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如此英明仁厚,麾下名將是什麼結局?

2020-12-24 騰訊網

唐太宗千古明君,天下皆知。說來也著實英明仁厚,的確沒有漢高祖殺韓信彭越英布、明太祖幾個大獄殺得血流成河的故事。

但若細細論起來……當然也不是那麼風平浪靜。

《說唐》評書裡,有個大將叫王君可,正史裡叫做王君廓,跟著李世民平過王世充、劉黑闥。

在李世民登基的貞觀元年,王君廓被彈劾了各色不發事件,又被揭發說,曾煽動廬江王謀反的事,於是王君廓被唐太宗斬了。

當然,王君廓還不算李世民最頂尖的將領。

想想看,進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武將,該算是李世民難得的幹臣了吧?

然而,後來的經歷,也大多曲折。

殷開山死在李世民登基之前的武德年間,屈突通於貞觀二年病故,早早地歿了,也罷。

在玄武門之變時,曾親自關上大門的神力張公謹,在貞觀六年逝世:這都算比較早的,沒趕上什麼亂子。

長孫無忌的族叔長孫順德,在貞觀元年,因為與謀反的李孝常有結交,就被削籍為民了。

這算是一種典型命運:

武將到了和平時期,地位就要尷尬起來。

與長孫順德一起,作為李唐太原起兵的元老,名將劉弘基也是多次被彈劾貪汙,於是被貶了。

終於劉弘基臨終前,只給幾個兒子每人留了十五個奴婢和五頃田,說:

你們如果賢明,不用留給你們多少錢;你們不賢的話,守著這個也可以免饑寒。

那也是戰戰兢兢,謹小慎微了。

李世民的兩個門神,秦瓊尉遲恭,千古留名。

秦瓊於貞觀十三年病故,尉遲恭則複雜得多。

眾所周知,尉遲恭與李世民多次出生入死,救駕有功,玄武門之變,更是親手斬了李元吉,還拿了李元吉與李建成的首級,去嚇唬李淵這個老同志。

李世民這個帝位,尉遲恭實在是頭號打手。

但在貞觀朝,尉遲恭如此功臣,也遇到了問題:

某次宴會,尉遲恭仗著功勞,生氣了,一拳頭差點打瞎任城王李道宗的眼睛,被李世民訓斥了。

——題外話,這段子在《薛家將》裡,被說成李道宗坑害薛仁貴,尉遲恭仗義執言。其實李道宗歷史上倒是個優秀可靠的將領呢。

出事之後,尉遲恭頓首謝罪,從此就謝絕賓客,穿得花裡胡哨,搞煉丹術修仙去了。

這是古代典型的避禍術:王翦對秦始皇用過的「我就想當個富家翁」,張良對劉邦用過的「我就想當神仙」。

這就是尉遲恭的後來了:低調,避禍,做神仙了。

唐太宗麾下兩位戰神級的大將,一是衛公李靖,二是英公徐世績。

李靖在貞觀九年平吐谷渾後,回來就遭彈劾——雖然是誣告——從此閉門不出了。他多聰明啊,知道多少雙眼睛盯著自己。

至於徐世績——也就是評書裡的徐茂公——太宗自己駕崩前,還跟徐世績玩了個小花樣:

外放了他,還告訴兒子李治,如果徐世績有所遷延,殺了他;如果徐世績聽話走人,那就召回他,重用他。

徐世績也的確是人精,乖乖走了,被李治召回來了,委以重任,真是懂行。

後來李治還用徐世績平了高句麗,得以善終,與李靖一起名垂青史。

但大概也是知道了這行水太深,徐世績後來做官,一直明哲保身。

以至於李治問他該不該扶正武媚娘時,都一副「這是陛下家事」的樣子,不插嘴。

當然,比起因為與太子承乾串聯,被直接斬首的侯君集(他平了高昌國,就是《白馬嘯西風》裡那地方),比起貞觀二十年被人告說有五百個乾兒子隨即被斬首的張亮,徐世績已經算好了:

起碼命保住了,不是嗎?

哪位說了:凌煙閣的武將裡,有沒有一直不遭折騰,好好挺過整個貞觀朝的嗎?

有的。

比如柴紹,那是唐高祖的駙馬,李世民自己的姐夫(妹夫)?

再就是歷來評書裡的程咬金了。所以歷來都把程咬金說成幸運星有福之人,不是沒道理的。

所以咯:

縱使賢明仁德如唐太宗,麾下凌煙閣諸將功名赫赫,君臣相得,然而細推起來,依然有這樣那樣不如意事。

再想想歷朝名將,和平之后,能安度晚年,實在也各有各的不易吧。

李世民當初訓斥尉遲恭的那段話,大體意思是:

我讀漢史,很奇怪漢高祖時,功臣怎麼沒幾個活長久的;今天看你的所作所為,才懂得為什麼韓信、彭越要被殺掉了。你好好修持,免得將來後悔。

——這段話只是警告,但聽著,還是令人毛骨悚然。

李二可是殺伐決斷的能手,他說出來的威脅,是真能讓尉遲恭脖子發涼的。

大概這就是歷史的規律了。

再君臣相得的組合,再是擊退單雄信救駕的功勞,彼此信任,「你持矛我持弓雖百萬人不足懼」、單槍匹馬去挑竇建德的友誼,再是玄武門決定性的的忠誠,真到了那個位置上,許多事,就由不得彼此了吧?

畢竟,連魏徵跟唐太宗這樣千古佳話的君臣,都經歷了被立碑推倒又重立的過程呢。

相關焦點

  • 伴君如伴虎,恩威難琢磨——李靖與李世民的千層博弈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登上了帝位。從表面上看,李世民仍然任用了李靖,並賜給他400戶的食邑。但暗地裡,他對李靖處處設防,因為他知道——李靖從來就沒有成為自己的人,更遠比不上曾是自己家臣的杜如晦、侯君集、房玄齡等人。然而當時,唐朝面對著嚴重的邊境形勢,東突厥、吐谷渾、高句麗等國在邊境虎視眈眈,倘若沒有李靖這樣的名將壓陣,唐朝的邊境將永無寧日。果然,貞觀四年,李世民以李靖為將,討伐東突厥。
  • 李建成麾下一員悍將,玄武門斬殺李世民的兩員大將,獲得世人尊重
    只是,李世民的胸懷抱負是朝中眾臣有目共睹的,漸漸的,李建成感覺自己太子的地位被動搖。 於是,李建成悄悄使計,讓李世民在李淵心裡逐漸失去信任感,被逼無奈,李世民選擇反抗。李家兄弟原本是互相友愛的,平日裡人前人後都是兄友弟恭的樣子,只是權和欲面前,哪怕是一母同胞,再也顧不得什麼親情了。
  • 薛萬徹:為救李建成差點殺了李世民全家?
    李世民稱之為「名將」,和李績、李道宗並列的唐初名將——薛萬徹。
  • 李世民23歲擔任的「天策上將」,放現在什麼官職?這官現在美國有
    皇帝的頭銜太過耀眼,麾下的文臣武將又過於傑出,讓唐太宗自身不世出的文韜武略往往被人所忽略。唐太宗李世民出身西涼,在馬背上長大的他,一手騎射的功夫出神入化。大業十一年,李世民跟隨隋朝大將雲定興在雁門關大破突厥,救出被圍困的隋煬帝,一戰成名。後來山西叛匪魏刀兒圍攻太原,18歲的李世民率領輕騎衝入賊陣,一箭射中敵方主帥,大破群盜。李世民的橫空出世,也讓李淵大喜過望,最強之人已在陣中。
  • 抗日名將張發奎:30歲當上軍長,麾下走出8位元帥,他結局如何?
    抗日名將張發奎:30歲當上軍長,麾下走出8位元帥,他結局如何? 驚悉向華將軍逝世,不勝哀悼。鄉情舊誼,時所縈懷。特電致信,尚希節哀。 上面這段話是葉劍英元帥在聽聞一人去世後的致電,而他致電的這位曾經是他的領導。
  • 從《資治通鑑》裡看李世民的陰險毒辣,非城府極深之人而不能為之
    不可否認,李世民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王之一,他所開創的「貞觀之治」也是我國古代少有的盛世,然而,「玄武門之變」卻是李世民永遠抹不掉的印記,甚至成為他一生的汙點。不過,相比於李建成與李元吉的暗中謀劃,很多人更願意相信「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不得已而為之,屬於自衛行為。那麼,當年的真實情況果真如此嗎?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只是一個走投無路的賭徒,李建成到底錯在哪
    李建成門下賓客甚多,這也是合情合理,李元吉、李綱、魏徵等眾多名將都是堅定站在李建成一邊的。而李世民大肆招募賓客的行為,早就引起了李淵的注意。但李淵一直只是看在眼裡,不曾出手,直到李世民的勢力越來越龐大,李淵不願見到自己的兒子們自相殘殺,果斷抽離了李世民的勢力,找了個藉口將秦王府中幾位謀士大將調離邊關。這一下,將李世民逼到了懸崖關口。
  • 盛漢猛唐名不虛傳,唐初名將不滅幾個國,你好意思在圈子裡混?
    即便如此,大唐武力平定四周,保國家安寧這一塊依舊錶現得遊刃有餘,為什麼?因為家底厚,就是名將眾多。大唐的名將都太厲害了,要說什麼勇冠三軍的,掰著手指都數不過來。當時的名將,一般都是滅國幾個國的才敢在圈子裡面混。沒有這樣的戰績,不好意思,只能往後面排一排了。
  • 李世民地府遊記
    涇河龍王是《西遊記》中最有喜劇感的一個天庭小公務員,也同樣是地方海關的小頭目。小頭目習慣耍小聰明忽悠上司,也正因為這些日積月累的小聰明,用三寸八點的雨數最終導演了自己的崩盤,落得一個身首異處的結局。我們從來都不了解魏徵的來頭,只道他是一個天上的曹官,在另一話本小說中還是某寨的大哥級別人物。
  • 一檔名將驚世崛起 大唐無雙手遊熱夏資料片天策上將
    神秘莫測的一檔名將與名將冒險副本、專服活動趣味戰鬥、神話品質寵物……狂野熱辣的諸多全新玩法正在燃血襲來,速速圍觀過來,勁爆亮點搶鮮知道! 【「天策上將」戰神來襲 名將戰力極致提升】 毛主席讀史有云: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能夠獲得偉人如此高的評價,可見李世民不是浪得虛名。在軍事作戰層面上,天才之間是有著千古共鳴的。
  • 李承乾失敗以後,李世民改立李治為太子,長孫無忌是什麼態度
    李淵在位期間,先立李建成為太子,緊接著又開始重用二小子李世民。結果釀成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在立嫡長子李承乾為太子以後,又開始寵愛嫡次子魏王李泰。結果造成了魏王李泰想要學習李世民,走上了奪嫡之路。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李世民的這倆兒子也開始走到了兵戈相向的那一步了。
  • 李道宗超越李靖,被李世民譽為三大名將之首,生下個女兒人盡皆知
    在真實的歷史上,李道宗乃是一位不可不扣的天下名將,在唐初絕對可以排名前三。李道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弟,屬李唐宗室。隋末大亂,李道宗隨李世民東徵西討,立下了許多戰功。李道宗十七歲時,便與李世民一起徵討割據軍閥劉武周。隨後他又轉戰各方,幫助唐朝平定了竇建德和王世充。在國內戰爭中,李道宗不過是個小字輩。
  • 李世民:橫跨千年的「偶像」帝王,他究竟有什麼魅力?
    識人之能卓絕李世民還是秦王的時候,就曾經和大將秦瓊打交道,隋末起義時的秦瓊投奔李唐之前,是王世充的麾下,但他十分討厭奸詐小氣的王世充。後來追隨了李淵,並在李世民麾下當差,而每當秦瓊立下戰功後,不是賞黃金百斤,就是拜為柱國將軍,慷慨賞賜,美言尊重一樣不少, 這樣的待遇,讓秦瓊情願肝腦塗地也不言辛苦。
  • 李世民納嫂子入宮,洋洋得意,大臣委婉提醒,李世民:快送她回家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將兄長李建成、四弟李元吉誅殺,李淵被迫退居太上皇,李世民登基,是為唐太宗。李世民為了杜絕後患,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全部誅殺。當清理二人的家眷時,李世民想到了他的四弟妹、李元吉之妻楊氏。最終,李世民公開將楊納入後宮,史稱楊妃,後來還為李世民生下第十四子李明。
  • 歷史上不存在的六大名將
    在電視劇和文學著作中都出現了很多名將,其事跡也是描述的非常詳細,但可惜的是他們並非真實存在,只是虛構的人物而已。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部分虛構的知名人物。一、李元霸傳說是唐高祖李淵的兒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隋唐時期第一勇士,死於雷擊,但歷史上沒這人。
  • 李世民帶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終是什麼下場?
    杜如晦·杜如晦杜如晦是唐朝名相,其在李淵晉陽起兵之後,就來到了秦王李世民的幕府,做了李世民的謀臣。李世民南徵北戰,先後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割據勢力,杜如晦的作用不可忽視。尉遲恭跟隨秦王李世民徵戰四方,幫助李世民完成了天下一統。在玄武門之變中,也是他親手射殺了李元吉,他也因此被定為首功,李世民甚至將齊王府都賞賜給了他。尉遲恭在晚年的時候,迷信長生不老,因此蝸居家中十六年之久。最終,在唐高宗顯慶三年,已經七十四歲高齡的尉遲恭在家中病逝,其死後陪葬昭陵。
  • 史上不存在的六大名將,無一不是赫赫有名
    在這裡我們來看看歷史上有哪些虛構的英豪名將。在電視劇和文學著作中都出現了很多名將,其事跡也是描述的非常詳細,但可惜的是他們並非真實存在,只是虛構的人物而已。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部分虛構的知名人物。一、李元霸傳說是唐高祖李淵的兒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隋唐時期第一勇士,死於雷擊,但歷史上沒這人。
  • 王伯當:忠臣不侍二主,別人笑他愚忠,李世民反誇他真正忠義之士
    他並不在隋唐英雄十八好漢裡,更不在大唐名將榜上佔一席之地,但他卻實實在在可稱為隋末英雄。在他的心裡,忠、義才是守身之本,為忠義而死才是他的宿命。他叫王伯當,為護李密而被亂箭穿身而亡。很多人說他愚忠,但李世民卻誇他為忠義之士,為什麼?說起隋唐英雄,大家都想到的是隋唐英雄傳裡響噹噹的人物。
  • 唐太宗李世民身邊有那麼多賢臣良將,千古賢君的用人之道是什麼?
    今天夜讀史書就來和大家聊聊唐太宗李世民身邊為什麼有那麼多賢臣良將,這位千古賢君的用人之道是什麼。有人可能會認為,李世民是皇帝,自然可以輕鬆網羅天下英才為我所用。這種觀點其實大錯特錯。李世民雖然能讓「天下英才盡入吾彀中」,但要將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卻需要一雙慧眼。而且李世民在成為皇帝前,身邊就已經是人才濟濟,反觀當時的太子李建成身邊就沒有那麼多有才之士。
  • 尉遲敬德初入唐營時,眾多將士主張殺了他,李世民為何非要保住他
    人才亦是同理,唯有遇見賞識之人,方可一顯才華,諸如劉備於諸葛亮,又如李世民於唐名將尉遲敬德。 尉遲敬德投奔李世民,從此有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名列前茅的名將,有了李世民開創的貞觀之治。此二人的君臣相遇,可謂是成就了一段千年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