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冷暖眾生相,這位法師在《大佛普拉斯》裡解讀出了別樣風採

2021-02-09 中國佛教報導網

這是一個貧富懸殊兩極分化的社會,有錢有勢的人為所欲為,底層的人苟延殘喘。彼此對對方的生活和世界並不知悉。

在這樣的社會中,缺乏真正信仰的人,並不會因為他們接觸了信仰的東西而改變。他們依然在各自性格與外界環境的影響下演繹各自的悲歡離合。

👆點擊觀看《大佛普拉斯》預告

信仰成為底層的精神依託,為富不仁者也因自身罪惡而要尋求良知的安慰,盯上了信仰。但他們都不會把信仰當作人生方向與追求。

榮獲2017年臺灣電影金馬獎五項大獎、豆瓣評分高達8.6分的電影《大佛普拉斯》,演繹的正是在這樣的社會中,不同階層的人面對信仰和生活時的抉擇。

《大佛普拉斯》講述了小人物肚財與菜脯因偷看佛像工廠老闆的行車記錄器,意外發現了政商勾結的秘密,引發了一連串連鎖反應,連工廠裡準備參加護國法會的「大佛」,都被迫捲入這場世間紛擾。

影片的精彩之處頗多,可謂一定程度反映了社會眾生相。就連畢業於中國佛學院的佛慧法師都說:「這大概是我看過最好的佛教電影了。」

那麼,這部電影到底有怎樣的精彩,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佛慧法師是怎麼說的。

電影的名稱可以說是非常隨意的了,據說導演以前拍過一個小短片,即是《大佛》,後來得到投資,就將新片的名字冠之以《大佛plus》,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佛普拉斯》。

這部電影比較奇特的是,在影片的進度中,導演總是會時不時地跳出來說兩句,而且並非一個單純的旁白,而是一個上帝視角的敘述者。


導演的上帝視角解釋了一切現象,卻偏偏無法改變一切現象,世間的一切無奈與糾結只能留待劇中人物自己去改變和承受。

影片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黑白視角,全片以黑白色作為主要基調,為數不多的彩色給了肚財和菜埔所偷看的老闆的行車記錄儀,以及納豆的那輛粉紅色電動車。

正如佛法中所說的所知障,每個人都被限制在自己所認識的世界框架中,黃啟文的財富和紙醉金迷,肚財等人的落魄與輕如鴻毛,每個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直到肚財和菜埔偷看到了老闆的行車記錄儀,這是對他們兩個人的衝擊,也刷新著二人的世界觀——原來有錢人的世界是這樣的。

高樓大廈、燈紅酒綠對黃啟文來說只是一種常態, 所以也不過是一種生活的基本訴求而已。

可是對於菜埔兩個人來說,卻是一個全新的世界,他們看到的都是平時所不能見的景象,甚至包括老闆黃啟文的殺人現場。

黃啟文殺人,可黃啟文是製作佛像的藝術家。他對佛像的製作及其嚴格,甚至要用水平線去量佛像的眉毛的高低,這樣一個虔誠地藝術家在殺人的時候,卻一點都不心軟。

在眾人面前說佛像好看之餘不夠慈悲的師姐

佛像做完之後,一位隨師父前來勘查的信眾說:這尊佛像美則美矣,可是看起來不夠慈悲。

黃啟文殺人之後,將屍體藏在了佛像的肚子裡,佛像成了一個修羅場。慈悲,早就被淹沒在人性的殘忍與欲望當中了。

當你在凝視深淵

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這大概是我看過最好的佛教電影了,比起《大唐玄奘》這種電影,實在是太難得。

並不是說《大唐玄奘》不好,我在看電影時也淚眼婆娑,只不過我落淚的原因是因為由畫面而聯想到《大唐西域記》中的描寫,真切而殘忍的環境與堅韌而不拔的毅力。

就電影本身水平而言,《大唐玄奘》連及格都沒有。

肚財和菜脯無意發現了黃啟文殺人的記錄

《大佛普拉斯》不一樣,導演將人的性格容納於命運之中,電影的前半部講各個角色的性格,電影的後半部就藉由黃啟文殺人一事,將命運全部推出。

此時的命運已經不是導演所能控制了,每個人在性格的逐漸豐滿中,做出了符合其性格特質的行為,從而導致了前途的分叉口。

這才是佛教所說的因果啊,以前我們經歷太多強行解釋因果卻流於說教的電影,看了想睡覺,卻不敢說這部電影不好,因為隨時會有一大幫「偽信徒」說你沒信仰。

可是所謂因果,從來都是自己種因,在當下一念中,推動和產生相應地緣分,最後發酵成了果報。

肚財是一個曾進過監獄的靠賣廢品度日的人,因為偷窺老闆黃啟文的行車記錄儀,發現了殺人現場,所以被黃啟文滅口。這就是性格推動下,命運所達成的結果。

肚財(右)在唆使菜脯(左)

偷看老闆的行車記錄

有人可能反駁,但是,我們不能因為肚財處於社會底層,就讚嘆其偷窺癖,也不能因為貧窮就說肚財攛掇菜埔偷看行車記錄儀是正確的。

我無意為黃啟文洗刷冤屈,畢竟黃啟文所代表的獸性絕對是人類貪嗔痴的典型代表,可是肚財是絕沒有善良可言的。

從不喝酒也沒錢買酒的肚財

最終因「醉駕」墜入溝中而死

最後肚財死了,死得離奇而令人唏噓,但這恰恰是一個愚痴而不自知的有情,在殘酷的娑婆世界,不僅不知道養正自度,卻妄想沉迷的結果。正如眾生本苦,卻仍然在善惡的天平中選擇了輪迴。

另外,黃啟文這種獸性的代表,是極具意義的,他貪求利益、喜新厭舊、歹心殺人,他是特權世界的食物鏈頂端。

警方懷疑黃啟文與葉女士的死有關

調查中卻被副議長強行打斷

有人說這樣的人還活下來,是不是三觀不正。其實不是,至少導演說明了,我們凡夫在面對種種抉擇,尤其是信仰和利益之間,最後被選擇而存留的往往是人性中的劣根,也即是對我們自身的臣服。佛教稱之為我執。

所有人都會對黃啟文嗤之以鼻甚至唾罵,可是所有人都選擇了做黃啟文這樣一個有錢有勢的人。修行,對大多數人來說,就像那尊佛像一樣,是生活的偽裝。(本片尺度之大,難怪被國內廣電總局所禁)

還有導演,一個始終上帝視角的旁白式角色,看似多餘甚至無用,可是仔細想來卻是最真實的。

導演的旁白是有感情的,他一開始就跟觀眾說:「我是導演,在影片播放過程中,會時不時出來說兩句以解釋劇情。」甚至導演作為旁白和肚財發生過一段對話,這可見導演是可以影響影片發展進程的。

可是導演既沒有阻止肚財去偷窺記錄儀,也沒有阻止黃啟文殺人,也沒有提醒肚財去避難。

黃啟文殺害葉女士後

將葉女士藏進佛像並連夜焊接佛頭

這就像是黃啟文所塑造的那尊佛像,始終冷眼在旁。大概是因為人的命運早就在自己手中了,我們從來無法改變他人,只能聽憑自己去覺悟和了知。

有人說看完電影,完全不知道影片在說什麼,甚至有人看完這篇文章也是雲裡霧裡。那就多誦幾遍《地藏經》,將《地藏經》的精神顛倒過來,大概就是《大佛普拉斯》所透露出得那種無奈與冷酷了。

護國法會上

大佛腹中響起了敲擊聲

幸好導演最後給出一個希望,塑造完成的佛像在護國大會上,竟然發出了聲音,所有人都聽到大佛像裡面有敲擊的聲音。


這大概如同三藏十二部,是佛陀留給後世最大的提醒,你是走進去了解實相,還是裝作聽不見,繼續手中的種種業行,全看你是選擇你的佛性還是獸性了。

十分推薦這部電影,本文對電影的敘述不及原片之萬一。

同一部影片

法師們所見的眾生相

與我們會有所不同

有佛學功底的文藝範兒

冷靜的雙眸中也透出慈悲

相關焦點

  • 眾生皆苦普拉斯 萬法皆空普拉斯 -《大佛普拉斯》
    《大佛普拉斯》是幾年來少有的佳作,說人性,從不矯情,見社會,沒有控訴,講佛性,不露痕跡。劇本紮實,節奏老練,表達完整,寓意深遠。眾生皆苦普拉斯這是一部看完讓人覺得很喪的電影,而且影片開場是辦喪事,結尾還是辦喪事。
  • 【影評】眾生皆苦普拉斯 萬法皆空普拉斯 - 《大佛普拉斯》
    《大佛普拉斯》主題表達的整體性很多來自於對於苦難和死亡敘述的平靜,這是大佛應有的狀態,因為這些都是空。所以,肚財死之前吃「上路飯」的段落裡,背景音樂聽起來非常的幸福,換個電影用在初戀裡也沒毛病的。我一直堅信,真正的好電影裡,風雨雷電水火地震這些現象都不是隨意出現的。《大佛普拉斯》裡的水也是這樣的。首先雨是和死亡有關聯的,影片中段,肚財遇到輕生的兄弟,當肚財自身難保的離開,兄弟應該是開始上吊了,這裡馬上下起了雨。
  • 大佛普拉斯——眾生皆「佛」
    大佛普拉斯——眾生皆「佛」近段時間看了一部非常有意思的電影,很黑,很黃,還充斥著五彩斑斕的黑。這部電影叫——《大佛普拉斯》,我是很鄭重其事的想再重複一遍他的名字,因為很有趣,普拉斯不是佛的名字,而是PLUS。
  • 打破「第四面牆」,運用色彩劃分階級,《大佛普拉斯》展現眾生苦
    2017年,臺灣導演黃信堯帶著作品《大佛普拉斯》橫掃海內外多個獎項。而就是這部小成本電影,沒有任何流量明星,沒有女主角,只是幾個社會底層的臺南城鄉結合部的男人故事。就是這樣一部看起來不出彩的電影,在看似幽默的氛圍中將社會的醜惡和荒誕無限放大,帶給人別樣的反思。
  • 《大佛普拉斯》:眾生百態下的小人物!
    在電影史上,黑白片已然成為過去,逐漸留存在人們記憶中,而《大佛普拉斯》卻反其道而行之讓我們重溫了久違的黑白片。這部片子表現了最為真實的生活和人性,影片取名也有點黑色幽默。因為導演拍過大佛,所以這部加長的影片就起名為大佛plus,plus諧音普拉斯,大氣又上檔次,還頗具國際範。
  • 人情冷暖眾生相,都在這部聚焦房子的《安家》裡
    不過,《安家》上映以來,觀眾們爭議也不少——這部劇裡的房產中介,到底真不真實?那些千奇百怪的買房故事,到底有沒有可信度? 一些網友吐槽「很假」,因為不管是性格太過鮮明的中介人物,還是那一樁比一樁糟心的糾紛案例,都太像虛構的「故事會」集合。
  • 廖偉棠│用劇照重拍一部《大佛普拉斯》
    ▲《大佛有抑無》攝影集內頁四但和電影微妙不同的是,劇照裡的色彩若有若無籠罩眾生,不屬於個別人壟斷。時而變淡,像肚財死亡現場裹屍布上的血,也隱喻則這些悲劇的「無足輕重」,還有是顛倒色差、色溫,製造出冷酷異景的感覺,最震撼的是最後一幕那些誦經的法師,臉色青綠猶如修羅惡鬼,把電影裡曖昧的批判推到了極限。
  • 放映預告丨《大佛普拉斯》:荒誕生活的別樣呈示 2019.11.08
    《大佛普拉斯》講述了門衛菜埔與拾荒者肚財,因偷看老闆的行車記錄儀,無意間發現駭人的秘密而引來殺身之禍的故事。影片獲得了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在內的五項大獎,並代表臺灣地區出徵2017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評選。
  • 《大佛普拉斯》肚內的眾生,群魔亂舞,權欲凌亂
    豆瓣top250排行榜No.232,《大佛普拉斯》豆瓣評分:8.7分《大佛普拉斯》:黑白影像中的權欲與世俗豆瓣top250排行榜No.232,《大佛普拉斯》豆瓣評分:8.7分《大佛普拉斯》:你永遠不會知道他人皮囊之下,到底藏著怎樣的秘密豆瓣top250排行榜No.232,《大佛普拉斯》豆瓣評分:8.7分《
  • 《大佛普拉斯》:佛也有Plus?
    在《大佛普拉斯》中除了兩位主要演員《無米樂》莊益增和《健忘村》陳竹升,他們完美詮釋劇中人物的草根性以及沒錢沒勢的小人物心聲,同時加上硬底子演員戴立忍、張少懷、陳以文、林美秀、丁國琳、李永豐等人的演出,為《大佛普拉斯》增添充滿諷刺意味的喜感與戲劇性!
  • 聖物和玩物——觀《大佛普拉斯》記
    在我們的創作環境中,總會因為希望自己的表達更有力量,而用力過猛,聲嘶力竭,尤其是在後真相的是時代裡,這樣一元化的影像表達反而越來越暴露出其無力感。在《大佛普拉斯》中,所展現的眾生相,人人都是弱者。無論是依靠撿破爛為生的肚財,還是看門的菜埔,或者是老闆黃啟文,在大佛面前,人人都是螻蟻。導演甚至都不屑於提及「國家(社會)機器」這樣的概念,僅僅用近乎白描式的敘事語言,輕描淡寫地將一切醜陋重重摔落。
  • 修正法師:《依天台止觀修學得道如林》,天台與淨土原無二相
    有居士請教我說:聽有些法師說天台止觀修不起來了,只有念佛法門才能付諸實踐。如果這樣那置學天台教觀的學人於何地?修學教觀或其它宗派也就毫無意義?聞言之下不禁感慨良多,都是望文生義之輩,實在是為眾生之慧命憂!
  • 影評:大佛普拉斯:見佛不是佛,感恩seafood的一場影迷祭改
    我想到《紐約哈哈哈》裡女主角法蘭絲哭窮時被室友嗆「妳不算窮,真正的窮人聽見妳說『自己快窮死了』是會生氣的。」、也不禁想起《人生剩利組》裡班史提勒所飾演的NGO老闆因為沒有成為上流社會的一員而兀自悔恨著。像那些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生命狀態多麼讓人感到熟悉?
  • 宏圓法師:實相般若
    實相般若是眾生本來的面目,是如來的法身,也可以叫做妙明真心、佛性、法性、真如、涅槃、大圓覺海、菩提。實相離一切虛妄之相,沒有一相可得。就像《金剛經》中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說實相無相。師父給大家做一個比喻,就像我們因為電和風扇這兩個因緣,風扇在快速轉動的時候,就會有這種圓的影像,這個影像是虛妄之相,是不可得的相。有一次我在講完這個經,下課以後我在外面散步,我就看我們花園裡的花開的非常鮮豔,但是師父突然感覺到它是虛妄之相,都是花的細胞在剎那剎那生滅的變化,只不過它變化的速度非常的快,我們眾生感覺不到。
  • 《大佛普拉斯》,階級固化的時代裡,一個小人物的悲喜劇
    帶有黑色幽默的傑作《大佛普拉斯》,這是一部2017年上映的臺灣電影。在臺灣電影金馬獎上獲得10項提名,最終斬獲5項大獎,又在香港電影金像獎上獲得最佳兩岸華語電影。這部臺灣神作被譽為近幾年最好的臺灣電影,導演暗黑的文藝特質在電影裡展露無遺。
  • 《大佛普拉斯》:又是一部充滿負能量的電影
    1年前看了《大象席地而坐》,年後看了《狗十三》《大佛普拉斯》,這三部都是負能量滿滿的電影。
  • 被認為是金馬獎最大贏家,《大佛普拉斯》笑了
    "用自殺敬酒理想"的態度,我更欣賞下面這位導演的風度。更何況,《大佛普拉斯》真的是一部很棒的片子呢,技巧之外真情動容,形式不流於俗。黑白首先就是一種情緒和基調,在這個故事裡,導演似乎在用黑白調疏散著一種孤獨和無望,一種戲謔和譏諷。
  • 大安法師:阿彌陀佛來接引時現的是什麼相
    大安法師講淨土信眾:請法師慈悲開示,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時現的是什麼樣的相?是否就是自己平時供奉的佛像的樣子?大安法師:對這一點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知見。從本源意義上來說,阿彌陀佛是沒有相的,法身無相。佛所現的相,是隨眾生的心識來現的,一切唯心造。對菩薩種性的,阿彌陀佛現的是佛相;對於小乘聲聞種性的,阿彌陀佛現的是藏教佛的相,甚至是比丘相。阿彌陀佛現什麼相是不一定的。這就看我們平時修行的狀態、內心的好樂,佛是順應眾生的心而現相。
  • 《大佛普拉斯》佛像肚內的眾生
    《大佛普拉斯》全片充滿了黑色幽默,令人出戲的旁白,各種對對方老母親的問候,以及打架時被揪下的假髮…肚財和菜埔偷看黃啟文的行車記錄儀,以此來打發時間。窮人眼裡的世界是黑白的,而富人的世界燈紅酒綠。肚財被發現死在陰溝裡,被警方認定為酒駕,雖然他不喝酒,也沒錢喝酒,但沒人在乎,誰會在乎一個收破爛的死活呢?他的遺照甚至是朋友從網路上肚財因與警方發生衝突而被曝光的視頻裡截屏下來的。
  • 《大佛普拉斯》:瘋狂的人間金字塔
    2017年的臺灣金馬獎出現了兩部可以載入華語電影影史的佳作,一部是《血觀音》,另一部則是《大佛普拉斯》。雖然最後《血觀音》成功奪魁拿下金馬獎最佳影片,但是這一部《大佛普拉斯》的整體水準完全不遜色。 導演黃信堯在2014年拍過一部名叫《大佛》的短片,市場反響非常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