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好人,比壞人更需要嚴防!

2021-03-04 雨滴書單






































































































































































































































































































































































































在這個世界上,好人分兩種。

一種是真善人,一種是假慈悲。

前者不論高低貴賤,待人都有一顆慈悲之心;後者看似心胸寬廣,卻經常以犧牲他人的利益來滿足自身的道德優越感。

他們最喜歡以「善」之名,行為難之事。

這樣的人,表面善良,實際卻比壞人更需要嚴防!

泰戈爾曾言:「虛偽的真誠,比魔更可怕。」

善良亦是如此。

故意裝出來的友善,不過是躲藏在高尚外衣之下的另一種罪惡。

記得早之前看《簡愛》,女主的舅媽就是一個極其偽善之人。

舅舅臨死前,將父母雙亡的簡愛託付給了妻子,但身為舅媽的裡德太太,並不喜歡她。

明知道自己的兒子天天欺負簡愛,裡德舅媽卻裝作看不見。

甚至在簡愛反抗時,還會將她關在小黑屋裡進行懲罰。

可一旦到了外面,她又會利用簡愛來努力「營造」自己和藹可親、盡心盡責的善良模樣。

所以在外人眼中,舅媽裡德就是一個大好人。

老話常講,知人知面不知心。

一個人越喜歡將自己假裝成老好人,背地裡就越虛偽。

當著你的面,偽裝自己,花言巧語;背著你的面,卻本性暴露,手段惡毒。

就好比《天龍八部》中的陳友諒,表面大仁大義,實則在背後挑撥離間,以此達到掌控丐幫的目的。

這種人,才最需要提防。

波蘭作家顯克維支曾言:「寧願一個公開的仇敵,而不要一個虛偽的盟友。」

有時候,真正的壞人反而不可怕,他們壞的明目張胆,讓人避而遠之;

但生活中這些「虛情假意」的偽善之人,通常都會帶著友善的面具,微笑著將惡毒的利刃刺進你的心窩,讓人猝不及防。

偽善的大好人,比壞人更可怕。

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種「老好人」:

「他都說對不起了,你就別不依不饒了,誰也不容易……」

「你都這麼有錢了,看別人這麼可憐就不能幫幫嗎?」

「大喜的日子,大家不也是圖個樂呵嗎,沒必要當真吧!」

這種人,往往裝的大義凜然、無比高尚。

他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以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來要求你。

哪怕別人傷害了你,也依然要求你原諒。

殊不知,不分青紅皂白就勸人大度的人,都是打著善意的旗幟,肆意幹涉侵犯你的人生。

記得很早之前,有這樣一條新聞。

一名女生在火車的臥鋪上睡覺,對鋪的男子兩次把手伸進她的被窩裡進行猥褻。

當女生找來乘警救助時,男子連連聲稱「我還是個學生,我不是故意的……」

這個時候,站在一旁的幾個阿姨忽然開始勸女孩:「姑娘,算了吧,傳出去名聲也不好……」

這種行為,讓我想起了胡適在《介紹我自己的思想》一文中寫的一段話:

「一個骯髒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空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的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回歸;

反之,一個乾淨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毫無底線,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一個偽君子遍布的骯髒國家。」

很多時候,不講道理、沒有原則地提倡寬容,本身就是對惡的縱容。

這比施暴者,更讓人絕望。

遇到他們,你是有苦說不出,就像吞了一隻蒼蠅,讓人噁心。

古語有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之,亦勿迫人。

真正的好人,不會隨意犧牲別人的利益。

唯有偽君子,站著說話不腰疼。

鬼谷子說:"施恩而欲要名結好。"

如果一個人幫助別人只是想成為別人的恩人,繼而利用對方成就自己的名譽和利益,那麼這個人一定不是真心。

在小說《笑傲江湖》中,嶽不群就是一個著名的偽君子。

收令狐衝為徒,不過是為了提高自己在江湖的名聲;

收林平之為徒,只是想得到林家祖傳的闢邪劍譜;

主持江湖正義,其實是為了自己謀求霸主之位……

助人為樂本身是一種美德,可是有的人把它當成了謀取利益的手段,真心也就不再純粹。

生活中,這樣的人最是薄情寡義。

他們給予你小恩小惠,實則是為了自己收穫更大的利益。

平日裡雖然很友善,其實骨子裡不想吃一點虧,他幫助你,就是想得到好處,開始他嘴上不會說,可如果你沒給他好處,他可能就會翻臉不認人,到處說你壞話。

古人有云:施恩不望報。

君子幫助別人,自己也會沾染道德的芬芳。偽君子幫助別人,只是為了利用道德傷害對方。

殊不知,偽裝出來的真心和善意,終究難有善終。

唯有真心,歷久彌新。

人生在世,經歷多了,越發覺得,與形形色色的人來往一定要擦亮眼睛,認真分辨。

否則一不小心就容易交錯了友,給錯了心。

畢竟,偽善的人有千百種笑容,狡詐的人有千百種套路。

與人相交,真的不能只用眼睛看、用耳朵聽,還要用心體會。

正所謂:虛偽的人用嘴,真誠的人用心。

看人要看人品,交人要交真心。

真正的好人,從來沒有阿諛奉承,勾心鬥角,有的只是坦誠相待,將心比心。

往後餘生,願你遠離偽善之人,常與真誠相伴。

用真善,鋪就一路繁花,以真心,打破世間虛假。

作者:月月,勵志語錄(ID:lizhi743),感恩遇見,從今天起,讓我們一起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聽書合集

相關焦點

  • 有一種好人,比壞人更需要嚴防
    在這個世界上,好人分兩種。一種是真善人,一種是假慈悲。
  • 有一種好人,比壞人更需要嚴防!(深度好文)
    一種是真善人,一種是假慈悲。前者不論高低貴賤,待人都有一顆慈悲之心;後者看似心胸寬廣,卻經常以犧牲他人的利益來滿足自身的道德優越感。這樣的人,表面善良,實際卻比壞人更需要嚴防!這種人,才最需要提防。波蘭作家顯克維支曾言:「寧願一個公開的仇敵,而不要一個虛偽的盟友。」
  • 有一種好人,比壞人更需要防備
    真正善良的人,從來不標榜自己友善,反而越是缺乏善良本質的人,越希望別人認為他是好人。大千世界,最難看清的就是人心,當你吃過虧後,就會領略到什麼叫做人心險惡。知人知面不知心,不要被表象所迷惑。有一種好人,比壞人更需要防備,別太天真了,多個心眼不吃虧。
  • 好人與壞人的界限
    看看身邊的人就知道,我們姑且稱為「好人」的正面角色,不會好得完全沒有雜念,「壞人」也不會壞到無可救藥、毫無可取之處。 國內外的影視劇在表達上存在很大差別。 相比之下,國外作品的劇情一般更具有邏輯性,角色也更顯得飽滿,每個人身上都能看見光輝和陰暗面。
  • 《默片解說員》好人就是好人,壞人就是壞人
    不過片中強調的「好人未必就是好人,壞人未必就是壞人」,這一點值得推敲。只能說,大部分人都是模稜兩可的,但是這個世界上確實存在名副其實的好人和名副其實的壞人,絕不有半點模稜兩可。,或跟壞人有一絲沾邊之嫌嗎?
  • 壞人成佛只需放下屠刀,好人成佛需要歷經81難
    留心有話:好人難當,是因為被更高期待。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規勸壞人的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好人想要成佛卻是需要經歷種種考驗,歷經81難。但對於電動車這種實體產業,流量可能會帶動一時,關鍵還是要靠自身的實力,如果自身實力不夠,這種安全性相關的實體產業還是不會有太大成就。之所以壞人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而好人卻需要經歷重重困難,主要有兩點。一是人們的包容,對於犯錯的大家往往都有一種包容心理;而是期望,對於好的,人們總是希望能夠更好,能夠達到完美。
  • 好人為什麼鬥不過壞人
    然而,隨著雙方爭吵的升級,語言越來越齷齪、尖銳。女方突然將衣服脫掉,赤身裸體摟住該男生,並大聲喊著,要其在光天化日之下,非禮自己。該男生羞愧萬分,紅著臉落荒而逃。【好人有底線,壞人沒有底線。底線是什麼?羞恥心也。一個人只要還能夠臉紅,知道羞恥,就還有救,不管他以前做過什麼,說過什麼。羞恥心是懺悔的前提、反思的發端、自責的開始。
  • 為什麼好人之所以是好人,壞人永遠是壞人,給你答案
    每人都有自己的情感歷程故事,或酸甜或苦辣,各種味道參雜在一起也就有了千奇百怪的人生。你好,這裡是深度原創情感歷程故事發源地,總能在一則中找到自己似曾相識的感覺。每天在這裡期待,只為你的到來,讓我們一起聆聽他人的情感歷程故事我們有時候總在困惑一件事情,就是為什麼好人沒有好報,而壞人卻一直在外逍遙快活。這件事情或許真的是無解的,雖然有時候也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可是我們心裡所謂的惡人何時才能得到報應呢?今天借這個話題來分享一個網上流傳的國外的小故事,故事講的就是上帝為什麼不會獎勵一個好人?
  • 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可能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很小的時候,去影院看電影,尤其是那種大人看的電影,往往看得懵懵懂懂,不知所云。這個時候就只好聽父母講,這個是好人,那個是壞人,於是十分認真地相信著父母的說法,並從中獲得一點點對人性的概念和感覺。到長大了,才會發現,電影裡演的壞人真的是很壞很壞,甚至是非一般的壞。
  • 好人,壞人,你是分得清,還是看得清?
    好人,壞人,真是可以分得清, 看得清嘛?好人:是指有善心,寬厚待人的人。壞人:進行破壞活動的人;壞分子;品質惡劣的人。影片的劇情並不複雜,神油店老闆程勇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獨家代理商的故事 。
  • 愛情裡有好人壞人嗎?
    隨著我們長大,好和壞的界線越來越模糊,有些人無惡不作卻滿腹苦衷,你知道你該恨他,但恨不起來……愛情裡到底有沒有好人壞人?我似乎選擇了必輸的觀點,但是沒關係,愛憎分明是我成長的印記,恩恩怨怨淌在我的血液裡,我恨一些人猶如我愛一些人一樣強烈。
  • 我分不清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我不知道什麼是好人,也不知道什麼是壞人。但我知道,哪些人我是喜歡的,哪些人我是不喜歡的。無論是喜歡與否,其中一個標準就是我是否在你面前感到安全,是否能被你接納。也許,我們都需要被人來喜歡。沒有人真的是可以獨自在這個世界生活下去的。你的敵人,也許正好就是他的恩人。
  • 你是好人?還是壞人?【精闢】
    看更有力量的文章        小時候看電影時,總是有意無意的把銀幕上的人物來分為好人和壞人,似乎這世界上只有好人和壞人兩種人。而現在,居然還有人問我:老師,你覺某某是個好人還是壞人?說實話,突然感覺不好回答了。這世界上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有明確的標準嗎?因為,我們發現很多印象中的好人,生活中也會做些壞事;而一些壞人,甚至十惡不赦人,也有他非常善良、可愛的一面。
  • 從小丑和蝙蝠俠的對決,談好人與壞人的「本性掙扎」
    而在電影中,諾蘭卻深入的探討了關於英雄和反派,好人與壞人的「本性掙扎」。在很小的時候,超級富二代布魯斯韋恩因為親眼目睹了父母被殺,而決定走上一條和他預設人生完全迥異的道路。在這裡值得注意的是,男主角是一位超級富豪,但是在幼小的年紀,經歷了人生慘境。從此他決定做一個親手除暴安良的英雄。他有錢,有能力,本可以通過其他的路徑來實現他的人生願望,但是他卻採取了一種更為直截了當的方式。
  • 這樣的毒販,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
    這種不計後果,要麼是亡命徒,要麼另有他因。於是我緊接著問:「這麼說,你是亡命徒,做事不計後果?」他說,不是。我越發好奇了。追問他道:「那是幾萬塊錢對你來說有那麼大的誘惑力?能和你的命相比?」他沉思了一下,回我說:「是的。但說誘惑力,不如說,我需要這個錢。與其說它能和我的命相比,不如說,我願意用我的命來換這幾萬塊錢。」我有點不太能理解,讓他說說他到底是什麼意思。
  • 有這些特徵的好人,比惡人還可怕
    有這些特徵的好人,比惡人還可怕在這個世界上,好人分兩種。一種是真善人,一種是假慈悲。前者不論高低貴賤,待人都有一顆慈悲之心;後者看似心胸寬廣,卻經常以犧牲他人的利益來滿足自身的道德優越感。他們最喜歡以「善」之名,行為難之事。這樣的人,表面善良,實際卻比壞人更需要嚴防。
  • 好人是教出來的,壞人也是!
    《聖賢教育 改變命運》裡有一句經典的警世名言:人是能教得好的,好人是教出來的,壞人也是教出來的!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你們有沒有發現,那些存在惡劣犯罪行為的人大多都是家庭有所缺失,或者是童年生活不美滿的。
  • 三叉戟中的董虎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你有清楚的認知嗎?
    在我們以前小時候看過的影視劇中,好人和壞人往往有很清晰的界定標準,是好人就一定是完美無瑕的,壞人也是惡貫滿盈的,但是當我們長大之後,對於這個世界有了更清楚的認知之後才發現,原來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用好壞來衡量,它們之間的界定是非常模糊的。
  • 《巡迴檢察組》:錯把兩個好人當壞人,把一個壞人當好人
    說實話已經陶醉在細節中了,現在劇情進行過半,然而鋪墊和暗示也充斥在這一半的每個角落,各種反轉讓觀眾應接不暇,有一陣子覺得這是個壞人,一時之間這個壞人沒有了嫌疑,真是眼花繚亂,一不小心就錯過了精彩的細節。
  • 好人還是壞人?抑或是好人,也是壞人?
    更不可因他一時的卑劣,而否認他可愛的一面。有一天我到某地辦事,下飛機之後搭計程車。由於是初次到那個城市,就跟司機打聽當地的情形。他除了介紹,還發表了不少對時局的看法,我們談得很投機。 到達目的地,表上顯示是1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