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古代婚姻史:周代夫權制婚姻下的一夫多偶制

2021-01-18 弘厚聊文化

縱觀歷史不難發現,周代可以稱得上是我國婚姻制度的開始,又因為周代獨特的歷史文化禮制背景,致使周代的婚姻制度有著這個朝代鮮明的特點,周代婚姻中有著許多的習俗需要遵循。我們跟著小編來聊一聊,周代夫權制婚姻下的一夫多偶制究竟是怎麼樣的?

明確要求一夫一妻制的周代,夫妻之道被後代遵循。

周代是極具特點的朝代,在特定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婚姻制度也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周代婚姻所遵循的習俗有很多,如「一夫一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同姓不婚」的「門當戶對」「居喪不婚」「尊卑不婚」等,又如,周代天子和諸侯的正妻去世,雖可從正妻陪嫁女子中遞補為妻子,卻不可再娶。在周代,一夫一妻制被明確要求,夫妻被視為天地日月唯一性和持久性是夫妻關係的重要特徵。周代這種以天地日月為象徵的夫妻之道被後來的唐律所繼承。

雖然周代男子有妾有婢,且可多妾,但法定妻子只有一人。準確的說法是,周代的婚姻形式為「以多妾制為補充的一夫妻制"或「夫多偶」,而不是一夫多妻制。周代上至天子、諸侯,下到貴族,普遍實行一夫多偶婚姻,周代貴族普遍多妾,且與等級地位有關。《左傳》中記載了諸侯可「一娶九女」,實際不止如此。

奴隸制社會的周代,其婚姻禮儀卻非常完善,尤其是關於妻和妾,在法律上就有著明確的區分,一夫多偶在周代客觀存在。

在小編看來,這是奴隸主貴族妻妾合法化的證明,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周代奴隸主貴族在政治上的特權。可見,因政治地位經濟條件以及家族勢力等諸多不同的原因,一夫多偶在周代社會客觀存在:「天子有後,有夫人,有世婦,有嬪,有妾,諸侯有夫人,有世婦,有妻,有妾」。周代在正規的聘婚和自由婚外的媵嫁婚,以及媵嫁婚中的姐妹共夫也是周代一夫多偶的一個真實寫照。這點在《詩經》中也有體現。

一夫一妻是周代普通百姓普遍通行的婚姻制度,特別是在社會底層,經濟地位決定了百姓只能一夫一妻。周代的這一婚姻制度具有先進性,《論語·先問》中有「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其意即為庶人無妾,只有夫婦才可以相對。

周代實行夫權制,周代一夫一妻式家庭亦以此為綱,因此在周代男子可隨便提出離婚,而女子必須從一而終。周代社會的「一夫一妻」婚姻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始婚姻中的一些基本遺俗。雖然在周代婚姻組成中的男女結合還不能構成完整意義上的個體小家庭,但據資料記載,這已然可作為家庭成分而被包含在整個家族之中。

知識小拓展

通過以上介紹,小編也了解到了,雖然在周代一直提倡「一夫一妻制」婚姻,但是在「一妻」之下,周代男子的地位卻遠遠高於周代女子,這是一個妥妥的夫權制社會。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文末留言告訴小編哦。

相關焦點

  • 西藏「多偶制」家庭,晚上如何分配時間的?看完臉都紅了!
    西藏大家更多關注西藏的婚姻,大中城市藏族人普遍實行的是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但是在藏南和藏北那些不發達的偏遠地區,多偶制現象十分普遍。有「一妻多夫制」和「姐妹共夫」及其他情況。西藏風光藏族雖然是一個男性彪悍勇猛的民族,但在古代卻是一個以女性為中心的社會。遊牧部落,因為居無屏障,容易受外敵侵襲。所以健壯男子保衛家族,婦女在管理家務和照顧老弱病殘。這樣就形成了以女性為中心的制度。
  • 淺談古代婚姻史:明代婚姻中的「成婦禮」,和明代服飾特徵
    而且,明代人對服裝服制也有獨特的見解,我們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下,明代婚姻中的「成婦禮」,和明代服飾特徵都有什麼吧?在明代,「六禮」結束並不意味著婚儀就結束了,「成婦禮」依然是婚禮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雖然「六禮」是婚姻締結中的六個基本步驟,但「六禮」完畢之後並不意味婚姻儀式就此結束。在婚娶當天舉行的禮儀,只是完成了成妻之禮,也只是完成了男女成為夫妻的手續而已。
  • 女部漢字與中國古代婚姻文化
    本文就從女部漢字入手,一窺中國古代婚姻文化的發展。這樣婚姻顯然與後來的一夫一妻制還是大不相同的,結合於離異都是較為隨意的。從「媵」字看一夫一妻多妾制「媵」,形聲字。《說文解字》無記載,今篆(見上圖),從女從朕會意,朕也兼表聲。《漢字源流字典》中記載:「媵」是「剩」(陪送財禮)的異體字,是「朕」的加旁分化字,是「送」的後起分化字。
  • 婚姻制度在未來會消亡嗎
    那巴黎公社有沒有取消婚姻制度呢?這點我也存疑。當你談財產公有制的時候,狹義上看,財產公有不會影響婚姻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它很大可能不會消滅。但從廣義上理解財產公有時,就把除了價值物以外的東西也算了進去,那婚姻制度存在的理由就被大大削減了。比如古代父權制封建社會,妻子被視為丈夫的財產,為了從法權上證明這種佔有權,婚姻制度就很有它存在的必要,目的是為了保護丈夫的私有財產不受他人侵犯。
  • 一夫一妻制在未來會消失嗎?社會學家:有可能,開放式婚姻會出現
    單身人數越來越多,結婚越來越晚,離婚的越來越多…… 為什麼婚姻在走下坡路,難道婚姻制度本身有問題嗎? 未來的某天,婚姻制度會消亡嗎? 試想,在古代,通常十幾歲就結婚,然後三四十歲離世,結婚後,也就有二十年左右的時光,通常還沒到厭倦的程度。 而在現在,一夫一妻制度要求對著一個人五六十年,厭倦和不滿自然也隨之加大了。 有些人一聽就會望而生畏,難以忍受。
  • 古代婚姻制度——「同姓不婚」
    現代《民法典》規定禁止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結婚,如果結婚屬於無效婚姻。在制度設計上主要考慮倫理道德以及優生優育。其實,在古代社會,也是限制近親結婚,而且還十分嚴苛。古代社會除了遵循「一夫一妻多妾制」原則外,所遵循的另一條很重要的婚姻締結原則就是「同姓不婚」。不論遠近親疏,只要是同一姓氏的男女之間就不可以結婚。據《魏書·高祖紀》記載:「夏殷不嫌一姓之婚,周制始絕同姓之娶。」也就是說,「同姓不婚」的婚姻制度始建於西周。
  • 天家「一夫一妻」的正解:明孝宗婚姻的真相
    皇帝說史這是一篇讀者的投稿,講的是史上唯一的「一夫一妻帝後」,沒故事,有分析,文章語言生動有趣
  • 一夫一妻制反人性?|開放式婚姻,是出軌遮羞布,還是婚戀趨勢?
    所謂開放式關係:它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一夫一妻制,也不具有排他性跟絕對忠誠性。而是兩個人在彼此平等的基礎上,任一方都能在對方知情並許可下與他人發生性關係。開放式關係的爭議性很大,有人認為這是自由選擇權,有人認為這是對關係的不忠。關於這個話題,你又有哪些想法和見解呢?留言區見。
  • 曾批評聖經一夫一妻制情場男星如今活出婚姻幸福滋味大讚婚姻好得無比
    2016年著名男星休葛蘭在上《天狼星衛星廣播電臺》宣傳喜劇片《走音天后》時曾批評聖經一夫一妻制的婚姻觀點是錯誤的,那時他覺得,一對一的婚姻關係既無聊又不浪漫。他不覺得人類應該關在長達40年的一夫一妻制度裡,他形容這是『自我封閉』。
  • 淺談古代婚姻史:在周代,女子婚後確認家庭地位竟然需要祭祖?
    我們都知道,周代受其特殊的政治、文化以及經濟等方面的影響,所以周代的婚姻制度特點非常鮮明,作為我國奴隸制社會的鼎盛時期,周代也逐漸演化出了非常完善的婚禮禮儀,尤其是周人對婚姻中的祭祖禮儀則尤為重視。我們跟著小編來聊一聊,周代女子在婚姻中的家庭地位怎麼樣?婚後確認家庭地位竟然需要祭祖嗎?
  • 探秘西藏的藏俗婚制:古代一妻多夫和一夫多妻的家庭生活形式並存
    在古代乃至現在,西藏比較發達的地區,比如大中城市裡,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制,和大多數的我們一樣,婚姻生活幸福和諧。但是,在西藏的一些偏遠山區,生產力低下,經濟不發達,生活條件差,比如在藏南和藏北地區,多偶制現象十分普遍。比如在喜馬拉雅山南北兩麓,很多地方至今仍存在一妻多夫或者一夫多妻的家庭現象。
  • 婚姻的本質
    在中國古代,婚姻家庭關係主要是通過維護宗法等級制度的禮法和習慣來調整的,而所謂宗法等級制度是父系血緣結構和階級社會的政治秩序相結合的統治形式。從《禮記》《儀禮》《周禮》等古籍中不難覓得對「婚禮」和「家禮」的描述。「以合二姓之好」和「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顯示了婚姻是以家族傳宗接代作為宗旨;家禮則約定了「家長制」「父權」「夫權」等規範。
  • 淺談古代媒人的重要性: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婚
    文丨塵封歷史君(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電視劇中的媒人濃妝豔抹,頭戴大紅花,嘴角有著明顯的大痣,而古人的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八個字伴隨著封建歷史社會的幾千年,可見媒人在古代婚姻中地位有多重要,幾乎與父母平起平坐。
  • 大哥成龍花心被嘲,研究表明,越聰明的男人越適應一夫一妻制
    而她典型的正妻姿態,則體現在英兒插足婚姻之後,她還將英兒帶往紐西蘭,三個人共同生活在一個屋簷下,這更是一段佳話。如果顧城沒有殺妻,任性算什麼,出軌算什麼,一切看來都是佳話。,而更進一步到了養育的時候,婚姻關係也就隨之產生了。
  • 從古代「平妻」制度,看渣男梁正賢和洗米華「一南一北」的婚姻
    這讓我想起一個學姐的故事:學姐當初在國外工作的時候,因為工作接觸,認識了前男友,一個成功的中年商人,後來在他的追求下,成了他的女朋友「平妻」一詞,主要是針對古代商人,古代出門做生意因為交通等問題,時間比較久,家裡的妻子父母在,是不能出門的。所以,商人為了方便滿足自己,在做生意的地方,娶了「平妻」,幫助打理在外事務,雖然和正妻一樣的都是「娶」,但法律地位相當於「妾」,說白了還是「三」,如果男主人去世,平妻和孩子能得到的一般特別少。
  • 英國史丨亨利八世:以一場婚姻挑起宗教改革運動
    在亨利八世的推動下,英國的各方勢力都靠攏到以亨利八世為中心的世俗權力這一番來,而逐漸脫離了羅馬天主教教皇的神權統治。英國也通過這場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壯大了英國國教,從此,英國國王不再只是世俗世界的老大,英國國王也成為宗教神權的最高權威,在英國的國教新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 開放式婚姻也許會出現?年輕人不願結婚的4點原因,有5個解決方法
    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不願意結婚,特別是大城市的男女更為顯著,這種單身趨勢甚至在全球開始盛行,比如美國獨居的比例佔百分之50,而在中國獨居的也超過了2億,佔比百分之16,雖然比例不高,卻一直處於上漲趨勢,不願意結婚的人,越來越多了 為什麼談戀愛的人多,結婚的人少?現在的年輕人到底是怎樣的心理?
  • 古代什麼人才有資格娶很多媳婦?
    一說起古代,很多人都會想起三妻四妾,自認為穿越過去,就可以享盡齊人之福,然而,醒醒吧,想娶三妻,那是不可能的,除了元朝,其餘,從婚姻的發展史上看,主流還是講究一妻,即只能有一個正妻。也就是說,倘若論起古人的婚姻,準確點的叫法應該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 因為長相醜陋,她靠「欺騙」得來婚姻,沒想到卻造成了一生的悲劇
    但是現實往往不盡人意,婚姻的不幸也給雙方帶來一生的痛苦。我國著名小說家張恨水因為妻子以欺騙的形式與他締結婚約,最後也造成了一段不幸的婚姻。古代的婚姻制度我們的文化形式多樣,婚姻也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而逐漸地發生變化。我們古代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婚姻大多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為主,人們沒有自由的選擇權。婚姻大事由父母做主,如果違背了父母的意願,這段婚姻不會被認可。
  • 婚姻的本質是什麼?心理學:婚姻制度在未來會不會徹底消亡?
    人類社會從雜亂性交時期,演變到當下的一夫一妻制,即使有的人在質疑,婚姻制度是否會在未來消亡,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制度依然會長期存在。一種制度的誕生,必然是源自於一種群體性的需要。人之所以需要婚姻,是出自於生理與心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