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版《挪威的森林》,一首憂傷惆悵而潮溼的青春散文詩

2021-01-08 花雕暮雪聊電影
《挪威的森林》俄文版電影海報

2011年元月的某一天,百無聊賴的我在QQ郵箱的漂流瓶功能上扔出三個瓶子。

一個是照片瓶,裡面全都是奧黛麗·赫本的照片,我喜歡她,她是真正美麗優雅的女性。

一個是帶有暗號的漂流瓶,暗號是「2046」。我喜歡王家衛,他有獨特凜冽氣質。

第三個仍然是暗號瓶,暗號是「挪威的森林」。那一年之前,我早已熟讀了村上春樹的這本小說,它那無以言喻的特殊氣質深深打動了我的心。

《挪威的森林》中文版電影海報

撈起「挪威的森林」這個暗號瓶的,是個姑娘。她說我的瓶子勾起了她的心事。

《挪威的森林》是她和男友都十分喜愛的一本書。或者乾脆說,他們都喜歡村上春樹,他的小說他們每本都看,他們喜歡村上的敘事風格。村上像一個冷靜的旁觀者,清醒地描述著小說中的人物,似乎永遠都是置身事外。

這有點像他們兩人的性格。他們曾在一起討論讀完村上小說的感受,最愛討論的,是《挪威的森林》。有時,她覺得這本小說就像是他們有效溝通的一個媒介,只要一談起它,他們就分外有話要說。

然而,由於某種原因,他們分手了。她異常傷心,她覺得男友類似直子,而自己則類似於綠子。他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而她還能夠融入人群之中,甚至還能和大家一起說笑。可是,當他們分手之後,她覺得自己仿佛被拉入了直子的世界,變成了直子。

他們仍然會碰面,然而彼此都感覺對方是那麼遙遠,遙不可及。我說,事實上,你們的緣分,在某一天已經終止,事後的一切彌補都是徒勞,只不過人類喜歡同自己較勁而已。

我覺得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不過,《挪威的森林》本來就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喜歡它的人,大概也都擁有悲傷的情緒。

《挪威的森林》日文版電影海報

就在我扔有「挪威的森林」暗號標記的漂流瓶之前不久,電影版《挪威的森林》已經在日本上映了。導演是越南導演陳英雄,主要演員分別是松山研一、菊地凜子和水原希子。

有人說,正是因為導演是越南人,所以整個電影給人的感覺都是潮乎乎的,帶著一種越南的氣息。

沒看過陳英雄執導過的電影,只知道他有一部作品《青木瓜之味》反響不錯,先是在坎城電影節首映,後來又榮獲了愷撒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

我倒不覺得《挪威的森林》拍得潮乎乎的。無論是夏天的氣味,還是海邊的潮漲潮落,都讓人感到憂鬱而惆悵,很是貼合小說《挪威的森林》的氣質。也正因如此,在2011年10月國內上映電影版《挪威的森林》之後,我迅速到電影院買票觀看,之後又跟著低落了好幾天。

沒辦法,就是喜歡《挪威的森林》的調調,就是會讓它帶著自己的情緒走。

菊地凜子飾演的直子

非常喜歡菊地凜子飾演的直子。

搜索了一下她的資料。她曾經做過模特,本人在生活中似乎比較前衛,髮型經常都是奇形怪狀,衣著也是奇奇怪怪。

但她在《挪威的森林》裡,就是一個中規中矩的小女生,穿著清新淡雅,人總像是一個受驚的小鹿,張著一雙無辜的大眼睛,對人的世界無法融入。即使渡邊讓她體會到了男女之事的快樂,她還是無法忘記燒炭自殺的男友木月。她與木月的記憶太深刻了,他們的相處幾乎貫穿了她短暫人生的一生。她的抑鬱症越來越嚴重,直到出現幻聽,直到最終選擇自殺。

有時候想,男人碰到直子這樣的女子,是否都會情不自禁被吸引呢?就像渡邊那樣。即使我是女子,都想多看直子兩眼。她那麼純潔無辜,又無法擺脫內心的困惑。她在渡邊的生命裡是一個流星般的存在,正因短暫,才越顯耀眼。以至於一直到37歲,渡邊都還無法忘記她。

男人碰到直子,也算是一種桃花劫吧?

水原希子飾演的綠子

水原希子飾演綠子的那一年只有20歲,與綠子的年齡相仿。她出生於美國,也曾做過模特,怪不得她身上有種自然而然的時尚感。

她飾演的綠子有種貴氣,儘管她出身普通。

與直子相比,綠子更接地氣。她是可以生活在人群中的。她有自我修復能力。父親去世,她只是打電話給渡邊,告訴他這件事。然後她就消失了,與姐姐一起去旅行,直到調整好心態,能夠重新回到人群中。她會去見朋友,也會無所顧忌地對渡邊談起自己正在交往的男友,會主動索吻,也會勇敢地告訴他自己會一直等他。她沒有躲起來,自閉在自己的生活裡。男子遇到她也許會心動,但也會理智。她還不足以讓男子迷失。但想起她的時候,渡邊會覺得心安。她代表著普通平凡的生活。直子是短暫的流星,她卻是平凡生活的日常。

她在電影裡的穿著,好時尚,好美。那是1967年的穿著,現在仍然美好,並不過時。

《挪威的森林》被中文譯者林少華先生稱作是村上春樹懷有青春危機的一個必然產物,他想對包括自己在內的一代人的青春時代做一個總結性交待。

確實,當年讀《挪威的森林》時,早已過了青春時代。卻還是被它所深深打動,想起了自己的青春時代,想起了那些孤獨、迷茫而又充滿夢想的時刻。想起了那些失眠的日子,以及即使吃了兩片安定,卻依然越來越清醒的大腦。

很多人的青春都是躁動不安的吧?很多人在那個年紀都迷惘而惆悵吧?

今天重看這部電影,是因為突然想了解一個抑鬱症患者的狀態。作為一個生活中雖有各種挫折,卻始終能保持精神平衡的普通人,很難理解他們為什麼就那麼拒絕生存在這個美好的世界上。

就在上周,剛剛知道一個朋友的孩子在美國跳樓自殺了。他才22歲,青春勃發,卻將自己的生命結束在了異國他鄉。他罹患抑鬱症已經多年,去年還曾住院治療了一個半月。得知他離世的消息,我哭了,難受了好幾天。一個年輕生命的離世,總是讓人唏噓不已,生命還未展開,怎可就此離開?

直子的離開,對渡邊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儘管他知道直子的生命狀態,知道她生不如死,他還是希望她能夠與他共度餘生。他坐在大海邊的礁石上痛哭的樣子,大概只有痛失所愛的人,才能了解陰陽兩隔的無奈吧。

對所有親人來說,這都是一種不能承受之重。儘管知道他們的離開,或許比他們活著要更令他們快樂一些,卻還是希望他們生命的長度能長過自己。

至今不敢和朋友聯繫。孩子的事是間接聽別人說起,既然她刻意隱瞞,自然是不想提及此事,不能問她。可想到她這幾個月的痛,想到她每每在半夜隱忍痛哭的樣子,還是會為她難過。

很喜歡《挪威的森林》的整個電影氛圍。無論是音樂、畫面,都讓人沉浸在一種無以言說的陰鬱氣息裡,情緒不由自主跟著它走。

它像一首淡淡的散文詩,讀完之後,卻餘味悠長。

它究竟是演繹了村上春樹小說的精髓還是皮毛?這一點見仁見智。我認為是精髓。它有很好的電影氣質,是一部特別的電影,讓人難忘。

你呢?

花雕暮雪作品,純屬原創,謝謝閱讀,歡迎轉發。

相關焦點

  • 夜半歌聲丨挪威的森林
    今晚聽一聽森林。這裡說的不是村上的小說,而是真正的挪威山林。非常寂靜,實則萬物有聲。蒼苔翠綠,潮溼柔軟;湖水幽邃無色,惟見山巒倒影。山間的天氣多變,終年雲霧繚繞。直到今日,半數以上的挪威人依然相信地精和巨怪的真實存在。它們生活在山林間巨石下,與野獸和亡靈並存,旅人步入山間很可能與它們偶遇。
  • 《挪威的森林》:一首死亡的安魂曲,一篇青春的墓志銘
    文|喵大小姐  第一次看《挪威的森林》,大概是十年前,那會只知道它很有名,由日本著名的小說家村上春樹先生所創作,風靡海內外,但當時我卻並未看懂。  如今再次翻閱,越發覺得它處處透著悲傷的痕跡,這種悲傷,源於真實,源於一種對青春的祭奠。
  • 孤獨、青春、三角戀愛——《挪威的森林》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希望大家喜歡!相信不會有人沒聽說過村上春樹的大名了,《挪威的森林》這本書也是大紅大紫,這本書也是我最愛的村上氏的作品,內容是一位名叫渡邊的男孩與直子、阿綠兩位女孩的愛情故事。
  • 【閱讀電影】唯有逝者永生——觀電影《挪威的森林》
    微信ID hazen17;EMAIL:hazen17@qq.com我想大多數人看這部片子都是衝著村上而不是這個法籍越南導演陳英雄去的。而在看此片前我承認我從來未看過此人的片子,相信在以後我也不會再看他拍的片子吧。我反反覆覆的看著前三分之一,在看到一半的時候我按下暫停鍵,在電腦裡又反覆放著披頭四的挪威的森林。
  • 重訪挪威的森林
    時間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那張1996年的專輯曾經讓《挪威的森林》成為一首街歌,但進入2010年代以後,似乎人們已經不再欣賞伍佰的那種嘶啞的嗓音。只有在KTV裡,幾個赤膊的中年男子,還總是要挺著肚腩唱上兩遍《突然的自我》。當然了,即使是KTV這種東西,也似乎不再出現在年輕一代的字典裡。
  • 《挪威的森林》讀後
    很多人把Norwegian Wood翻譯成挪威的森林,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把Norwegian Wood直譯成挪威的森林作為自己的小說名,臺灣歌手伍佰讀完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之後感動的寫了一首同名歌曲《挪威的森林》,在許多人心中挪威一直都有一片令人魂牽夢繞的神秘森林。
  •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誰的青春沒有一段故事
    本來這期要聊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的,但是因為聖誕節要到了,在無能為力的年紀去聊我們的曾經,去聊與理想有關的故事,會變得很感傷,很不符合氛圍,所以決定聊村上春樹的這本愛情小說,挪威的森林,但其實挪威的森林也並不算是一個結局很完美的愛情小說,但是不重要了。我在高中的時候,曾經特別迷戀村上春樹。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挪威的森林
    說起來,在不同人群的心中,」森林「的所指也是不一樣的:對搖滾青年和歐美古早流行文化愛好者來說,挪威是披頭四樂隊的Norwegian Wood;對孤獨憂傷的文青來說,是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對更多人而言,關於挪威森林的最初記憶則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風迷兩岸的臺灣本土歌手伍佰的歌曲。事實上,三個本版的「挪威的森林」都和挪威本身都沒有太大關係,但他們又都是一個受一個的影響而誕生的。
  • 《挪威的森林》:終究是一部詮釋如何給予愛和接受愛的青春小說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1987年創作的一部長篇戀愛小說。小說的名字「挪威的森林」取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英國搖滾樂隊披頭四的一首同名樂曲。歌詞表現了青春的「我」與一位女孩在挪威木屋裡約會的場景,這是一隻靜謐、憂傷、又讓人沉醉的曲子。
  • 《挪威的森林》: 詮釋愛與孤獨,青春與迷茫的最好答案
    第六天——《挪威的森林》原著作者:【日】村上春樹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既然提到了愛情與青春,那今天就和大家說說《挪威的森林》這本書吧。作為村上春樹最經久不衰的暢銷書,在這部作品當中,不止是對愛的表達,更經典的是充斥著非常複雜的人性,以及作者對生活、生命的思考。
  • 父親節,聽一首《父親寫的散文詩》
    《父親寫的散文詩》是一首由董玉方作詞,許飛
  • 林少華與他的《挪威的森林》
    1987年10月,《挪威的森林》在日本出版一個月後,林少華來到日本,在大阪市立大學留學一年。當時林少華每次去書店都能見到一紅一綠——上下兩冊《挪威的森林》各帶一條金燦燦的腰封摞在進門最搶眼的位置,仿佛整個日本都進入了「挪威的森林」,幾乎無人不看。
  • 《挪威的森林》| 死者的安魂曲,青春的墓志銘
    青春是一場找尋自我救贖的旅程,沒人陪我們捧場。在這個年齡裡,我們十分迷茫、孤獨又難熬,我們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魯莽地四處奔跑,不斷受傷,不斷悟出什麼怪誕的道理。而成長帶來的創傷,也只能交給時間任其慢慢自愈。
  • 電影《遇見你真好》: 一首青春的散文詩
    電影《遇見你真好》一首青春的散文詩電影《孔雀》中做著傘兵夢的姐姐,藍色的降落傘綻放的那一瞬間,如同整個青春時光的燃燒釋放。電影《立春》中做著歌劇演員夢的王彩玲,她手撫鋼琴,試圖用旋律與節奏去撞擊內心期待的回音。而影片《最愛》中追求愛情的商琴琴,則在生命的盡頭獲得了愛情永生的承諾信。最新電影《遇見你真好》以多線敘事的復調結構,將面臨高考的不同人群和他們各異的命運交集於一點,書寫出校園青春最後的散文詩。
  • 影片推薦——《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是2010年日本上映的一部電影,改編自村上春樹同名小說的《挪威的森林》,陳英雄任導演,村上春樹親自擔任編劇。
  • 「挪威的森林」還是「挪威木的小屋」
    挪威的森林還是挪威木的小屋提起《挪威的森林》,不知道有多少人理解他的意思,反正我搞了好久都不知道啥意思。我們知道,「挪威」是北歐的一個小王國,與1954年與中國建交,也是我國的一個友好國家了。「挪威的森林」字面意思,肯定是挪威這個國家的森林了。
  • 伍佰《挪威的森林》引回憶殺,90後也說青春裡有他
    昨晚,在江蘇衛視的「55青春之夜」上,伍佰以一首《挪威的森林》點燃現場的熱情,還把這種激情燃燒到網上,成為了網上熱議的話題。首當其衝的自然是「懷舊」,有人就直接發問:回憶殺來了!當伍佰這首《挪威的森林》旋律響起,你是否也瞬間沉浸在關於過去的記憶裡…你被洗腦了嗎?有人則很委婉,先是顧左右而言他的點評了一下伍佰金光閃閃的衣服,隨即就接著赤裸裸的表示「伍佰老師這首挪威的森林,還有突然的自我,都是KTV每次必唱歌曲」,話語間難掩對伍佰的「真愛」之情。
  • 死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樹
    提起《挪威的森林》我們或許會想起,很有名的幾句話,比如: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的勾當。我喜歡你的程度就像:所有的老虎全部融化成黃油。
  • 伍佰《挪威的森林》經典之作!
    每一首經典的老歌都是一段難忘的回憶讓你平靜的心再起漣漪只是愛你的心超出了界限我想擁有你所有一切應該是 我不該問不該讓你再將往事重提只是心中枷鎖該如何才能解脫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也許是伍佰是受到了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影響,於是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歌,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名字,就直接用了書籍的名字《挪威的森林》。  歌曲出自伍佰《愛情的盡頭》專輯裡,整張專輯都是訴出一種離愛情遠去的情感,所以,這首歌曲所要表達的迷離情感,是伍佰對於愛情的一種態度,人與人之間,就算是再親密,但心裡也會有一個別人永遠也無法走進的森林,那裡是每個人心靈最深處的一片淨土。
  • 【電影推薦】挪威的森林
    綠子請渡邊來家裡吃飯,兩人自然而然地吻在了一起,那是一個溫柔平和卻不知何去何從的吻。 不久後,渡邊收到了來自直子的信。他前往療養院探望直子。直子的同屋人玲子正在用吉他彈奏披頭四的《挪威的森林》,這是直子最愛的歌。 "聽到這首歌,感覺自己仿佛在密林裡迷了路。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只覺我孤單一人、又冷又暗,沒人來救我……但是這確確實實是我最喜歡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