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過沉重代價,失去過至愛,才能理解諾蘭版「蝙蝠俠」的英雄偉大

2021-02-08 kiki的奇妙旅途

IMDB排名第四,豆瓣排名26位,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打破英雄電影的爆米花界限,成為電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通過三部曲,諾蘭告訴大家,真正的英雄,是能在痛苦中承受起巨大代價,能在黑暗中重新尋找希望與勇氣,才可以成就的。

諾蘭將哥譚拉向現實世界:蝙蝠俠和罪犯沒有超能力,他們就是能比普通人多做200個伏地挺身,全片最大的威脅是核彈:與現實世界如出一轍。

也因此,蝙蝠俠是現實可能存在的英雄,但諾蘭還告訴我們,普通人即便無法成為蝙蝠俠,也有機會成為戈登警長或者瑞秋——TA 們與蝙蝠俠一樣,都是不折不扣的英雄。

本文總 8000+ 字,將通過「英雄代價」、「英雄原則」等方面對蝙蝠俠三部曲進行講述,最後,我還會聊聊諾蘭版的《肖申克的救贖》。

目錄:一、成為英雄所需要的選擇與堅持二、一步錯、步步錯的稚嫩英雄三、原則與代價,恰似光明與黑暗四、布魯斯追求公正,哈維追求平等五、封閉環境的人性實驗六、平凡英雄:託馬斯、瑞秋、戈登、 Alfred 和 福克斯七、諾蘭版的《肖申克的救贖》

  一、成為英雄所需要的選擇與堅持  

小時候目睹父母被槍殺的布魯斯韋恩,直到大學畢業,才迎來人生中第一個重大的考驗。

那是一場聽證會,令他格外憤怒的是,檢察官與殺害他父母的兇手達成了協議,成為汙點證人將被保釋出獄。

布魯斯是在憤怒和悔恨中長大的,他無數次想像過,自己要如何手刃仇人完成復仇。但他是韋恩家族的繼承人,貴族世家的「教養」讓他難以輕易衝破法律底線,直到他聽說了這場聽證會,他第一次任憑衝動指揮,在兜裡揣了一把手槍,安靜地參加了聽證會,一聲不吭。

他提前離開了聽證會,在外面等著兇手。聽證會結束了,記者包圍著兇手,布魯斯緩慢的走過去,準備掏出手槍。

槍聲響了,卻不是布魯斯開的槍,黑幫大佬 Faconi 的殺手搶在他的前面。布魯斯陷入了一種奇怪的情緒:仇人已死,不是死在自己手上,但也算大仇得報,可他心中毫無快感可言,難道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嗎?

迷茫的布魯斯被青梅竹馬的瑞秋拉上車離開了現場。和布魯斯不同,瑞秋是法律系畢業,正在檢察廳工作,她堅信法律和制度,希望以自己的力量打擊哥譚市的犯罪。瑞秋發現布魯斯居然身揣手槍想要實施復仇,生氣的瑞秋狠狠的扇了布魯斯兩個耳光:「你真讓你父親丟臉」。

布魯斯的父親,託馬斯韋恩,在哥譚經歷經濟大蕭條的時候,為哥譚市建設了重要的基礎設施,並帶領哥譚的經濟崛起,並在無形中粉碎了影武者聯盟通過經濟來瓦解哥譚的陰謀。瑞秋從小與布魯斯青梅竹馬,託馬斯的言行深深的影響了瑞秋,讓她走上追求法治正義的道路。

瑞秋為布魯斯點醒了一個重要的事實:正義的目的是為了讓社會和諧,而復仇的目的只是逞一時之快,這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你真的在乎正義嗎?還是只在乎自己的痛苦?」

瑞秋帶著布魯斯路過平民區,告訴他 Faconi 給這個城市造成的破壞和底層人民的水深火熱,最後把他丟在了 Faconi 吃飯的餐館:「Faconi 也許沒有親手殺害你的父母,但他正在摧毀他們所有的信念「。

被瑞秋打醒的布魯斯把槍扔向海裡,憑著一股血性坐在 Faconi 對面,卻被  Faconi 狠狠的擊碎了他的天真幼稚:

「你們那個世界的人,有太多害怕失去的東西。你以為,因為你的媽媽爸爸被殺了,你就了解了人生的殘酷,其實你還差得遠。你沒有品嘗過絕望的滋味,你是布魯斯韋恩,哥譚的王子。你得遠離哥譚千裡之外,才能知道沒有人認識你是什麼樣的感受。這裡的世界你永遠無法了解。因為你無法了解,所以才會恐懼。」

被扔出餐館後,布魯斯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選擇之一:他把名貴的羊毛外套交換給流浪老人,穿著殘破的夾克,偷爬進運貨的跨洋渡輪,從此離開哥譚,在犯罪的邊緣遊蕩。

這是我們所謂「英雄」與常人的最大區別之一:他們會在看清真相後果斷做出不同的選擇,毫不拖泥帶水的告別過去。

選擇是一瞬間的,這不是最難,最難的是不後悔,能夠把選擇一直堅持下去。

當徹底告別富N代衣食無憂的生活,第一次為了不被餓死而去偷水果吃的時候,布魯斯一度開始同情犯罪,失去判斷是非的能力。

當跟著黑社會一起去犯罪的時候,布魯斯才切身感受到犯罪前的恐懼,和得手後的快感。但布魯斯並未因此真正墮落,在被抓時甚至用蹩腳的普通話抱怨「我不是犯人」。

這時的布魯斯離成為蝙蝠俠還有一段時間,但諾蘭安排給布魯斯的歷練已經開始展現布魯斯的人性優點:身處黑暗,卻從未忘記光明所向。

接下來的故事很順理成章:已經對犯罪有了切身感受的布魯斯,開始追求力量,他接受了影武者聯盟的訓練,通過身和心的訓練克服了心靈最深的恐懼,完成了試煉。

不過到了這裡,電影的劇情安排出現了一絲不那麼合理的地方,這個影武者聯盟把布魯斯訓練成最頂尖的高手後,才讓他選擇站隊:要不要跟我們一起毀了哥譚?這麼重要的選擇題不應該最開始就選好嗎?

這是蝙蝠俠三部曲的第一部評分相對較低的原因之一,雖然這裡的安排是必須的。再一次,布魯斯確定了自己的原則:不殺人。

這一個原則非常重要,它是蝙蝠俠最大的英雄特質,也埋下了伏筆,讓他在面對小丑時受到諸多掣肘。

總之,布魯斯這時已經掌握了力量,成為蝙蝠俠之前,他還做出了以下選擇:

以不露臉的蝙蝠俠身份出現,這樣才能保護身邊重要的人的安危

不殺人——也就是不私自審判,將罪犯全部交給警察處理

追求正義,但並不追求絕對平等(這一點他還未完全認識到,直至哈維死亡)

這些選擇最終成就了蝙蝠俠,哥譚犯罪剋星的傳說從此拉開帷幕,他與戈登合作,擊敗了企圖讓哥譚陷入恐懼毒霧的影武者聯盟。

但真正的考驗尚未來臨,諾蘭早就安排了下一步,揭開這層考驗的是第一部的結局:小丑的名片出現了。

  二、一步錯、步步錯的稚嫩英雄  

太順利的開場總是有代價的,因為這會讓人輕敵,產生不自覺的傲慢,讓判斷產生偏差。

擊潰影武者聯盟後,布魯斯變得急功近利,他與戈登聯手,試圖一次性擊潰哥譚的犯罪黑幫,這讓黑幫前所未有的緊張,為此他們結盟,找到連黑幫都無法控制的小丑。

在經典電影《教父》中,老教父曾經對兒子桑尼說,永遠不要讓外人知道自己的真實想法,正是因為桑尼的多嘴,導致毒梟對柯裡昂家族展開攻擊。

布魯斯的急功近利導致了他對哈維的誤判,他看到哈維打擊罪犯的毫不手軟,他以為哈維具備和他一樣的目標,可以成為哥譚在光明下的「騎士」。

他忘記了自己是如何成長的,他忘記了 Faconi 對他說過的話,他還沒有了解哈維的動機到底從何而來,就急著與哈維聯手,這一切都是對哈維的偃苗助長。

他沒有意識到,獲得力量之前,瑞秋點醒他的那句話,是他能成為蝙蝠俠的最大考驗:能區分什麼是正義、公正與復仇的區別,而這個選擇,是在他失去最重要的父母后,經過那麼多年才做出的。

但是哈維,並沒有面對過類似的考驗。他最後的行動證實了小丑的判斷:哈維在心底是個不擇手段的人,要打破哈維的自律,只需摧毀他最重要的事物:瑞秋。

這一點,布魯斯本是有機會懷疑的,當他們四人第一次坐在一起吃飯,討論起蝙蝠俠的時候,哈維表現出完全的支持,即便他所用的羅馬與凱撒的案例被瑞秋質疑到無話可說,他仍然堅持自己的看法。

為什麼布魯斯沒能抓住漏洞?因為急功近利的背後是愛情在搗亂:他一直盼望著逐漸卸下蝙蝠俠的擔子,就能重新挽回瑞秋的心了,因為這個世界上除了老管家 Alfred,他只在乎瑞秋。

這一點,被 Alfred 看得一清二楚並出言提醒,也許這就是古今中外所有英雄都逃不過的命運:英雄難過美人關?

布魯斯不了解小丑,小丑卻做了很多功課,他從一開始就知道,蝙蝠俠有不殺人的底線。

在布魯斯為哈維召開的籌款宴會上,小丑得知了蝙蝠俠的另一條底線,那就是瑞秋對蝙蝠俠來說意義非凡。

加上小丑對哈維更加清醒的判斷,布魯斯的底線已經盡數被小丑掌握,失去了主動權,與小丑的對峙次次都被擺弄。

我曾看到很多人在觀影后質疑諾蘭,是不是把小丑描繪的太厲害了,其實不然。在小丑之前,蝙蝠俠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對手,看看第一部的影武者聯盟,那不過是武力更厲害的超級犯罪集團,用的還是毒藥這種物理層面的攻擊。解決影武者聯盟的方法也很簡單:更強有力的武力、裝備和盟友。

小丑的計謀並不複雜,但他採用的是直指人心的「魔法」攻擊。布魯斯一直用一般犯罪的心理去看待小丑,直到 Alfred 提醒後才意識到,他完全錯判小丑了。

一步錯,步步錯,最終布魯斯失去了最心愛的女人:瑞秋。

  三、原則與代價,恰似光明與黑暗  

蝙蝠俠不殺人,這一點,許多觀眾都不能理解,彈幕裡很多人在說:你看,這個不殺,那個不殺,這些沒死的人後來殺掉的人,不知道該有多少。

他們甚至會給瑞秋套上「聖母婊」的標籤,在他們期待的電影裡,蝙蝠俠應該是快意恩仇,大殺四方的。

我希望告訴這樣的觀眾,有些電影就是圖個痛快,這樣的電影有很多,但諾蘭的作品從來不是只有痛快。

尤其是三部曲的第二部《黑暗騎士》,諾蘭借蝙蝠俠電影的外殼,實際是在討論原則(或者規則)與代價之間的關係。

每一個原則,其實都對應了不同的代價,正是這樣的代價,讓布魯斯時刻警醒,努力克服憤怒,保持初心與原則。

以「不殺人」這一原則為例,假設布魯斯化成為蝙蝠俠後大殺四方,會造成什麼問題?

首先,他可能殺錯人,因為殺人意味著私刑審判,而一個人掌握的事實,恐怕會經常偏離真相。

其次,我們可以說由於蝙蝠俠不殺人給了小丑許多的操縱空間,但一旦開殺,難道小丑不會製造出讓蝙蝠俠誤殺的局嗎?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蝙蝠俠一旦開殺殺人,他會失去所有支持他的人,包括戈登代表的警察,瑞秋代表的心存法治理想的正直公民。

不殺人,將人交給警察。而警察不是蝙蝠俠,總是會出漏子,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這就是不殺人會造成的代價。

但人類進化的過程,不就是從失去的代價中反省出來的嗎?正是這樣那樣的代價,才能使得戈登這樣的警察成長起來,而戈登不止救了蝙蝠俠一次,也拯救過哥譚市很多次。

保持原則需要付出代價,而《黑暗騎士》再進一步探討:原則如果被打破,你會怎麼辦?

沒有看懂這一點的觀眾,難免會糾結到底是小丑贏了還是蝙蝠俠贏了,抱歉,就算在虛構的哥譚世界裡,也不是簡單用輸贏看世界的。

當原則被打破的時候,如果你不僅願意背負因原則打破付出的代價,還願意繼續保持原則,這其實才叫原則。這一點,世上少有人能做到。連布魯斯這樣已經成就英雄的人,也因此整整頹廢了八年。原則這玩意,就是這麼神奇。

我相信,這才是《黑暗騎士》中的「黑暗」由來,它不僅指代黑化的哈維,指代蝙蝠俠背了黑鍋,其實更像是在描述,布魯斯為了救下孩子殺死了哈維後的心境,是墜入了黑暗的。

這種黑暗,與世人的指責無關,因為布魯斯本就不太在意他人的看法。這種黑暗是自我譴責,自我放逐,甚至自我毀滅。

有了墜落,才有崛起,因此,第三部的名稱是 Rises。在第三部前半段,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自殺式的蝙蝠俠,連貝恩都看不下去了。

他被關入的監獄,恰似他的「心井」一般,藍天白雲看似近在眼前,卻無法觸及。關於布魯斯的越獄,我放在文章最後討論,這裡先不展開。總之,布魯斯戰勝了一切,回到了哥譚,又一次拯救了哥譚。

對原則的層層追問,註定諾蘭版的蝙蝠俠無法快意恩仇,卻塑造了歷史上最有人性的「超級英雄」,連紅得發紫的婦聯英雄都望其項背。

  四、布魯斯追求公正,而哈維追求平等  

公正與平等,就是蝙蝠俠與哈維在追求上的區別。

公正是有標準的,每個社會都有自己的標準,通常會用法律來制定,所以我們常說,在法律中尋求公正。

很多人以為平等也是如此,這個誤會就有些大了。公正包含了平等,但平等有濃厚的「交易」味道,因為價值是否平等,是通過交易來確定的。

而要做到公正,首先需要在正確的秩序中維護交易本身的正當性,也就是交易的合法性。

蝙蝠俠不參與「交易」,他只是默默收集資料,覺得某個人該抓了,他出手解決警察的難處,然後把人交給警察。如何判刑,是警察和法庭需要處理的「交易」。

哈維則不同,他身為檢察長,在審問小丑手下的時候就開始暴露不擇手段的本性,他很清楚自己的缺陷,因此他用一枚兩面圖案一樣的硬幣來克制自己的「交易」衝動。

直到小丑在醫院中對哈維說了一句話:「混亂是絕對的公平,打破已有的規則,才能實現真正的公平」。

哈維徹底黑化,他換成了正常硬幣,名義上是用運氣來決定他人的命運,這不過是個幌子。

正如他坐在 Faconi 車裡,給 Faconi 拋出的硬幣是正面,在 Faconi 以為自己能僥倖活命時,哈維給司機拋出了反面,兩人還是完蛋。

還有他給女警拋的硬幣,明明拋出正面,結果卻變成多活一日,哈維可以不斷地修改規則,使結果合自己心意,他已經變成沒有原則。

失去了公正的平等,等於是用自己製造的秤去衡量他人的價值,這就是一昧追求平等帶來的後果。

小丑正是看準了這一點,才會把哈維當成自己的王牌,最終讓蝙蝠俠墜入黑暗。

  五、封閉環境的人性實驗  

哥譚是個虛擬城市,一般來說,導演不會讓城市與現實社會產生直接關聯,或者是非常弱的關聯,例如第二部去香港折騰了一晚。

但在最後一部電影中,諾蘭有個設置非常有意思:美國總統在電影中出鏡了,並且束手無策。不僅如此,美國軍隊還生怕城市裡的人跑出來,硬生生堵住哥譚出城的橋梁,最後甚至炸斷了橋梁。

我想,諾蘭在這裡可能想諷刺,儘管美國的民主制度已經號稱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了,但是面對這樣的事件,卻壓根起不到一點作用?(一如疫情處理)

這是哥譚市唯一一次與外界直接產生關係的地方,除此之外,哥譚就像個獨立空間一樣,絲毫不受外部影響。

在這樣的封閉空間裡,諾蘭借反派的手,實現了許多人性實驗,讓普通人在光明與黑暗之間反覆遊蕩。

這也是諾蘭蝙蝠俠三部曲最「反超級英雄」的地方,看看隔壁婦聯的同行們,哪裡需要看那麼多臉色?

人性實驗從最早小丑的手下搶銀行就開始了,小丑跟每個人都說了殺死前一個人就能分到更多錢的話,但小丑做事的目的從來就不是錢,這麼做,只是小丑覺得好玩,而事實的確也如他所料:每個人都是貪婪的。

之後,小丑挑戰「超級英雄」本身的存在,在哈維召開的發布會上,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蝙蝠俠應該出來自首,否則小丑每天殺一個人太受不了。

小丑是如何判斷出大眾人性的?其實這樣的判斷在歐美出現了很多年了,那就是商業文化帶來的副作用。用美國人的一句笑話來說就是:中國是政府管理企業,美國則是企業管理政府。

在哥譚,布魯斯的父親託馬斯帶領城市走出了經濟衰退的危機,但財富的增長卻帶來了人心的混亂,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為了一串項鍊,街頭小混混就敢開槍殺人。託馬斯也因此而喪命。

對此,小丑在片中有一番精彩的論述:

「對他們來說你只是個怪胎,就跟我一樣。他們現在是需要你,當他們不需要你時,拼命躲你都來不及。他們的道德觀,他們的原則,全都是個爛笑話。麻煩一來就什麼都不管了。盛世太平的時候當然相安無事,但我告訴你,一旦到了危急關頭,這些文明人,他們會自相殘殺。」

小丑的確安排了文明人的自相殘殺,那就是著名的「雙船博弈」。據說攝製組已經完成了船被炸毀的場面,只是最後諾蘭沒有採用。

其實無需採用已經夠殘酷了,別忘了,在普通市民的那一艘船上,確確實實是投出了炸對面船的大比分票數的。船沒有被炸純粹是運氣:剛好這艘船裡沒有一個人是心狠手辣的,也沒有一個人是敢亂來的黑幫成員,他們全是手上不敢沾血的良好市民。然而,在這麼混亂的哥譚市,其實是不存在這種情況的…

姑且認為,諾蘭想要給觀眾多留一點善意吧。

全片中,小丑安排的最殘酷的,是給蝙蝠俠的雙輸選擇題:到底是救哈維還是救瑞秋?一邊是自己選擇的正義接班人,另外一邊是自己最愛的人。

小丑將地點調換,意味著不管蝙蝠俠選擇哪一邊,都將會是悔恨終生的選擇。即便蝙蝠俠選擇救哈維結果救下瑞秋,瑞秋也會一輩子都不原諒布魯斯,在生死關頭,她已經徹底明白,自己最愛的人是哈維。

在差點撞死小丑時,蝙蝠俠大吼了一聲,在最後關頭避開摔下了車。我們看不到這個時候的布魯斯到底是什麼表情,因為全被蝙蝠面具掩蓋了,我想那應該是痛苦而絕望的。

八年後,整個哥譚市在核彈的威脅下進入了無政府狀態,這是諾蘭安排的最後一個社會實驗。

許多觀眾說在這裡看到了對社會制度的諷刺,我其實不這麼想,這個時候的哥譚不是任何一種政治形態,它就是單純的混亂,注意看,主持那個「量刑委員會」的,不就是第一部的瘋子醫生嗎?

第三部電影,除了講述蝙蝠俠自己的重新崛起,更多的是講述的是人類在危機之下,普通人也是能夠團結起來對抗絕望的。我們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除了普通人對付不了的貝恩、被敵人控制的的戰車和最後的核彈,其他危機都是人們自己解決的,連原來怕死怕事的警察頭目,都重新穿上制服到街頭支援最終犧牲。這是一個城市在最低谷的時候,整體民眾的反抗和崛起。

回顧蝙蝠俠三部曲,諾蘭對人性的看法其實是這樣的:一個人是不可信的,除非他是千錘百鍊的超級英雄;一個小團體也是不可信的,除非他們的運氣好到爆炸;但整個人類,仍然是有希望拯救自己的。

  六、平凡英雄:託馬斯、瑞秋、戈登、 Alfred 和 福克斯  

還記得電影剛開始,年幼的布魯斯掉進了井裡嗎?父親託馬斯韋恩用繩索把自己吊下去,當他向布魯斯伸出手時,那一刻,父親的偉岸深刻的印在布魯斯的心中。

當瑞秋的母親懷揣不安地向託馬斯道歉時,託馬斯絲毫不責怪她們,反而安慰她們「沒事的」。

這時,他微笑著對布魯斯說道:「我們為什麼跌倒,布魯斯,因為這樣才能學會站起來。」 託馬斯當然想不到,布魯斯在幾十年後會被關押在一口更大的井裡,那一次只能靠布魯斯自己爬出去了。

這就是布魯斯視角中的託馬斯韋恩,不是哥譚首富,不是強勢CEO,就是一個令自己安心的父親。當自己懼怕蝙蝠頻繁做噩夢時,託馬斯告訴布魯斯,蝙蝠攻擊你是因為它們害怕你,所有生物都會恐懼。

這樣正直溫暖的氣質也感染了同樣小的瑞秋,激勵她要成為一個正直的人。

也是這樣的託馬斯,讓老管家 Alfred 心甘情願為這個家族付出一生的精力,讓韋恩集團裡一直有福克斯這樣的正直高管在堅持不同流合汙。

瑞秋是諾蘭蝙蝠俠的原創角色,漫畫中並不存在瑞秋,在三部曲中,瑞秋代表了哥譚最純粹的理想主義。

託馬斯和瑞秋的遭遇是相似的,他們是最正直的哥譚人,最終得到的卻是最嚴酷的命運。

但正是因為TA們的存在,布魯斯才能守住底線,託馬斯、瑞秋和對面的小丑,就像是兩個方向的鏡子,時刻提醒著布魯斯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

幸虧還有戈登在,他和布魯斯是密不可分的搭檔,從某種程度上,戈登對哥譚的意義不比蝙蝠俠小。

只有有戈登這樣的人在,蝙蝠俠才能繼續相信,將罪犯送往警察局,是最好的選擇。

我稱他們為平凡英雄,是因為他們無論處於什麼位置,遭遇任何情況,都能保持向善的心,做出善良的舉動,正是因為TA們的存在,蝙蝠俠即便墜入黑暗,也有再度崛起的希望。

  七、諾蘭版的《肖申克的救贖》 

布魯斯「越獄」的這一段,非常精彩,因為在這裡,只有布魯斯韋恩,沒有蝙蝠俠。

我寫過《肖申克的救贖》的影評,在我看來,希望和救贖是這部電影的核心。

而在這口監獄井裡,諾蘭用了這麼小的篇幅,容納了肖申克的核心精神:只有先救贖自己的靈魂,才能救贖自己的身體。

首先,當然是剝奪了布魯斯的一切,這裡沒有高科技,錢不管用(當時也破產了),希望就在上面沒有人攔著,只要你能爬上去。

如果說,安迪是靠毅力、耐心、信仰支撐起長達三十年的越獄,布魯斯則是靠著義無反顧的決絕,完成了救贖和越獄。

安迪最怕的是被「體制化」,逐漸失去越獄的勇氣。

布魯斯最怕的卻是在監獄裡悄無聲息地,帶著絕望和悔恨死去。

傷愈過後,布魯斯怎麼也爬不出去,幸好獄友給他指出了明路:那個小孩跳上去的時候是沒有拴繩子的。

布魯斯這才明白,為何自己之前會輸掉。

生而為人,最大的代價,不就是失去生命嗎?原來自己的對手,早就押上自己的生命做賭注。現在,該輪到自己了。

解下繩子的那一刻,布魯斯完成了靈魂的「崛起」,獲得新的身體力量,飛躍巔峰,成功越獄。

《肖申克的救贖》向你我提出的問題是:若是你被判一生關在肖申克,你還能心懷希望去生活嗎?

諾蘭提出的問題則是:若希望就在前方,但獲得它需要押上所有身家,包括性命,你敢跳出這一步嗎?

有很多人認為,《黑暗騎士》塑造最成功的是小丑,的確,他成了DC宇宙裡人氣最高的反派。

但別忘了,我們之所以覺得小丑厲害,是因為諾蘭的精巧設計大部分都是讓小丑去完成的,我們把對諾蘭的讚嘆間接轉移到了小丑身上(以及希斯·萊傑的精湛演技)。而造就這麼厲害的小丑,目的是成就一個更加複雜更加人性的蝙蝠俠。

在蝙蝠俠三部曲裡,我們並不知道小丑是如何變成這樣的,他的厲害是憑空而降的,而他的動機是薄弱的,沒有空間去講述小丑更深層的故事。直到2019年上映的《Joker》,我們才看到一個足夠豐滿的小丑。

諾蘭對蝙蝠俠太嚴格了,以至於最後我們看完電影,想起蝙蝠俠的時候,無法用一兩句話簡單描述對他的感受。這註定蝙蝠俠不會是「最想成為」的超級英雄:誰會想成為超級英雄後還要經歷那麼殘酷的考驗呢?

答案可能是,只有觀眾也失去過同樣重要的人或事,在生活中付出過同樣慘痛的代價,才會理解,這樣的蝙蝠俠,是更加偉大的吧。

我是奇妙的kiki

分享觀影感受,加入奇妙觀影會

請添加微信:cyj2333up

相關焦點

  • 黑暗騎士三部曲那麼好看,為什麼諾蘭導演不拍蝙蝠俠了?
    諾蘭導演的黑暗騎士三部曲可以說是最經典的蝙蝠俠電影,但是在《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之後,諾蘭導演放棄了繼續拍攝超級英雄電影念頭。他作為華納旗下最具實力的導演之一,為觀眾們奉獻了很多部超級經典的電影,但是為什麼諾蘭導演為什麼不繼續拍蝙蝠俠了呢?1.超級英雄電影其實限制很多。
  • 15部DC電影排名,諾蘭版蝙蝠俠封神
    儘管年代已非常久遠,但這部電影仍然讓全世界認識了超級英雄。《V字仇殺隊》看起來跟超級英雄無關,他是一部反集權的電影,曾經在國內也引起過非常廣泛的討論。7、樂高蝙蝠俠大電影(2017)一個失去了超能力的超人對抗三個超強配角,《超人2》的故事加入了更多對超級英雄的反思。3、《神奇女俠》(2017)
  • 失去耐心正讓我們付出沉重的代價
    每過一個小時,美國選民的緊張和挫敗情緒似乎就會更強烈一分。抗議和反抗議爆發了。僅僅在經歷了短短幾天的等待後,美國似乎就已經要失去它所為之自豪的所謂團結、凝聚的精神。讓我們將這一情境與2000年喬治·W. 布希和阿爾·戈爾(Al Gore)的競選進行對比,當年,在選舉日之後的五個星期裡,結果一直懸而未決。假如你無法想像今天的美國能忍受這種拖延,那麼我告訴你,專家們也無法想像。
  •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蝙蝠俠的收官之作,諾蘭的誠意之作!
    今天就跟大家講的電影是《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改編自DC漫畫公司的經典超級英雄漫畫《蝙蝠俠》,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克裡斯蒂安·貝爾,安妮·海瑟薇等主演,是諾蘭執導的蝙蝠俠系列三部曲的最終章。前兩部分別是2005年的《蝙蝠俠:俠影之謎》和2008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
  • 諾蘭蝙蝠俠三部曲,超級英雄外衣下的個人成長史
    如果想要了解蝙蝠俠,或者其背後的深意,最好的途徑可能是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系列,這三部影片除了完整的交代了布魯斯韋恩成為蝙蝠俠的前後之外,更多的將蝙蝠面具背後的人賦予了眾人皆能理解的人性。或者說在褪去了超級英雄外衣之後,諾蘭的batman三部曲講的就是個be a man的過程。
  • 10個最偉大的超級英雄三部曲:前三兩個蝙蝠俠
    這是一部領先時代的作品,當年黑帝國描述的很多內容,在如今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的加持下,大眾才能理解。5、無限手套三部曲 (漫畫)2007年上映的《蜘蛛俠3》,至今仍保持著以蜘蛛俠命名的電影票房紀錄,全球收穫了8.9億美元票房,今年上映的《蜘蛛俠:英雄歸來》目前票房為8.7億美元,也沒有打破它的紀錄。3、蝙蝠俠阿卡姆系列遊戲
  • 諾蘭系列《蝙蝠俠:俠影之謎》深度點評蝙蝠俠老爺受傷型角色
    蝙蝠俠,提起這位超級英雄的相關影視作品,相信大家最有印象的,應該就是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諾蘭的蝙蝠俠系列,個人認為是迄今為止,最具深度和思考的超級英雄系列作品。注意關鍵詞,系列作品。當然你要比票房和影響力漫威宇宙已經上天了。我也相信,將來即使出現再多的蝙蝠俠,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都是繞不開的經典。
  • 無可複製的經典,諾蘭《蝙蝠俠》三部曲背後的故事
    木魚在第二部《黑暗騎士》的影評中寫道,它不僅是一部偉大的「超級英雄電影」,更是一部偉大的「電影」。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幾部影片背後的故事:首先來梳理一下時間線。拍完之後,諾蘭還把《盜夢空間》裡的幾個演員,例如湯老師、囧瑟夫、艾倫佩吉、瑪麗昂·歌迪亞等演員,拉過來一起拍《蝙蝠俠》最後一部。
  • 無數《蝙蝠俠》,這版可能是最偉大的之一
    更邪惡、更黑暗、更暴力,這些年逐漸擺脫「嫩牛五方」的羅伯特·帕丁森正式接棒「DC一哥」布魯斯·韋恩之名,成為電影史上第9任蝙蝠俠。眼看《蝙蝠俠》電影一部比一部黑,一部比一部暗,這一版蝙蝠俠乾脆煙燻妝直接上陣。
  •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諾蘭版蝙蝠俠的完美謝幕
    今天,小娛給大家帶來的是一部DC超級英雄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相信很多朋友都是「蝙蝠俠」系列的粉絲。然而對於我來說,這部電影卻是我看的第一部「蝙蝠俠」系列電影,也是因為這部電影,我才入了「蝙蝠俠」系列的坑。那麼接下來,就由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本片的主要劇情。哈維·丹特去世過去八年,為紀念他所創立的《丹特法案》幾乎徹底根除哥譚市所有犯罪活動。
  • 《蝙蝠俠》:英雄的三種境界
    這個問題諾蘭曾經在他的蝙蝠俠中探討過,即便這個人是億萬富翁,有著一切超級英雄的背後支撐,但這種硬體包裹下的軟體依然無法升級,因此英雄只能存在於人的想像,抑或說存在著無法融入的困境。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英雄夢,都有著英雄救美、救國家於危難、救民於水火的夢,只是這種夢或者說理想只是潛藏在內心深處,被這個冷酷的世界所冰封。
  • 10個最偉大的超級英雄三部曲:前三兩個蝙蝠俠,第一是漫改之王
    這是一部領先時代的作品,當年黑帝國描述的很多內容,在如今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的加持下,大眾才能理解。5、無限手套三部曲 (漫畫)2007年上映的《蜘蛛俠3》,至今仍保持著以蜘蛛俠命名的電影票房紀錄,全球收穫了8.9億美元票房,今年上映的《蜘蛛俠:英雄歸來》目前票房為8.7億美元,也沒有打破它的紀錄。3、蝙蝠俠阿卡姆系列遊戲
  • 為什麼諾蘭的蝙蝠俠無法和正義聯盟一起玩耍?
    每一代觀眾都需要自己具有符號意義的蝙蝠俠,即使是超級英雄沒有這般火熱之前,也有麥可基頓的蝙蝠俠、傑克尼克爾森的小丑和米歇爾菲佛的貓女。而諾蘭留給蝙蝠俠的影響要遠遠超出期望,三部曲給所有的超級英雄電影下了新的定義。貝爾也真正在自己的年代中,讓觀眾難以主動接受新版本阿弗萊克來代替他。2012年時能在漫威已經集結好復仇者的年代來用蝙蝠俠的一己之力進行對抗,這種勇氣是現在的DC做不到的(所以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復聯2》在明年大殺特殺)。諾蘭讓蝙蝠俠登上了高峰,但之後蝙蝠俠以及DC英雄如何走得更遠?
  • 羅伯特帕丁森跟諾蘭聊過新蝙蝠俠 試鏡請假曾被拆穿過
    羅伯特帕丁森跟諾蘭聊過新蝙蝠俠 試鏡請假曾被拆穿過  據臺灣媒體報導,羅伯派汀森(Robert Pattinson)出任新版蝙蝠俠,巧的是試鏡期間,他正在拍《黑暗騎士》導演克裡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新作《天能》,近日諾蘭透露,在拍攝《天能》尾聲,2人對「蝙蝠俠」有一些交流,他迫不及待想看羅伯派汀森怎麼詮釋。
  • 看諾蘭是怎麼把「市場毒瘤」蝙蝠俠拉回好萊塢一線電影的
    事實上的確如此,如今的蝙蝠俠IP價值高達280億美元,在所有超級英雄裡面僅次於蜘蛛俠,也可以看出這位英雄的影響力有多大,不存在其他任何DC英雄。諾蘭認為,他打算塑造的蝙蝠俠,是基於一些現實中存在的理由而出現的,倘若這個世界裡存在其他DC英雄,那布魯斯穿上蝙蝠戰衣的理由就要做出改變,這樣的話會直接攪亂了整部電影的思路。
  • 諾蘭認了聊過蝙蝠俠 揭羅伯特帕丁森1特質:他一定做得到
    ▲諾蘭看好羅伯特帕丁森版蝙蝠俠。(圖/達志影像)羅伯特帕丁森接洽《蝙蝠俠》時,一切盡力低調,當時為了試鏡跟諾蘭請假,還謊稱家裡有急事,結果諾蘭當面犀利拆臺:「你要去參加《蝙蝠俠》的試鏡對不對?」讓他窘到爆,不過順利中選之後,羅伯特帕丁森完全沒有主動向諾蘭請教任何建議,諾蘭也暢談2人在片場微妙的互動。▲羅伯特帕丁森試鏡《蝙蝠俠》遭諾蘭拆穿。
  • 諾蘭認了聊過蝙蝠俠 揭羅伯特帕丁森1特質:他一定做得到
    ▲諾蘭看好羅伯特帕丁森版蝙蝠俠。(圖/達志影像)羅伯特帕丁森接洽《蝙蝠俠》時,一切盡力低調,當時為了試鏡跟諾蘭請假,還謊稱家裡有急事,結果諾蘭當面犀利拆臺:「你要去參加《蝙蝠俠》的試鏡對不對?」讓他窘到爆,不過順利中選之後,羅伯特帕丁森完全沒有主動向諾蘭請教任何建議,諾蘭也暢談2人在片場微妙的互動。
  • 當代最偉大導演:諾蘭是如何一步步登上神壇的
    他始終保持個人鮮明的創作風格,是好萊塢少有的每部作品都能平衡票房與口碑的導演之一,目前為止他作品累計全球票房已經超過42億美元,同時還得到過不少奧斯卡提名。如果說《追隨》和《記憶碎片》是非線性的牛刀小試,那麼《蝙蝠俠》系列尤其是「黑暗騎士」則為他的封神之路助力,《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更讓諾蘭的腦洞思維與頂尖的科技結合,他的想像力如同偉大的科學家一樣開拓了電影的新邊界。
  • 當代最偉大導演:諾蘭是如何一步步登上神壇的?
    他始終保持個人鮮明的創作風格,是好萊塢少有的每部作品都能平衡票房與口碑的導演之一,目前為止他作品累計全球票房已經超過42億美元,同時還得到過不少奧斯卡提名。如果說《追隨》和《記憶碎片》是非線性的牛刀小試,那麼《蝙蝠俠》系列尤其是「黑暗騎士」則為他的封神之路助力,《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更讓諾蘭的腦洞思維與頂尖的科技結合,他的想像力如同偉大的科學家一樣開拓了電影的新邊界。
  • 經典電影《致命魔術》:諾蘭的不朽之作,蝙蝠俠大戰金剛狼
    《致命魔術》劇情簡介:在19世紀末人們對科學文明還不是認識得太過清楚,於是,安吉爾(休傑克曼/狼叔飾)和伯登(克裡斯蒂安貝爾/蝙蝠俠飾)的魔術,成為了倫敦城內的神奇人物。安吉爾出身貴族,魔術手段比較華麗豐富,是富人圈子裡的表演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