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振寬,長安畫派後的一大驍將!

2020-12-23 水墨畫家陳莊

中國畫自王維創水墨山水,始有「水墨畫」一說,傳統水墨是相對於設色而言的,歷代文人畫競相崇尚「水墨」,取其雅逸之氣。當代「水墨」相對於傳統水墨,強調「現代性」而又取其具有中國文化之特點。

——崔振寬

說到崔振寬,就不能不說到「長安畫派」,這是我們討論崔振寬的水墨山水時,不得不予以特殊觀照的「闡釋背景」。離開這個背景,崔振寬「從哪裡來」就沒有理路可循。「長安畫派」對於崔振寬來說,不只是一個「闡釋背景」,而且是一個「先驗存在」。

——王魯湘

有關崔振寬的山水畫特徵,許多學者和評論家提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分析與評價。我在這裡,提出一個「織體」的概念。

織體本是音樂的結構形式之一,其含義比較寬泛,在音樂作品中,它常常會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在時間上的形式,一是在空間上的形式。「織體」這個詞翻譯得很巧妙,它可以使我們產生形象化的聯想。比如一件毛衣,它的結構可以是緊密的、厚實的,也可以是稀薄的、有孔的。它可以是平整的,也可以有許多類似浮雕的凸起花紋。

在音樂中,也有類似的寫法,如果我們有機會打開一份管弦樂隊總譜的某一頁,我們可以看到,它是音響濃厚的,還是疏朗透明的。音響濃厚的,是樂譜上大多數甚至所有的聲部都用音符填寫得滿滿的,而音響疏朗透明的,則是只有少數幾件樂器在演奏,大部分樂器則是「休止」,五線譜上很空。

我認為,崔振寬的山水畫也具有這種音樂上的「織體」特徵,即他的作品以不同類型的線性皴染,呈現出多種形態的畫面疏密關係,從而發出或深厚低沉,或鮮明響亮的視覺音響。我們可以將崔振寬的山水畫看作以線條的編織為基本形態,其藝術的美學內涵是「以繁複表達單純」。

在崔振寬的作品中,我們能夠看到他對於「織體」這一藝術語言基本元素的靈活運用。在崔振寬的山水畫中,他注意到不同體積和形狀的山石樹木可以通過重疊的筆觸交錯銜接,構建為一個相互生發的整體,這是一種獨特的聯結關係,可以視為一種筆墨的「編織」關係。

在崔振寬運用不同皴法,以書法性的書寫方式進行景觀形象的「編織」過程中,我們看到,他能去掉預想的形式,回到感性的原點,尊重自我感覺,開放心靈的空間,達到一種超越物質外形態的「重構」。

這種「重構」的模式,來自於黃賓虹所提倡的默識心記自然與皴法形式搭配,其要點在於:作品中所有的形象生成並不以自然物象的原型為本,而是在物象原型的記憶基礎上,以個人心態的表達和形式敏感的調適為主導,將物象形式先行解構,然後再重組為一種精神狀態的圖像,即圖像的重構。

——殷雙喜

《芥子園畫譜》習國畫之人的良師益友

作品欣賞

崔振寬

陝西長安人,1935年生於西安,1960年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現為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陝西省美術家協會顧問、西安美術學院客座教授、陝西國畫院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

相關焦點

  • 崔振寬畫集丨水墨卷
    山水蒼莽 崔振寬水墨藝術研究 文/ 殷雙喜崔振寬先生是長安畫派之後陝西最重要的山水畫家,他數十年如一日,行走在中國的山川大地,以難以計數的寫生和速寫積累起對中國山水畫的透徹認識我在《走向現代》一文中稱崔振寬先生是長安畫派之後一位山水畫探索的驍將,他立足傳統,面向生活,不動聲色地進行著中國現代山水畫的試驗,使我們對黃賓虹之後,中國山水畫走向現代的進程更具有信心。在潘天壽、傅抱石、李可染等山水大師的身後,一批學養深厚、銳意圖強的中年實力派畫家正在崛起,而崔振寬先生的山水畫探索正是中國當代山水畫發展變革的一個代表。
  • 「七社畫展」西安開幕 著名畫家崔振寬:陝西畫壇後繼有人
    此後,「七社」每年都會舉行一次作品展覽,而今年的展覽,吸引了包括崔振寬、張振學、邢慶仁、趙熊、李宗奇、李翔宇、姜怡翔等書畫藝術界名家、大家的到場和關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館長邢慶仁表示,「七社」成員在業內和社會已產生一定影響,他們各自以自己的生活方式,關照山水、關照花鳥和人物,並在各自的領域形成自己的藝術面貌,在混沌裡摸索到自己的語言。
  • 在藝術的山河裡回望長安
    在此次「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陝西作品精選展」展出的畫作裡,觀眾可以一睹上個世紀長安城,乃至整個大西北舊時的淳樸風貌,還有隨著歲月增長留下的年度印記。 60年一甲子,60年一輪迴。2021年是長安畫派進京展60周年紀念,在本次「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陝西作品精選展」中,「長安畫派」老一代藝術家的作品是展覽作品的重量級組成部分。
  • 【國畫周刊】中國美術館藏陝西作品「回長安」(多圖)
    「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陝西作品精選展」是陝西省美術博物館經過一年多精心籌備,從中國美術館館藏眾多藝術品中,甄選出陝西藝術家作品及曾在陝西生活工作過的各時期藝術家作品,包括「長安畫派」大師在內的81人的87件作品。作品種類豐富,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宣傳畫等多個藝術種類。長安畫派的偉大在於將生活藝術化。
  • 「回長安」大展梳理陝西美術斷代史
    2021年,是長安畫派進京展60周年紀念。在本次「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陝西作品精選展」中,「長安畫派」老一代藝術家的作品,是展覽作品的重量級組成部分。「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陝西作品精選展」是陝西省美術博物館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籌備,從中國美術館藏品中選出的陝西藝術家作品及曾在陝西生活工作過的各時期藝術家作品,名家陣容之龐大令人驚嘆。
  • 「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陝西作品精選展」年度壓軸大展即將啟幕
    「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陝西作品精選展」是陝西省美術博物館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籌備,從中國美術館藏品中選出的陝西藝術家作品及曾在陝西生活工作過的各時期藝術家作品,包括「長安畫派」大師在內的81人的87件作品回長安展出。作品種類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宣傳畫等,其中大部分作品首次回到長安。
  • 【國畫周刊】方濟眾的藝術及其對長安畫壇的貢獻與啟示
    長安畫派1949年後,社會主義建設的需求,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嚮往,令置身其中的藝術家骨子裡充斥著一種浪漫主義的情調,筆底下生發出清新的感覺。從20世紀50年代起,身為長安畫壇風雲人物的趙望雲,以其崇高的威望,寬厚樸素的人格,及身兼陝西文化界領導職務之便,團結新老美術志士,並得以溝通和融合。
  • 在長安一一陝西中國畫十二家作品展即將亮相陝美博
    9月22日,「在長安一一陝西中國畫十二家作品展」將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開幕,此次展覽將展出崔振寬、苗重安、張振學、江文湛、王有政、徐義生、郭全忠、趙振川、張之光、羅平安、王西京、陳國勇12位藝術家的精彩畫作。
  • 魂兮歸來——郭志剛作品展 | 西安崔振寬美術館
    (3/4/5/6/7/8/9號廳)主辦單位:西安美術學院、西安崔振寬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綜合材料繪畫與美術作品保存修復藝委會協辦單位:西安市水墨長安藝術博物館、水墨記、庫藝術、漫藝術學術支持:西安美術學院 · 學科建設辦公室 · 科研創作處 · 實驗藝術系、張家港市美術館、陝西省美術博物館、西安美術館
  • 「黃筌畫派」的源流和傳變
    「黃筌畫派」形成的社會文化背景  「黃筌畫派」的形成是花鳥畫發展的必然,也是五代時期西蜀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形態的產物。  唐末,藩鎮割據,壁州刺史王建兼併西川、東川和漢中。907年,朱溫滅唐,建立後梁。王建旋即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其子王衍荒淫無度。925年,前蜀被後唐所滅。後唐任命孟知祥為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
  • 威尼斯畫派——喬爾喬內
    喬爾喬內《喬爾喬內與提香畫像》(1502)(左)著名的義大利威尼斯畫派畫家。喬爾喬內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義大利威尼斯畫派畫家,架上畫的先行者。喬爾喬內是威尼斯畫派成熟時期的代表人物,他原名喬爾喬·巴巴雷裡·達·卡斯特佛蘭克,喬爾喬內是他的乳名,含有「明朗」、「幽雅」的意思。
  • 展訊|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陝西作品精選展即將亮相
    新中國美術史上,眾多的畫家和畫派裡,長安畫派無疑是最具誘惑和挑戰的,它雖經歷曲折甚至略帶傷感,好在還有回憶記錄史冊。時間過去了60年,他們依然照耀著長安的天空。「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傳統是什麼?傳什麼?統什麼?傳以人傳,統以事合。時代在變化,人事亦在變化中變化。生活不是藝術,但藝術不能沒有生活。
  • 費拉拉畫派
    真正開創費拉拉畫派的是柯西莫·圖拉。他的作品在早期不被重視,瓦薩裡在《美術家傳記》中提及此點,這與圖拉的坎坷生涯不無關係。但是,圖拉作品中所具有的那種曲折不安的線條和強烈豐富的色彩,在15世紀的義大利繪畫中是不可忽視的。 另外,費拉拉現存的巴拉契·斯基法諾雅大宮殿是埃斯特家族榮譽的象徵。
  • 展覽 《威尼斯與威尼斯畫派》
    日對外開放地點:國家博物館北16展廳票價:30元本次展覽以威尼斯共和國為歷史背景,旨在展示從十五世紀到十八世紀跨越四百年歷史的威尼斯繪畫發展脈絡:明媚和諧的文藝復興時期、雍容華麗的十六世紀、光彩強烈的巴洛克時期、輕盈柔美的洛可可時代、理性至上的啟蒙運動時期,通過不同階段藝術特色的呈現
  • 眼鏡蛇畫派和它的遺產
    皮埃爾·阿勒欽斯基、卡雷爾·阿佩爾、科爾內耶、康斯坦特和瓦拉茜·婷是眼鏡蛇畫派的堅實守護者,而他們的重要作品成為展覽的靈魂。這些作品幾乎包羅萬象,眼鏡蛇畫派的多元和神韻輕盈地跳躍於其中;畫作在抽象和具象間頻繁轉換,有時歡欣愉悅,有時放任不羈。這些藝術家們最拿手的是圖式表現,再搭配上不尋常的色彩組合和顏料處理,他們的作品如同出自小學生甚至幼兒園孩子之手。
  • 劉春草:記嶺南畫派楊善深大師
    本文作者著名畫家劉春草與楊善深(左)在近代的畫系裡,嶺南畫派是中國畫的新血脈,雖然國畫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但步進明清兩代,已是暮氣沉沉,了無生氣。自嶺南畫派二高(劍父,奇峰)一陳(樹人)出現,以西方的技巧折衷國畫之形似不足,同時以大自然為師,故開一個中國繪畫的新面目,開世界東方藝術的一頁。
  • 威尼斯畫派四百年
    威尼斯畫派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晚期出現的畫派,代表義大利新興城市的崛起和發展。由於佛羅倫斯城的衰弱,很多佛羅倫斯藝術家來到威尼斯,促使威尼斯的繪畫藝術很快繁榮起來,並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與特點,因為該派畫家主要生活在威尼斯而得名。作品風格歡快明朗、色彩絢麗、構圖新穎、詩意濃鬱,對歐洲繪畫影響極大。
  • 80畫派創始人:畫3個少女吹笛賣13萬,畫1個少女吹簫的反而賣15萬
    起源|本期導讀:在中國的畫壇中,經常會聽到某些畫派,比如「嶺南畫派」、「寫實畫派」等,他們全部都是相同繪畫追求與風格的畫家,然後聚集到一起,探討自己的繪畫道路,形成一個小團體,畢竟人多力量大。其實在現代油畫寫實畫派中,也有一個很特別的畫派,叫作「八零畫派」,其中只有15位畫家,並且都是寫實油畫家,雖然人數不多,然而卻在畫壇中赫赫有名,而且這個畫派並不全是80後畫家,「80」只是一個代號而已,他們其中大多都是80年代左右出生的,其中80畫派的創始人,便是一位頗有獨特風格的寫實油畫家。
  • 短暫又叛逆的眼鏡蛇畫派,要從柯奈爾開始了解
    眼鏡蛇畫派——「CoBrA」(與英文的「眼鏡蛇」一詞同形),是哥本哈根、布魯塞爾和阿姆斯特丹的縮寫,這場運動1951年戛然而止,但依舊產生了空前的影響。1948年,巴黎的「革命之超現實主義」畫派在開完會後,其中的六名參與者選擇退出,他們不願繼續那些觀點匱乏並缺少創意的討論,六個人的想法不謀而合,他們決定共同組建一個與當時主流意見不同的團體,這也促使了北歐藝術家群體和眼鏡蛇畫派的萌芽。
  • 北京首拍 | 風到長安:黃胄、何海霞精選
    長安畫派作品多寫西北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在創作手法上,他們致力於中國畫的繼承與創新。作為長安畫派代表人物的黃胄,為西北風土滋養,汲取藝術的生命力。而儘管在畫壇早有聲名,但何海霞在中國美術界奠定宗師地位,則要到1954年他遷居西安之後,在西北畫壇的兩位闖將趙望雲、石魯結為藝術上的知音,共同開創「長安畫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