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陳英雄 | 挪威或許沒有森林,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電影

2021-02-21 CCTV文化十分

 每天十分鐘,帶你漲知識

「我不知道自己的電影受不受歡迎」,「我不看新聞」,「不同國家的電影不需要融合」,「我拍的電影只能代表自己」······面對創作,導演陳英雄是非常自我的。

與陳英雄的對話過程,讓我想起了塵封記憶中的《挪威的森林》,渡邊、直子、綠子都一一復活。

《挪威的森林》劇照

他說只拍觸動自己的東西。採訪結束,我心中明了,《挪威的森林》青年人的「自我意識」、詭僪清新的敘事、潮溼的故事氛圍註定打動他。

在拍《挪威的森林》之前,他曾憑藉《青木瓜之味》《三輪車夫》《夏天的滋味》越南「三部曲」,在各大電影節斬獲獎項,也在亞洲電影的舞臺上擁有了一席之地。

近日,陳英雄來到北京參加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系列活動之一「亞洲電影周」。在「亞洲電影與文化傳承」大師對話活動中,他所分享的話題核心仍是關於電影本身——如何處理電影語言——這是他唯一關心的事。

陳英雄接受《文化十分》記者採訪

撰文 | 張 文

「村上春樹那種慵懶隨意的氣息,迷亂又清新的脈絡,很難讓導演把握,就算這個導演是陳英雄。」一位《挪威的森林》原著書迷,曾在看過陳英雄拍攝的電影後,這樣說道。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發表於1987年,在全世界被翻譯成近40種不同語言的版本,至今盛銷不衰。該書也是日本發行量最大的暢銷書,平均每15個日本人手中就有一本。 

《挪威的森林》劇照

小說開篇,「我」以村上小說主角慣常的迷失狀態現身。37歲的「我」下了波音737的飛機,開始回憶多年前與直子、綠子的愛情故事。

男主角渡邊糾纏在情緒不穩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綠子之間,展開了自我成長之旅。

小說以一句「我在不知是何處的中央,不停呼喚著綠子。」結束了全文。

村上曾談到這本書的創作初衷:我想要寫一本能讓少男少女流盡乾涸眼淚的故事。

雖是愛情小說,書中卻飽含著對於自我的尋找,和對逝去歲月的哲學思考。

《挪威的森林》劇照

陳英雄最早看到法文版的《挪威的森林》,要追溯到1994年。

這個帶有痛感的青春故事深深吸引了他,令他當即萌生了翻拍的想法:「小說擁有強烈和細膩、激動與優雅的混沌,充滿著感官刺激與詩意,包含著為了電影化所存在的許多題材。」 

他曾嘗試與村上春樹接觸。與對待其他導演一樣,村上給出的都是一個冷冰冰的答案:「這是不可能的。誰都沒法去拍它,這是在我腦袋裡淋漓盡致勾勒出來的東西。」 

陳英雄沒有輕易放棄。

通過朋友,陳英雄給村上春樹送上自己執導的越南「三部曲」DVD。村上春樹看過這些影片後,態度竟有了改變。

與原著相比,陳英雄在片中大量刪減了綠子的戲份,小林書店作為書中較為重要的場景,在影片中有意無意地被忽略了。

陳英雄把更多的時間讓位於無盡的行走:木月死後渡邊第一次在東京碰見直子—— 

「你在東京幹嘛?」渡邊問。 

「在幹嘛?」直子應了一句,「一起走走好嗎?」 

緊接著是兩位主角長達81秒無對白的行走。

野地裡,直子向渡邊吐露自己和木月的過去,這場戲使用了一個307秒(超過5分鐘)的長鏡頭

兩位主角在拂曉前的草原上反覆地走來走去,攝製組為此在草原上鋪設了長達120米的軌道。

 

《挪威的森林》劇照

關於幾個年輕人在身體和欲望的探索上,陳英雄也做了和原書明顯不同的情節設置。

「我有一個非常明顯的主線聚焦於渡邊的心理和精神之旅,所以我剪了很多幹擾這條主線的情節。為此我也增加了一些場景,比如渡邊第二次去療養院看望直子時,他們開始爭吵。這場爭吵在書中是沒有的,但在我看來非常重要,它可以表現直子的憤怒和絕望。」陳英雄曾在接受採訪時說。

2010年電影上映後,面對原著黨的不滿,陳英雄曾說,他希望大家關注於電影本身,而不是做比較。「如果電影本身不好,直接扔進垃圾桶就好了。」陳英雄曾這樣表示。

《挪威的森林》劇照

採訪現場,被問及這個問題時,陳英雄說:「我並沒有和日本作家尋求同樣的視角,我只是在書中尋找觸動我的東西,我覺得對於一本書忠實度的判斷,就是這本書給我的情感。」

他說:「我從這本書中得到的東西,我要把他呈現給觀眾。

在談到自己賴以成名的越南「三部曲」時,陳英雄表示,他拍過一些小人物的故事,比如《青木瓜之味》。他說,他在這部影片中最想表現的是女性的奉獻精神

「雖然主角可能看似是那個小女孩,但是在同樣的家庭裡面,有青年女性、有結了婚的女性,丈夫已經去世的老奶奶。我想表達的是女人在每一個年齡段,她們都保持著對於家庭、對於他人的奉獻精神和服務精神。」陳英雄說。

《青木瓜之味》劇照

《青木瓜之味》是陳英雄「越南三部曲」的第一部。

在陳英雄虛構的1951年越南西貢,十歲的梅進入一個大戶人家當女傭,給這個沉悶的家庭帶去了一絲生氣,梅對做客的少爺的朋友浩仁一見傾心。

十年之後,主人家道中落,梅被送至另一戶人家中,主人正是浩仁,此時的他已經是一名鋼琴家,說得一口流利的法語,並且有一個未婚妻……

電影裡那些溽熱潮溼畫面都是在巴黎的一個攝影棚中取景的:微風中拂動的窗紗,綠意蔭濃的院子,滴落的青木瓜汁液,少女臉上的水痕……大量的空鏡頭,讓影片的節奏細膩緩慢,奠定了陳英雄溫和詩意的導演風格

《青木瓜之味》劇照

越南「三部曲」之二《三輪車夫》,陳英雄用凌厲、晃動的鏡頭,講述了一個拉三輪車的男孩子被迫加入黑社會做殺手的故事。影片通過對黑幫販毒、殺人放火、變態的性的刻畫,呈現出一幅充斥著墮落與罪惡的越南圖景。

陳英雄:

越南其實有很多的社會問題是值得在電影裡去表達的,但是這個工作可能會比較困難,原因不能說,不方便說。

梁朝偉作為男主角,在影片中出演了一個被逼成為流氓的生活落魄的三輪車夫。

影片在1995年的第52屆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了金獅獎。這也令梁朝偉繼出演侯孝賢的《悲情城市》之後,再度受到世界影壇矚目。

《三輪車夫》劇照

越南「三部曲」之三《夏天的滋味》講述了一個越南中產家庭的恬淡生活,家裡四兄妹表面平靜,但其實每個人都在經歷著隱秘的情感危機。

陳氏東方式敘述風格漸趨嫻熟,漫不經心、節奏舒緩、畫面唯美:白色的蓮花,巨大的淡粉色的芭蕉,細長花瓶裡搖搖欲墜的蘭花;白色的蚊帳,雕花的木桌,遮不住烈陽的碎花窗簾;黑色的長衫,白色棉織的睡衣,紫色的長裙····

《夏天的滋味》劇照

故事裡的三個女人生活在沒有世俗幹擾的庭院小屋裡,肆意展現她們內心的思緒、美麗的純潔。離開庭院深深,鏡頭又鍾情於滿目的青山綠水,一排竹筏、水上小屋、垂釣老者,恬然自得。

沒有紛繁雜亂的喧囂,也沒有人情世故的險惡,這個大家庭的每一分子仿佛處於塵世間的一彎小船,停泊在寧靜港灣。導演有點刻意把越南尤其是河內美化得不那麼現實,仿佛虛擬的夢境一般,迴避著對越南社會的直描。

長久以來,一提到越南電影,「越戰」仿佛是一個難以迴避的關鍵詞。從《野戰排》到《現代啟示錄》,越南總是一個包裹在戰爭與叢林血腥中的圖景。

即使在槍火教父吳宇森的鏡頭裡,越南呈現的也是動蕩不安的亂世風情。

吳宇森影片《喋血街頭》

杜拉斯寫了《情人》,讓西方文藝視角下的越南多了一曾迷離的情慾,一份哀婉的幽怨;而陳英雄讓越南在電影裡走出了戰爭,走出了政治,走進了悠遠的詩意

《夏天的滋味》劇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視角,每一個人的經歷和他的知識結構決定了他看東西的視角。」陳英雄說。

陳英雄:

比如說有一個人他生於貧困的家庭,一路經歷了很多困難,那他看東西的時候,一定有自己的特點;另外一個人,出生於非常富裕的家庭,一跨入電影界就獲得了各種鮮花掌聲,那他看東西一定也是不一樣的。沒有人可以逃脫個人背景帶來的影響,所以每個人視角都是不一樣的。

陳英雄14歲時舉家遷往法國,開始接受西方教育,他曾在法國一所大學就讀哲學專業。據媒體報導,在大學時,因為偶見一部讓他感動的越南裔導演拍攝的影片,陳英雄決意改學電影,這一決定是他人生中重要的轉折點,自此開啟了他的電影人生。

陳英雄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我不想要哲學文憑。因為我知道,如果我取得了文憑,父母會讓我去找份工作。然後我會賺很多錢,買棟房子,找個老婆……」

他叛逆性地選擇了在奧賽博物館的書店工作,4年裡寫了5個劇本。

同時,陳英雄進入著名的專門培養電影攝影師的路易·盧米埃爾學院,學習攝影技術。之所以沒有選擇導演專業,因為他不認為導演能力可以通過學習得來,導演的場面調度能力應該從觀看影片中學習

《夏天的滋味》劇照

陳英雄在成為導演之後,將視角轉向了故鄉越南。

這位被譽為「背負創傷的抒情詩人」,用奇特的視角展現了越南的過去與現在、柔軟與堅硬。

通過越南「三部曲」,他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電影愛好者,成為了一個擁有獨特影像風格的成熟導演。

陳英雄:

電影語言,不僅僅是用攝影機拍下美麗的圖片,不僅僅是發展複雜的技術,而是發展一種以特定的電影語言來表達我們內心的文化。我不會分析我的電影,我只是看到讓我感到觸動的東西時,用自己的方式,把它詮釋出來。

「當我看一部伊朗電影的時候,我知道這不是伊朗,這並不能代表伊朗,但是他是一個人、一個伊朗人、或者說一個導演眼中的伊朗。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電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電影。」——陳英雄

監製 | 任永蔚

製片人 | 石巖

主編 | 紀萱萱

責編 | 梁珊珊

記者 | 張   崝  張  文 

視頻製作|張   崝

編輯 | 張   文

運營 | 鄧   榮

相關焦點

  • 影片推薦——《挪威的森林》
    直子的同屋人玲子正在用吉他彈奏披頭四的《挪威的森林》,這是直子最愛的歌。「聽到這首歌,感覺自己仿佛在密林裡迷了路。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只覺我孤單一人、又冷又暗,沒人來救我,但是這確確實實是我最喜歡的歌。」聽到《挪威的森林》總會流淚的直子說道:「只要有渡邊在就不要緊了」,可她依然無法止住泉湧的淚水。
  • 《挪威的森林》: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
    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村上春樹日本電影《挪威的森林》改編自1987年出品的村上春樹同名小說,村上春樹親自參與編劇。我看完結尾又回到開頭,再看一次,為了搞明白為什麼片名叫《挪威的森林》——這是女主直子最喜歡的音樂:她自殺前,另一個女人在病房為她演奏過。影片主要反映大學生渡邊與直子、綠子等人之間的情愛糾纏。渡邊與木月和他的戀人直子都是好朋友。木月自殺後,渡邊到東京上學,與木月的戀人直子邂逅。對木月的共同緬懷使二人越走越近,在直子二十歲生日那天,兩人共度一宵相愛交歡。
  • 【電影推薦】挪威的森林
    綠子請渡邊來家裡吃飯,兩人自然而然地吻在了一起,那是一個溫柔平和卻不知何去何從的吻。 不久後,渡邊收到了來自直子的信。他前往療養院探望直子。直子的同屋人玲子正在用吉他彈奏披頭四的《挪威的森林》,這是直子最愛的歌。 "聽到這首歌,感覺自己仿佛在密林裡迷了路。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只覺我孤單一人、又冷又暗,沒人來救我……但是這確確實實是我最喜歡的歌。"
  • 在沉靜中跨越邊界的陳英雄
    克制與東方或西方無關「在我所有的電影裡從來沒有對自我的投射,只是有一些東西讓我感動,我就想把它們拍出來。」陳英雄說,自己不曾遇到亞裔、越南裔或歐洲人之類的身份困惑,正如《愛是永恆》中的人物主要是19世紀的法國資產階級,與他熟悉的亞裔勞工相去甚遠。但他為之感動,撰寫劇本時又為女人們的命運哭泣。
  • 以《挪威的森林》為例,談談為什麼文學作品很難改編成優秀電影?
    2010年,陳英雄將村上春樹的暢銷書《挪威的森林》改編成電影,上線後,觀眾們對這部電影卻是貶大於褒,大部分人都認為這部電影沒有拍出小說的神韻。兩者在講述的方式上有天差地別,但為了忠實原著,編劇要打破兩者的體裁差異,儘可能接近原著中的人物形象。而在電影《挪威的森林》中,對於人物的設置是最讓人詬病的一點。
  • 《挪威的森林》:選角全體失敗的電影,村上春樹也救不了的劇本
    《挪威的森林》原著是村上春樹,曾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知名作者。但令人沒想到的是,《挪威的森林》被改編成電影後,卻令人大失所望,甚至連演員的選擇都有許多令人詬病的問題。尤其是渡邊直子,完全顛覆了大家心中的女神形象。
  • freetalk | 陳英雄:一位溫情詩意派的越南導演
    陳英雄在這一點上,也是出眾的,他作為一個導演,卻是內心含有豐富的溫情詩意。       第一次看陳英雄的作品,還是在《挪威的森林》這部作品。因為電影的原著是我最喜歡的村上春樹的代表作,所以當時就抱著半期待半擔心的狀態去看的。看完之後我發現網絡上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是傾向於不好的一邊,但在我看來還不算太糟糕。
  • 《挪威的森林》熱拍 「收音頭」吉他手為其配樂
    電影《挪威的森林》劇照電影《挪威的森林》劇照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即將由曾執導《三輪車夫》的法籍越南導演陳英雄搬上大銀幕。近日,英國搖滾樂隊「收音頭」(Radiohead)的吉他手強尼·格林伍德宣布將為這部電影創作配樂。
  • 看罷《挪威的森林》,合上書,把玩孤獨
    任憑怎麼解釋,世人也只能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情。越是拼命爭扎,我們的處境越是狼狽。即使是你最心愛的人,心中都會有一片你無法到達的森林。我這人,無論對什麼,都務必形諸文字,否則就無法弄得水落石出。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會再相遇。
  • 電影版《挪威的森林》,一首憂傷惆悵而潮溼的青春散文詩
    《挪威的森林》日文版電影海報就在我扔有「挪威的森林」暗號標記的漂流瓶之前不久,電影版《挪威的森林》已經在日本上映了。導演是越南導演陳英雄,主要演員分別是松山研一、菊地凜子和水原希子。有人說,正是因為導演是越南人,所以整個電影給人的感覺都是潮乎乎的,帶著一種越南的氣息。沒看過陳英雄執導過的電影,只知道他有一部作品《青木瓜之味》反響不錯,先是在坎城電影節首映,後來又榮獲了愷撒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我倒不覺得《挪威的森林》拍得潮乎乎的。
  • 走進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它既是一個國家的概念,也是某個地理方位的坐標,亦是某個民族的集體形象,還有更多,譬如說——某種電影的氣質,某出戲劇的布景,某類音樂的旋律,某種繪畫的色彩,抑或某些詩意的想像和情緒……總之,它頗似中國的禪意,既具體又虛無,既實際又縹緲,既無所不在又大象無形——什么元素都有,又什么元素都無。 早在沒有聽說這個概念之前,挪威的森林已經事實上植根於人們心中,只是當時沒有意識。
  • 如何說我愛你——《挪威的森林》的書與電影
    《挪威的森林》不算是故事性特別強的小說,小說主要是由作者對於生命的感受組成,人物不多,且缺乏激烈的矛盾衝突,因而本身就不大適合改編成電影。但這並不意味著不能改編成好的電影,為什麼?三 《挪威的森林》的電影與書《挪威的森林》由越南導演陳英雄指導,這位堪稱越南電影名片的導演擅長長鏡頭,對畫面有極強的感受力,前者讓他經常被人評為越南的侯孝賢,而後者讓他和張藝謀一樣,對電影畫面的色彩與美,總是有出眾的把握。但可惜這次,陳英雄並沒有用他的特長,很好的改編這本他很喜歡的小說。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挪威的森林
    說起來,在不同人群的心中,」森林「的所指也是不一樣的:對搖滾青年和歐美古早流行文化愛好者來說,挪威是披頭四樂隊的Norwegian Wood;對孤獨憂傷的文青來說,是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對更多人而言,關於挪威森林的最初記憶則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風迷兩岸的臺灣本土歌手伍佰的歌曲。事實上,三個本版的「挪威的森林」都和挪威本身都沒有太大關係,但他們又都是一個受一個的影響而誕生的。
  • 電影《挪威的森林》相比原著改編得如何?值得一看嗎?
    對於電影版《挪威的森林》,看過原著的觀眾會失望,沒看過原著的觀眾會迷惑。與其看這種「原著的皮毛」,倒不如去看看原著好了。電影版《挪威的森林》,實在有太多的詬病了。誠然,哪怕一部電影選角不是太到位,但可以將原著小說的意境影像化,那也算一部佳片,可是《挪威的森林》更讓我失望的正是這裡。不知道是不是村上春樹的這部作品太強大了,還是導演陳英雄火候不到位,電影版《挪威的森林》仿佛就像在花兩個小時在翻一本書。然而電影在「翻書」的過程中,忽略了太多小說裡的細節,導致沒看過原著的觀眾會感覺劇情的過度十分突兀,線索的詮釋也十分不自然。
  • 《挪威的森林》主題歌曝光 選自披頭四同名歌曲
    《挪威的森林》主題歌曝光 選自披頭四同名歌曲 時間:2010.07.1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編譯/姬忠鵬 分享到:
  • 每個人都會找到你的挪威森林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 死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是很有趣的作家,作品反覆閱讀的話,會發現很多有趣的小細節,不同的人,不同年齡也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The Beatles的《挪威的森林》《挪威的森林》這首歌在書中被反覆提到,從開篇到結尾。37歲的渡邊在機場聽到The Beatles(甲殼蟲樂隊)的《挪威的森林》。想起1969年的秋天,快滿20歲的自己。
  • 讀書、電影| 《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覺得他夠牛,能拿到日本國民級小說的拍攝權,於是又把電影看了一遍。但我清楚地記得自己此前還買過另一個版本,封面是一個女子的裸背。是在沒有任何背景知識的情況下,純粹被封面吸引而買的。所以首次閱讀小說《挪威的森林》,一定早於1997年。根據林少華的「後記」,他的翻譯完成於1989年4月19日,所以我應該是在1990-1997年之間,讀過不下2遍。
  • 【閱讀電影】唯有逝者永生——觀電影《挪威的森林》
    微信ID hazen17;EMAIL:hazen17@qq.com我想大多數人看這部片子都是衝著村上而不是這個法籍越南導演陳英雄去的。而在看此片前我承認我從來未看過此人的片子,相信在以後我也不會再看他拍的片子吧。我反反覆覆的看著前三分之一,在看到一半的時候我按下暫停鍵,在電腦裡又反覆放著披頭四的挪威的森林。
  • 陳英雄參加亞洲影視周,曾表示「想拍一部非常美的中國愛情片」
    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陳英雄笑著說,「亞洲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一直都在持續中,從來都沒有停過。」■ 擅長表現亞洲女性的美德陳英雄個頭不高,人看起來有點瘦弱,但是他的眼神很溫柔,甚至帶有點羞澀的味道,就像他在《青木瓜之味》中展現出來的女性之美。他覺得,幾乎所有的藝術家一直都想知道別的國家比如中國、日本、印度人都在做些什麼,「這種願望從來都沒有停止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