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統》總有人從不認為自己有過錯誤,切尼就是。

2020-10-20 王二三

《VICE》一語雙關,譯作《副總統》,其實vice在英語中也有邪惡的意思。香港的譯法棋高一籌:《為副不仁》

如何在兩個多小時的電影裡,展現一個複雜政治人物的全貌,常見的做法是,選取幾個高光重要時刻,幾段故事拼一起,給大家一幅照片,當然,得有個主線,比如人物的成長,他對權力的追求,或者他的感情線。在克裡斯蒂安貝爾主演的這部電影裡,大抵也是這樣的做法,但作為《大空頭》的導演,亞當麥凱肯定不甘心平淡的沿著時間線去講,所以,時不時地閃回加上一個逗比的解說,還有漫畫一樣的戲謔,構成了這部2018年的迪克切尼傳記電影,這樣的電影肯定不同凡響,評價當然好壞參半,有不少人覺得故事亂,有擺弄技巧的嫌疑,可我覺得,還好。

我們一般人不知道的是,迪克切尼最初是從給拉姆斯菲爾德當小跟班做起的,他一生幾乎一直在共和黨政府裡兜轉,越來越位高權重,裡根時期他是白宮首席幕僚,老布希時期他是國防部長,小布希時期他被拉來當副總統,美國的副總統都是擺設,沒什麼實權,但他不一樣,因為和老布希的密切關係和他本人的野心,他幾乎是美國歷史上最有實權的副總統。民主黨掌權對他來說就是放長假,回去釣個魚,當個薪酬上千萬美元的大公司CEO,迪克切尼的一生作為個人來說,是太成功了。

但他的成功,對普通美國人民來說,好像不是啥好事。911後,他極力主張對伊拉克實施打擊,徹底消滅薩達姆政權,只是因為打擊蓋達組織感覺目標不夠直觀明確,他覺得必須得找個扎眼的敵人,薩達姆很不幸被選上了,其實當時中情局的很多情報顯示薩達姆政權和蓋達組織沒啥瓜葛,互相還看不起對方。美國人找到的唯一聯繫是伊拉克北部有個叫扎卡維的恐怖分子,曾經去見過賓拉登,於是,他讓克林鮑威爾在聯大發言中大肆宣揚,這個叫扎卡維的無名小輩有幸一夜成名,成了中東恐怖分子的領袖,後來搞出了伊斯蘭國和ISIS,這真是沒有敵人就創造敵人,敵人太弱我們就把他們養大再打。他當年搞的事一直到現在都沒收拾利索,伊拉克變成了戰場,美國人怎麼想脫身都難。他呢?安度晚年,還接受了一次心臟移植,女兒也繼承了他的政治遺產,當選了眾議員。後來紙包不住火,大眾都知道了這裡的貓膩,怎麼辦,把拉姆斯菲爾德解職,而切尼和小布希都逃脫了追責。國家花了這麼多錢,死了這麼多人,打了一場師出無名的戰爭,你問他們有沒有愧疚?怎麼可能!用影片裡切尼的話說,讓我因為保衛你們的安寧,維護國家利益而道歉?No!

總有人覺得民選出來的政客,通過的法案是民意調查佔優勢的,所以一定就代表廣大人民利益,這真是圖樣圖森破。美國政治人物如何操縱民意,影片裡講了一個很小的故事。民主黨要搞稅制改革,其中一項是對繼承超過200萬美元的房產收稅,這個數字註定這件事大多數美國人是不關心的,因為和自己沒關係,共和黨人貼心地把名字給改了,把它叫成死亡稅,立刻民意洶洶,媽的政府因為我死了就要收稅,那以後我哭,我笑是不是都要收稅了?於是,這項法案當然就沒通過,這就是技巧,這就是民意,這就是政治。

相關焦點

  • 《副總統》逼近「真實」的切尼
    在2017的電影《大空頭》大獲成功以後,編劇兼導演亞當·麥凱再接再厲,全身心投入了關於迪克·切尼(最有權力的副總統之一)的電影項目中,《副總統》。他沒有想過要把本片打造成一部完全刻板地符合事實的影片,甚至完全符合事實從理論上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導演翻遍了他在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關於切尼的書籍,也找到一些記者拿到些並非記錄在案的資料。導演用他獨到的方式詮釋切尼,只為了能更加逼近事實的真相。
  • 《副總統》:這不就是電影版的「紙牌屋」嗎?【送《小豬佩奇過大年》特別大禮】
    片中男主角迪克·切尼是小布希在任期間的美國副總統,並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具權勢」的副總統。 能把這麼個「擺設」職務幹得風生水起,這位切尼絕對是美國政治史上的奇葩,他的傳記片也必然有各種充滿爭議的時刻。結果一看成片,這不就是電影版的《紙牌屋》嗎?
  • 政治娛樂化——《副總統》
    本片導演亞當·邁凱Adam McKay最成功的作品就是《大空頭》了,憑著其偽紀錄片和抖機靈的敘事風格,給觀眾們留下深刻印象。在揶揄了金融業後,亞當·邁凱將目光瞄準最具爭議的美國前副總統迪克·切尼Dick Cheney,用同樣偽紀錄片的方式和機靈感十足的敘事風格,給迪克·切尼拍攝了一部有趣另類的傳記片。
  • 《副總統》罪惡的老二
    本片的Vice語帶雙關,既有副總統之意,又有罪惡之意。切尼被廣泛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有實權的副總統之一。當老布希出任總統時,切尼於1989年出任國防部長,經歷過蘇聯共產政權解體和柏林圍牆倒下的歷史事件當時年屆59歲的切尼多次因心臟病而接受治療,但小布希多次力撐,他最終同意成為副總統候選人。小布希最終在選舉人票險勝戈爾當選美國總統。小布希上任後不久美國發生九一一事件,美國展開一系列的反恐活動,切尼亦是策劃人之一,作風跟小布希和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一樣為鷹派人物,強調奉行單邊主義和以強硬的軍事手段解決對外關係。
  • 《副總統》副總統:無力的控訴
    《副總統》大概就可以算是這樣一個「將軍」,影片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在內的八項提名,從數量上看僅次於《羅馬》和《寵兒》。導演和編劇亞當·麥凱用130分鐘時間,來講述迪克·切尼(克裡斯蒂安·貝爾飾)的白宮上位史:他是怎樣當上了福特的幕僚長,緣何放棄了之後的競選總統,又是怎樣憑藉小布希當上了美國的副總統,並且按照編導的說法,成為了美國政治的實際舵手。
  • 《副總統》我們玩兒不明白政治
    成為了副總統的切尼站在辦公室門前,關著燈凝視屋裡的一切,與此同時鏡頭剪輯到了生活中愛著妻子和女兒們的切尼,在電話裡教妻子如何做奶油義大利麵。政治家從來都是矛盾且複雜的,這一點在切尼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一方面他們表現得很有人性,他們知道如何愛自己的家庭,更懂得享受生活;另一方面在他們的世界裡,又從不存在是非曲直、黑白善惡,一切都在一團團混沌中無法辨別。
  • 《副總統》為副不仁的副總統,真的「隻手遮天」嗎?
    》中的迪克·切尼儘管在美國政府中,副總統可謂是一個「無足輕重」的雞肋角色,但迪克·切尼硬是憑藉著自己與布希家族的親近關係(他曾在小布希父親老布希手下擔任國防部長,又幫助小布希當上總統),在精明的算計之下,使得自己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權力最大的副總統,正如電影所表現的那樣。
  • 電影《副總統》:「為副」不仁
    主人公就是這部電影的主角迪克·切尼,於2001-2009年搭檔當時的美國總統小布希成為他的副手,被公眾認為是最有權勢的副總統。是什麼改變了他?妻子琳妮盯著切尼的雙眼,極其認真地說,「我進不了常春藤,我也成不了高管或市長,這就是世界留給女人的。我只能靠你。」出於對妻子的忠誠和熱愛,切尼決心振作,努力。但如果觀眾以為這只是一部勵志片,雞湯滿滿,那你只猜對了開始。
  • 《副總統》釣出來的權力 玩的就是大
    覺得全片最有有意思的一幕, 小布希邀請切尼當副總統這段,切尼和小布希初始兩次見面,用釣魚鏡頭穿插,切尼的老謀深算和小布希的稚嫩,表現很到位。總統內閣會議,都是切尼主導著,面上副總統,實則總統。後面伊拉克戰爭,911事件等都離不開切尼。。。貝爾劇中演技真不是蓋得,小布希還原很高,那個國防部長是不是演喜劇的。。。
  • 《副總統》從一名電線工到副總統,他娶了個好老婆
    但是看他以往的視頻,會發現他是一位很溫和的副總統,總是默默地站在布希總統的身後,保持著淡然的表情,退休後,他談起自己青年時期在白宮工作的經歷,回憶起老布希總統,臉上帶著尊敬和祥和,談起小布希總統,很平靜。麥凱徹底入坑了,他意識到,這位副總統很可能擁有過至高無上的權利,比人們想像中的副總統獲得過更多的權力。
  • 《副總統》:精緻的敘事
    我甚至覺得切尼的演技要優於去年《至暗時刻》的邱吉爾(話越少、越複雜、越難演,不利於觀眾理解)。切尼的人物厚度,我認為大於邱吉爾。切尼年輕時期因放縱被老婆罵,他的內向與寡言,暗示了他日後渴望證明自己,有強烈的權力欲望。在拉姆斯菲爾德身上,切尼學到了一種對待政治的馬基雅維利主義的態度。這部片子和奧利弗·斯通拍的另一部叫《小布希(W)》的片子,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區別也十分明顯。
  • 睡不著|電影《副總統》:「為副」不仁
    主人公就是這部電影的主角迪克·切尼,於2001-2009年搭檔當時的美國總統小布希成為他的副手,被公眾認為是最有權勢的副總統。是什麼改變了他?妻子琳妮盯著切尼的雙眼,極其認真地說,「我進不了常春藤,我也成不了高管或市長,這就是世界留給女人的。我只能靠你。」出於對妻子的忠誠和熱愛,切尼決心振作,努力。但如果觀眾以為這只是一部勵志片,雞湯滿滿,那你只猜對了開始。
  • 《副總統》訪談:亞當·麥凱【譯】
    那次致命的疾病,給他帶來的閱讀選擇,成為了《副總統》的開端。這部由麥凱導演的偏激的、極端瘋狂的電影,講述了那個小布希的白宮裡,傳說中真正的發號施令者——迪克·切尼的故事(這部影片在聖誕節上映)。這部影片開始於切尼在懷俄明州那酗酒的、地獄般的生活,結束於這位白宮幕後的掌權者被取出自己的心臟(譯者註:切尼有心臟病時,做過多次心臟移植手術)。
  • 《副總統》:貝爾的完美表演應該拿個小金人
    相對於國內有些翻譯將《Vice》翻譯成《為副不仁》,我還是覺得應該還是翻譯成《副總統》會比較好一點,否則一看片名就會有一種故事主人公就是「不仁 」的代入感 。雖然這種觀點偏於流言,而不是政治現實(我個人認為就算副總統想要做決策,最終的拍板人依然還會是總統),但它仍然是一部富有洞察力的電影,展示了切尼在任期間所下令的一些法律工作如何為當今同樣是共和黨藉的總統唐納·川普的政治風格打開了大門。該影片由《大空頭》的導演亞當麥凱執導,而此人最擅長的就是玩蒙太奇,閃回,甚至一些虛構人物,讓認為這會劇情更流暢更爆滿。
  • 《副總統》一組政治諷刺小品的集萃
    電影《副總統》(Vice, 2018)的主角切尼號稱美國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副總統。但即使獲得奧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8項提名,我仍然認為這部電影只能算一組政治諷刺小品的集萃,而非構思完整的政治諷刺劇。擁有兩次酒駕紀錄的共和黨人切尼自1970年代初進入尼克森政府以後,由行政助理一步步成為福特白宮辦公廳主任、國會議員、國防部長和副總統。
  • 《副總統》的權威
    《副總統》的權威 Vice這是美國前任副總統迪克·切尼傳記。當然編劇少不了用春秋筆法。一步步,他在白宮裡有了自己的辦公室。由於得罪了基辛格,拉姆斯菲爾德被外貶到了歐洲。切尼進入了一家大公司做顧問並趁機大撈了一票。
  • 《副總統》可能是去年最被低估的電影
    已經65歲的老布希此時還是任裡根政府副總統,他一邊要應付新英格蘭區的新興富貴階層,一邊要應對格林斯潘的緊縮。身邊唯一能夠仰仗的謀士就是迪克.切尼。但切尼大部分時間忙於中東事務,無瑕顧及國內。就當所有人都認為老布希三拳難敵四手,不可能入主白宮時。一個誰也沒有預料到的經濟學命題拯救了老布希。
  • 《副總統》為副不仁-荒誕的權力魅力
    這周要寫的主題是——《副總統vice》。主要講的是,美國影響力最大的副總統之一——迪克切尼。所以這部片也算是偽紀錄片。雖然它在本質上還是屬於「爽片」,是那種能夠滿足觀眾窺私慾的電影,將政治黑料一起打包放送給觀眾,從而使得觀眾獲得一種暢快感。但是再很大程度上,導演亞當麥凱還是賦予了他一個以某種藝術角度上看得感覺。
  • 這部以美國副總統切尼為原型的電影,讓人無力吐槽
    《副總統》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麥可·摩爾那部著名紀錄片《華氏911》的一種延伸,因為二者都比較關心布希政府到底是怎麼愚蠢地掀起了伊拉克戰爭。不過,兩部電影最大的不同在於,《華氏911》沒有給出任何答案,它只是在不斷質詢,並向觀眾展現愚蠢政治決策帶來的惡劣影響。相反,《副總統》很想給出一個答案——將美國政治的問題一股腦地拋給副總統切尼——結果卻不太盡如人意。
  • 「真正的男人戴口罩」,美國前副總統切尼因一張戴口罩照片登上熱門...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東堯】美國前副總統切尼估計連自己也想不到,有一天成為網絡熱門、被翻黑歷史,會是因一張戴著口罩的照片。據俄羅斯RT電視臺報導,切尼的女兒周五(26日)在推特上發布了一張切尼佩戴口罩的照片,並配文「迪克·切尼說戴上口罩」,推文還帶著「真正的男人戴口罩」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