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小津安二郎的極簡主義

2020-10-13 形上學的詩人

英國建築師約翰·帕森曾經這樣給極簡主義下定義:當一件作品的內容被減至最低限度時所散發的完美感覺。當物體的所有組成部分、所有細節以及所有的連接都被減少壓縮至精華時,他就會擁有這種特性,這就是去掉非本質元素的結果。

簡單來說,極簡主義遵循的是「少即是多」的理念,也就是現在比較流行的「斷舍離」。生活中的「斷舍離」可以去除生活中的冗餘物件,淨化環境,降低欲望,在祥和寧靜中感受生活的溫暖和美好。

而早在上個世界,極簡主義這一概念還未普及的時候,小津安二郎已經開始在他的電影中嘗試「極簡主義」,這部電影就是拍攝於1959年的《早安》。

電影一開始就具有很強的節奏感,這在小津的電影中並不多見。相鄰的房屋、整齊的晾衣繩、和地平線垂直的電線塔、長長的堤壩,這些場景構成了電影的全部,所有的角色和故事都發生在這些場景中。

大人之間的閒言碎語、客套禮貌,孩子之間無聊的遊戲,微弱的抵抗,寥寥幾個鏡頭勾勒出一副熱氣騰騰的生活畫卷。男人在外工作,女人操持著家務照看著孩子。雖有矛盾,但最後總能巧妙化解。這其中,有一半是世俗的選擇,另一半是對漫長歲月的妥協。

一位長期研究小津安二郎電影風格的美國學者說,「《早安》,在某種程度上,是小津最簡潔的電影,沒有運用複雜的形式,是一個用畫面來構建一部電影的例子。」而小津卻一直認為,電影是以餘味定輸贏的。

這樣的想法一直盤庚在小津的大腦中,所以,他總能讓電影在恰到好處的地方結尾,留下回味無窮的定格。他雖然一直關注著「小事」,但這些「小事」經過他的雕琢,別有一番風情。

在《早安》這部電影中,孩子和成人是兩個彼此映照的世界,孩子之間的放屁遊戲,成人之間的問候。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很有意思,孩子之間的放屁遊戲就是孩子之間的問候語,而成人之間的問候語其實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放屁遊戲」。

孩子的世界一半是對世界的好奇,一半是成長的焦慮。成人的世界一半是家庭的責任,一半是相處的謹慎。在《早安》這部電影中,看不見任何所謂的諷刺和批判。

當然,作為一部喜劇,《早安》的確具備很多喜劇元素,不管是人物的生活態度還是矛盾的出現和解決,小津都選擇了比較輕鬆的表達方式。可這畢竟是小津的電影,喜劇絕不是他想要表達的重點。

細細分析這部電影,可以發現,這個由幾間房屋構成的社區其實就是日本社會的縮影。失業酗酒的父親、因為觀念前衛而被孤立的夫妻、分期付款買洗衣機的主婦被懷疑挪用公款、失業在家的英語老師不得已做一些翻譯工作、為了看電影和父母冷戰的兄弟、為了符合「放屁遊戲」要求而不停拉肚子的孩子......這其實就是真實的人間眾生相。

對生活的敏銳觀察是這部電影的基礎,生活實苦,幸好小津沒有讓這種苦澀蔓延,而是注入了積極和樂觀。重新找到了工作的父親,找到合適住處的前衛夫妻,買洗衣機的事情也被理解,失業的英語老師開始了新的生活,買了電視的家庭,放棄了「放屁遊戲」的孩子......一切就好像沒法生活,或許生活本來就是這樣的。

小津在這部電影中多多少少是手下留情了的,《早安》不露聲色地展示了小津的「仁慈」。1932年,小津拍攝了一部《我出生了,但......》這部電影也是關於孩子和成人的,電影中有兩個世界的對立,也有對社會變遷的描述,還有成長中的叛逆和父權的變化。《早安》雖然也是這樣的大主題,但此時的日本社會已經趨於穩定,沒有戰後的蕭條,更多的是直至今天都懸而未決的社會問題:老齡化、失業、被排斥等等。

《早安》中的成長是一種溫和式的成長,就連叛逆也不過是不說話而已,男性角色在《早安》中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權威和尊嚴。兒子和父親之間的關係不再是暴力的推翻,而是商量和妥協。

優秀的電影導演各有各的風格,但像小津這樣將一種風格貫徹到底的導演並不多。小津的電影風格在最初幾年就已經顯現了出來,此後,他用一生來完善這種風格。《早安》雖然不是他的代表作,卻可以代表他藝術理念和電影語言的成熟。

現在不妨來看看,小津的「極簡主義」都包含了哪些特點:

低角度:在拍攝電影的時候小津喜歡把攝影機放在和地板平行的地方,或者高於地板幾十釐米的地方。除了電影中需要人物從窗口往下看的情況外,整部電影的人物的視線變化都比較小。

固定構圖:小津很少使用一些複雜的鏡頭,比較花裡胡哨的電影語言,他更注重畫面的構圖。在拍攝人物移動時,小津通常會以同等速度進行跟拍,保證畫面構圖的穩定。

人物相似:如果抱著獵奇心理來看小津的電影多半會失望,小津電影中的人物相似程度很高。當兩個以上的人出現在同一個畫面中的時候,他們多半保持著相同的姿勢。坐在榻榻米上的時候,出去釣魚的時候,人物的動作大抵相同。

動作幅度小:在小津所有的電影中,除了《風中的母雞》中有女主從樓梯掉落這一幅度比較大的動作之外,其他電影中幾乎沒有激烈的動作。有人評價說,小津的家庭戲是在榻榻米上拍攝的,所以不需要激烈的動作設計。事實的確如此,在小津的家庭戲劇中,人物幾乎都是坐在榻榻米上的。

節奏慢:小津電影中人物的動作、臺詞都保持著較慢的速度。在對話的過程中,對話之間的間隙也比較固定。如果剛開始看小津的電影,這樣的對話安排會覺得不自然,看過幾部電影之後,就能感受到小津獨特的臺詞節奏。

重複次數多:重複也是小津電影的特點,在《早安》這部電影中格外明顯,不僅經常看見重複的場景,有些鏡頭甚至都是一樣的。小津的電影世界乾淨又單純,所以重複的場景是必然的。

重複其實不僅是小津的電影風格,在早期的初探之後,他所有的作品都在重複幾個固定的主題。他一生都在拍攝家庭劇,通過各種家庭來體現社會變遷和人情冷暖。

和擅長拍攝宏大題材和武士題材的黑澤明不同,小津關注的是人的情感的流變,這種流變是細微的,是不知不覺的。這種不知不覺在小津的電影中就成了一種風格,長期堅持這種固定風格,又使得風格成為內容的一部分。

舉凡優秀的電影作品都無法將內容和形式分開,小津的電影更是如此。他選擇了較為封閉的家庭題材,所以電影也帶著一種天然的安靜和緩慢。

極簡主義作品《早安》,雖不是小津最具特色的一部,但卻是喜劇元素最為明顯得一部。沒有《我出生了,但.......》的激烈,沒有《東京物語》的藝術價值,卻有一種讓人情不自禁捧腹的市井風情,這也不失為一種奇特的電影體驗。

相關焦點

  • 小津安二郎的攝影絕活:克制
    所以我想拋卻那些華麗的攝影技巧,來探討一下日本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的作品,和他那種帶有克制風格的電影攝影。小津安二郎和所有偉大的導演一樣,小津安二郎的電影風格一直是非常獨特的,你能在五秒之內就認出他的作品,如緩慢的故事節奏、充滿東方式的智慧和幽默等等。
  • 小津安二郎的「日常之味」
    ( 1955 年 1 月 17 日)這是大師級導演小津安二郎的「日常之味」。 循著小津的冷靜寡言的私人化的記憶去尋找他拍出電影的靈感,雖無必然聯繫,但似乎隱隱地能夠感覺到,那就是他。小津安二郎是公認的日本電影史上三大導演之一,影迷們喜歡小津的電影,大多是被那種餘味悠遠的「小津調」所吸引,他的作品精巧、淡然地表現了日本式的家長裡短和悲歡離合,但就是在這種不起波瀾的平靜中,令人感到人世的寬闊,歲月之風的勁疾。小津一生執導的五十四部劇情長片中,有三十七部存世,中國觀眾熟悉的是《東京物語》以及《晚春》《早安》《浮草》《秋日和》、《秋刀魚之味》等等。
  • 小津安二郎的人間風景
    漫漫假期~融融為你帶來一組小津安二郎的作品集!
  •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出版:愛吃愛睡愛讀書
    小津安二郎是影壇公認的日本電影史上三大導演之一,他和溝口健二、黑澤明鼎足而三,也是世界電影史上風格鮮明、辨識度極高的大師級導演。他的《東京物語》《晚春》《早安》《浮草》《秋日和》等作品,經常被認為是人們了解日本文化的一大窗口。小津安二郎近日,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了《小津安二郎全日記》。
  •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出版:在生活與電影之間的真實小津
    近日,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了《小津安二郎全日記》(以下簡稱《全日記》),這部日記是小津安二郎現存個人日記的集大成之作,全書四十餘萬字,收集整理了小津導演多達32冊,時間跨度從1933年至1963年,接近完整的日記。從三十歲到六十歲,小津安二郎用日記記錄他生活與藝術的真實側影。
  • 電影至誠,日記至真:《小津安二郎全日記》中譯本問世
    電影至誠,日記至真:《小津安二郎全日記》中譯本問世金羊網  作者:何晶  2020-03-04 出生日與去世日的重疊,六十一甲子輪迴,為小津安二郎的人生蒙上了淡淡的傳奇色彩
  •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我要拍的不是故事,而是輪迴與無常」
    小津安二郎出生於1903年12月12日,六十年後的同一天因為身患癌症去世。出生日與去世日的重疊,以及從中國文化看來完成一甲子輪迴的年齡,為小津安二郎的人生蒙上了一層淡淡的傳奇色彩。似乎正應了他說過的一句話:「我要拍的不是故事,而是輪迴、無常等深奧的主題。」小津的一生執導五十四部劇情長片,有三十七部存世。
  • 32冊40餘萬字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首次翻譯出版
    標誌性的《東京物語》外,其他代表作還有《晚春》《早安》《浮草》《秋日和》等。1958年以《彼岸花》獲藝術祭文部大臣賞及紫綬褒獎,1959年獲藝術院賞,1961年以《秋日和》獲亞洲影展最佳導演獎,1963年被選為藝術學院會員,成為首次獲此榮譽的日本電影導演。從三十歲到六十歲,小津安二郎用日記記錄他生活與藝術的真實側影。
  • 小津安二郎鏡頭中的家
    小津安二郎堅持無限遠離好萊塢電影節奏,其緩慢細膩敘事手法被稱為「小津調」。「小津調」具有強烈的人文關懷色彩,深刻影響了侯孝賢、許鞍華、山田洋次、是枝裕和等電影巨匠。他筆下的人物對話極富日常韻味,而又深刻展示著潛藏內心的複雜情緒,獨特的幽默又時常閃現出小津式哲學。
  • 人物 小津安二郎的餘味
    小津安二郎一生創作了54部作品雖部分散佚,仍有30餘部存世從細微之處觀察生活的幸與哀總在省略和留白之處讓觀者體會人生的無奈或明朗超低機位構圖小津安二郎好酒經常酩酊大醉他電影裡的喝酒場面大都是他的儀態如現實中的笠智眾從不喝酒影片裡的演出都是平時觀察小津喝酒所得
  • 食物,天氣和時間:小津安二郎的電影人生
    小津安二郎的日記也可以歸到這一類,從1933年到1963年,他斷斷續續寫30年日記,大多數時候是個吃貨事無巨細地記下「喝紅茶」「吃俄羅斯點心」「吃雞肉火鍋」「吃豬肉豆腐」「吃紅豆飯」,間雜著「喝酒」,很多次地「喝醉了」。  婚喪嫁娶的故事裡,飲食飲酒負擔了眾人的悲歡  這不意外,小津的電影裡,同樣有許多的食物和酒。
  • 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全日記出版
    本報訊(記者 路豔霞)《小津安二郎全日記》近日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該書是日本世界級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現存個人日記的集大成之作,全書四十餘萬字,收集整理了小津導演多達32冊、時間跨度從1933年至1963年接近完整的日記。
  • 原節子:小津安二郎的繆斯
    有一句玩笑話說,導演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分兩半,一半屬於原節子們,另一半屬於笠智眾以及幾個可有可無的男人。這話過於絕對,畢竟小津安二郎的諸如《秋刀魚之味》、《早春》等電影中也沒有出現原節子。然而原節子在小津的電影中溫婉動人、安靜淡雅的女性形象成為日本女性最具代表性的面貌,也成就了她國民女星的地位;而小津的創作也從她的加入開始進入巔峰時期,這樣的互相成就不能不說是一段佳話。
  • 《尋找小津》: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真的存在過嗎?
    導演帶著對東京的好奇,和對小津安二郎的憧憬,來到了這個城市…… 第一站:彈球遊戲室:遊戲像是一種催眠,一種奇怪的快感,勝利已經不再重要,但是,時間在消失。你沉溺於遊戲之中,無法自拔...或許你忘記了你一直要忘記的。這種遊戲出現在戰後,那時候日本想要忘記自己的民族創傷。
  •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還原一代電影巨匠的人生
    [日] 小津安二郎 著 田中真澄 編 周以量 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小津安二郎是日本電影史上三大導演之一,和溝口健二、黑澤明鼎足而三,也是世界電影史上風格鮮明、辨識度極高的大師級導演。在各種史上最偉大的電影導演和最偉大的電影評選中,小津安二郎的名字和他的代表作《東京物語》等都是榜單上無可爭議的常客。其獨特的電影語言和電影美學、固定機位和低拍攝角度,成為無數電影人研究解讀的課題。  在日本電影研究界,田中真澄主要以研究小津安二郎而聞名,其編著的多部著作都是日本研究小津安二郎的必讀文獻,尤其是耗時多年的日記收集和整理成就,盡在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
  • 「日本最偉大的導演」小津安二郎的家庭敘事與現實溫情
    ——小津安二郎日本最具影響力的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出生於1903年的12月12日。也是在同年,在日本東京淺草出現了日本第一家電影院,「電器」館。小津安二郎出生時家境較為優越,世代經商,因此對於他的電影生涯也具有著許大的影響,在1923年,小津進入松竹公司,並開始他的電影生涯。
  • 不喜歡黑澤明的小津安二郎,他的日記藏著怎樣的秘密和私生活?
    不喜歡黑澤明的小津安二郎,他的日記藏著怎樣的秘密和私生活?在這期節目中,我們探討了以下這些內容:《小津安二郎全日記》在國內出版的重要意義?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創作受到哪些文學滋養?
  • 小津安二郎的日記,關於他淡淡的日常生活和行動
    《小津安二郎全日記》內容簡介本書是電影大師小津安二郎現存個人日記的集大成之作,共四十餘萬字,收集整理了小津導演 32 冊、時間跨度從 1933 年至 1963 年接近完整的日記,記錄了他從三十歲到六十歲中生活與藝術的真實側影。
  • 《彼岸花》小津安二郎的溫情凝視
    第一次看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像第一次喝清酒,清醇,溫潤,最後是一點點的冷冽,一點點的惆悵。空鏡頭裡的背景音樂,有點《雪絨花》的調調,略帶憂傷的甜蜜的回憶。工整嚴謹如靜物寫生的構圖,橙紅的水壺,青花茶杯,竹竿上晾曬的衣物,橙色的芬達汽水瓶,走廊盡頭的椅子上的坐墊,麻袋背景的字幕,這些都是小津對日常生活溫情的凝視。
  • 小津安二郎作品推薦,喜歡的看過來
    1、《東京物語》《東京物語》是由小津安二郎執導,笠智眾、原節子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講述了住在小城中的平山周吉老兩口,在與東京成家立業的子女們短暫相聚並迅速分離、各自回到原有生活軌跡的故事。《東京物語》是小津安二郎的代表作,影片講述了日本家庭關係的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