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元月的某一天,百無聊賴的我在QQ郵箱的漂流瓶功能上扔出三個瓶子。
一個是照片瓶,裡面全都是奧黛麗·赫本的照片,我喜歡她,她是真正美麗優雅的女性。
一個是帶有暗號的漂流瓶,暗號是「2046」。我喜歡王家衛,他有獨特凜冽氣質。
第三個仍然是暗號瓶,暗號是「挪威的森林」。那一年之前,我早已熟讀了村上春樹的這本小說,它那無以言喻的特殊氣質深深打動了我的心。
撈起「挪威的森林」這個暗號瓶的,是個姑娘。她說我的瓶子勾起了她的心事。
《挪威的森林》是她和男友都十分喜愛的一本書。或者乾脆說,他們都喜歡村上春樹,他的小說他們每本都看,他們喜歡村上的敘事風格。村上像一個冷靜的旁觀者,清醒地描述著小說中的人物,似乎永遠都是置身事外。
這有點像他們兩人的性格。他們曾在一起討論讀完村上小說的感受,最愛討論的,是《挪威的森林》。有時,她覺得這本小說就像是他們有效溝通的一個媒介,只要一談起它,他們就分外有話要說。
然而,由於某種原因,他們分手了。她異常傷心,她覺得男友類似直子,而自己則類似於綠子。他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而她還能夠融入人群之中,甚至還能和大家一起說笑。可是,當他們分手之後,她覺得自己仿佛被拉入了直子的世界,變成了直子。
他們仍然會碰面,然而彼此都感覺對方是那麼遙遠,遙不可及。我說,事實上,你們的緣分,在某一天已經終止,事後的一切彌補都是徒勞,只不過人類喜歡同自己較勁而已。
我覺得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不過,《挪威的森林》本來就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喜歡它的人,大概也都擁有悲傷的情緒。
就在我扔有「挪威的森林」暗號標記的漂流瓶之前不久,電影版《挪威的森林》已經在日本上映了。導演是越南導演陳英雄,主要演員分別是松山研一、菊地凜子和水原希子。
有人說,正是因為導演是越南人,所以整個電影給人的感覺都是潮乎乎的,帶著一種越南的氣息。
沒看過陳英雄執導過的電影,只知道他有一部作品《青木瓜之味》反響不錯,先是在坎城電影節首映,後來又榮獲了愷撒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
我倒不覺得《挪威的森林》拍得潮乎乎的。無論是夏天的氣味,還是海邊的潮漲潮落,都讓人感到憂鬱而惆悵,很是貼合小說《挪威的森林》的氣質。也正因如此,在2011年10月國內上映電影版《挪威的森林》之後,我迅速到電影院買票觀看,之後又跟著低落了好幾天。
沒辦法,就是喜歡《挪威的森林》的調調,就是會讓它帶著自己的情緒走。
非常喜歡菊地凜子飾演的直子。
搜索了一下她的資料。她曾經做過模特,本人在生活中似乎比較前衛,髮型經常都是奇形怪狀,衣著也是奇奇怪怪。
但她在《挪威的森林》裡,就是一個中規中矩的小女生,穿著清新淡雅,人總像是一個受驚的小鹿,張著一雙無辜的大眼睛,對人的世界無法融入。即使渡邊讓她體會到了男女之事的快樂,她還是無法忘記燒炭自殺的男友木月。她與木月的記憶太深刻了,他們的相處幾乎貫穿了她短暫人生的一生。她的抑鬱症越來越嚴重,直到出現幻聽,直到最終選擇自殺。
有時候想,男人碰到直子這樣的女子,是否都會情不自禁被吸引呢?就像渡邊那樣。即使我是女子,都想多看直子兩眼。她那麼純潔無辜,又無法擺脫內心的困惑。她在渡邊的生命裡是一個流星般的存在,正因短暫,才越顯耀眼。以至於一直到37歲,渡邊都還無法忘記她。
男人碰到直子,也算是一種桃花劫吧?
水原希子飾演綠子的那一年只有20歲,與綠子的年齡相仿。她出生於美國,也曾做過模特,怪不得她身上有種自然而然的時尚感。
她飾演的綠子有種貴氣,儘管她出身普通。
與直子相比,綠子更接地氣。她是可以生活在人群中的。她有自我修復能力。父親去世,她只是打電話給渡邊,告訴他這件事。然後她就消失了,與姐姐一起去旅行,直到調整好心態,能夠重新回到人群中。她會去見朋友,也會無所顧忌地對渡邊談起自己正在交往的男友,會主動索吻,也會勇敢地告訴他自己會一直等他。她沒有躲起來,自閉在自己的生活裡。男子遇到她也許會心動,但也會理智。她還不足以讓男子迷失。但想起她的時候,渡邊會覺得心安。她代表著普通平凡的生活。直子是短暫的流星,她卻是平凡生活的日常。
她在電影裡的穿著,好時尚,好美。那是1967年的穿著,現在仍然美好,並不過時。
《挪威的森林》被中文譯者林少華先生稱作是村上春樹懷有青春危機的一個必然產物,他想對包括自己在內的一代人的青春時代做一個總結性交待。
確實,當年讀《挪威的森林》時,早已過了青春時代。卻還是被它所深深打動,想起了自己的青春時代,想起了那些孤獨、迷茫而又充滿夢想的時刻。想起了那些失眠的日子,以及即使吃了兩片安定,卻依然越來越清醒的大腦。
很多人的青春都是躁動不安的吧?很多人在那個年紀都迷惘而惆悵吧?
今天重看這部電影,是因為突然想了解一個抑鬱症患者的狀態。作為一個生活中雖有各種挫折,卻始終能保持精神平衡的普通人,很難理解他們為什麼就那麼拒絕生存在這個美好的世界上。
就在上周,剛剛知道一個朋友的孩子在美國跳樓自殺了。他才22歲,青春勃發,卻將自己的生命結束在了異國他鄉。他罹患抑鬱症已經多年,去年還曾住院治療了一個半月。得知他離世的消息,我哭了,難受了好幾天。一個年輕生命的離世,總是讓人唏噓不已,生命還未展開,怎可就此離開?
直子的離開,對渡邊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儘管他知道直子的生命狀態,知道她生不如死,他還是希望她能夠與他共度餘生。他坐在大海邊的礁石上痛哭的樣子,大概只有痛失所愛的人,才能了解陰陽兩隔的無奈吧。
對所有親人來說,這都是一種不能承受之重。儘管知道他們的離開,或許比他們活著要更令他們快樂一些,卻還是希望他們生命的長度能長過自己。
至今不敢和朋友聯繫。孩子的事是間接聽別人說起,既然她刻意隱瞞,自然是不想提及此事,不能問她。可想到她這幾個月的痛,想到她每每在半夜隱忍痛哭的樣子,還是會為她難過。
很喜歡《挪威的森林》的整個電影氛圍。無論是音樂、畫面,都讓人沉浸在一種無以言說的陰鬱氣息裡,情緒不由自主跟著它走。
它像一首淡淡的散文詩,讀完之後,卻餘味悠長。
它究竟是演繹了村上春樹小說的精髓還是皮毛?這一點見仁見智。我認為是精髓。它有很好的電影氣質,是一部特別的電影,讓人難忘。
你呢?
花雕暮雪作品,純屬原創,謝謝閱讀,歡迎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