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朋友的福,吃到了這家上海最難預定的餐廳之一,一晚三臺,公眾號秒殺依舊是一座難求,這樣的餐廳會把人期望值拉到頂點。
餐廳是空間很小,裝修細節也是不值得推敲的,八個位置,圍著板前,6位韓國小哥打理,普通話帶點口音,但態度非常友善,洗手液和加熱器細節暖心,環境窘迫,韓風氛圍。
omakase菜單580一位,還有些可以追加單點的意面漢堡等等。
手工豆腐
配綠豆醬油 頂部辣椒
在濟州島麥子和黃豆是常見的食材,唯獨大醬當地是用綠豆做,
延邊豆腐介於老豆腐和嫩豆腐之間質感,綠豆醬有淡雅的甘鮮,
2種豆味香氣互相襯託,加點辣椒的調味也不那麼單調,有點意思
九龍浦秋刀魚乾塔塔
韓式重手調味的代表,未嘗就聞到很重的蔥味,秋刀魚醃製很重,雖然解去了腥味,
但黏糯的口感和鹹味的組合拳讓塔塔不那麼開胃,底部的大蒜醬倒是清爽細膩,像淡奶油一樣舒緩味蕾。
白泡菜菜包肉配生蠔醬
生蠔殼裝上來的是生蠔醬而不是生蠔肉,菜包肉推薦一口嘗
肉質不肥膩,烤的火候淺,再被白菜一包,鮮味一出,條理層次其實蠻好的。
可惜酸辣的醬汁太重口搶戲,回味滿口辛辣,喝水都壓不下去。
前三道讓你看明白這家店風格了,重手調味的居酒屋,再不喝酒會影響到之後的體驗感。
松茸奶油麵包
一道洋食,奶味很重,隔幾米聞到,韓式石鍋對於食物香氣的發揮非常有效,
黑松露蘑菇雞蛋,伴在一起吃,濃鬱鮮美和滾燙溫度一掃寒意,脆麵包蘸著把湯汁吃完。
忠武飯卷配半乾烤魷魚&海膽
韓式飯卷是用鹽、香油、白芝麻調味,且一定要用熱飯,風味和日式完全不同,
另外就是配菜的魷魚是放在外面的而不是包在飯中,這樣形態不容易變壞,
飯卷和魷魚海膽有個立體結構,鹹,辣,甜三道層次飽滿,但禁不起細究,
海膽出水嚴重,已無鮮甜,魷魚有厚重的辣椒味,和米飯一起吃僅僅發揮了辣醬的作用。
海苔是手工做的,因為抹了一層香油,是偏滑的質感而不是乾脆
畢竟是韓式果腹的食物,要求不能高
拉扎那天婦羅
用千層面做的天婦羅,意式番茄菠菜醬和韓式的辣椒醬融合,酸甜味道和辣味是所有菜中最平衡的一道,
炸制的千層面香氣飽滿,脆度十足,雖說有點油膩,調味和質感相當出色。
烤豬頸肉
黑毛豬頸肉嫩彈多汁,火候精準,調味是鯷魚醬和生芥末
鯷魚醬很特別,鯷魚很容易腥,單獨吃又會偏鹹,所以醬中加入了蝦米,辣椒粉等去腥,
然後覺得口味偏重再放入燒酒中和,一個鯷魚醬吃出濃厚酒香。
感覺韓式的調味邏輯比較耿直,遇到失衡時候喝一口燒酒就好了
雪蟹飯
有展示環節,配上醬菜,蛤蜊湯,海苔,有點懷石的儀式感
說實話吃起來很普通,飯煮到有鍋巴焦香,雪蟹肉那更是熟透,打的又碎,水分和鮮甜盡失
三文魚籽吃起來粘厚,爆汁感弱,殘留的魚籽皮存在感強。
海苔和前面一樣摸了香油烤,但是吃起來不脆,反而類似炸物的口感,包這個飯形勢大於內容
蛤蜊湯本身鮮味淡。放辣椒調味更加無趣。
甜品
巧克力脆片有酒心調味,比較滿意的一道
另外還單點追加的幾道菜
烏魚子海膽意面 128元
烏魚子用的是淄魚,比平常吃到的味道淡,意面Q彈,稍稍有些硬芯,海膽時間久了,出水嚴重,
放尋常西餐廳這個出品基本是勸退的
朝鮮明太魚乾 88元
就是烤魚乾,配的蛋黃醬中有加濟州島的香油,香氣疊加非常適合下酒
迷你鮮蝦漢堡 78元
蝦仁和濃厚芝士組合,麵包胚普通。
JEJU很好的還原了濟州餐館的風貌,不論是融合西餐,日料或者中餐的元素,將韓料的食材或者調味切入,走在上海韓料的前端。
雖說一晚翻三臺,580的omakase客單價,算上6位員工的成本,盈利並沒有想像中高,友善的氛圍,板前更好的溫度控制,是餐廳的成功之處。
撇去這些因素,菜品還是平庸了些。
整個omakase一路重手,鮮有起伏,碳水多道,重複食材,重辣重鹹不一而足,如果不喝酒,那麼肯定翻車。
食材和設置和同級別餐廳相比單薄很多,考慮到餐廳熱度和廚師人數可以理解,
衝著還原韓國當地的氛圍,適合想去又去不了韓國的人一試。
既然西餐思維用韓國食材展現可以這麼火爆,那中國八大菜系也可以嘗試一下,
找個國際化海外城市,選些帥哥靚女打理板前,配幾張風土人情的明信片雜誌,這樣的居酒屋老外會愛死的。
口味分 3.9
●Jeju Izakaya by BELLOCO ●
● 地址:愚園路1095-1號
● 官網預定
● 餐廳人均:543
● 消費人均:800
公眾號飯荒
大眾點評:圖九哥
真實花銷,寫文不易
喜歡的話請點在看滌蕩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