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是中國古代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在這幅畫卷當中,誕生過很多令人欽佩的人物,不過說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還要數臥龍諸葛亮,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飛迴旋。這一句句詩詞,無一不是在形容諸葛亮的傑出智慧。大部分人對於諸葛亮的印象,基本上都源於《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但是很多人卻忽視了他僅僅只是一部小說,所謂的演義,這就相當於現在的武俠小說,雖然基於歷史的基礎,但很多內容與真正的歷史不太一樣。
而關於諸葛亮小說與真正的歷史就有很大的差別,在小說當中,諸葛亮是一個非常富有仙風道骨的謀士,似乎不管遇到什麼情況,只要輕搖羽扇,立刻就能計從心生。而且諸葛亮更是劉備的貴人,在沒有遇到諸葛亮之前,劉備屢戰屢敗,連一塊立足的地方都沒有,但是遇到諸葛亮之後,地盤就迅速擴張起來,不僅勢力越來越大,而且還成功地與曹魏東吳三分天下。另外在小說裡面劉備對諸葛亮言聽計從,幾乎將蜀國的大權毫不懷疑的都交給了諸葛亮,那麼真正的歷史是什麼樣子的?
首先得說諸葛亮的的確確是一個難得的謀士,準確的來說諸葛亮是一個策略家,但卻不是一個軍事家,史書中記載,諸葛亮很少帶兵打仗,隆中對只不過是幫助劉備具體的規劃了一下未來的發展策略,換句話說,諸葛亮在劉備集團當中僅僅只擔任的是一個戰略顧問,不會像小說或者電視劇當中演的那樣去帶兵打仗。
而且在小說當中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場景,那就是諸葛亮在去世之後,魏延準備反叛,在馬上大喊三聲,誰敢殺我之後,後面立刻就被馬岱斬殺,其實這一段對於魏延來說,真的是一種很大的抹黑,魏延與諸葛亮之間的矛盾,遠比小說當中講得更加複雜。
魏延
最早以前魏延跟隨劉表,諸葛亮一直希望劉備能夠拿下劉表的地盤,但是劉備為了彰顯自己的仁義,一直不願意打荊州,直到後來劉表病逝,劉備才迫於無奈的佔領了劉表的地盤。就在這個時候魏延卻突然之間消失了,在小說當中,魏延再次出現的時候已經投靠了韓玄,在劉備攻打韓玄的時候,魏延因為不滿足於韓玄的暴政,所以才背叛了韓玄,投靠劉備。正是因為這樣的情況,諸葛亮才認為魏延腦後生有反骨,日後一定會反叛蜀國,無論如何都要將魏延斬殺,當然這僅僅只是小說當中的場景。
在歷史當中,魏延的確是跟隨劉表,不過自始至終他都沒有消失過,而且魏延投靠劉備之間的事情也非常蹊蹺,很多人都覺得是魏延主動投靠劉備的,事實上很有可能相似。當初劉備投靠公孫瓚的時候,就帶走了趙子龍,如今劉備又投靠劉表,帶走魏延的可能性也非常高,不得不說魏延絕對是一個人才,一個標準的軍事家,在領軍打仗這方面,蜀國上下幾乎很少有人能夠與之媲美,不算是被美化了的五虎上將,也沒有人是魏延的對手。
白帝城託孤之後,諸葛亮就掌控了蜀國大權,一心一意想要北伐,當初魏延曾經向諸葛亮提出過子午谷奇謀,然而卻被諸葛亮當場拒絕,不是因為這個計謀不好,而是因為諸葛亮故意不想讓魏延掌權,雙方之間的矛盾就是在那個時候展開的,可以說魏延的死,與諸葛亮所說的反骨沒有任何關係,而是蜀國內部政權鬥爭當中的犧牲品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