鑑一下專業書籍關於大腦如何進行語言學習的研究成果和理論詞句。但是,我懶。我就拿起寫著「學前兒童的英語啟蒙的目標及基本路徑」這個主題的這塊毛巾,使勁擰一擰,再擰一擰,將我總結以及正在實踐的最純乾貨寫下來吧。
  • 微笑曲線理論的提出、內涵和意義
    一、微笑曲線理論的提出1
  • 馬克思主義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理論特徵與當代價值
    馬克思主義國際政治經濟學的主要理論特徵  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國際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雖然也包括諸如商品、貨幣、勞動等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要素,但這些要素並不是其研究目的。從學科屬性的角度分析,馬克思主義國際政治經濟學主要從屬於國際政治學研究序列中的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其理論建構的路徑應建立在國際政治學的研究邏輯之上。由於其研究方法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因此也受到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重要影響。與國際政治現實主義及國際政治自由主義的理論觀點相比,馬克思主義能夠更加精準地指出人類文明演進過程中起長期和穩定作用的因素。
  • 構建中國化教育理論的思考與嘗試——人生中心教育理論的探索
    四個憂慮是:1.中國百年教育科學的理論,幾乎全部源於西方,理論及其內含的概念、方法等,幾乎全部從西方「進口」。2.我們最不缺的是「解釋」和「應用」西方理論,最稀缺的是修訂與改變西方理論,創生新的理論。或者說,缺的是學術主張、學科(學術)思維。3.中國一直是「跟跑者」「跟隨者」,而不是「領跑者」,常常滿足做「取經者」,而不是「寫經者」「傳經者」。
  • 新安中學(集團)外國語學校:培養國際視野與中國情懷的時代新人
    連續三年舉辦國際文化節,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開拓國際視野,同時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自己專業生涯發展的可能性;以外教特色課程為抓手,開展外教戲劇課程和國際俱樂部課程,幫助學生拓寬國際視野,滲透人文精神和中國情懷;多次舉辦模擬聯合國、英語演講比賽、外語角等活動,將國際教育本土化……這就是創辦於2017年的新安中學(集團)外國語學校,雖然建校只有短短幾年時間
  • 騰訊網專訪 | 林嵩院長: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與國際視野的人才
    比如說,本科層面很早就創辦了國際學校。因為我們為幫助更多的學生開拓國際視野,專門從海外聘請外籍的老師,到我們學校來開設課程,為學生提供十幾門課,這樣學生能夠享受到國外一流的師資風採,培養他的國際視野。
  • 納稅信用修復:理論和路徑
    文章很長,對理論不感興趣的可以直接看後面兩部分。雖然講的是納稅信用修復,對其他經濟領域的信用修復其實都有借鑑意義。納稅信用修複製度的理論解析與優化路徑胡元聰 閆晴摘 要納稅信用修複製度允許失信納稅人在滿足一定條件後恢復正常納稅信用,契合納稅人權利保護、稅收效率提升、徵納秩序優化的法益目標。
  • CCG研究著作《國際人才學概論》出版 推動我國國際人才理論研究...
    本書基於作者長期開展國際人才研究與實踐工作,從理論方面進行總結探索,提出國際人才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的未來發展方向。其一,以國際人才相關實踐經驗為理論構建起點,關注國際人才群體的發展狀況,了解如何服務其成長、如何評價其社會貢獻等。其二,探索國際人才學的社會科學基礎,結合勞動經濟學、人力資源管理等理論基礎,構建自身的研究範式。
  • 【論證理論前沿】範愛默倫等著|楊穎譯|說服研究中的論證
    可是,因這種研究的實踐抱負,其最終目標不只是態度轉變,而是以行為改變為目標的態度轉變。說服研究分布於不同領域和學科,其中就包括了交流學。大多數說服研究都是實驗性的:說服實效性研究是在系統受控條件下進行(O'Keefe, 2002,p.169)。當前發展成熟的說服理論尚且不多,更不必說存在一個普遍統一的理論了。
  • 自動駕駛想要更安全 路徑規划算法很重要
    路徑規劃是智能車輛導航和控制的基礎,是從軌跡決策的角度考慮的,可分為局部路徑規劃和全局路徑規劃。全局路徑規劃的任務是根據全局地圖資料庫信息規劃出自起始點至目標點的一條無碰撞、可通過的路徑。目前正在研究的有準結構化道路環境多種約束條件下的路徑規劃技術,自然地形環境下的路徑規劃技術,以及重規劃技術等。
  • 「國際秩序轉型中的國際組織與公共管理」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
    【第一場】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田野教授考察了現有理論對國際秩序的分類,並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再思考提出了國際秩序的「禮治」概念,認為禮治秩序可以與均勢秩序、霸權秩序等不同國際秩序兼容,並可以通過與憲政秩序,即「法治」結合,為全球治理做出更大貢獻。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對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創造性發展
    面對「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時代之問,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世界歷史的角度,創造性地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這一思想突破了對以往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道路的認識局限,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和平方式尋求民族復興、推動世界發展的智慧與決心,是當代中國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偉大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