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珍惜有這樣一個機會向友人、文友、摯友童慶炳先生來表達我的敬意和懷念。童先生這個人,想到他這個人,想到他的文章,想到他的很多論述,我腦子裡面不由得浮現出「修辭立誠」這樣一個說法。我覺得他是一個非常誠摯的人,為什麼他能做到誠摯?因為他比較純真。他是一個純真的人,他又是一個謙虛的、認真的、執著的和敬業的一個人。我常常想到,像童先生是一個君子,是一個真正的君子。
第二,我說一下童先生學術上的成就。童先生是做文藝學的,這個文藝學不是太好弄。一個就是痴迷於文學的人並不懂什麼叫文藝學,也沒有多大的興趣去接受文藝學。如果痴迷於文藝的人談起理論來,更喜歡立一些不能成學的、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那種理論,我就不提名字了,比如我的同行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說法,比如說文學就是大便,教科書裡無論如何都不能收錄進去。
還有,文藝學的理論又由於高度的政治化、口號化、標籤化,形成了很強的排他性。一談起文藝理論來,有時候還讓人很緊張,一篇小說有說好的、有說壞的這事兒還好辦,萬一你一個理論口號被認定為是一個錯誤的口號,這個事兒就很麻煩了,就不太好弄,很難讓人說好。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國家出了一個童慶炳教授,他成為了文藝學學科的帶頭人,成為文藝理論的這樣一個建設的一個什麼,教育部管這個叫什麼呢?重點研究基地。我剛才沒敢叫「基地」(眾笑),因為重點研究基地,又成為最權威的高等學校的文藝理論教材的創作人和領銜者,確實非常不容易。
而我自己初步地學習童老師的這些著作,尤其是一些教科書的著作的感想是非常正面的。就是他能夠把這樣一個有著相當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的這麼一門學科,做的如此地富有知識性、科學性、系統性、鮮明性和開放性。童老師領銜編撰出來的這樣一些文藝理論教科書非常豐富,我個人閱讀的感覺,我甚至可以說是美不勝收,古代的、現代的;國內的、國外的等等各種說法,你覺得原來對文藝學、對文學有這麼多可貴的見解。同時他又是非常慎用的,他並不隨便對這些見解進行隨意的判斷,但是他又是有判斷的,他明確地指出來哪些東西的長處在什麼地方,弱點在什麼地方。他沒有用這麼一個詞,但是我覺得可以用這個詞,他編制的教科書是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一個開放體系,他實際上把中華文藝或者中華藝文,或者中華詩學的許多許多見解都納入了他的教科書當中。他又把許多實踐中提出來的問題,講文藝學的實踐性,這樣的話他和創作、和文藝批評、和接受美學,不是劃分開的,不是一個空對空的罈子。他是不斷地從文學創作的實踐當中來提出新的問題、接受新的挑戰,進行新的探索。
比如他對題材的論述和看法,這就大大的啟人心智。當然像這些東西都不是一下子都可以作出定論來的,但是起碼這是一個極有啟發意義的一個思路,一個極有啟發意義的說法。他這個關於題材問題我還聯想到,因為當年的蘇聯作家法捷耶夫曾經寫過長篇的論文,這個長篇的論文我們一開始翻譯的時候是《論題材的提煉》。後來又說不是題材,是素材的提煉,後來又說是生活的提煉。由於我俄語不行,我也分辨不清。他吸收各種新的東西非常之多。
童慶炳先生的教科書裡,對於馬克思主義的文藝學的說法也非常的實事求是、莊重認真,而且他不是一種權力語言,是一個學術語言、是一個真理語言,和人們在探討文藝學的真理,而不是簡單化的所謂插紅旗、拔白旗的那一類的說法。從我來說,讓我讀童慶炳的文藝理論的教材,起碼長知識、長見解,開闊眼界、聯繫實際。我很難設想在中國還能有一部比童慶炳教授領銜編輯、撰寫的文藝理論教科書更好、更引人入勝、更給人以啟發,而且是真正讀得下去的這樣一個文藝理論的一個教科書。這一點來說,我的學習剛剛開始,我還要繼續學習下去,我希望咱們北師大的童慶炳的學術思想的研討會也不是只舉行一次,也許將來還有機會再舉行。
我再說一句,童慶炳先生他對教學工作、教師的工作我非常感動,我聽過他不止一次說,他最理想的自己人生的結束就是在課堂上講著講著課,或者心臟怎麼樣了、或者腦袋怎麼樣了,就能夠結束在課堂上。他認為這樣的人生太美好了,他說「我渴望的就是這樣一個美好的結束」。最後,他雖然不是在課堂上結束,但是他也是和同學們一塊兒的活動中結束了,我認為也達到了他的願望。一個人能夠這樣熱愛教育工作、熱愛教學工作,我想這也是一個純潔的、高尚的人,所以我有機會在這裡表達我的一個敬意和向他學習的精神,感謝大家給我這樣一個機會,我很感謝,謝謝。
☎ 薦稿/投稿:bnuwenyixu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