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薇薇安·邁爾?
有人說,她是一名職業保姆;
也有人說,她是一名街拍攝影師;
還有人說,她是一名隱士藝術家。
薇薇安·邁爾研究學者、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帕米拉教授,美國「老照片攝影節」創始人、第一位收藏薇薇安作品的收藏家斯萊特裡,就薇薇安的真實身份、照片發現的來龍去脈帶來了大量全新的信息,為大家展示薇薇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從而讓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薇薇安的攝影,「薇薇安現象」的社會意義以及薇薇安故事背後的真相……
薇薇安肖像
帕米拉·班諾斯 (美國)|文
薇薇安的家庭故事很悲傷,薇薇安姥姥在16歲的時候在法國非婚生下她母親並放棄去往紐約,在一個家庭作廚師。她母親17歲後只身前往紐約並給一個單身女人當保姆。1919年,她母親與來自奧地利的父親結婚了,薇薇安·邁爾的哥哥查爾斯是1920年出生的,1926年,薇薇安·邁爾出生。
1930年,4歲的薇薇安·邁爾和她的母親住在一起,從法國來的一名攝影師也和她們在一起。之後,其家庭破裂。6歲前,薇薇安生活在紐約,6歲後,母親帶著薇薇安在法國小鎮居住,最後母親也放棄了她。
薇薇安三代人均是以照顧別人家庭為生。薇薇安的哥哥一直生活在新澤西州精神病醫院,1974年去世。
1949年,薇薇安的相機是一個很普通的相機,只有一個固定的快門速度,無法對焦,而且取景器很小,她的照相技術受到這個相機的困擾。這個相機的使用非常簡單,她從這個簡單的相機轉而使用祿來相機是非常大的轉變,因為祿來相機的使用非常複雜。
薇薇安·邁爾什麼都拍,如她會拍一些資料,還有銀行支票和給銀行的信,還拍了護照的申請。我們看到的一些照片,有一些很美、很漂亮,都是被人選出來的。1959年的時候,她去了世界各個角落,從洛杉磯坐船穿越整個東南亞,然後又去了馬來西亞、泰國、葉門、埃及、黎巴嫩、敘利亞、義大利、法國,之後回到紐約、芝加哥,5個月間環遊了整個世界。其中她拍了一萬張照片,用三個不同的相機拍的。
現在很多人是通過馬盧夫了解薇薇安的,但是斯萊特裡和Goldstein都在收藏薇薇安的作品。
我電腦中有一個文件夾,是1955年的一些文件,我用一些關鍵詞和顏色來看這個照片是從哪兒來的。如果是紫色的就是馬盧夫的照片,如果是沒有顏色的就是Goldstein的照片,如果是藍色的就是斯萊特裡的照片。紅色就意味著這是從來沒有印刷的底片,桔色意味著是馬盧夫和Goldstein一起買了底片,然後他們又把這些底片兩人分別拿了一部分,綠色就代表著馬盧夫在網上出售了的一些底片。如果是灰色的,就意味著這個照片或者是在其它的相機裡,或者出現在電影的一個視頻裡。這裡有非常多的分類。我所做到的就是嘗試把這些照片收集起來,然後進行整理,儘量地規劃。
目前,大約有十幾個人是從網上買了馬盧夫出售的底片,這些人散布在世界各國,所以薇薇安的作品也是散布在世界各國。
在我們看到的兩部電影中,你會覺得像聽兩個不同的故事一樣,馬盧夫的那個電影在講述自己的故事,他跟其他人在交談,有很多人知道薇薇安,但不知道薇薇安是個攝影師。馬盧夫談的更多的是薇薇安人格,而不是她的作品。馬盧夫的電影只不過將攝影作為薇薇安的衍生品,我覺得馬盧夫是一個很好的企業家,他成功地衍生了薇薇安現象。
另外一個電影就是基於Goldstein的收集品,這是BBC的紀錄片,他們用了400個底片來拍攝這個電影。BBC那個版本更能引人入勝地了解薇薇安。但是沒有哪兩張照片會出現在同一個電影當中,兩部紀錄片講述了不同的故事。
我從來沒有從保姆的角度討論薇薇安,我覺得她認為自己首先是個攝影師,其次才是保姆,當保姆是因為她需要一個住處。她不與那些僱傭她的人說這樣一個現實,是因為他們不在同一個社會等級上,她拍攝成千上萬的照片不願意公開,是因為她很獨立,很堅強。當時女性就是養家以及相夫教子的角色,她們不會自己環遊世界,所以她很獨特。但是她遭受了不公正的定性,她首先是一個保姆,然後是一個攝影師,她只不過不願意與別人共享自己的照片,她拍照片就是為了自己,這也是有一個道義上的困境,我們看到她不願意跟別人分享的照片,那你看到這些照片會怎麼想呢?
帕米拉·班諾斯 :系美國伊利諾州西北大學藝術理論和實踐系教授,她所撰寫的《支離破碎的薇薇安檔案》, 以其獨特的視角和偵探式的研究方法在世界上引起廣泛注意,2013年英國BBC專門以她研究的薇薇安為主線拍攝了記錄片《探秘薇薇安》,並作為重要專家多次出現在BBC拍攝的影片中。
斯萊特裡(美國)|文
我常年以來一直收集照片,經常參加各種競拍會,那裡人們會出售各種各樣的物品。在美國有這樣一個「儲藏櫃」的競拍會,也就是非常大的倉庫,這些倉庫被分為上千個非常小的單位,每月一個儲藏櫃100-300美元。租者必須要按期支付租金,如果沒有按期支付,就會被人拍賣,這個時間非常短,一般是60天。薇薇安在那裡有7個儲藏櫃,如果每月每個儲藏櫃要支付100美元,那麼每年要支付的儲藏費用也是一個非常大的負擔。最後薇薇安無力支付後,她倉儲裡面的東西就要被拍賣。2007年的時候,薇薇安還活著,其中有五個儲藏櫃沒有付錢,所以就對這五個儲藏櫃進行了拍賣。
Gunderson Roger是第一位買薇薇安作品的人,他也經常參與拍賣會。他的倉庫也是一個拍賣庫。Roger把薇薇安的這些東西放到自己的拍賣所裡面,然後進行整理分類。他每兩周進行一次拍賣,所以薇薇安的東西是分別在三到四個拍賣會上進行拍賣,賣給很多不同的人。Roger認識我,知道我經常買照片,所以我從他的拍賣會上買了很多照片。
在《尋找薇薇安·邁爾》電影中,馬盧夫提到了自己去了拍賣的現場。事實上他沒在那兒,他是委託競拍。當時他就買到了這一箱子底片。在同一個拍賣會上,還有另外7個人買了薇薇安的作品。所以說很多人買了薇薇安的東西,其中馬盧夫只是獲得了其中的一部分。
薇薇安去世的時候,沒有留下任何遺囑,所以她照料的那些孩子成為她這些物品的處理人。還有另外兩個儲藏櫃,當時沒有進行拍賣。當馬盧夫發現這一點的時候,他知道薇薇安去世了,他是在報紙上的訃告上發現的,於是就與所在保姆家庭的主人聯繫上了。這一家人也知道另外兩個儲藏櫃,裡面有很多的東西。馬盧夫給了他們500美元,獲得了這兩個儲藏櫃的物品。這裡面全是現在著名的薇薇安的私人物品。
馬盧夫決定聯繫拍賣行的其他買家,趁著大家還不知道薇薇安之前,儘可能多地搜集薇薇安的材料。他做得不錯,搜集了很多的材料,然後又在這個免費網站發了很多博文,他希望能夠創立一種謎團,而不是直截了當地闡述薇薇安。薇薇安的作品就落入到以盈利為目的的商人手中。最後這個效果還挺好的,也是盈了很多的利。
薇薇安·邁爾的作品有多種形式,已經商業化了,其中一個途徑就是通過媒體。每次有記者寫她的故事和報導的時候,都會吸引很多的瀏覽量。所以媒體就自然而然地用薇薇安作為一個途徑來吸引瀏覽量。在紙質、平面媒體、電視或廣播等等形式上都有體現。
事實上,薇薇安·邁爾的這種謎團是人為地製造出來的,圍繞著她的作品製造出這種謎團。如果你去看一下這些影展的話,你會理解她確實是一個很出色的攝影師,你不需要其它的故事讓她變成這樣一個偉大的攝影師。她的照片體現了她的靈魂以及她的心靈,也能夠顯示她照相的一流技術。
斯萊特裡 :美國著名收藏家,美國「老照片攝影節」創始人和策展人。他是第一個在拍賣場上買到薇薇安作品的收藏家,也是擁有薇薇安自己親手在暗房洗印或在照相館洗印的老照片最多的收藏家,還是第一個將薇薇安照片登載在網絡上進行廣泛傳播的專家。
曾毅|文
薇薇安·邁爾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傑出的現實主義街頭攝影家。她一生拍了10萬餘張底片,生前卻從未發表和展出,甚至絕大部分底片和膠捲都未經衝洗。
有人將她比作當代的梵谷,說她有布勒松和杜瓦諾的影子,稱她為女性版的卡拉漢和弗蘭克,並將其與阿勃絲相對照,甚至被稱為近年來攝影界最重要的發現和20世紀60年代的天才攝影師,是美國60年代街頭攝影中被歷史忽略的一個重要人物。
薇薇安小時候父母離異,她和母親與一位叫珍妮·貝特朗(Jeanne Bertvand)的攝影師,住在同一幢樓房裡,珍妮對青少年時期的薇薇安產生了重要影響,以致後來攝影變成了薇薇安的一種生活方式。
薇薇安25歲從法國回到紐約,1956年搬到芝加哥,一直在芝加哥為詹世博家族做了16年的保姆。薇薇安對自己的保姆身份不屑一顧,她骨子裡有一種法國人的清高和孤傲,常對政治和美國電影發表意見,並受到僱主的尊重和理解。正是當年詹世博家族允許她將一間廁所改造成暗房,所以才使得她有條件和機會完成她的拍照和衝洗工作。1972年因孩子都大了,她便離開了詹世博家,去了丹納休和烏瑟斯金家做保姆。到了2007 年,生活窘迫的薇薇安已是81歲的老人,她租用的七個用於存放膠捲和雜物的倉儲櫃因無力支付租金,而被拍賣櫃中的東西抵債。次年她摔傷後被她看大的詹世博家三個孩子把她送進療養院,之後再也沒有出來,直到2009年4月她離開人世。
由於網絡的迅速傳播,薇薇安的傳奇自然也在亞洲、在中國引起了廣泛的關注。2015年1月,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墨子國際影像研究院影像研究課題正式立項,準備組織一些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對薇薇安現象及其影像進行一個全面的梳理和深入的研究,以讓中國更多的攝影師和愛好者進一步了解和認識薇薇安,這對當下「全民攝影」的中國,應當是很有社會現實意義的。
首要任務就是要把薇薇安的原作借到國內來展出,我便通過美國的一些朋友去尋找。通過各種渠道獲得了馬洛夫的電話和郵箱,並一直試圖與他取得聯繫,但未得到他的任何回復。後來得知儘管是他花錢買了這批底片,但是根據美國法律,薇薇安的這批作品版權的歸屬仍存在分歧和爭執。怕惹官司的馬洛夫從不出頭露面,而是讓他的代理畫廊來全權辦理相關事務。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在美國朋友及一些機構的熱心幫助下,一個有50幅作品規模的薇薇安不同時期經典作品的原作展覽終於組織成功了。相繼在北京、麗水和濟南進行了展出與學術研討,廣受關注。
薇薇安在攝影圈內外引起了如此巨大的反響,歷史上還沒有哪一位攝影師能出其右。當然這首先是因為薇薇安的保姆與隱士般的攝影家雙重身份的巨大反差和她不為人知的神秘而傳奇人生。但僅靠這些還遠不至於讓全世界的人這麼瘋狂地去尋找和專注她。對這位具有非凡精神的傳奇「街拍女王」,到底人們應該如何去看待和評價呢?她40年如一日孤獨地堅守拍照,是什麼精神在支撐著她?難道只是簡單的愛好和追求嗎?她的生命意義到底在哪裡?薇薇安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精神與生命的追問。
(本公號內容未經人民攝影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