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宣布解除戒嚴
在30年前的今天,1987年7月14日 (農曆六月十九),臺灣宣布解除戒嚴。
蔣經國發布「總統令」
1987年7月14日,已經病入膏肓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蔣經國發布命令,宣告臺灣地區,包括臺灣本島和澎湖地區,自明日零時起解除戒嚴。國民黨赴臺38年來對臺島一直實行戒嚴。
解嚴聲明宣布廢止戒嚴期間依據「戒嚴法」制定的30項法令,並總結解除戒嚴至少有3個方面的意義:軍事管制範圍縮減,行政、司法機關職權普遍擴張,山地管制區由119個減為61個;平民不再受軍法審判;出入境及出版物的管理也移交警察機關及「新聞局」負責。人民權利大幅增加,人民將可依法組黨結社、集會遊行及從事政治活動。解嚴後許多事項不再實行管制,各主管機關的行政裁量權必須以法律為依據,民意機關更能發揮監督功能。
臺灣勞動黨開成立大會
消息一出,臺灣人民歡欣鼓舞奔走相告,各種政治團體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不僅有右翼,也有紅色左翼,比如臺灣勞動黨。1987年11月,他又宣布開放部分人士赴大陸探親,結束了近40年兩岸同胞不相往來的局面。大陸方面高度評價蔣經國先生的這一舉措。
開放報禁黨禁,臺灣並沒有因此引發社會動蕩經濟衰退,反而迎來了下一個十年的經濟快速發展時期,去世前,蔣經國也一掃《蔣經國傳》作者江南遇刺案的民意低迷,達到人生的頂峰。
據蔣經國之子蔣孝嚴回憶說,蔣經國在做出解嚴的決定時,國民黨內還有一些不同的聲音。「黨內一些保守勢力,包括一些大佬,他們認為時機還不成熟,認為這個決定會引起很大的衝擊。」
而對於民進黨,蔣孝嚴認為:「如果民進黨認為,是因為他們的抗爭才促使先父做這個決定,那他們錯了,如果以先父當時的權力來講,對付他們太容易了。」
面對解嚴可能導致的社會失序,蔣經國也有過考慮。但他不顧國民黨內一些思想僵化的大佬的反對,堅持做出了這一決定。
半年後,1988年1月13日,糖尿病引發多器官衰竭的蔣經國去世,死前他留下遺囑,叮囑李登輝等人,勿忘三民主義,勿忘大陸同胞。
愛民如子的蔣經國為中國民主事業所做出的貢獻當為後人永記,他永遠活在臺灣人民和大陸同胞的心中。
孤獨圖書館:一個人的圖書館,你的孤獨是一座花園,我的孤獨是一座天堂。
關注公眾號:孤獨圖書館(gudutushuguan) | 歡迎轉發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 | 禁止轉載】
二維碼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閱讀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