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名著:《三國演義》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2021-02-13 新學語文

朗讀底本:



作者:羅貫中

演播:白雲出岫、藍色百合

清代天津楊柳青年畫

《三國演義》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卻說蒯良曰:「今孫堅已喪,其子皆幼。乘此虛弱之時,火速進軍,江東一鼓可得。若還屍罷兵,容其養成氣力,荊州之患也。」表曰:「吾有黃祖在彼營中,安忍棄之?」良曰:「舍一無謀黃祖而取江東,有何不可?」表曰:「吾與黃祖心腹之交,舍之不義。」遂送桓階回營,相約以孫堅屍換黃祖。

孫策換回黃祖,迎接靈柩,罷戰回江東,葬父於曲阿之原。喪事已畢,引軍居江都,招賢納士,屈己待人,四方豪傑,漸漸投之。不在話下。

卻說董卓在長安,聞孫堅已死,乃曰:「吾除卻一心腹之患也!」問:「其子年幾歲矣?」或答曰十七歲,卓遂不以為意。自此愈加驕橫,自號為「尚父」,出入僭天子儀仗;封弟董晃為左將軍、鄠侯,侄董璜為侍中,總領禁軍。董氏宗族,不問長幼,皆封列侯。離長安城二百五十裡,別築郿塢,役民夫二十五萬人築之: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長安,內蓋宮室,倉庫屯積二十年糧食;選民間少年美女八百人實其中,金玉、彩帛、珍珠堆積不知其數;家屬都住在內。卓往來長安,或半月一回,或一月一回,公卿皆候送於橫門外;卓常設帳於路,與公卿聚飲。一日,卓出橫門,百官皆送,卓留宴,適北地招安降卒數百人到。卓即命於座前,或斷其手足,或鑿其眼睛,或割其舌,或以大鍋煮之。哀號之聲震天,百官戰慄失箸,卓飲食談笑自若。又一日,卓於省臺大會百官,列坐兩行。酒至數巡,呂布逕入,向卓耳邊言不數句,卓笑曰:「原來如此。」命呂布於筵上揪司空張溫下堂。百官失色。不多時,侍從將一紅盤,託張溫頭入獻。百官魂不附體。卓笑曰:「諸公勿驚。張溫結連袁術,欲圖害我,因使人寄書來,錯下在吾兒奉先處。故斬之。公等無故,不必驚畏。」眾官唯唯而散。

司徒王允歸到府中,尋思今日席間之事,坐不安席。至夜深月明,策杖步入後園,立於荼蘼架側,仰天垂淚。忽聞有人在牡丹亭畔,長籲短嘆。允潛步窺之,乃府中歌伎貂蟬也。其女自幼選入府中,教以歌舞,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允以親女待之。是夜允聽良久,喝曰:「賤人將有私情耶?」貂蟬驚跪答曰:「賤妾安敢有私!」允曰:「汝無所私,何夜深於此長嘆?」蟬曰:「容妾伸肺腑之言。」允曰:「汝勿隱匿,當實告我。」蟬曰:「妾蒙大人恩養,訓習歌舞,優禮相待,妾雖粉身碎骨,莫報萬一。近見大人兩眉愁鎖,必有國家大事,又不敢問。今晚又見行坐不安,因此長嘆。不想為大人窺見。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允以杖擊地曰:「誰想漢天下卻在汝手中耶!隨我到畫閣中來。」貂蟬跟允到閣中,允盡叱出婦妾,納貂蟬於坐,叩頭便拜。貂蟬驚伏於地曰:「大人何故如此?」允曰:「汝可憐漢天下生靈!」言訖,淚如泉湧。貂蟬曰:「適間賤妾曾言:但有使令,萬死不辭。」允跪而言曰:「百姓有倒懸之危,君臣有累卵之急,非汝不能救也。賊臣董卓,將欲篡位;朝中文武,無計可施。董卓有一義兒,姓呂,名布,驍勇異常。我觀二人皆好色之徒,今欲用連環計,先將汝許嫁呂布,後獻與董卓;汝於中取便,諜間他父子反顏,令布殺卓,以絕大惡。重扶社稷,再立江山,皆汝之力也。不知汝意若何?」貂蟬曰:「妾許大人萬死不辭,望即獻妾與彼。妾自有道理。」允曰:「事若洩漏,我滅門矣。」貂蟬曰:「大人勿憂。妾若不報大義,死於萬刃之下!」允拜謝。

次日,便將家藏明珠數顆,令良匠嵌造金冠一頂,使人密送呂布。布大喜,親到王允宅致謝。允預備嘉餚美饌;候呂布至,允出門迎迓,接入後堂,延之上坐。布曰:「呂布乃相府一將,司徒是朝廷大臣,何故錯敬?」允曰:「方今天下別無英雄,惟有將軍耳。允非敬將軍之職,敬將軍之才也。」布大喜。允殷勤敬酒,口稱董太師並布之德不絕。布大笑暢飲。允叱退左右,只留侍妾數人勸酒。酒至半酣,允曰:「喚孩兒來。」少頃,二青衣引貂蟬豔妝而出。布驚問何人。允曰:「小女貂蟬也。允蒙將軍錯愛,不異至親,故令其與將軍相見。」便命貂蟬與呂布把盞。貂蟬送酒與布。兩下眉來眼去。允佯醉曰:「孩兒央及將軍痛飲幾杯。吾一家全靠著將軍哩。」布請貂蟬坐,貂蟬假意欲入。允曰:「將軍吾之至友,孩兒便坐何妨。」貂蟬便坐於允側。呂布目不轉睛的看。又飲數杯,允指蟬謂布曰:「吾欲將此女送與將軍為妾,還肯納否?」布出席謝曰:「若得如此,布當效犬馬之報!」允曰:「早晚選一良辰,送至府中。」布欣喜無限,頻以目視貂蟬。貂蟬亦以秋波送情。少頃席散,允曰:「本欲留將軍止宿,恐太師見疑。」布再三拜謝而去。過了數日,允在朝堂,見了董卓,趁呂布不在側,伏地拜請曰:「允欲屈太師車騎,到草舍赴宴,未審鈞意若何?」卓曰:「司徒見招,即當趨赴。」允拜謝歸家,水陸畢陳,於前廳正中設座,錦繡鋪地,內外各設幃幔。次日晌午,董卓來到。允具朝服出迎,再拜起居。卓下車,左右持戟甲士百餘,簇擁入堂,分列兩傍。允於堂下再拜,卓命扶上,賜坐於側。允曰:「太師盛德巍巍,伊、周不能及也。」卓大喜。進酒作樂,允極其致敬。天晚酒酣,允請卓入後堂。卓叱退甲士。允捧觴稱賀曰:「允自幼頗習天文,夜觀乾象,漢家氣數已盡。太師功德振於天下,若舜之受堯,禹之繼舜,正合天心人意。」卓曰:「安敢望此!」允曰:「自古有道伐無道,無德讓有德,豈過分乎!」卓笑曰:「若果天命歸我,司徒當為元勳。」允拜謝。堂中點上畫燭,止留女使進酒供食。允曰:「教坊之樂,不足供奉;偶有家伎,敢使承應。」卓曰:「甚妙。」允教放下簾櫳,笙簧繚繞,簇捧貂蟬舞於簾外。有詞贊之曰:「原是昭陽宮裡人,驚鴻宛轉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按徹《梁州》蓮步穩,好花風嫋一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又詩曰:「紅牙催拍燕飛忙,一片行雲到畫堂。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舞罷,卓命近前。貂蟬轉入簾內,深深再拜。卓見貂蟬顏色美麗,便問:「此女何人?」允曰:「歌伎貂蟬也。」卓曰:「能唱否?」允命貂蟬執檀板低謳一曲。正是:「一點櫻桃啟絳唇,兩行碎玉噴陽春。丁香舌吐衠鋼劍,要斬奸邪亂國臣。」卓稱賞不已。允命貂蟬把盞。卓擎杯問曰:「青春幾何?」貂蟬曰:「賤妾年方二八。」卓笑曰:「真神仙中人也!」允起曰:「允欲將此女獻上太師,未審肯容納否?」卓曰:「如此見惠,何以報德?」允曰:「此女得侍太師,其福不淺。」卓再三稱謝。允即命備氈車,先將貂蟬送到相府。卓亦起身告辭。允親送董卓直到相府,然後辭回。

乘馬而行,不到半路,只見兩行紅燈照道,呂布騎馬執戟而來,正與王允撞見,便勒住馬,一把揪住衣襟,厲聲問曰:「司徒既以貂蟬許我,今又送與太師,何相戲耶?」允急止之曰:「此非說話處,且請到草捨去。」布同允到家,下馬入後堂。敘禮畢,允曰:「將軍何故怪老夫?」布曰:「有人報我,說你把氈車送貂蟬入相府,是何意故?」允曰:「將軍原來不知!昨日太師在朝堂中,對老夫說:『我有一事,明日要到你家。』允因此準備小宴等候。太師飲酒中間,說:『我聞你有一女,名喚貂蟬,已許吾兒奉先。我恐你言未準,特來相求,並請一見。』老夫不敢有違,隨引貂蟬出拜公公。太師曰:『今日良辰,吾即當取此女回去,配與奉先。』將軍試思:太師親臨,老夫焉敢推阻?」布曰:「司徒少罪。布一時錯見,來日自當負荊。」允曰:「小女頗有妝奩,待過將軍府下,便當送至。」布謝去。次日,呂布在府中打聽,絕不聞音耗。逕入堂中,尋問諸侍妾。侍妾對曰:「夜來太師與新人共寢,至今未起。」布大怒,潛入卓臥房後窺探。時貂蟬起於窗下梳頭,忽見窗外池中照一人影,極長大,頭戴束髮冠;偷眼視之,正是呂布。貂蟬故蹙雙眉,做憂愁不樂之態,復以香羅頻拭眼淚。呂布窺視良久,乃出;少頃,又入。卓己坐於中堂,見布來,問曰:「外面無事乎?」布曰:「無事。」侍立卓側。卓方食,布偷目竊望,見繡簾內一女子往來觀覷,微露半面,以目送情。布知是貂蟬,神魂飄蕩。卓見布如此光景,心中疑忌,曰:「奉先無事且退。」布怏怏而出。

董卓自納貂蟬後,為色所迷,月餘不出理事。卓偶染小疾,貂蟬衣不解帶,曲意逢迎,卓心意喜。呂布入內問安,正值卓睡。貂蟬於床後探半身望布,以手指心,又以手指董卓,揮淚不止。布心如碎。卓朦朧雙目,見布注視床後,目不轉睛;回身一看,見貂蟬立於床後。卓大怒,叱布曰:「汝敢戲吾愛姬耶!」喚左右逐出,今後不許入堂。呂布怒恨而歸,路遇李儒,告知其故。儒急入見卓曰:「太師欲取天下,何故以小過見責溫侯?倘彼心變,大事去矣。」卓曰:「奈何?」儒曰:「來朝喚入,賜以金帛,好言慰之,自然無事。」卓依言。次日,使人喚布入堂,慰之曰:「吾前日病中,心神恍惚,誤言傷汝,汝勿記心。」隨賜金十斤,錦二十匹。布謝歸,然身雖在卓左右,心實繫念貂蟬。

卓疾既愈,入朝議事。布執戟相隨,見卓與獻帝共談,便乘間提戟出內門,上馬徑投相府來;系馬府前,提戟入後堂,尋見貂蟬。蟬曰:「汝可去後園中鳳儀亭邊等我。」布提戟逕往,立於亭下曲欄之傍。良久,見貂蟬分花拂柳而來,果然如月宮仙子,——泣謂布曰:「我雖非王司徒親女,然待之如已出。自見將軍,許侍箕帚。妾已生平願足。誰想太師起不良之心,將妾淫汙,妾恨不即死;止因未與將軍一訣,故且忍辱偷生。今幸得見,妾願畢矣!此身已汙,不得復事英雄;願死於君前,以明妾志!」言訖,手攀曲欄,望荷花池便跳。呂布慌忙抱住,泣曰:「我知汝心久矣!只恨不能共語!」貂蟬手扯布曰:「妾今生不能與君為妻,願相期於來世。」布曰:「我今生不能以汝為妻,非英雄也!」蟬曰:「妾度日如年,願君憐而救之。」布曰:「我今愉空而來,恐老賊見疑,必當速去。」蟬牽其衣曰:「君如此懼怕老賊,妾身無見天日之期矣!」布立住曰:「容我徐圖良策。」語罷,提戟欲去。貂蟬曰:「妾在深閨,聞將軍之名,如雷灌耳,以為當世一人而已;誰想反受他人之制乎!」言訖,淚下如雨。布羞慚滿面,重複倚戟,回身摟抱貂蟬,用好言安慰。兩個偎偎倚倚,不忍相離。

卻說董卓在殿上,回頭不見呂布,心中懷疑,連忙辭了獻帝,登車回府;見布馬繫於府前;問門吏,吏答曰:「溫侯入後堂去了。」卓叱退左右,逕入後堂中,尋覓不見;喚貂蟬,蟬亦不見。急問侍妾,侍妾曰:「貂蟬在後園看花。」卓尋入後園,正見呂布和貂蟬在鳳儀亭下共語,畫戟倚在一邊。卓怒,大喝一聲。布見卓至,大驚,回身便走。卓搶了畫戟,挺著趕來。呂布走得快,卓肥胖趕不上,擲戟刺布。布打戟落地。卓拾戟再趕,布已走遠。卓趕出園門,一人飛奔前來,與卓胸膛相撞,卓倒於地。正是:沖天怒氣高千丈,僕地肥軀做一堆。未知此人是誰,且聽下文分解。

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張翼德怒鞭督郵 何國舅謀誅宦豎

第三回  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

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

第五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第六回  焚金闕董卓行兇 匿玉璽孫堅背約

第七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主編雲天微信:18175799983

投稿郵箱:xyw9128@qq.com

感謝您把每天珍貴的幾分鐘留給一本書、幾段話

請關注:原創徵稿啟事

喜歡本文的親們,請點讚轉發

相關焦點

  •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卻說蒯良曰:「今孫堅已喪,其子皆幼,乘此虛弱之時,火速進軍
  • 《幼三國》第十七回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董卓看著婀娜多姿的貂蟬,肥大的臉笑成了一朵花……今天啊,就讓Tiger叔叔來給我們講講董太師大鬧鳳儀亭的故事吧~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即可免費收聽晚安故事喲~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第二回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第三回 張翼德揮鞭打督郵第四回 進洛陽董卓欲廢帝第五回 贈赤兔巧計收呂布第六回 王司徒過壽哭天下
  • 《三國演義》電子書在線閱讀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第六回 焚金闕董卓行兇 匿玉璽孫堅背約第七回 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第九回 除暴兇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第十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第十一回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讓徐州 曹孟穗大戰呂布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楊奉董承雙救駕
  • 《三國演義》第010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第010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老賊董卓在酒席宴前殺死了司空大人張溫,他是為了殺一儆百啊。貂蟬趕忙就跪下了:「大人有話只管請講當面,奴婢我怎麼能受得了大人您的大禮呢?」「咳,貂蟬吶,我並非拜的是你,我拜的是漢室江山!」說著,他們互相攙扶起來。王允這才把心腹話說了,說:「董卓專權,橫行霸道。為所欲為,他殺害了多少忠良!我今天想把董賊給除掉,滿朝文武所懼者並非是董卓而是呂布。我觀此二人都是酒色之徒,我想用一連環計,先把你許嫁給呂布,然後再把你嫁與董卓。
  • 秋風五丈原 ——《三國演義》郵票第五組「秋風五丈原」欣賞
    可以說從五丈原四下瞭望,讓人不由不聯想發生在1700多年諸葛亮在此導演的那一幕幕金戈鐵馬,波瀾壯闊的歷史大劇。說古論今,追思先賢。後世人為了紀念諸葛亮,在五丈原北端建有武侯廟,廟宇坐南朝北,聳峙五丈原頭。當地《岐山縣誌》記載建於元代至元初年。而元代人郭思恭的《漢丞相諸葛公五丈原廟記》中有:「廟自漢至今,千百餘年」。看來此廟始建於漢末晉初之際了。
  • 收聽《三國演義》第010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第010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老賊董卓在酒席宴前殺死了司空大人張溫,他是為了殺一儆百啊。可把這些眾文武啊,給嚇壞了,他們是又氣又恨又怕啊。貂蟬趕忙就跪下了:「大人有話只管請講當面,奴婢我怎麼能受得了大人您的大禮呢?」「咳,貂蟬吶,我並非拜的是你,我拜的是漢室江山!」說著,他們互相攙扶起來。王允這才把心腹話說了,說:「董卓專權,橫行霸道。為所欲為,他殺害了多少忠良!我今天想把董賊給除掉,滿朝文武所懼者並非是董卓而是呂布。我觀此二人都是酒色之徒,我想用一連環計,先把你許嫁給呂布,然後再把你嫁與董卓。
  • 瓷器上的四大名著|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歷代清帝對該歷史演義小說系列人物典故非常痴迷,《三國演義》甚至被稱為清朝的立國之寶。以《以《三國演義》人物故事為繪製題材的瓷器在明清時期非常盛行,「草船借箭」「空城計」「單騎救主」等著名的歷史典故被技藝高超的繪瓷工匠們描繪得栩栩如生,成為永恆的傳世經典。【桃園三結義】出自《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 《三國演義》有聲朗讀版在線聽書MP3 第010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第010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貂蟬趕忙就跪下了:「大人有話只管請講當面,奴婢我怎麼能受得了大人您的大禮呢?」「咳,貂蟬吶,我並非拜的是你,我拜的是漢室江山!」說著,他們互相攙扶起來。王允這才把心腹話說了,說:「董卓專權,橫行霸道。為所欲為,他殺害了多少忠良!我今天想把董賊給除掉,滿朝文武所懼者並非是董卓而是呂布。我觀此二人都是酒色之徒,我想用一連環計,先把你許嫁給呂布,然後再把你嫁與董卓。
  • 聽名著:《三國演義》第十回
    《三國演義》第十回 勤王室馬騰舉義 報父仇曹操興師卻說李、郭二賊欲弒獻帝。張濟、樊稠諫曰:「不可。馬超勒馬便回。李蒙見王方刺死,一騎馬從馬超背後趕來。超只做不知。馬騰在陣門下大叫:「背後有人追趕!」聲猶未絕,只見馬超已將李蒙擒在馬上。原來馬超明知李蒙追趕,卻故意俄延;等他馬近舉槍刺來,超將身一閃,李蒙搠個空,兩馬相併,被馬超輕舒猿臂,生擒過去。軍士無主,望風奔逃。馬騰、韓遂乘勢追殺,大獲勝捷,直逼隘口下寨,把李蒙斬首號令。
  • 聽名著:《三國演義》第十三回
    作者:羅貫中演播:白雲出岫、藍色百合《三國演義》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楊奉董承雙救駕卻說曹操大破呂布於定陶張飛聽了,瞋目大叱曰:「我哥哥是金枝玉葉,你是何等人,敢稱我哥哥為賢弟!你來!我和你鬥三百合!」玄德連忙喝住,關公勸飛出。玄德與呂布陪話曰:「劣弟酒後狂言,兄勿見責。」布默然無語。須臾席散。布送玄德出門,張飛躍馬橫槍而來,大叫:「呂布!我和你並三百合!」玄德急令關公勸止。次日,呂布來辭玄德曰:「蒙使君不棄,但恐令弟輩不能相容。布當別投他處。」玄德曰:「將軍若去,某罪大矣。
  • 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第二十六回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空城計嚇跑司馬懿
    司馬懿兵臨城下,見城門大開,幾個老兵在掃地,耳聽諸葛亮琴聲鎮定不亂,心中疑惑,不敢貿然進城,自退二十裡路觀察。及至探明實情返回時,趙雲率大軍已到,司馬懿中了諸葛亮的空城之計。毛宗崗是現存《三國演義》的修訂者,其情節上有一定的變動,有增刪,還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無障礙閱讀彩繪四大名著(小學生版)(全4冊) 圖文互動、注音解詞——全面掃清閱讀障礙。 專為小學生打造的四大名著「悅」讀版! 20開大開本,翻閱更方便。 全4冊,一冊一部名著,想讀哪部讀哪部。 每冊32回,甄選、合併精彩章節,小說情節更緊湊。
  • 聽名著:《三國演義》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軍 曹孟德會合三將
    呂布使人探聽得張勳一軍從大路逕取徐州,橋蕤一軍取小沛,陳紀一軍取沂都,雷薄一軍取琅琊,陳蘭一軍取碣石,韓暹一軍取下邳,楊奉一軍取浚山:七路軍馬,日行五十裡,於路劫掠將來。乃急召眾謀士商議,陳宮與陳珪父子俱至。陳宮曰:「徐州之禍,乃陳珪父子所招,媚朝廷以求爵祿,今日移禍於將軍。可斬二人之頭獻袁術,其軍自退。」布聽其言,即命擒下陳珪、陳登。陳登大笑曰:「何如是之懦也?
  • 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第十八回 孔明氣死周瑜 馬超痛失西涼
    魯肅便趁勢將周瑜的假途滅虢之計用上,諸葛亮「中計」。劉備接到周瑜送來的親筆信大驚,認為西川必將被周瑜所取。孔明則識破了周瑜的假途滅虢之計,決定調動所有人馬,憑藉天時地利之優與之殊死一撥。毛宗崗是現存《三國演義》的修訂者,其情節上有一定的變動,有增刪,還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無障礙閱讀彩繪四大名著(小學生版)(全4冊) 圖文互動、注音解詞——全面掃清閱讀障礙。 專為小學生打造的四大名著「悅」讀版! 20開大開本,翻閱更方便。 全4冊,一冊一部名著,想讀哪部讀哪部。 每冊32回,甄選、合併精彩章節,小說情節更緊湊。
  • 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第十一回 徐元直力薦臥龍 劉皇叔三顧草廬
    毛宗崗是現存《三國演義》的修訂者,其情節上有一定的變動,有增刪,還整頓回目,修正文辭,改換詩文。無障礙閱讀彩繪四大名著(小學生版)(全4冊) 圖文互動、注音解詞——全面掃清閱讀障礙。 專為小學生打造的四大名著「悅」讀版! 20開大開本,翻閱更方便。 全4冊,一冊一部名著,想讀哪部讀哪部。 每冊32回,甄選、合併精彩章節,小說情節更緊湊。
  • 連載毛批本三國演義·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連環計 董太師大鬧鳳儀亭【十八路諸侯,不能殺董卓,而一貂蟬足以殺之;劉、關、張三人,不能勝呂布,而貂蟬一女子能勝之。以衽席為戰場,以脂粉為甲冑,以盼睞為戈矛,以嚬笑為弓矢,以甘言卑詞為運奇設伏,女將軍真可畏哉!當為之語曰:「司徒妙計高天下,只用美人不用兵。」 為西施易,為貂蟬難。
  • 三國演義回目整理1-18回
    張讓等幾名宦官劫持少帝劉辯、陳留王劉協逃走。少帝、陳留王孤身走脫,遇見崔烈兄弟相助,後遇見袁紹、王允、董卓等人保駕回京。董卓掌握何進部下兵馬,次日召集群臣商議廢立之事。丁原反對,董卓見丁原義子呂布威風,作罷。再次日,呂布帶兵殺敗董卓。董卓手下李肅帶金珠,赤兔去說降了呂布。呂布殺了丁原,投到董卓帳下,拜董卓為義父。
  • 《三國演義》毛宗崗古文批註全解第七回:袁紹盤河戰公孫,孫堅跨江擊劉表
    這句的意思是,看這回公孫瓚與袁紹打仗,在一天之內,一會兒是公孫瓚大財,一會兒是袁紹大敗,戰局變化多端,無法預測。等看到劉表那一段時,以劉表的文弱,遇上勇猛強壯的孫堅,本來以為孫堅必勝,劉表必敗,可是事實剛好相反,戰局的變化發展,竟如此的難以預料。唉,世上事紛繁眾多,又哪裡有可以按照常理預測的呢?一本《三國志》書,都應該抱著不可按照常理預測的態度去看。
  • 讀名著:《三國演義》第三十回
    雙方在官渡對峙,袁紹不聽許攸分軍擊許昌的建議,反疑責許攸,許攸棄紹曹操,獻計曹操領兵燒袁紹屯糧的烏巢。沮授諫袁紹派重兵守烏巢,紹不聽,烏巢被燒。曹操大破袁紹。袁紹見子得勝,揮鞭一指,大隊人馬擁將過來,混戰大殺一場,各鳴金收軍還寨。操與諸將商議破紹之策。程昱獻十面埋伏之計,勸操退軍於河上,伏兵十隊,誘紹追至河上,「我軍無退路,必將死戰,可勝紹矣。」操然其計。左右各分五隊。左:一隊夏侯惇,二隊張遼,三隊李典,四隊樂進,五隊夏侯淵;右:一隊曹洪,二隊張郃,三隊徐晃,四隊于禁,五隊高覽。中軍許褚為先鋒。次日,十隊先進,埋伏左右已定。
  • 名著導讀之《三國演義》(一):1-120回內容梗概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一百二十回。作者羅貫中,元末明初人,是一位擅長小說、戲曲的通俗文學家。他在民間傳說、話本、戲曲的基礎上,運用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資料,加以整理和創造,寫成了這部長篇巨著。書成以後,在流傳過程中還經過許多人增刪潤色,直至清康熙年間,毛綸和毛宗崗父子又對它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加工修改,提高了全書的藝術水平。這就是現在通行的本子《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