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
一位江蘇家長退出家長群的視頻火了,
引起了大家熱議。▽▽▽《「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 你認為家長群算是「壓力群」麼?》
論壇有網友發帖討論:
家長群是不是百害無利?
社區網友@wx_路易vVNa4Kg
家長群最近成為了焦點,家長群是不是百害無利?什麼樣的孩子家長支持家長群,什麼樣的孩子家長抱怨家長群?老師為什麼要在群裡發作業?這些作業是給家長布置的嗎?
如果不在群裡發作業,孩子自己記作業,如果第二天都交了,我覺得老師可以不用在群裡發作業。但如果有孩子不交,他的理由可能是忘了,沒記下作業等,老師怎麼辦?老師都會批評的,但你以為批評都會起作用?你見沒見過每次都批評但就是每次都不交的孩子?老師又不能打孩子。補上作業,用什麼時間補?上課的時間?午休的時間?接下來如果繼續連續不交作業,怎麼辦?只能繼續批評,老師不能打孩子。這時候老師應不應該聯繫家長商討解決辦法?
群裡發作業是給需要的家長看的,有些家長想檢查孩子作業完成情況,避免有些孩子騙家長說我寫完作業了,但是實際上作業沒有完成的情況。
家長群的作用是方便老師與家長溝通,你以為都不溝通是好事?不溝通的話孩子欺上瞞下,學校一套家裡一套。以前的老師確實沒有家長群,那時都是發紙質家長信,但是不方便啊,有更好的溝通方式老師為什麼不用?家校共育才能事半功倍。
自覺的孩子家長操心少,他們不可能抱怨家長群。但大多數的孩子是不會自覺、主動學習的,我覺得家長抱怨的原因就是孩子表現不好需要家長多操心了,他又不想操心,全都推給老師,老師單方面付出,有效果還好,沒效果的話只能是孩子吃虧,孩子也知道了我爸媽都不管,老師能把我怎麼地。其實家長群發作業就是給這些家長看的,希望家長督促孩子完成作業,可能是正好戳中了這些完不成作業的孩子的家長,不想操這份心了,太累。
最後,對策就是:如果家長真是太忙太累太懶,你就當家長群沒看見,或者直接跟老師說我孩子沒寫作業,不交作業沒關係,我們不要成績。老師還能把你怎麼地,老師最多就是心裡想你不要成績我還要成績呢。行吧,簡單點的、累點的、不需要學歷的工作總是需要有人去做的。
僅個人觀點,只說家長群,整個教育大環境,不說個別現象
網友們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
@語晴789:大家吐槽家長群絕對不是單純的因為這個發作業的事情。在群裡發作業、通知是正確的做法。
@qd3691:變味的食品不能吃只能當垃圾處理,變味的家長群不如不要。有也只能作為老師與家長之間發通知,或家長諮詢老師用就可以了。老師與家長,還是回歸本真關係回歸初心的好!
@dongguoshansheng:不要亂帶節奏,布置作業和家長群沒有半毛錢的關係,設立家長群的初衷也不是為了布置作業。老師布置作業,一般都是每天由課代表,課後寫在黑板上,同學們記下來。家長檢查作業,也是通過孩子的作業記錄本來檢查的。大部分公辦學校是這麼幹的。如果某個孩子有問題,老師都是個別和家長溝通,而不是在家長群裡說,只有一些全班共性問題,才在家長群裡說。
@菠蘿和柚子:孩子的受教育過程中,家校合作是必要的,家長與老師的良性溝通也是應該有的,合格的家長必然願意了解孩子在學校學習的進度表現情況甚至學習排名,合格的老師也不會把自己分內的工作嫁接到家長身上去,家長群存在是合理的,看雙方怎麼利用這個溝通渠道了。只是家長們應當確認一點每一位老師對孩子來說都是人生中的一個階段性的陪伴,而你們才是一直在他成長過程中守護的人。
@手機用戶11392388:家長群還是有必要的,關鍵是學校要加強對家長群的監督,不能變成老師加重家長負擔的工具。
@識別圈起卑賤之人:
全體禁言即可。
微信群無法設置全體禁言,但是可以設置群規,除了老師其它人禁止發言,違反者踢出,進二群。
這樣一個班級兩個群。
二群中還發言的踢出進三群。
這樣基本上一群是正常人,二群和三群是卑賤之人。
微信群就是用來老師給家長一對多宣講用的。互動的話單獨加微信溝通。
家長素質參差不齊,不可能都正常。所以得制定規矩,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有益。
無論是微信群還是論壇還是社會,人口構成都差不多,30%正常人,70%不正常,要管理好70%中的一部分有破壞作用的群體。
確實,在孩子的受教育過程中,家校合作是必要的,
家長群存在的初衷也是為了
老師和家長更好的溝通,
一起助力孩子成長。
更多網友對家長群的不滿
是基於對家長的「過分」要求......
12月10日上午,教育部在京召開第四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情況。
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10日表示,將從健全作業布置的機制、提升作業的質量、加強日常監管等三個方面落實好作業的管理工作。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 俞偉躍:對於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這個問題,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作業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老師開展教學評價和精準分析學情的重要手段。這幾年,我們教育部一直以來高度重視作業管理的問題,像中發26號文件、減負三十條等等都有一些明確的要求。在前不久,在山西召開的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和教學工作會議上,寶生部長專門就作業管理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作為五項重要管理的內容之一。目前,像遼寧、山西、長沙等地都陸續出臺了關於規範作業管理的一些意見,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們下一步要主要採取三個方面的舉措,來指導地方按照要求切實落實好作業的管理工作。
第一,健全作業布置的機制,「學校作業的常規管理、年級和班級的統籌、教師試做和面批講解、學生反饋和評估等等方面的機制。」俞偉躍說。
第二,提升作業的質量,主要是在嚴格控制作業總量和時間的基礎上,優化作業的設計,創新作業的形式,強化實踐性的作業,積極探索彈性作業、跨學科的作業。教育部鼓勵各地系統化設計一整套符合學生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要求和學科特點的基礎性作業。
第三,加強日常監管,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切實建立起有利於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良好教育生態。
「但是,不給家長布置作業,並不意味著家長把孩子交給學校就沒有教育的責任了,」俞偉躍說,家長也要在家裡引導培養孩子養成自主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跟學校密切配合,形成育人的合力。
對於家長群,你有什麼想說的?
評論區一起來聊聊吧~
來源:青青島社區、央視新聞客戶端等編輯: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