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貧富懸殊兩極分化的社會,有錢有勢的人為所欲為,底層的人苟延殘喘。彼此對對方的生活和世界並不知悉。
在這樣的社會中,缺乏真正信仰的人,並不會因為他們接觸了信仰的東西而改變。他們依然在各自性格與外界環境的影響下演繹各自的悲歡離合。
👆點擊觀看《大佛普拉斯》預告
信仰成為底層的精神依託,為富不仁者也因自身罪惡而要尋求良知的安慰,盯上了信仰。但他們都不會把信仰當作人生方向與追求。
榮獲2017年臺灣電影金馬獎五項大獎、豆瓣評分高達8.6分的電影《大佛普拉斯》,演繹的正是在這樣的社會中,不同階層的人面對信仰和生活時的抉擇。
《大佛普拉斯》講述了小人物肚財與菜脯因偷看佛像工廠老闆的行車記錄器,意外發現了政商勾結的秘密,引發了一連串連鎖反應,連工廠裡準備參加護國法會的「大佛」,都被迫捲入這場世間紛擾。
影片的精彩之處頗多,可謂一定程度反映了社會眾生相。就連畢業於中國佛學院的佛慧法師都說:「這大概是我看過最好的佛教電影了。」
那麼,這部電影到底有怎樣的精彩,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佛慧法師是怎麼說的。
電影的名稱可以說是非常隨意的了,據說導演以前拍過一個小短片,即是《大佛》,後來得到投資,就將新片的名字冠之以《大佛plus》,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佛普拉斯》。
這部電影比較奇特的是,在影片的進度中,導演總是會時不時地跳出來說兩句,而且並非一個單純的旁白,而是一個上帝視角的敘述者。
導演的上帝視角解釋了一切現象,卻偏偏無法改變一切現象,世間的一切無奈與糾結只能留待劇中人物自己去改變和承受。
影片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黑白視角,全片以黑白色作為主要基調,為數不多的彩色給了肚財和菜埔所偷看的老闆的行車記錄儀,以及納豆的那輛粉紅色電動車。
正如佛法中所說的所知障,每個人都被限制在自己所認識的世界框架中,黃啟文的財富和紙醉金迷,肚財等人的落魄與輕如鴻毛,每個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直到肚財和菜埔偷看到了老闆的行車記錄儀,這是對他們兩個人的衝擊,也刷新著二人的世界觀——原來有錢人的世界是這樣的。
高樓大廈、燈紅酒綠對黃啟文來說只是一種常態, 所以也不過是一種生活的基本訴求而已。
可是對於菜埔兩個人來說,卻是一個全新的世界,他們看到的都是平時所不能見的景象,甚至包括老闆黃啟文的殺人現場。
黃啟文殺人,可黃啟文是製作佛像的藝術家。他對佛像的製作及其嚴格,甚至要用水平線去量佛像的眉毛的高低,這樣一個虔誠地藝術家在殺人的時候,卻一點都不心軟。
在眾人面前說佛像好看之餘不夠慈悲的師姐
佛像做完之後,一位隨師父前來勘查的信眾說:這尊佛像美則美矣,可是看起來不夠慈悲。
黃啟文殺人之後,將屍體藏在了佛像的肚子裡,佛像成了一個修羅場。慈悲,早就被淹沒在人性的殘忍與欲望當中了。
當你在凝視深淵
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這大概是我看過最好的佛教電影了,比起《大唐玄奘》這種電影,實在是太難得。
並不是說《大唐玄奘》不好,我在看電影時也淚眼婆娑,只不過我落淚的原因是因為由畫面而聯想到《大唐西域記》中的描寫,真切而殘忍的環境與堅韌而不拔的毅力。
就電影本身水平而言,《大唐玄奘》連及格都沒有。
肚財和菜脯無意發現了黃啟文殺人的記錄
《大佛普拉斯》不一樣,導演將人的性格容納於命運之中,電影的前半部講各個角色的性格,電影的後半部就藉由黃啟文殺人一事,將命運全部推出。
此時的命運已經不是導演所能控制了,每個人在性格的逐漸豐滿中,做出了符合其性格特質的行為,從而導致了前途的分叉口。
這才是佛教所說的因果啊,以前我們經歷太多強行解釋因果卻流於說教的電影,看了想睡覺,卻不敢說這部電影不好,因為隨時會有一大幫「偽信徒」說你沒信仰。
可是所謂因果,從來都是自己種因,在當下一念中,推動和產生相應地緣分,最後發酵成了果報。
肚財是一個曾進過監獄的靠賣廢品度日的人,因為偷窺老闆黃啟文的行車記錄儀,發現了殺人現場,所以被黃啟文滅口。這就是性格推動下,命運所達成的結果。
肚財(右)在唆使菜脯(左)
偷看老闆的行車記錄
有人可能反駁,但是,我們不能因為肚財處於社會底層,就讚嘆其偷窺癖,也不能因為貧窮就說肚財攛掇菜埔偷看行車記錄儀是正確的。
我無意為黃啟文洗刷冤屈,畢竟黃啟文所代表的獸性絕對是人類貪嗔痴的典型代表,可是肚財是絕沒有善良可言的。
從不喝酒也沒錢買酒的肚財
最終因「醉駕」墜入溝中而死
最後肚財死了,死得離奇而令人唏噓,但這恰恰是一個愚痴而不自知的有情,在殘酷的娑婆世界,不僅不知道養正自度,卻妄想沉迷的結果。正如眾生本苦,卻仍然在善惡的天平中選擇了輪迴。
另外,黃啟文這種獸性的代表,是極具意義的,他貪求利益、喜新厭舊、歹心殺人,他是特權世界的食物鏈頂端。
警方懷疑黃啟文與葉女士的死有關
調查中卻被副議長強行打斷
有人說這樣的人還活下來,是不是三觀不正。其實不是,至少導演說明了,我們凡夫在面對種種抉擇,尤其是信仰和利益之間,最後被選擇而存留的往往是人性中的劣根,也即是對我們自身的臣服。佛教稱之為我執。
所有人都會對黃啟文嗤之以鼻甚至唾罵,可是所有人都選擇了做黃啟文這樣一個有錢有勢的人。修行,對大多數人來說,就像那尊佛像一樣,是生活的偽裝。(本片尺度之大,難怪被國內廣電總局所禁)
還有導演,一個始終上帝視角的旁白式角色,看似多餘甚至無用,可是仔細想來卻是最真實的。
導演的旁白是有感情的,他一開始就跟觀眾說:「我是導演,在影片播放過程中,會時不時出來說兩句以解釋劇情。」甚至導演作為旁白和肚財發生過一段對話,這可見導演是可以影響影片發展進程的。
可是導演既沒有阻止肚財去偷窺記錄儀,也沒有阻止黃啟文殺人,也沒有提醒肚財去避難。
黃啟文殺害葉女士後
將葉女士藏進佛像並連夜焊接佛頭
這就像是黃啟文所塑造的那尊佛像,始終冷眼在旁。大概是因為人的命運早就在自己手中了,我們從來無法改變他人,只能聽憑自己去覺悟和了知。
有人說看完電影,完全不知道影片在說什麼,甚至有人看完這篇文章也是雲裡霧裡。那就多誦幾遍《地藏經》,將《地藏經》的精神顛倒過來,大概就是《大佛普拉斯》所透露出得那種無奈與冷酷了。
護國法會上
大佛腹中響起了敲擊聲
幸好導演最後給出一個希望,塑造完成的佛像在護國大會上,竟然發出了聲音,所有人都聽到大佛像裡面有敲擊的聲音。
這大概如同三藏十二部,是佛陀留給後世最大的提醒,你是走進去了解實相,還是裝作聽不見,繼續手中的種種業行,全看你是選擇你的佛性還是獸性了。
十分推薦這部電影,本文對電影的敘述不及原片之萬一。
同一部影片
法師們所見的眾生相
與我們會有所不同
有佛學功底的文藝範兒
冷靜的雙眸中也透出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