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片《海街日記》,讓人感到溫暖的作品,卻是一部心機作品

2021-01-08 得心電影

一部日本劇情片《海街日記》,活生生的一部心機作品,也許已經過了盲目喜歡日本的年紀,有點受不了這樣美圖秀秀的電影了。四個女生天生麗質的人生真的沒什麼困難好不好,所有人帶著禮貌和刻意親切的尷尬在對臺詞,生活如果是這樣才真是日了狗了。特意營造的慢節奏懷舊藍色調和糾結的家庭關係,處處透著尷尬。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穫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是枝裕和的電影是小米粥,海街日記這樣潤的小米粥,喝過後會讓人一直惦記著它的味道。論劇本,看完了也不知道講的啥,平淡如水,但是這樣的劇本只有是枝裕和拍才能成為佳片。雖然主角都是女性,但不知道為什麼有種感觸很深的感覺,選角選的很好。全片依然是那種日式的溫馨感動暖心的氛圍,很舒服。

單薄的人物、無聊的情節,只剩下各種意象與符毫無意義地堆砌,況且想要表現家庭的無奈與家族之絆也沒有必要將所有家庭都塑造成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菅野洋子的配樂好是好,但用在影片裡,部分場景的情緒都要滿到溢出屏幕了。編導有意無意淡化了其它滋味,只有甘甜被突出出來,但只有甜味的生活不是現實中的生活。一口糖水好喝,一直灌,就會想吐了。過猶不及,沒有了那種日本人特有的克制與內斂,影片也就失去了本來應有的魅力。

人生大抵就是如此了,在來來去去的重逢與離別之中潺潺流淌,我們必須學會接受那些傷痛,才能夠學會擁抱那些幸福。四姐妹的生活日常,卻隱隱地將親情真諦流淌出來,某些情節和畫面還是略顯刻意破壞了敘事流暢感,但細節透露出來的溫情卻依舊讓人嘴角上揚,看似平淡無奇,卻是一部讓人感受到溫暖的作品。

很多人初聽名字念念不忘,看了後覺得從表演到臺詞有點過的矯情(我喜歡情感細膩,但這裡毫無真實感,恬淡美好得過頭如空中樓閣,大姐的表演是唯一的觸動點),絮絮叨叨的日本電影,偶遇一兩部是驚喜,整部電影都是小清新就有點受不了了。除了日系一貫的風景和色調美,沒什麼剝皮入骨的感受能走進我心裡。況且有點過曝了,雖說臨海很恰和,但我還是喜歡綠森森的色調。

電影劇情雖然簡單,卻用極其細膩的手法講述了四姐妹的日常生活,足夠讓人感動和回味。故事簡單、溫暖、治癒,有小鎮、有海、有美食,將視角放到了普通人的生活點滴中,使電影顯得返樸歸真。姐妹之間的親情不失生活感,真摯而細膩。電影片頭和片尾的喪禮有著首尾呼喚的效果,很值得一看的親情題材影片。

很生活化的電影,表面和諧美滿的四姐妹相處,實則暗藏著各種不和諧的家庭故事。跟自私媽媽結不開的心結,對從未謀面的爸爸的嚮往,只能靠私生女妹妹串聯起少許的爸爸印象。這真的就是生活嗎?是枝裕和不過是製造一種假象,勉勵不幸的人們繼續活下去。

在一個近似童話的語境下審視著平凡善良人們的選擇,情節看似沒什麼關聯,其實在點滴中滲透人物個性。結構上用兩幕葬禮設計了主題輪迴,但其實也未必能概括全部,瑣碎的生活可以被拍得如此美好,電影描繪了一個融於俗世的世外桃源,而這種緩慢步調似乎才是故事的真正主題。

電影從參加葬禮開始,也在參加另一場葬禮後結束。四姐妹倒是都很美,日本式的美。發現自己真是老了,越來越喜歡這種看似平淡的生活劇,濃濃的親情味!這部作品的氛圍相對輕快活潑,儘管內裡的主題大概是沉重的生死別離,但至少滿載瑣碎的「小確幸」能讓人感到一種享受。很純淨的畫面,很純潔的人性,完美的不像現實。不在於看什麼故事,只是在感受那種人生的態度,溫良、踏實,你總發現生活還有很多最美的時光!

相關焦點

  • 溫暖乾淨的日系電影《海街日記》:日子緩慢,生活美好
    今天給大家安利一部夏日小清新影片——《海街日記》( Our little sister)。夏日必做之事,一定少不了,躺在涼爽的空調房裡,吃著冰凍大西瓜,搭配一部清涼治癒的夏日系電影。這部暖心的片子,沒什麼大喜大悲的故事情節,日本鎌倉真的很美~看的過程中,感覺時光慢了下來,《海街日記》又一部是枝裕和導演的溫暖親情片,電影的畫面是乾淨的鎌倉小鎮,夏日與海風、老屋和四季。
  • 看一部電影 | 《海街日記》
    比如,最近幾個月我一直保持在每周五看一部日本電影,而上周我去看了《武漢日夜》,因此中間間隔了一周,而再等到這個周五(也就是今天),我居然明顯感覺到我的期待值上升了。我期待,除了說明這種觀影的習慣已經養成了之外,更重要的可能還是因為我對於日本電影的喜歡。我喜歡他們那種安靜的表達方式,還有那種平淡而又讓人回味的魔力。
  • 《海街日記》:愛和親情的責任!
    《海街日記》是一部具有清新氣息的日本文藝片,它更像是一本鎖滿了少女情懷的日記,講述著四個姐妹的生活。老房子,大海,浪花,少女,風景如畫,煙花迷人,一種溫情而感人的氣息,在電影中慢慢流淌。這也是一部是枝裕和的電影,獲得了影迷的追捧和喜愛。
  • 海街日記,美的像少女
    《海街日記》改編自漫畫家吉田秋生的代表作《海街diary》,講述的是住在鎌倉的香田家三姐妹,在父親去世之後,與同父異母的妹妹淺野鈴在同一屋簷下生活的故事
  • 鎌倉親情故事 | 海街日記
    這句話是導演是枝裕和在接受《佳片有約》採訪時所談到創作《海街日記》的初衷。2016年,他憑藉《海街日記》獲得了第39屆日本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導演獎,入圍了最佳編劇的提名。他的作品好評如潮,在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放映的作品套票,46秒內就銷售一空。本期,是枝裕和導演攜提名第68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的《海街日記》做客《佳片有約》,為我們講述他的影像故事。
  • 《海街日記》:人累了,始終是要回家的
    或許就在《海街日記》裡的幾番光影輪迴裡,我們便可閱盡世間百態,體味人情冷暖。不幸的家庭各有煩憂,但幸福的家庭卻總是相似的。每當這時,你便會驚嘆,電影竟有如此智慧,關於幸福,關於家,此中早已給出了最好的註解。這是枝裕和2015年拍攝的《海街日記》改編自日本漫畫家吉田秋生創作的漫畫作品《海街diary》。
  • 為什麼大陸沒有《海街日記》?
    對於《海街日記》這樣一部老電影,我們今天聊點不一樣的。《海街日記》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改編自日本女性漫畫家吉田秋生的同名漫畫作品,於2015年上映。故事很簡單,講的是離開家庭多年的父親去世了。香田幸、香田佳乃、香田千佳收養同父異母的妹妹淺野鈴的故事。
  • 《海街日記》的攝影與幕後
    撇除是枝裕和其清淡卻不平淡的說故事能力,將其影像化、成為一部完美作品的幕後推手便是攝影師瀧本幹也。從最初合作的「空氣人形」,瀧本幹也擔任電影劇照師;到 2013 年開始更密切的合作,先後以攝影總指導之身份掌鏡了《我的意外爸爸》、《海街日記》、《第三次殺人》等電影,其中更憑藉《海街日記》榮獲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攝影獎。
  • 訪談:《海街日記》夏帆
    對於近年來戲路漸擴展開的夏帆來說,在《海街日記》中的演出實現了「做自己」。文/菅原豪翻譯/Narabiang校對/小雅乙女一輩子「那是段非常寶貴的日子」,夏帆回憶起拍攝的日子感慨到。「拍攝現場跟這部片子一樣,給人平靜而舒適的感覺。」夏帆說了個很能描述《海街日記》片場氣氛的小插曲。
  • 是枝裕和的少女日記.---《海街日記》
    是枝裕和的新作《海街日記》改編自漫畫家吉田秋生的代表作《海街diary》。毋庸置疑,是枝裕和繼《空氣人偶》(2009)之後再次承接了漫畫電影化的工作,顯然是在原著中找到了久違的強烈共鳴。家庭的瑣碎,離異的父母,受傷的兒女,還有性格迥異的兄弟姐妹,所有這些,就像是枝裕和親身經歷的一樣熟悉而真實,正是這些富於生活質感的人與事,將他從裝腔作勢、顧影自憐的《如父如子》中拯救出來。
  • 《海街日記》
    也許是我平常習慣看喜劇、動作、科幻等類型的電影,最初對於這部是枝裕和導演的《海街日記》還有些「水土不服」,它太過平淡,宛如一池塘水,就算其間加一塊糖亦或添一勺鹽,都不會有太大的觸動和感覺。我想到有著類似風格的電影——《小森林》,也是平平淡淡的生活,沒有大喜亦或者大悲。習慣過「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偶爾換換清淡的口味也別有一番體悟。
  • 是枝裕和《海街日記》:不止於家,四季更迭中感受海街的生命力
    於是,相較於以往諸如《無人知曉》《步履不停》等極具是枝裕和特色的家庭電影,《海街日記》向我們呈現了更寬廣、更全面的敘事視角和「生命」主題。無論是基於對原作漫畫的尊重,還是出於是枝裕和對「職人」電影的更深理解,《海街日記》中我們看到了更廣闊的「城市」和「時間」格局。
  • 《海街日記》帶給我們溫暖的,總是平淡日子裡的細水長流
    《海街日記》的導演是在日本享有崇高地位的是枝裕和,他早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作品有《無人知曉》《花之武者》《如父如子》等,2018年他憑藉《小偷家族》獲得第71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他也再次進入輿論的漩渦,是枝裕和擅長用影片講述小人物之間的情感糾葛和成長,他能把平平無奇市井小民的形象刻畫的深入人心
  • 《海街日記》帶給我們溫暖的,總是平淡日子裡的細水長流
    《海街日記》的導演是在日本享有崇高地位的是枝裕和,他早年畢業於早稻田大學,作品有《無人知曉》《花之武者》《如父如子》等,2018年他憑藉《小偷家族》獲得第71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他也再次進入輿論的漩渦,是枝裕和擅長用影片講述小人物之間的情感糾葛和成長,他能把平平無奇市井小民的形象刻畫的深入人心,更能豐滿
  • 從《步履不停》和《海街日記》看是枝裕和對家庭的解構
    《步履不停》和《海街日記》都是圍繞家庭而展開,講述兩代人從隔閡走向和解。是枝裕和的作品題材多具社會關懷,以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展開,反映日本社會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諸如:老齡化嚴重,很多老人老無所依,棄嬰和虐童事件令人觸目驚心等等。
  • 是枝裕和名作《海街日記》再登北影節展映 溫暖鏡頭詮釋日式美學
    電影《海街日記》海報海街日記是枝裕和執導的影片《海街日記》將鏡頭聚焦於同父異母的四姐妹家庭,將日本鎌倉四季的美景,用一首溫暖的家庭詩歌,生動豐滿地展現給觀眾。鎌倉的四季2014年12月24日,《海街日記》最後一段戲在京都拍攝完畢,是枝裕和以及飾演淺野鈴的廣瀨鈴分別在社交媒體上報平安,宣告這部在多地拍攝的電影歷時一年後殺青。「鎌倉四季之美盡入轂中」,《海街日記》的原作漫畫作者吉田秋生看完粗剪後由衷感嘆道,繼《無人知曉》後,是枝裕和又一次極為耐心地將一年四季的變化在同一部電影裡呈現出來。
  • 《海街日記》對於血緣和親情的相信
    對於《海街日記》這樣一部老電影,我們今天聊點不一樣的。《海街日記》是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改編自日本女性漫畫家吉田秋生的同名漫畫作品,於2015年上映。故事很簡單,講的是離開家庭多年的父親去世了。香田幸、香田佳乃、香田千佳收養同父異母的妹妹淺野鈴的故事。好的電影作品,它首先具備的基礎便是真實——傳達真實的邏輯情感——這也是電影可以動人的基礎條件。
  • 竹溪悅讀 | 《海街日記》
    《海街日記1:蟬鳴停歇時》內容簡介:早晨醒來,三姐妹中的二姐佳乃收到父親的死訊。因父母離異而久未與父親見面的佳乃,對父親的去世毫無感覺,卻要以女兒的身份參加追悼會。葬禮上,三姐妹見到了素未謀面的異母妹妹淺野鈴。出於血緣的親近感,大姐臨走前邀請了無依無靠的鈴到家裡一起生活。
  • 訪談:《海街日記》長澤雅美
    影片中,她會如何演繹與綾瀨遙飾演的大姐幸之間妙趣橫生的爭辯呢?另外,2000年即以演員身份出道的長澤雅美,通過本作回首往昔,又會得出怎樣的感想呢? 文/內田正樹翻譯/joria校對/koyo 「作品中將沉重的話題很利落地展現開來。有可愛之處,而且不會讓人反感。我覺得這是一部讓人神清氣爽、不可思議的作品。」
  • 是枝裕和名作《海街日記》再登北影節展映 溫暖鏡頭詮釋日式美學
    海街日記》將鏡頭聚焦於同父異母的四姐妹家庭,將日本鎌倉四季的美景,用一首溫暖的家庭詩歌,生動豐滿地展現給觀眾。這部曾在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展映的影片,將在8月21日-9月22日舉辦的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線上影展中與大家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