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報》第42期 美術副刊
《紅樓夢》裡,有句形容林黛玉的詩:「堪憐詠絮才」,這裡所說的詠絮才,指的就是晉代的才女謝道韞。
在很多方面,謝道韞是一個幸運的女人:她出身高貴,家世奢華。她父親謝奕,是一時名士,死後被封為安西將軍;她伯父謝安,在東晉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上都稱得上著名的賢相;她的哥哥謝玄,更是在關乎王朝命運的淝水之戰中大勝敵軍,名垂青史。而她的婆家也是當時極顯赫的大家族,書聖王羲之就是她的公公。
一個女人,生於世家,嫁入名門,無論如何,也算是少有的幸運者了。但具體到謝道韞個人來說,幸運不假,幸福卻遠遠談不上。
謝道韞的不幸,應當從她的婚姻開始。她的父親去世得早,伯父謝安很憐惜這個才華出眾的侄女,想為她聯姻當時的另一大家族王家。他在王羲之的幾個兒子中挑選,開始時屬意於才名頗高的三子徽之——就是那個「雪夜訪戴,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王徽之。但考慮到王徽之名士氣太足,怕不是個做丈夫的好人選。於是選了看起來老實敦厚的二兒子王凝之。
正是這個選擇,註定了謝道韞一生的哀婉。
謝道韞嫁到王家後,才痛苦地發現,自己嫁了一個幾乎完全不可能去愛的人:王凝之天性平和穩重,字也寫得不壞,但思想與見識都談不上,才能也是中人。換作一般女子,這樣的丈夫倒也四平八穩,但對精神需求極高的謝道韞來說,世間最難忍受的,就是平庸。不過,在那個時代,對女人來說,丈夫的一切,都是必須忍受的,包括平庸。
上天用這種方式懲罰了謝道韞的驕傲。所以,有時也很難判斷,對於這些才華出眾的女人,比如謝道韞、李清照、朱淑真,上天是更偏愛,還是更刻薄。
謝道韞的婚後生活,物質極富足,而心靈寂寞。最大的樂趣就是偷聽家裡客人們的談話——魏晉時流行清談,士人們聚到一起後常就一些玄學中的問題展開爭論,藉此享受一種形而上的、思辨的快樂。謝道韞雖為女子,但耳濡目染間也頗擅長此道。一次,小叔子王獻之在與客人的論難中落了下風,謝道韞估計是在一旁聽得著急,便派婢女偷偷告訴王獻之:「我來幫你解圍!」她在一方青幔後談吐自如,將對方論點中的破綻一一挑出,令在場的男人們氣塞語結,甘敗下風。
這樣平靜而落寞的生活,一下子便過了三十年。儘管沒有什麼太多的愛意,謝道韞還是為王凝之生下了四子一女。孩子漸漸長大成人,謝道韞那溢滿才華的青春也漸漸成了遙遠的回憶。
【清】錢慧安 謝家詠絮圖 紙本設色 1893年
如果不是那場戰亂,謝道韞的人生其實也就這麼走過去了。
謝道韞五十歲的那一年,江南地區發生了孫恩之亂——歷史上,這種自下而上的暴亂,後來往往演變成血腥的屠殺,其破壞性是非常驚人的,是一場場真正的文化浩劫。孫恩之亂也是如此。當時王凝之正在會稽內史任上,地位相當於現在的上海市長,當年王羲之也做過這個官。
亂民逼近會稽。作為長官,王凝之本來應該整飭軍隊、嚴陣以待,可這個糊塗而平庸的王凝之,竟然放著軍備不管,整天在神壇邊瞎鼓道——他是五鬥米道的忠實信徒,堅信神仙能給他派兵,幫他打退亂民。謝道韞幾番勸諫,無奈王凝之還是一意孤行。
看到這個情形,謝道韞知道這個丈夫是靠不住了。她自己張羅武器,訓練家丁奴婢,組織起一支敢死隊。不久後,兵臨城下,王凝之的神兵果然沒出現,而亂民卻輕易地攻破城池,入城後大開殺戒。王凝之在慌亂之中被殺死,他的幾個兒子也死於亂兵之手。這些消息傳到謝道韞的耳中,她沒有痛哭流涕,而是鎮靜地指揮家丁突圍,在亂軍中殺出一條血道。在接近城門的地方,又被一夥亂軍圍住,家丁死傷殆盡,形勢十分危急。謝道韞跨出她乘坐的小轎,持刀向前,手刃了兩名暴民。不過畢竟寡不敵眾,最終被擒住,送到孫恩面前。
孫恩也早聽說過這位王夫人的大名,不想殺她,但卻不肯放過謝道韞身邊三歲的小外孫劉濤。謝道韞大怒罵道:「這是我們王家的事,與這個劉家的小孩子何幹?你如果一定要殺他,那就先把我殺了吧!」
我想,謝道韞當時的氣場一定是非常震人的:多年養尊處優、涵泳書齋所培養出的高貴氣質,再加上身處大變、視死如歸的傲岸、剛烈,把周圍的人一定都嚇到了。不然的話,已經殺紅了眼的孫恩怎麼會「改顏相向」呢?他不但沒殺劉濤,還派人把他們護送出城。
在一個男人掌權的時代,王凝之把自己連同家人還有一城居民都交給了屠殺者,反而是謝道韞這個弱女子,用自己的勇氣保護了身邊的孩子。
大亂之後,謝道韞的人生,剩下的恐怕就只有悲哀和寂寞了。雖然當時還有人慕她雅名,希望能從學問道。她也曾設帳授徒,排遣寂寞。但在那個時代,這樣的行為畢竟是太過大膽,未免受人非議。
謝道韞晚年,仍住在會稽。當時的地方官劉柳慕她,在客廳內設了一道青綾布幔,主賓二人隔著青綾布幔娓娓而談。
這場談話,已經不該用相談甚歡來形容了,談話的氣氛始終很嚴肅,但不沉重,兩個坦蕩高朗的靈魂,在語言中獲得共鳴,和一種心靈的慰藉。
謝道韞自己是這樣評價她的這位特殊客人的:「喪亂之後,親朋故舊紛紛去世,現在與這個人談起他們,真讓人心情為之一開!」
其實,謝道韞一生所看重與追求的,更多的是這種敞開心扉、充滿靈機的談話,它是心靈的碰撞、智慧的交流。可惜,這種碰撞與交流,她在丈夫王凝之那裡從來沒有得到過。
這,也許是謝道韞一生的寂寞。■
朱良材 詠絮才高圖 1931年
◆弘揚中國美術精神 彰顯中國美術氣派
◆關注美術前沿熱點 報導中外美術新聞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單位:中國國家畫院
國內統一刊號:CN11-0292
國內郵發代號:1-171
海外發行代號:C9257 官方微信:izgmsb
►聯繫我們: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