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是我國電影默片時代的"無冕皇后",當時她正值事業是高峰期,當時她的名聲與當時的電影皇后蝴蝶不分伯仲。
她短暫的一生只經歷了25個歲月,這其中她投身表演事業不超過十年,卻為我們留下了29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創造了形形色色不同命運的婦女形象。
無論是飽受封建舊禮教摧殘的傳統婦女(《掛名的夫妻》),或是妖冶嬌媚卻被豪紳闊少流氓惡霸壓榨的風塵女子(《故都春夢》《桃花泣血記》《神女》),亦或是反抗傳統爭取婚姻自由的新女性(《野草閒花》),還有追求進步的有初步覺悟的女性(《三個摩登女性》《新女性》)等等,她都詮釋得非常經典。
阮玲玉,原名阮鳳根,1910年4月26日,出生在上海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普通工人,雖然不是大貴大富,生活也是溫馨,父親在的時候她擁有一個無憂無慮的溫馨童年。但是好景不長,在她六歲的時候父親因為肺病離世,這個時候家庭的頂梁柱沒有了,一個家也倒了。不得已母親只好去富貴人家家裡做幫傭來供養生活,但是父親角色在成長階段的缺失,讓她埋下了戀父情結的種子。
她母親為了生活在一戶姓張的大戶人家家裡做幫傭,雖然貧困,但是母親也要讓阮玲玉上學,她有幸能夠在貴族寄宿學校崇德女子中學上學,這裡學生大多是來自貴族有錢人家的孩子,那個時候母親叮囑她不要告訴別人她是女傭的女兒。
雖然生活困難,但是阮玲玉在學校受到了人格的啟發,擁有了一定的女性覺醒意識,同時十五歲的她正值發育,出落的亭亭玉立,這個時候她母親幫傭的張家四的公子,張達民對她展開了追求。
張達民比阮玲玉大六歲,英俊帥氣,又有錢,又浪漫,暗地裡還常接濟她的母親,剛開始阮玲玉對這個富家少爺還有點拒絕,但是張達民對她關心的無微不至,對她母親也百般維護,阮玲玉淪陷了,她童年愛的缺失導致長大後對愛的渴望與依賴的人格終於漸漸浮出水面。
阮玲玉戀愛了,愛上了一個好像可以給她無盡愛的男人,但張家不允許張達民與阮玲玉交往,張達民母親要看力阻他們戀愛無望,便辭退了阮玲玉的母親,將她趕出了張家。這更加激起了張達民英雄救美的激情。他瞞著家裡,安排阮玲玉母女住在北四川路鴻慶坊的一個宅子裡,阮玲玉感動了,主動退學和他同居,這年她16歲。
1927年張達民的母親去世,為了拿到遺產,張達民拉著阮玲玉在靈堂前結婚了。這之後,張達民公子哥的劣根性暴露無遺,他拿著自己分到的遺產去賭馬,沒多久,資產消耗殆盡,他們陷入困境。
為了幫助弟弟張達民擺脫生活困境,張家老大張慧衝介紹天生麗質的阮玲玉到明星影片公司應聘,導演卜萬蒼當場決定錄用她擔綱《掛名夫妻》的女主角,阮玲玉將原名鳳根改名阮玲玉,從此以藝名"阮玲玉"進入了演藝圈。踏入演藝圈的阮玲玉一路上好像順風順水,張達民與阮玲玉的同居生活也進入了一段安定時期,阮玲玉還於1927年收養了棄嬰小玉。阮玲玉天天辛苦拍片,而張達民整天卻無所事事,依然頻繁出入賭場和風月之地,再也不是當初那個富有同情心、愛心和正義感那個男人了,他只會不斷的伸手向阮玲玉要錢。對這個不爭氣的男人,阮玲玉勸過哭過鬧過,期間分手過三次,甚至還吞食安眠藥自殺過,所幸被阮母及時發現,才挽回了性命。
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很多上海富豪前往香港避難,阮玲玉也帶著養女小玉與張達民去了香港,在那裡遇到了比自己年長14歲的廣東同鄉、茶業巨商唐季珊。
唐季珊早年畢業於上海南洋公學,之後赴英國留學。1916年回國後,其父邀幾名富商集資10萬元設立華茶公司,由唐季珊負責經營。1930年前後,華茶公司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中資茶葉商行。
在遇到阮玲玉之前,唐季珊正在與另一位影星張織雲婚外同居。當更加年輕貌美的阮玲玉出現時,喜新厭舊的唐季珊很快拋棄了張織雲。唐季珊知道阮玲玉喜歡跳舞,便不斷邀請她到最奢華的舞場裡玩樂,揮金如土。從香港回到上海後,阮玲玉與母親及養女搬離了北四川路與張達民租住多年的愛巢,住進唐季珊在上海新閘路沁園村9號的3層洋房。
1933年4月9日,在福建福清擔任稅務所長的張達民回到家裡發現人去樓空,便到沁園村9號登門交涉。經過討價還價,雙方籤訂《阮玲玉與張達民脫離同居關係約據》,其中第二款規定由阮玲玉每月支付張達民生活費,"每月至多100元為限,以兩年為期"。
但是,隨著阮玲玉身價越來越高,張達民的心理也越來越失去平衡。1934年12月27日,唐季珊收到張達民委託律師寫來的信函,聲稱阮玲玉"竊取財物,侵佔衣飾,共值3000餘元,並私刻張氏之圖章"。阮玲玉不想把事情鬧大,唐季珊卻堅持要反訴張達民"虛構事實,妨害名譽"。
1935年1月10日,上海特區第二法院開庭審理,熱衷於報導名人隱私的各種報刊推波助瀾。阮玲玉沒有勇氣面對這種局面,稱病拒絕出庭。勝訴之後的張達民,又向法院追加了唐季珊與阮玲玉"妨害家庭、通姦重婚"的新罪名。
2月27日那天,阮玲玉稱病沒有出庭,而是律師全權負責。輿論與報紙的壓力,把阮玲玉逼到絕境。
唐季珊並沒有給阮玲玉帶來真正的幸福,他只是摸透了阮玲玉的心思,知道阮玲玉需要什麼。只是把阮玲玉作為成功男士的標籤,貼在自己的臉上,向世人炫耀而已。
唐季珊後來露出了他始亂終棄的本性,不斷地在外面找女人,當阮玲玉鼓起勇氣責問唐季珊時,招來的卻是拳腳相加。甚至阮玲玉深夜從片場回家時,唐季珊居然不讓阮母給女兒開門,讓她活活地在門外受凍一夜。
父親的早逝和童年的生活環境,讓阮玲玉養成了自卑的心理和懦弱的性格,兩個男人對自己先後的背叛,又讓她覺得失去了生活的依靠。
縱使她此時早已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經濟也能完全獨立,但她仍然覺得沒有安全感。再大的成就,也無法彌合她出身傭人之女的自卑。
於是,她又將希望寄托在了第三個男人身上,那就是曾經傾慕於她的導演蔡楚生,希望蔡楚生能帶她逃離是非之地,遠走高飛。
但理智的蔡楚生選擇了拒絕。
終於,在1935年"婦女節"的這天,阮玲玉選擇了放棄,她不想再抗爭,也沒有足夠的勇氣和堅毅的性格去抗爭。
凌晨1點過,阮玲玉讓媽媽為她煮了最後一碗麵,和著3瓶安眠藥,將屈辱和無助一併吞了下去。
實際上,阮玲玉自殺後,唐季珊是有足夠的時間救活阮玲玉的。但他為了掩蓋真相,在把阮玲玉送醫的過程中,故意捨近求遠,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搶救時間,把阮玲玉生還的最後一絲希望,親手掐滅了。
關於阮玲玉留下的"人言可畏"的遺書,據說是唐季珊找人炮製的。真正的兩封遺書,分別留給了張達民和唐季珊的。信中,阮玲玉痛訴了對這兩人的無比憤恨,揭露了這兩人的醜惡嘴臉。
阮玲玉一生嚮往安穩的生活,追求獨立的人格,卻怎麼也掙脫不了這命運的牢籠。由於童年父愛的缺失,阮玲玉一直想要找一個象父親般的疼愛自己的人,可惜的是她總是無法走出愛情的魔咒,遇人不淑,情路坎坷,導致悲劇的生活。
當她每天被記者圍追,每天都在輿論的風尖浪口之上,加上對唐季珊的絕望,阮林玉非常的痛苦,她去找了曾經合作過《新女性》的導演蔡楚生,她對他說:"你帶我走吧,我們離開上海,去香港結婚生子。"
但是蔡楚生是有家室的人,他為了自己的名聲拒絕了阮玲玉的請求。後來蔡楚生在阮玲玉的葬禮上失聲痛哭,要求剪下她的一縷頭髮保存起來。柯靈先生在回憶起蔡楚生與阮玲玉時說道:"這兩位彼此傾心相訴的藝術家,各自痛苦地扼殺了燃燒的熱情。阮玲玉力圖改變命運的努力落空了。要不然,這一齣悲劇也許可以避免。"
如果蔡楚生當初答應了阮玲玉,這一悲劇會被阻止嗎?我們不知道,但這個世界沒有如果,阮玲玉始終將自己的命運放在男人身上,她總是希望生命中有一個男人可以帶她走出苦海,也許無論當時有沒有輿論的壓力,這樣對婚姻對男人的依賴也註定了她一生的悲劇。
阮玲玉在她最美好的年華,在她事業最璀璨的時候飄然而逝,她的死不僅是個人的悲劇,也是中國電影的一大損失,至今令我們扼腕痛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