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公英》美麗的日本罪愆的畫師:「異人」伊丹十三
不一定驢驢犬舌人形美之臆想:http://buyidinglvlv.blogcn.com 美麗的日本罪愆的畫師:「異人」伊丹十三 文/不一定驢驢 2005年12月 「異人」:不同尋常的人。
-
《蒲公英》拉麵是給素人吃的、電影是給素人看的:伊丹十三對電影的看法
月前看過伊丹十三的《蒲公英》,當時只感受到日本人對食物的敬仰以及女主角的堅毅。日前偶爾看到網上著名的「幀影幀畫」(Every Frame A Picture) 的Tony Zhou解讀這部電影,我立即重新審視這部傑作,再三理解導演想表達的思想。
-
伊丹十三映畫《蒲公英》裡的人生百味,黑澤明場記野上照代私藏的影人秘辛
演員時代的伊丹十三(左) 伊丹十三與愛貓(上海學者陳祖恩攝影)導演伊丹十三是日本著名導演伊丹萬作的長子,最早以演員身份出道,演戲之外亦擅長寫作散文,著有《歐洲無聊日記》、《女人們!》、《續女人們!》、《喪禮日記》等書。
-
《蒲公英》食色
七八十年代的日本電影,寺山修司和伊丹十三這批導演,由於身處高峰和熱潮之間,無不伴隨著痛苦與焦灼。他們無法像大島渚那樣高舉叛旗,每拍一部電影都如履薄冰。身為父親的伊丹萬作,46歲就去世了。作為兒子的伊丹十三,51歲才拍出人生第一部導演作品。如果伊丹十三不在1997年自殺,他是否有機會,嘲笑後來同樣遭遇創作力枯竭的不良分子導演。歷史沒有如果。
-
《蒲公英》:季節的勇氣
在電影院瀝風沐雨的黑光裡,伊丹十三借[蒲公英]之名,道出了最通俗的命運註解,他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及至他躍樓而下的1997年,庸人的誣衊誹謗,都最終消融於精神潔癖的光束中。一如[蒲公英]開片所言,人在死前會看到電影一樣的東西,幾秒鐘內看盡人生的萬花筒,即便以肝腦塗地為代價。1985年,繼處女作[葬禮]一舉成名之後,52歲的伊丹十三開始執導[蒲公英]。
-
1食1家系列1——清風街上的伊丹十三風
| 擊鼓傳蛋結果其中短暫出現的蛋包飯火了,那是導演伊丹十三自創的蛋包飯,有點過橋米線的神韻。送到顧客面前的是半成品,盤子上面仍然是炒飯,炒飯上面是蛋包,中間像隔著一條三八線一樣涇渭分明。蛋包卻好像兜著什麼一樣鼓鼓脹脹,直到服務員持著小刀來到碟前,輕輕劃開蛋包,半熟的蛋液就隨著躺成餅狀的蛋包蓋滿了整個盤子,這個蛋包飯被叫做伊丹十三風,日文更直接,在蛋包飯オムライス前面加上了電影名タンポポ,叫做タンポポオムライス,對拉麵的主角進行了無情的輾壓。這道蛋包飯我也不會做,不過雖然我沒去過日本,但在香港吃過。
-
津川雅彥出席伊丹十三回顧展 戲稱沒自己沒票房
,出演了導演所有作品的遺孀宮本信子,以及同樣伊丹作品的老常客津川雅彥暢談對伊丹導演的記憶。網易娛樂10月24日報導(感恩/編譯)目前進行中的第24屆東京電影節合作企劃,已故伊丹十三導演作品的回顧上映單元「JUZO AGAIN」開幕見面會於23日在日本橋三井hall內舉行,出演了導演所有作品的遺孀宮本信子,以及同樣伊丹作品的老常客津川雅彥與村田雄浩一同登臺,暢談對伊丹導演的記憶。
-
《蒲公英》被偷換的孩子
認識伊丹十三是在某年北京電影節上。天乾物燥,忽冷忽熱,加上白天已經跑了兩場電影,還沒到傍晚已有了感冒跡象。我打算放棄晚上三裡屯那場《蒲公英》,在豆瓣電影討論區發布了轉讓電影票的信息,但始終無人問津。眼看開場時間已近,便抱著「來都來了」的心態走進了影院。頭始終痛得厲害,但那是我笑得最開心的一場。
-
《蒲公英》TANPOPO
並不曾了解作為大江健三郎朋友的伊丹十三,只看過伊丹十三的兩部電影——《葬禮》和《蒲公英》,但是必須繼續看下去,為了那種對於生活的戲謔和向死而生的堅持。看到這個篇名的時候就在想,「蒲公英」指的究竟是什麼呢?影片開場就打破了觀眾與銀幕的界限,仿佛旨在進行對話,猛然想到布萊希特對於打破虛幻的努力,伊丹十三也是嗎?
-
《蒲公英》食色性也……
這就是《蒲公英》!豆瓣評分8.4分。《蒲公英》丨1985Frequency導演 / 編劇:伊丹十三主演:山崎努 / 宮本信子 / 役所廣司 / 大瀧秀治 / 渡邊謙 /津川雅彥 / 岡田茉莉子 / 井川比佐志 / 橋爪功
-
《蒲公英》食色性也
伊丹十三是想跟我們說,食慾就是性慾最終即使你懷著怎樣期待的心情,角色們共同完成了一個目標之後,都必須離去,現實中也是一樣,拍完了這部片子,主創們便都散去了倒是真希望她出來挽留一下他啊中間的各種支線其實是用來轉場和調味的,因為支線都相對有趣,所以就像吃了大餐之後來點甜點一樣唯一的缺點就是蒲公英怎麼突然就把面做好了,在倒數第二次品嘗的時候應當有人說不錯才對
-
《蒲公英》用吃來串起人間百態 ,可為啥叫蒲公英呢?
食慾性慾一體兩面等小故事還講述了種種西式哲學寓言回望黑郎對蒲公英的「魔鬼訓練」,實而亦是伊丹十三巧借「拉麵」之名在為觀眾指點迷津。伊丹就此著力呈現了一系列「魔鬼訓練」的精妙細節,將深厚的拉麵之道及生活之道蘊藏其間。影片中的黑郎則以拉麵行家的身份,認真擔起了指導蒲公英如何經營麵館的重任。比如觀察客人的飢餓程度,觀察其是否趕時間、是否新客,以及麵湯的水溫應如何調控。
-
日本「奇葩」導演,親赴「殯儀館」給死人化妝——《蒲公英》
這部電影的名稱為《蒲公英》,由日本著名的大師級導演伊丹十三執導。電影的內容主要是講述了一位廚藝平平的拉麵店老闆娘如何在眾人的幫助下成為拉麵大廚的過程。《蒲公英》丨1985導演 / 編劇:伊丹十三主演:山崎努 / 宮本信子 / 役所廣司 / 大瀧秀治 / 渡邊謙 /津川雅彥 / 岡田茉莉子 / 井川比佐志 / 橋爪功說到伊丹十,國內的年輕影迷可能不太熟悉,但他是日本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導演之一,對電影藝術的追求又「古怪」為了拍葬禮,他放下身份到殯儀館打工,做起了給死者化妝的工作;
-
《蒲公英》:情熱大陸的美食之愛
而這部電影的「掌勺人」就是日本別具一格的喜劇電影導演伊丹十三。
伊丹十三曾經是一個在日本很有影響力的喜劇片導演也正是也為這一獨特而辛辣的喜劇風格,導致伊丹十三經常遭受來自各方的人身攻擊,以至於壓力過大,於1997年12月20日跳樓自殺,享年64歲。即使在《蒲公英》這個故事走向充滿正能量的早期作品,也能看出伊丹十三的風格對這個很經典也很俗套的故事模式的影響。
-
《蒲公英》電影的副線更精彩
看了很多這樣的片子,不過《蒲公英》算是其中比較特別的一部。 《蒲公英》不像一般日式美食電影那樣主打清新路線,甚至可以說有一些美國西部片的味道,男主角山崎賦予了影片濃濃的西部味道。
-
日本著名演員津川雅彥於本月4日去世 與伊丹十三導演有過多次合作
日本 演員津川雅彥於本月4日去世 與伊丹十三導演有過多次合作時間:2018-08-08 14:05 來源:騰訊娛樂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本 演員津川雅彥於本月4日去世與伊丹十三導演有過多次合作 騰訊娛樂訊8月4日,日本 演員津川雅彥因心力衰竭在京都去世,享年78歲。
-
《蒲公英》蛋包飯爬上了色情食物排行榜
這個電影就是《蒲公英》,導演伊丹十三在電影裡驚鴻一瞥的蛋包飯鏡頭,直接在美食界創下了「蒲公英蛋包飯」這一流派。 如果要評出food porn電影十佳的話,《蒲公英》無疑必須進前五,在我本人,更可把《蒲公英》列入最佳食物電影的爭奪。
-
《蒲公英》強行囈語老電影 | 用一場拉麵洗心革面
最近在小夥伴們的推薦下看了兩部非常非常有意思的電影,伊丹十三導演的《葬禮》和《蒲公英》。,很多都是在主線中同一場一鏡交代轉場的小敘事,看上去似乎沒啥聯繫,甚至覺得是一種無釐頭的惡搞(我也認同阿加莎的看法,周星馳絕對通過伊丹十三的電影找到很多靈感),這些插曲看似突兀卻蘊含了導演烘託/闡明理念的更深層手段,仔細品味不乏惡劣的情趣,詼諧然而彰顯了高明,真不愧被稱之為「大溼」啊!
-
《蒲公英》這只不過是一碗有靈魂的拉麵而已
伊丹十三(1933-05-15至1997-12-20)的跳樓自殺,現在想來仍是讓人痛心的事。如果不是受到前所未有的恐嚇和誹謗,我想他是不會如此決絕的。但我還是要說,他的心性未免脆弱了點,應該忍耐地扛下去,這可能與他優裕的身世有關係。就是我們常說的從小沒吃過多少苦,遇到人生的坎,就難以跨過去。
-
《蒲公英》人生百味
首先是「窮盡人事的講究」,這部分內容通過長途貨運司機黑郎幫助單親媽媽蒲公英學做拉麵而展開。這條主線是典型的日本美食電影風格。為了做出一碗「讓顧客連一滴湯都不剩下」的拉麵,蒲公英在黑郎的督促下進行了魔鬼式訓練。在麵條質地、湯頭、製作速度等方面精益求精,充分體現了以精緻完美著稱的日料特點。扮演蒲公英的宮本信子,是本片導演伊丹十三的妻子,也是其御用女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