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大師遠行,長歌未盡。
據微信公眾號「光明日報」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市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被農民兄弟親切地稱為「黃瓜王」的蔬菜育種專家侯鋒,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1月7日在天津逝世,享年92歲。
報導稱,侯鋒研究品種的育成和推廣,從根本上改善了我國黃瓜生產的落後局面,使得黃瓜終於從「細菜」發展到今天老百姓一年四季都吃得起的「大路菜」。
侯鋒
公開資料顯示,侯鋒,1928年2月3日出生於山東省平度市,1954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發明二等獎各1項,並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項成果獎勵。
侯鋒20世紀60年代率先在國內開展黃瓜抗病育種研究,曾主持國家黃瓜育種科技攻關項目,針對黃瓜生產中多種病害的威脅,採用雜交與回交相結合的育種方法,成功地將抗病、豐產和早熟性結合在一起,逐步攻克了黃瓜霜黴病、白粉病及枯萎病這幾種病害難關。他利用廣泛引進的國內外品種資源,解決了黃瓜低產劣質難題,育成津研、津雜、津春三代黃瓜新品種12個,在30個省市大面積推廣,佔全國黃瓜栽培面積的80%以上,累計創社會經濟效益60億元。
據中國工程院官網介紹,侯鋒在國內率先研究黃瓜F1性狀的遺傳規律,得出豐產性有一定優勢,早熟性有明顯優勢,而對霜黴病、白粉病、枯萎病的抗性均屬於多基因控制的結論。創建的黃瓜研究所及其育、繁、推產業化工程體系為農業科研單位成果轉化積累了經驗,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2020年以來,共和國已送別33位兩院院士——作為國家分別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均為終身榮譽,並稱「兩院院士」:
今年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葉輪機械與動力工程專家蔣洪德,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神經藥理學家池志強,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加速器物理學家方守賢,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物理學家李方華4人逝世。
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生態學家孫儒泳,中國工程院院士、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家段正澄,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藥學家周同惠,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公路工程專家沙慶林,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農業工程學家蔣亦元5人逝世。
3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大地測量學家、教育家寧津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李道增,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植物資源與植物化學家周俊,中國工程院院士、骨科專家盧世璧4人逝世。
4月,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化纖領域奠基人鬱銘芳逝世。
5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化學家張乾二,中國科學院院士、空間物理學家萬衛星相繼逝世。
6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土木結構工程和防護工程專家陳肇元,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殖內分泌專家肖碧蓮逝世。
7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專家許其鳳,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童秉綱,中國科學院院士、病毒學家曾毅,中國科學院院士、地理與地貌學家李吉均,中國工程院院士、水利水電工程專家鄭守仁5人先後逝世。
8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腐蝕科學與電化學專家曹楚南逝世。
9月,中國科學院院士、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陳定昌,中國工程院院士、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李東英,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生態學家張新時,中國科學院院士、理論物理、粒子物理學家戴元本4人逝世。
10月,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化學家劉若莊,中國科學院院士、高分子物理專家張俐娜,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雷達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保錚,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水利建設奠基人文伏波,中國工程院院士、內科心血管病專家陳灝珠5人逝世。
1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蔬菜育種專家侯鋒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