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薇安·邁爾,是保姆,更是街拍女王

2020-12-23 旅遊世界雜誌社

她生於曼哈頓,卻在芝加哥生活,並帶著奇怪的法國口音。她活到83歲,死在養老院裡。她終生未婚,沒有子嗣,卻留下十五萬張底片。對於世界來講,她是個謎;對於崇拜者來說,她是個神。她的攝影作品睿智、犀利、直擊人心。她就是保姆攝影師薇薇安 · 邁爾(Vivian Maier)。(圖丨薇薇安 · 邁爾 文丨劉淑霞)

富人區保姆:Rolleiflex行者

如果你漫步在五十年代的芝加哥富人區,你也許會看到一位身材高大,神情嚴肅的女人,正帶著一個或者兩個孩子散步。她剪著齊耳短髮,穿著不顯露身體線條的寬鬆男式襯衫,這個裝扮一看就是保姆,也是當時芝加哥富人區常見的景象。唯一不同的是:她脖子上經常掛著一架Rolleiflex相機。

她一邊照顧孩子,讓他們別跑遠,一邊小心審視周圍環境,謹慎地按下快門。等回到家,在鎖起的保姆間門後,她會小心翼翼取出拍完的膠捲,放進箱子。 又過了一天,又拍了一卷。然後,她也許會在小小的保姆床上舒展身體,考慮一下明天拍什麼。這個女人就是薇薇安·邁爾,我們故事的主人公。

在好奇心驅使下,馬盧夫(芝加哥一名房屋中介、車庫舊物收集狂兼業餘歷史學者,就是他發現了薇薇安的數以萬計的底片。)開始尋遍當年薇薇安的僱主,希望能夠從他們嘴裡得知關於薇薇安的信息。可是有的人就是這麼神秘,儘管與薇薇安在同一個屋簷下住了這麼多年,但是他們能說的不過是:一個保姆,有點怪,很注重隱私。

每住進一個人家,薇薇安就提出唯一的要求:給保姆間的門裝上鎖。看看她遍布芝加哥的住址就明白,那麼多年,那麼多家庭,但是,人們對她的理解只是個保姆,人們永遠不知道那關著的門後面迸發出的靈感,以及那個小小世界中的多彩有趣,耐人尋味。薇薇安將她的保姆身份和攝影師身份平衡得很好:前者用來餬口,後者滋潤心靈。

為什麼不出版攝影集?這個問題的答案永遠無從得知。不自信?沒有資金?沒有遇到伯樂?或者壓根從心底裡就不想出版呢?你知道,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活在聚光燈中,也不是所有人都渴望聚光燈帶來的財富。薇薇安也許就是這種人。

天才攝影師:咔噠咔噠咔噠

1948年到1949年間,薇薇安開始使用一架柯達布朗尼盒式相機(Kodak Brownie Box Camera)拍攝建築和人像,那是在法國的尚普索地區。而她真正的攝影生涯是從1952年開始的,在紐約大都會,她獲得了法國小村莊無法給予的靈感。

她開始使用Rolleiflex 3.5相機,這個相機的好處是隱蔽。很難想像,如果大塊頭的長槍短炮伸在臉前,被拍攝對象會擺出什麼樣的姿勢,作出何種表情。如今,在北京和成都的太古裡,我們見識了太多如shoot and run一般的「攝影棍」行為,這就更反襯出薇薇安·邁爾的可貴:我在拍你,但是你最好不知道。

薇薇安甚至也不遵守當時人們對女性攝影的期待:暨所謂的優雅及女性化。相反,她從打開的車窗裡偷拍街邊昏睡的男人,口水淌了二尺長。她的作品不體現性感,但絕不是不關注性。她拍攝墮胎廣告牌,成人用品店,脫衣舞俱樂部以及去看鹹濕小片兒的男人。

薇薇安照片中的人物大多是仰拍,也就是說相機位置很低,這給她的人物多多少少增添了一絲偉岸和幽默。她的攝影風格也不是毫無目的地咔噠咔噠按快門,而是冷靜考量、取景、刪除不必要因素,然後,致命一擊。咔噠,於是,風土人情就凝固在了黑白膠片中。

薇薇安剛到紐約時,曾經去一家血汗工廠做過縫衣工,但她很快發現這工作不適合她。倒不是因為不能吃苦,而是沒有時間拍照。幾經輾轉,最終她決定,保姆才是最合適她的工作:有吃有住,還能陪孩子們玩,有大把空閒時間,可以有私密空間,保姆間的衛生間正好做暗房。

在薇薇安帶過的孩子記憶中,初夏是出去散步的時節。保姆薇薇安推上童車,左掛一個包,右掛一個袋,脖子上是她珍貴的Rolleiflex,偷偷去走一些媽媽不讓走的「冒險」路線。

歷史見證人:活過拍過經歷過

如果你認為薇薇安只拍攝日常生活,那麼你錯了。她幾乎是最早的攝影記者了,記錄著身處的各個時代的特徵:五十年代是休閒郊區生活;六十年代是大社會變革;七十年代則是深度動蕩。她帶著相機,奔走在城市各個角落,不停拍攝。

不同於戴安·阿布絲的中年頓悟,薇薇安幾乎是為攝影而生的:從主題到構圖,始終走在同代人前面。35歲的戴安·阿布絲師從莉賽特·莫德爾,並決定要拍邪惡的東西,於是她的鏡頭裡開始出現變性人。跛子,殘疾人,死人,垂死的人,紋身人,侏儒,裸體主義者等等。要知道,戴安出生於大富之家,18歲結婚,22歲生子,39歲和丈夫分居,46歲最終離異,48歲自殺。這個軌跡,是大多數人認為的天才的軌跡,少年富足,青年豐發,中年頓悟,最終不要等到終老。然而,薇薇安·邁爾不一樣。她只是如實地記錄著自己身邊發生的一切,特別是普通人的一切。

那些在街頭玩耍叫嚷的窮孩子,那些在後巷抽菸的廚子,那些在街邊閒聊的黑人女僕,商店門廊上卑躬屈膝的乞丐,躺椅上四仰八叉的醉漢,她的攝影不僅是攝影,更是一部攝影歷史書。有人對著鏡頭微笑,有人怒目而視,有的孩子哭得淚眼婆娑,有的則大笑露出豁牙。她的影像抓住了城市的芬芳,呈現著城市中具有爵士風味的矛盾瞬間。

被愛過的一生:藏在膠片裡

在許多自拍照裡,薇薇安都是不笑的,短髮,抿著嘴,穿著寬大的短袖襯衫。這似乎刻板地印證了她終生未婚無子嗣這個事實。從很多照片中我們都能看出,她經常獨自一人,她的鏡頭和被拍攝者之間沒有那種普通意義上的交流。這不禁揭露出一個事實:這位保姆攝影師實際上是沒有社交生活的。事實是,薇薇安當然有社交生活,這在約翰·馬盧夫2007年的奧斯卡提名紀錄片《追尋薇薇安·邁爾》中體現得很詳盡。

在芝加哥,薇薇安受僱於簡斯·伯格斯一家,長達十七年,簡直成了家中三個男孩子的第二位母親。她給他們拍攝家庭影片,老鏡頭裡男孩子們在草坪上又叫又跳,和狗狗嬉戲打鬧,輕嗅著鮮花,拍攝他們的人一定很愛他們,才會讓那種溫情透過鏡頭傳遞出來。

薇薇安上了年紀之後,幾兄弟一直輪流照顧她,幫她住進養老院,仿佛是美國桃姐的故事。那時的薇薇安已經有點神志不清,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她忘記了自己儲存在迷你儲物倉裡的東西,忘記付費,也就有了文章開頭的拍賣以及約翰·馬盧夫的意外收穫。

至於男女之愛,在薇薇安所有的記錄中並沒有蹤跡可循,但是能讓她對著鏡頭微笑的人,此生總該有一兩個。可能從未以社會認可的形式存留於世,但是,這種事情,也只有當事人才知道發生了什麼。鏡頭能捕捉的瞬間,畢竟有限。

在她生命的最後幾年,一切仿佛又回到了最初:那個坐在公園長椅上高大、古怪的女人變成了老婦人。人們以為她無家可歸,其實她在銀行裡有21000美元存款;人們覺得她籍籍無名,其實在五個儲物倉裡,藏著她對這個世界的饋贈。

2009年1月,約翰·馬盧夫把買到的底片衝洗出來,放上博客,標註:薇薇安·邁爾-五十年代,瞬間引來無數關注。三個月後,薇薇安·邁爾去世,她的死亡證明上寫著她生於法國,父母一欄上寫著不詳。簡斯·伯格斯兄弟把她的骨灰撒在北岸的樹林裡,小時候她最愛帶他們到這裡摘草莓。薇薇安·邁爾永遠享受不到作品所帶來的聲名,也永遠不會知道自己的作品在美國和其他國家所造成的轟動與震撼。

目前,圍繞在薇薇安身邊的各種喧囂尚未塵埃落定,關於她攝影史上的地位,也尚不能蓋棺定論。但薇薇安依舊在半明半暗之間,神秘莫測。但或許就更深層上的意義而言,薇薇安·邁爾的人生才是她最高的作品。

相關焦點

  • 最早的街拍女王,薇薇安·邁爾才華橫溢的業餘攝影藝術家
    最早的街拍女王,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她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街頭攝影」藝術家,常常通過一個相機看世界,在芝加哥、紐約等城市的街頭捕捉了成千上萬個生動的瞬間。
  • 薇薇安·邁爾,自拍女王的彩色攝影世界 | 街拍
    薇薇安·邁爾的照片,看似記錄了他人,實在是拍下了自我。
  • 薇薇安·邁爾:一位保姆去世後才被認為是偉大的攝影師
    相信不少人都已經聽過美國傳奇街拍攝影師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1926-2009)的故事:一位以攝影為興趣的保姆
  • 那些在外面睡著的人 | 薇薇安·邁爾
    薇薇安·邁爾(1926—2009),家庭保姆。終身未婚。一生拍攝照片15萬張,生前從未發表。1956年起定居芝加哥,近40年從事保姆工作。薇薇安早期曾在法國故鄉一個鄉村拍照,積累了經驗。回到美國,從事街頭攝影50年。1959-1960年,薇薇安進行了自己的世界旅行拍攝,去了洛杉磯、美國西南部,遠到菲律賓、泰國、埃及、義大利,以及中國香港、澳門、上海、北京。1970年代,彩色攝影技術發展成熟,薇薇安開始彩色攝影。
  • 從神秘保姆到傳奇攝影師,說不盡的薇薇安·邁爾
    讓更多人知道薇薇安·邁爾這個名字的,是她的故事。2009年底,英國《獨立報》刊登了第一篇關於薇薇安·邁爾的故事:《小婦人大攝影:一位法裔保姆鏡頭下的五十年代的美國》,真正將邁爾拉入了大眾的視野,從此薇薇安·邁爾的名字與「神秘保姆」永久掛鈎。文章給邁爾披上了神秘面紗:保姆、性格古怪、非凡的街頭攝影師。
  • 揭秘|真實的薇薇安·邁爾
    有人說,她是一名職業保姆;也有人說,她是一名街拍攝影師;還有人說,她是一名隱士藝術家。她母親17歲後只身前往紐約並給一個單身女人當保姆。1919年,她母親與來自奧地利的父親結婚了,薇薇安·邁爾的哥哥查爾斯是1920年出生的,1926年,薇薇安·邁爾出生。  1930年,4歲的薇薇安·邁爾和她的母親住在一起,從法國來的一名攝影師也和她們在一起。之後,其家庭破裂。6歲前,薇薇安生活在紐約,6歲後,母親帶著薇薇安在法國小鎮居住,最後母親也放棄了她。
  • Vivian Maier 薇薇安·邁爾:是誰動了保姆的照片?
    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1926年2月1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美國業餘街頭攝影師、家庭保姆。她的一生拍攝了超過十五萬張的底片,但有生之年從未被公開。薇薇安·邁爾的紀錄片「Vivian Maier:Who Took Nanny's Pictures」,BBC,2013年上映「照片曝光,保姆的秘密工作
  • 薇薇安·邁爾:終生以保姆為業的神秘攝影大咖
    薇薇安·邁爾生前不但沒有享受到與其作品價值同等的榮耀與權利,反倒飽受命運的摧殘和生活的苦難。她的晚年生活十分悽慘,有時竟在垃圾桶中尋找食物。她無家庭、無子女,最後孤身一人在養老院病逝,甚至她的葬禮都是由她曾看過的幾個孩子自發為她操辦的。就是這麼一位身份卑微、窮困潦倒的家庭保姆,卻傾40年之心血,默默無聞地在街頭拍下了十幾萬張反映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大都會的社會風貌和眾生世相的底片。
  • 環球 | 薇薇安·邁爾不為人知的彩色照片
    相信不少人都已經聽過美國傳奇街拍攝影師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1926-2009)的故事:一位以攝影為興趣的保姆
  • 尋找薇薇安·邁爾—保姆與攝影師的雙面人生(上)薇薇安攝影展專題
    微信
  • 薇薇安·邁爾的雙重生活 : 鏡頭背後的局外人,這個世界的「間諜」
    同一時刻,瘋狂尋找薇薇安·邁爾的約翰·馬盧夫毫不知情,仍舊以巨大地熱情尋找著這位神秘的、改變攝影史的藝術家。這一刻,薇薇安·邁爾對於自己即將聞名於世,已無從知曉;而對於薇薇安·邁爾,人們只知道她是一個全職保姆,亦是一個攝影師。
  • 薇薇安·邁爾:被印刻在歷史中10w+
    他們用這樣的字眼,去評價一個被評價為最偉大的街拍攝影師之一的人,薇薇安·邁爾。△薇薇安·邁爾薇薇安·邁爾,1926年生於紐約,在法國長大;後來又回到美國,先後生活在紐約和芝加哥,在不同的家庭裡做著同一份工作——保姆。
  • 薇薇安·邁爾:孤獨注視過這個世界
    薇薇安·邁爾(04:58) 有這麼一類人,外人以為他們是孤獨的,其實他們有著屬於自己的無垠世界
  • 薇薇安·邁爾,從沒有人想過她會拍照
    「自相矛盾」「大膽」「神秘」「古怪」「內向」「我從沒想過她會拍照」……在紀錄片《尋找薇薇安·邁爾》片頭,曾在真實生活中與薇薇安有過牽連的人,如此說道。她就像是攝影圈裡的文森特·梵谷,生前才華橫溢,默默無聞,做了40年的保姆工作,身後卻留下了10萬餘張美國街景以及街頭人像底片。
  • 攝影界的梵谷-全職保姆Vivian Maier的傳奇一生
    在攝影界,有一個人被譽為是街拍攝影的梵谷,她的名字叫做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1926年2月1日- 2009年4月21日。)薇薇安·邁爾的一生和梵谷有著太多相似之處:性格古怪狂傲,難以接近才華橫溢卻無人問津在世不得志,死後享有極大盛名更奇怪的是,她在世時前後做了40年的保姆工作,鮮少有人知道她會攝影。
  • 紀錄片:攝影師薇薇安·邁爾的雙面人生
    [alert type=white ]薇薇安·邁爾被公認為美國當代最重要的街頭攝影師之一,一輩子只拍攝了街頭,但她卻與大畫家梵谷有著類似懷才不遇的情況,一生默默無聞做著保姆,紀錄片《尋找薇薇安·邁爾》展現了一個尋找的過程,通過各種蛛絲馬跡,挖掘藏在背後的動人故事,為我們拼湊出一個薇薇安的完整形象。[/alert]
  • 《尋找薇薇安·邁爾》:她做了40年保姆、終身未婚,去世時窮困潦倒,死後卻被稱為攝影大師!
    ——《尋找薇薇安·邁爾》2007年,美國一個舊貨商約翰·馬盧夫,在一家拍賣行花費380美元,購得了一大箱六十年代拍攝於芝加哥的舊照片底片。馬盧夫購買這些照片的本意,是為自己撰寫的一本關於地方歷史的書籍尋找影像資料。
  • 《薇薇安·邁爾的瞬間》攝影展在北京展出
    文化部副部長丁偉參觀《薇薇安·邁爾的瞬間》攝影展全國政協常委、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參觀《薇薇安·邁爾的瞬間》攝影展著名攝影家陳勃參觀《薇薇安·邁爾的瞬間》攝影展  薇薇安·邁爾是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攝影師。她終生以保姆為業,直至逝世後,作品才因偶然的機遇而被發現,由此她的名字也隨之從美國傳遍世界各地。這可能是攝影史上最特別的一個個案。
  • 她是一名保姆,死後卻被譽為攝影界的梵谷-Vivian Maier
    在攝影界,有一個人被譽為是街拍攝影的梵谷,她的名字叫做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1926年2月1日- 2009年4月21日。)薇薇安·邁爾的一生和梵谷有著太多相似之處:性格古怪狂傲,難以接近才華橫溢卻無人問津在世不得志,死後享有極大盛名更奇怪的是,她在世時前後做了40年的保姆工作,鮮少有人知道她會攝影。
  • 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 攝影集
    她既是保姆,也是天才攝影師。她生於曼哈頓,卻在芝加哥生活,並帶著奇怪的法國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