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齋醫案>之'痰飲''癃閉'病案賞析和選按一一曹東義《一技之長空中課堂》之張海濤《國醫大師朱良春全集·醫理感悟卷》第十五講

2021-02-12 醫念健康講壇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醫念健康講壇」,「關注」後再點擊置頂公眾號,這樣您就可以收到最優質的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點擊文章最下方「閱讀原文」即可收聽完整版錄音。

大家好,今天「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河北省任丘市中醫院張海濤為大家講述《國醫大師朱良春全集·醫理感悟卷》朱步先教授整理、朱良春大師評按的<問齋醫案>之『痰飲』『癃閉』病案賞析和選按。《問齋醫案》是蔣寶素(1795年-1873年)先生所著,蔣先生是江蘇省丹徒人,與朱良春先生同裡,是晚清著名中醫學家,經史學者。家境清貧,年十四始學識字。繼承父親椿田之學,復師從同裡名醫王九峰,盡得其傳。其父在蘇北沙溝鎮(今屬興化)、仙女鎮(今江都市區)一帶行醫,聲望卓著,位列「淮揚九仙」。其父著有《椿田醫話》,蔣寶素著有《醫略》(13卷)、《問齋醫案》(5卷)。一、痰飲痰飲乃人身水溼津液所化,以質之清稀者為飲,稠濁者為痰。飲停既久則生痰,故痰飲往往並稱。考《內經》有飲積之說,無痰證之名。《素問·至真要大淪》云:「歲太陰在泉,……溼淫所勝,……民病飲積心痛。」又云:「太陰之復,……飲發於中」,專責脾之為病。誠以「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始能維持正常的水液代謝。脾病則升降失其常度,津液不歸正化,聚為痰飲。痰生於脾,變幻多端,飲聚於胃,泛濫無常。蔣氏雲;「前哲有言,痰為百病之母,奇病異疾,多屬於痰。痰之變幻不測,胸喉氣哽,渾如怪石交撐,口角流涎,竟似驚濤亂瀉,時覺身中之氣運,若蕩舟於逆水,夜多妄夢,其極至迷。」「痰隨氣行,無處不到,入心則煩惑,莫能自主;入肝則恚怒,意不存人:入肺則悲哀不解;入脾則無故多思;入腎則恐懼,如人將捕。」「入於厥少二經,繞咽循喉,漬於咽喉之間,如梅核之狀,咯不能出,咽不能下;流注陽明之絡,則肩背牽疼。」種種症狀,難以盡述。對痰飲的治法,蔣氏汲取了前人有益的經驗,矯其偏頗,指出:「痰本津液精血之所化,必使血液各守其鄉,方為治痰大法,若但攻痰,旋攻旋化,勢必攻盡血液脂膏而後已。」這就不是見痰治痰,而是見病治源。《金匱》分痰飲為四飲,即痰飲、懸飲、溢飲、支飲,又有留飲、伏飲之名。《醫宗金鑑》指出:「四飲亦不外乎留飲、伏飲之裡,但因其水流之處,特分之為四耳。」蔣氏治痰飲,知常達變,他深明仲景「溫藥和之」之義,熟諳汗、和、下諸法,對治痰飲之苓桂術甘湯,治支飲之葶藶大棗湯,治溢飲之大、小青龍湯,治懸飲之十棗湯,治留飲之甘遂半夏湯悉多採用,極盡化裁之妙,往往配合桃花丸而奏功。痰飲久踞,若見痰瘀互阻、痰火內結等證,則隨證化裁,泛應曲當。如他治一例痰飲胃痛,「經閉半載,帶下頻仍,血色不華,飲食減少」,用丹溪白螺螄丸加減,以白螺螄殼配合五靈脂、當歸、川芎、沒藥等化痰行瘀,就很有巧思。蔣氏云:「《內經》有飲症,無痰字,蓋痰因病生,非病因痰致。治其所以生痰之源,則痰自清。若但從事於痰,任行攻擊,恐違實實虛虛之旨。」痰飲是病理產物,見痰休治痰,治病必求其本。雖然肺之宣發肅降、脾之健運、腎之開合失職,均可導致痰飲之產生,然而人之氣化,原一以貫之。先生精闢地指出:「五液皆屬於腎,化生於胃,當以脾腎為生痰之源,肺胃乃貯痰之器。」他尤重腎氣。腎處下焦,為真陰真陽之寓所,生生之本也,氣化之動力,源於陰陽—氣之消息,補腎以激發氣化,既可排洩蓄積之水液,又可防飲症之復萌。桂附八味丸,最為賞用,推其起源,殆本仲景治「短氣有微飲」用腎氣丸之微旨,先生經驗,應用此方,若桂無佳品,則溫陽力弱,常須加用鹿茸之屬,其效始宏;若陰液受戕而陽亦虛者,則舍桂、附之剛愎,加龜版、鹿角霜等血肉有情之品燮理陰陽;若腎陰虛者,則用六味丸。以脾虛為主者,常用六君子湯加理氣化痰藥。若脾腎兩虛則當扶脾固腎,六味、六君合方作丸利,剛柔相濟,不失為守常調治之良法。所以他說:「腎為先天,脾為後天,土為物母,水為物源,水土調平,脾腎強健,又何痰飲之有?」調補脾腎是探本窮源之治,蓋病為因,痰為果。但痰飲停聚,又可幻生諸病,所謂倒果為因,未嘗不有先宜蠲飲化痰之例。識得標本緩急,臨證庶不致手忙腳亂。另外,癃,指小便屢出而短少;秘,指小便涓滴而難行。臨床常將小便不通統稱癃秘。《素問·宣明五氣論》云:「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然而膀胱僅藏溺也,其利與不利,又與腎氣的運行、肝氣的疏洩、肺氣的通調、三焦的氣化、督脈經氣的灌注息息相關。故膀胱常為受病之所,而非生病之源。若肺熱氣壅,清肅不行,小便不利者,徒予分利無益,必須廓其上遊,始克奏功。

·end·

—如果喜歡,快分享給你的朋友們吧—

長按識別關注醫念健康講壇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收聽完整錄音       

相關焦點

  • 國醫大師朱良春治療關節疼痛的「獨家驗方」
    國醫大師朱良春先生在治療痺證方面具有獨到見解而且療效顯著。今天,與大家分享的就是朱良春先生治療痺證的自擬經驗方——「溫經蠲痺湯」。 我認為此際應當扶正與逐邪並重,扶正不僅著眼於氣血,更要考慮督脈與腎,蓋腎主骨,而督脈總督一身之陽也。常用黃芪、當歸補氣血;仙靈脾、蜂房補腎督;逐邪則多用全蠍、蜈蚣、地鱉蟲之類蟲蟻搜剔之品,配合川烏、桂枝之溫經散寒;蒼朮、苡仁、萆薢之健脾除溼;俾正氣充足,邪無容身之所,則陽得以運,氣得以煦,血得以行,而頑疾斯愈矣。
  • 從章次公到朱良春
    他們是近代中醫大家章次公和當代國醫大師朱良春:朱良春先生對恩師章次公推崇備至,章次公先生視弟子朱良春為得人乃傳的知己。師生之誼,延續了近八十年。章次公,1903出生於鎮江丹徒大港村,名成之,號之庵。章次公還是晚清國學大師章太炎的學生,章太炎出身於「三世皆知醫」的書香門第,深諳印度佛家「因明學」,並把這一思想傳給了學生章次公。章次公研習國學,學習梵文,又在太炎先生的引導下接受現代醫學。章太炎非常賞識章次公,稱他看病「膽識過人」,說他的脈案「筆短如其人」。章次公改「成之」名為「次公」,足見其非常崇拜太炎先生。章太炎大師對岐黃之術、仲景之道的研究,樸實無華的治學方法,使章次公受益匪淺。
  • 國醫大師朱良春的「看家招」,咱也學一學
    做醫的,面對千百人,哪能記住誰是誰?就這樣,過了大半年,有一次,院裡組織幾個人到社區做醫療服務,我和我同學就遇到了這個老人家。老人家自報家門,說他半年前用了人參和升麻兩味藥,一開始沒覺得怎樣,覺得不過是心理安慰罷了,但是三四個月過去以後,好轉明顯,最顯著的改變就是比以前愛說話,能吃飯了,站起來的時候腦袋不暈,睡眠質量有提高。前不久,到醫院拍片子,發現胃下垂有所改善。
  • 尊貴的師恩 ——紀念朱良春老師逝世三周年
    其後得益於院長朱良春的安排,有15位同學進入自費實習,不僅安排了帶領的指導老師和專門的診室,臨時規定,幾乎「包攬」了初診的病員,且總務科原本欲收工作服成本費,至領取時卻免收。師道之仁愛,細心如此,使我難以忘卻。
  • 我校召開王世民國醫大師學術思想研討會
    11月17日,我校在圖書館一樓學術報告廳召開王世民國醫大師學術思想研討會。第二屆國醫大師呂景山,第三屆國醫大師王世民,全國政協常委、山西省科協主席周然,校黨委書記段志光,校長劉星,首屆全國名中醫、山西省中醫院院長王晞星,首屆全國名中醫賈六金,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副院長曹東義出席並在主席臺就坐。全體參會代表、學校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教師和學生代表共計300餘人參加。黨委委員、副校長閆敬來主持研討會。
  • 記恩師朱良春
    結合醫史、醫案、醫話的各個方面,娓娓道來,悉心傳授。有時先生怕我理解不了、聽不明白,用筆寫下,囑我好好領悟。先生善納百家之長,每講起其他流派的學術思想時不忘囑咐我:這些流派各有所長,他們都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要善學其所長,不可先入為主而有偏見之心,不可囿於一家之言……先生常舉葉天士先後拜師達17人之多,兼收並蓄,終成大家的佳話,鼓勵學生擯棄門派之見,博採眾長。
  • 國醫大師李士懋教授:應用梔子豉湯治療冠心病醫案一則
    李士懋教授 李士懋教授是著名的中醫大家,第二屆國醫大師。臨床擅長運用中醫辨治思維治療內科雜症,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發熱等急症。臨床療效卓著。 辨虛實之要,在於脈之沉取有力無力。脈以沉為本,以沉為根。 沉而有力為實,沉而無力為虛。 若過於強勁之脈,反是胃氣已絕之真髒脈,不以實看。
  • 臺灣經方家——朱木通經方醫案
    據其嫡孫女朱侃如回憶:「他力爭上遊,不但自學成為集詩、書、畫於一身的文人,更靠著自己的藝術成就結交了嘉義的上流社會。他浪蕩不羈,後來更賣掉了金飾店遠走上海蘇杭,遊歷江南名勝寫生,拿自己的作品向國畫大師劉海粟大師等人請益。可惜這趟江南行的寫生薄後來因祝融之災而遭燒毀,只能從朱芾亭的詩句中找到痕跡『半年鴻爪印江南,名勝全憑彩筆探。收拾六朝歸畫本,杏花春雨卷中酣。』」
  • 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百年誕辰活動在滬舉行
    11月21日,同濟大學舉辦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百年誕辰活動。 江平 攝中新網上海11月21日電 (記者 許婧)紀念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百年誕辰活動21日在同濟大學舉行。出席活動的醫學界人士和顏德馨弟子、家人等深切緬懷他為中國中醫學事業作出的傑出貢獻和高尚的醫德風範。同濟大學方面表示,舉辦紀念活動是為激勵後學更好地繼承並發揚顏德馨豐富而深刻的學術思想,為推動中國中醫藥事業創新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歲月如歌——國醫大師顏德馨百年誕辰100周年紀念冊》發布。
  • 國醫大師領銜,河南儒醫人奮戰在各條抗「疫」戰線
    治病救人,醫者天職。河南省儒醫文化研究會積極行動,所有儒醫人奮戰在抗「疫」的各條戰線,他們有大愛、有擔當、有辦法、有效果。 國醫大師挺身而出 張磊國醫大師已經91歲高齡,唐祖宣國醫大師也已經78歲高齡,他們都是河南省儒醫文化研究會的名譽會長。在疫情面前,兩位國醫大師挺身而出,為防控疫情做出了積極貢獻。
  • 國家藥監局:肝功能異常者和孕婦禁用癃閉舒製劑
    人民網北京11月2日電(董童)日前,國家藥監局於官網發布《關於修訂癃閉舒製劑說明書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指出,根據藥品不良反應評估結果,為進一步保障公眾用藥安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決定對癃閉舒製劑(包括膠囊劑、片劑)說明書【不良反應】【禁忌】和【注意事項】項進行統一修訂
  • 七位「千年醫派」國醫大師的健康秘笈!讓你更加認識《老中醫》!
    首屆國醫大師陸廣莘,18歲學中醫,早年師從孟河醫派陸淵雷、章次公、徐衡之等名家,進入過「陸淵雷醫室遙從部」,曾隨章次公臨診,在當時的中央人民醫院中醫科工作時接受了徐衡之主任的言傳身教。首屆國醫大師朱良春,1936年,拜孟河醫派清代御醫後人馬惠卿為師學醫,深得太醫家傳;後考入蘇州國醫專校繼續深造,又轉入上海中國醫學院,師從孟河醫派名醫章次公先生。
  • 國家藥監局關於修訂癃閉舒製劑說明書的公告(2020年 第119號)
    國家藥監局關於修訂癃閉舒製劑說明書的公告(2020年 第119號)根據藥品不良反應評估結果,為進一步保障公眾用藥安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決定對癃閉舒製劑(包括膠囊劑、片劑)說明書【不良反應】【禁忌】和【注意事項】項進行統一修訂。
  • 肝功異常者禁用癃閉舒
    10月30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公告指出,為進一步保障公眾用藥安全,根據藥品不良反應的評估結果,決定對癃閉舒製劑(包括膠囊劑、片劑)說明書的「不良反應」「禁忌」和「注意事項」進行統一修訂。其中特別提到,肝功能異常者應禁用該藥。癃閉舒是一種中成藥,藥物組成包括補骨脂、益母草、金錢草、海金沙、琥珀、山慈菇等,主要功效是益腎活血、清熱通淋。
  • 李公麟全集之白蓮社圖卷
    李公麟善畫馬,初學韓幹,而後有出藍之譽。傳世的《五馬圖》、《臨韋偃牧放圖》,皆是李公麟畫馬的代表作。傳說李公麟去畫一匹宮中新進的西域寶馬,估計李公麟畫得太過細緻入迷,他畫完了,這馬當模特站得太久就累死了。
  • 鈴醫
    中醫,有許多種,我們常見到的是小鈴醫高小樸那樣的鈴醫,在街市裡吆喝賣膏藥和藥丸為生。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溫飽不能保證,所以想盡辦法賺點活命錢。      鈴醫,亦稱「走鄉醫」、「串醫」或「走鄉藥郎」,指遊走江湖的民間醫生。鈴醫以搖鈴招徠病家,固而得名。鈴醫自古就有,相傳始於宋代的鈴醫李次口,世代相沿 [1] ,至宋元時開始盛行。
  • 癃閉舒是中藥嗎?一文告訴您如何判斷中成藥還是西藥
    首先從組成上看,癃閉舒主要由補骨脂、益母草、琥珀、金錢草、海金沙、山慈菇等多種中藥組成,它不像西藥那樣有明確的化學成分和結構式,它是很多化學成分組成的,而且極其複雜並且尚未十分明確的。
  • 程門雪講稿——咳、喘、哮、痰飲症治,本文給你講明白
    40年前程老的這篇文章,將此四症的理法方藥講解的相當透徹,讀後讓人拍案驚奇。(編輯/閆奇峰)熟地用湯泡或後下,取「濁藥清投」之意,王旭高醫案中每每用之,他聯繫咳嗽、氣喘、痰飲、虛勞三四門方法合而為一,這就在臨床隨機變化了。大概內傷久病,苔脈相參,脈為重要。我從前曾經治一氣喘病人,但坐不得臥已十餘天。舌苔厚膩滿布,脈則右尺動滑如駛。所服的藥:「小青龍」、「三子養親」、「平胃散」、「二陳湯」,化痰之法無不遍投,病家已備後事。